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徐霞客游记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2882 
上一章   ‮一记日游楚‬    下一章 ( → )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 是⽇立舂,天⾊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从舟顺流至衡州,期十七⽇会于衡之草桥塔下,命顾仆以轻装从陆探茶陵、攸县之山。及出门,雨霏霏下。渡溪南涯,随流西行。已而溪折西北,逾一冈,共三里,复与溪遇,是为⾼陇。于是仍逾溪北,再越两冈,共五里,至盘龙庵。有小溪北自龙头山来,越溪西去,是为巫江,乃茶陵大道;随山顺流转南去,是为小江口,乃云嵝山道。二道分于盘龙庵前。〔小江口即蟠龙、巫江二溪北自龙头至此,南⼊⻩雩大溪者。〕云嵝山者,在茶陵东五十里沙江之上,其山深峭。神庙初,孤舟大师开山建刹,遂成丛林。今孤舟物故,两年前虎从寺侧攫jué抓取一僧去,于是僧徒星散,豺虎昼行,山田尽芜,佛宇空寂,人无⼊者。每从人问津,俱戒通“诫”莫⼊。〔且雨雾沉霾,莫为引导。〕余不为阻,从盘龙小路,〔南沿小溪二里,复与大溪遇。〕南渡小溪⼊山,雨沉沉益甚。从山夹小路西南二里,有大溪自北来,直山下,〔盘曲山峡,两旁石崖,⽔啮成矶。〕沿之二里,是为沙江,即云端溪⼊大溪处。途遇一人持伞将远〔出〕,见余问道,辄曰:“此路非多人不可⼊,余当返家为君前驱。”余感其意,因随至其家。其人为余觅三人,各持械赍jī携带火,冒雨⼊山。初随溪口东⼊〔一里〕,望〔一小溪自〕西峡〔透隙出〕,石崖层亘,外束如门。导者曰:“此虎窟山。从来烧采之夫俱不敢⼊。”时雨势渐盛,遂溯大溪⼊,宛转二里,〔溪底石峙如平台,中剖一道,⽔由石间下,甚为丽观。〕于是上山,转山嘴而下,得平畴一壑,名为和尚园。〔四面重峰环合。平畴尽,〕约一里,复逾一小山,循前溪上流宛转峡中,又一里而云嵝寺在焉。山深雾黑,寂无一人,殿上金仙云冷,厨中丹灶烟空。徘徊久之,雨愈催行,遂同导者出。出溪口,导者望见一舟,亟呼而附焉。顺流飞桨,舟行甚疾即急。余⾐履沾、气寒砭肌,惟炙⾐之不暇,无暇问两旁崖石也。山谿纡曲,下午登舟,约四十里而暮,舟人夜行三十里,泊于东江口。

  十二⽇ 晓寒甚。舟人由江口挽舟⼊酃líng⽔,遂循茶陵城过东城,泊于南关。⼊关,抵州前,将出大西门,寻紫云、云之胜。闻灵岩在南关外十五里,乃饮于市,复出南门,渡酃⽔。时微雨飘扬,朔风寒甚。东南行,陂陀⾼下五里,得平畴,是曰欧江。有溪自东南来,遂溯之行,雾中望见其东山石突兀,心觉其异。又五里,抵山嘴溪上,是曰沙陂,以溪中有陂也。〔溪源在东四十里百丈潭。〕陂之上,其山最⾼者,曰会仙寨,其內穹崖裂洞,曰学堂岩。再东,山峡盘亘,中曰石梁岩,即在沙陂之上,余不知也。又东一里,乃北⼊峡中。一里,得碧泉岩、对狮岩,俱南向。又东逾岭而下,转而北,则灵岩在焉。以东向,曾守名才汉又名为月到岩云。

  自会仙岩而东,其山皆不甚⾼,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或三面回环如玦者,或两对叠如门者,或⾼峙成岩,或中空如洞者,每每而是。但石质耝而⾊⾚,无透漏润泽之观,而石梁横跨,而下穹然,此中八景,当为第一。

  灵岩者,其洞东向,前有亘崖,南北回环,其深数十丈,⾼数丈余,中有金仙,外列门户而不至于顶,洞形固不为洞揜yǎn即掩也,为唐陈光问读书处。陈居严塘,在洞北二十里。其后裔犹有读书岩中者。

  观音现像,伏狮峰之东,回崖上万石迹成像,赭⻩其⾊。

  对狮岩者,一名小灵岩,在灵岩南岭之外。南对狮峰,上下两层,上层大而⾼穹,下层小而双峙。

  碧泉岩者,在对狮之西,亦南向,洞深三丈,⾼一丈余。內有泉一缕,自洞壁半崖滴下,下有石盘承之,清冽异常,亦小洞间一名泉也。

  伏虎岩,在清泉之后。

  石梁岩,在沙陂会仙寨东⾕。其⾕崖分亘,攒列成坞,两转而东西横亘,下开一窦,中穹若梁,由梁下北望,别有天地,透梁而⼊,梁上复开崖一层,由东陂而上,直造梁中而止,登之如践层楼矣。

  会仙寨,下临沙溪,上亘圆顶,如叠磨然,独出众山,罗洪山罗名其纶,琼司理。结净蓝于下,即六空上人所栖也。其师号涵虔。

  学堂岩,在会仙之北,⾼崖间迸开一窦,云仙人授学之处。

  此灵岩八景也。余至灵岩,风雨不收。先过碧泉、对狮二岩,而后⼊灵岩,晓霞留饭,已下午矣。适有一僧至,询为前山净侣六空也。时晓霞方理诸俗务,结茅、喂猪。饭罢,即托六空为导。回途至狮峰而睹观音现像,抵沙陂而⼊游石梁,⼊其庵,而乘暮登会仙,探学堂,八景惟伏虎未至。是⽇雨仍空濛,而竟不妨游,六空之力也。晚即宿其方丈。

  十三⽇ 晨餐后寒甚,翳如故。别六空,仍旧路西北行。三里至欧江,北⼊山,为茶陵向来道;南沿沙陂江西去,又一道也。过欧江,溪胜小舟,西北过二小岭,仍渡茶陵南关外,沿城溯江,经大西门,〔寻紫云、云诸胜。〕西行三里,过桥开陇,始见大江自东北来。于是越⻩土坳,又三里,过新桥,雾中始露云半面。又三里,抵紫云山麓,是为沙江铺,大江至此直山下。由沙江铺西行,为攸县、安仁大道。南登山,是为紫云仙。上一里,至山半为真武殿,上有观音庵,俱东北瞰来⽔。观音庵松岩,老僧也。予询云道,松岩曰:“云山者,在紫云西十里。其顶为老君岩;云仙在其东峰之胁,去顶三里;⾚松坛又在云仙之麓,去云仙三里。盖紫云为云尽处,而⾚松为云正东之麓。由紫云之下,北顺江岸西行三里,为洪山庙,乃登顶之北道;由紫云之下,南循山麓西行四里,为⾚松坛,乃登顶之东道;去顶各十里而近。二道之中有罗汉洞,在紫云之西,即由观音庵侧小径横过一里,可达其庵。由庵登顶,亦有间道可达,不必下紫云也。”余从之。遂由真武殿侧,西北度两小坳,一涧从西北来,则紫云与肯莲庵即罗汉仙。后山夹而成者。〔⽔北⼊大江,紫云为所界断。〕渡涧即青莲庵,东向而出,地幽而庵净。僧号六涧,亦依依近人,坚留余饭,余亟于登岭,遂从庵后西问登山。其时浓雾犹翳山半,余不顾,攀跻直上三里,逾峰脊二重,⾜之所上,雾亦旋开。又上二里,则峰脊冰块満枝,寒气所结,大者如拳,小者如蛋,依枝而成,遇风而坠,俱堆积満地。其时本峰雾气全消,山之南东二面,历历可睹,而北西二面,犹半为霾掩,〔酃江自东南,⻩雩江自西北,盘曲甚远。〕始知云之峰,俱自西南走东北,排叠数重:紫云,其北面第一重也;青莲庵之后,余所由跻者,第二重也;云仙,第三重也;老君岩在其上,是为绝顶,所谓七十一峰之主也。云峰在南,余所登峰在北,两峰横列,脉从云仙之下度坳而起,峙为余所登第二重之顶,东走而下,由青莲庵而东,结为茶陵州治。余现登第二重绝顶,径路绝,西南望云峰绝顶,中隔一坞,而绝顶尚霾夙雾中。俯瞰过脊处,在峰下里许。其上隔山竹树一壑,两啂回环掩映,若天开洞府,即云仙无疑也。虽无路,亟直坠而下,度脊而上,共二里,逾一小坳,⼊云仙。其庵北向,登顶之路,由左上五里而至老君岩;下山之路,由右三里而至⾚松坛。庵后有大石飞累,驾空透隙,竹树悬缀,极为倩叠,石间有止⽔一泓,澄碧迥异,名曰五雷池,雩祝甚灵;层岩上突,无可攀踄,其上则黑雾密翳矣。盖第二重之顶,当风无树,故冰止随枝堆积。而庵中山环峰夹,竹树蒙茸,萦雾成冰,玲珑満树,如琼花瑶⾕,朔风摇之,如步摇⽟珮。声叶金石。偶振坠地,如⽟山之颓,有积⾼二三尺者,途为之阻。闻其上登踄更难。时⽇过下午,闻⾚松坛尚在下,而庵僧〔楚〕音,误为“石洞”余意登顶右后。遂从顶北下山,恐失石洞之奇,且谓稍迟可冀希望晴朗也。索饭于庵僧镜然,遂东下山。路侧涧流泻石间,僧指为“子房炼丹池”、“捣药槽”、“仙人指迹”诸胜,乃从⾚松神话中之仙人,为道教所信奉而附会留侯也。直下三里抵⾚松坛,始知⾚松之非石洞也。遂宿庵中。殿颇古,中为⾚松,左⻩石,而右子房即张良。殿前有古树松一株,无他胜也。僧葛民亦近人。

  十四⽇ 晨起寒甚,而浓雾复合。先是,晚至⾚松,即嘿mò即默祷⻩石、子房神位,求假半⽇晴霁,为登顶之胜。至是望顶浓霾,零雨四洒,遂无复登顶之望。饭后,遂别葛民下山。循山麓北行,逾小涧二重,共四里,过紫云之麓,江从东北来,从此⼊峡,路亦随之。绕出云北麓,又二里,为洪山庙。风雨至,遂停庙中,市薪炙⾐,煨榾柮gǚ duò木块者竟⽇。庙后有大道南登绝顶。时庙下江旁停舟数只,俱以石尤石头太多横甚,不能顺流下,屡招予为明⽇行,余犹不能恝jiá然淡忘不以为意于云之顶也。

  十五⽇ 晨起,泊舟将放,招余速下舟;予见四山雾霁,遂饭而决策登山。路由庙后南向而登,三里,复有⾼峰北峙,〔道分两岐:〕一岐从峰南,一岐从峰西南。余初由东南行,疑为前上罗汉峡中旧道,乃向云仙,非迳造老君岩者,乃复转从西南道。不一里,行⾼峰西峡,顾仆南望峡顶有石梁飞驾,余瞻眺不及。及西上岭侧,见大江已环其西,大路乃西北下,遂望岭头南跻而上。时岭头冰叶纷披,虽无径路,余意即使路讹错误,可得石梁胜,亦不以为恨,及至岭上遍觅,无有飞驾之石,第见是岭之脊,东南横属⾼顶,其为登顶之路无疑。遂东南度脊,仰首直上,又一里,再逾一脊,则下瞰脊南,云仙已在下方矣。盖是岭东西横亘,西为绝顶北尽处,东即属于前所登云东第二层之岭也。于是始得路,更南向登顶,其上冰雪层积,⾝若从⽟树中行。又一里,连过两峰,始陟最⾼顶。是时虽旭⽇蔵辉,而沉霾屏伏,远近诸峰尽露真形,惟西北远峰尚存雾痕一抹。乃从峰脊南下,又一里,复过两峰,有微路“十”字界峰坳间:南上复登山顶,东由半山直上,西由山半横下。然脊北之顶虽⾼,而纯土无石;脊南之峰较下,而东面石崖⾼穹,峰笋离立。乃与顾仆置行李坳中,从南岭之东,攀崖隙而踞石笋,下瞰坞中,有茅一龛,意即老君岩之静室,所云老主庵者。窃计直坠将及一里,下而复上,其路既遥,况既踞石崖之顶,仰瞩俯瞰,胜亦无殊,不若逾脊从西路下,便则为秦人洞之游,不便即北去江浒觅舟,顺流亦易。乃遂从西路行。山冰雪拥塞,茅棘萦,举步渐艰。二里,路绝,四顾皆茅茨为冰冻所胶结,上不能举首,下无从投⾜,兼茅中自时有堰宕延误耽搁,疑为虎⽳,而山中浓雾四起,瞰眺莫见,计难再下。乃复望山崩而上,冰滑草拥,随跻随坠。念岭峻草被,可脫虎口,益鼓勇直上。二里,复得登顶,北望前西下之脊,又隔二峰矣。其处岭东茅棘尽焚,岭西茅棘蔽山,皆以岭头路痕为限,若有分界者。是时岭西黑雾弥漫,岭东⽇影宣朗,雾腾冲而东,风辄驱逐而西,亦若以岭为界者。又南一里,再下二峰,岭忽石森列,片片若攒刃戟,雾西攫其尖,风东捣其膊,人从其中溜⾜直下,強攀崖踞坐,益觉自豪。念前有路而忽无,既雾而复雾,下而转上,皆山灵未献此奇,故使浪游之踪,迂回其辙耳。既下石峰,坳中又得“十”字路,于是复西向下岭,俱从浓雾中行矣。始二里,冰霾而草中有路,又二里,路微而石树蒙翳;又二里,则石悬树密而路绝,盖前路之逾岭而西,皆茶陵人自东而来,烧山为炭,至此辄返。过此,崖穷树益深,上者不能下,下者不复上。余念所下既遥,再下三四里当及山麓,岂能复从前还跻?遂与顾仆挂石投崖,悬藤倒柯树⼲、树枝,坠空者数层,渐闻⽔声遥遥,而终不知去人世远近。已而雾影忽闪,露出眉峰峡⾕,树⾊深沉。再一闪影,又见⾕口两重外,有平坞可瞩。乃益揆kuí度量丛历级,若邓艾之下平,坠壑滚崖,技无不殚,然皆⾚手,无从裹毡也。既而忽下一悬崖,忽得枯涧,遂得践石而行。盖前之攀枝悬坠者藉树,而兜⾐挂履亦树,得涧而树梢为开。既而涧复生草,草复翳涧,靡草之下,不辨其孰为石,孰为⽔,既难着⾜。或草尽石出,又棘刺勾芒,兜⾐挂履如故。如是三里,下一瀑崖,微见路影在草间,然时隐时现。又一里,涧从崖间破峡而出,两崖轰峙,而北尤危峭,始见路从南崖逾岭出。又一里,得北来大道,始有村居,询其处,为窑里,盖云之西坞也。其地东北转洪山庙五里而遥,南至东岭十里而遥,东岭而南更五里,即秦人洞矣。时雾影渐开,遂南循山峡行。逾一小岭,五里,上枣核岭,〔岭俱云西向度而北转成峡者。〕下一里,渡涧,〔涧乃南自龙头岭下,出上清洞。〕傍西麓溯涧南上半里,为络丝潭,深碧无底,两崖多叠石。又半里,复度涧,傍东麓登山。是处东为云之南峰,西为大岭之东嶂。〔大岭⾼并云,龙头岭其过脊也,其东南尽西岭,东北抵⿇叶洞,西北峙五凤楼,西南为古慡冲。〕一溪自大岭之东北来者,乃洪碧山之⽔;一溪自龙头岭北下者,乃大岭、云过脊处之⽔。二⽔合而北出把七铺名。龙头岭⽔分南北,其南下之⽔,由东岭坞合秦人洞⽔出大罗埠。共二里,越岭得平畴,是为东岭坞。坞內⽔田平衍连绵铺开,村居稠密,东为云,西为大岭,北即龙头岭过脊,南为东岭回环。余始至以为平地,即下东岭,而后知犹众山之上也。循坞东又一里,宿于新庵。

  译文

  丁丑年正月十一⽇这一天是立舂,天气晴朗。赶紧吃了饭,委托静闻随同行李一起坐船顺流到衡州,预约本月十七⽇在衡州草桥塔下相会,叫顾仆携带着轻装跟随我从陆路探游茶陵州和枚县的山。等走出门,満天细雨霏霏。渡过溪流到南岸,顺流往西行。随后溪折往西北,我们越过一座山冈,共走三里,又与溪流相遇,这地方是⾼陇。从⾼陇仍旧渡过溪流到了北面,再越过两座山冈,共走五里,到盘龙庵。有条小溪从北面的龙头山流来,渡过溪流往西去,这是巫江,是到茶陵州城的大路;依山顺流转往南去,为小江口,这是到云峻山的路。两条道路在盘龙庵前分岔。小江口就是蟠龙、巫江两溪从北面的龙头流到此处,然后往南汇⼊发源于⻩零仙庙的那条大溪的地方。云嶙山在茶陵州东面五十里沙江的上边,那山深幽峻峭。神宗初年,孤舟大师开山建寺,于是这里便成了众僧聚居念佛修道的地方。现今孤舟已经离世,两年前老虎从寺侧叼衔了一个僧人去,于是众僧徒四处奔散,豺狼虎豹⽩天出没,山中的田地全部荒芜,佛宇变得空寂,没有人再去。每当向人间起到那寺的路,都告戒我不要去。而且雨雾潦,霆浓密,没有谁肯给我们作向导。我不被这一切所阻,从盘龙庵的小路,往南沿小溪而行,两里,又与大溪相遇。往南渡过小溪进⼊山中,雨下得更猛。从两山间的小路往西南走两里,有条大溪自北面流来,直山下,曲折地绕流在山峡中,溪两旁的石崖,被⽔流侵蚀而形成一个个横伸斜突的矶石。沿溪走两里,为沙江,它就是云峻山来的溪⽔汇⼊大溪的地方。路途中遇到一个人拿着伞将要远出,见我间路,就说道:“这条路若不是几个人一起就不可以进去,我应当返回家为先生您作先导。”我感谢他的情意,于是跟随他到了他家。那人为我又找了三个人,每人拿着些刀、火把,冒雨进⼊山中。起先是从溪口往东进去,走一里,望见一条小溪从西南的山峡中穿流出来,石崖层层横贯,对峙如门。向导说:“此地是虎⽳,烧炭打柴的人都不敢进去。”这时雨势渐大,于是溯大溪往里走,曲折地走两里,溪底石头耸峙如同平台,石台中间破裂开一条通道,⽔从其间流泻下去,景象很优美。从此处登上山,转过山嘴往下走,见到一片平整的⾕地,名叫和尚园。⾕地四面一重重山峰环绕聚合。从那片平坦的田野尽头约走一里,又翻过一座小山,顺前面所沿的那条溪流曲折地行进在山峡中,又走一里云嶙寺便到了。山峦幽深雾气浓黑,寺中静寂无一人,佛殿上如来的金⾝久无香火祭供而透出冷气,厨灶中早已火灭烟空。徘徊了许久,雨势更大,像是催我们快走,于是同向导出了寺。走出溪口,向导望见一只船,于是赶忙呼叫住而搭乘上。船顺流飞浆,航行得很快,我⾐服鞋子全透了,⽔气寒冷,浸⼊肌肤,连烘烤⾐服都来不及,更无暇再探问溪两旁崖石的情形。山溪迂回曲折,下午登船,约行了四十里,天就黑下来,船夫又在夜⾊中撑船航行三十里,停泊在东江口。

  十二⽇清晨非常寒冷。船夫将船从江口牵⼊鄙⽔中,于是顺茶陵城驶过东城,停泊在南关。下船进了关,抵达州衙门前,打算出茶陵城大西门,去探寻紫云山、云山的美好风景。听说灵岩在南关外十五里,便在城中集市上喝了些酒,又走出南门,渡过都⽔。当时细雨飘飞,北风寒冷异常。往东南方向行,在倾斜不平的山坡间忽上忽下走了五里,见到一片平坦的田野,这地方叫欧江。有条溪⽔从东南面流来,于是溯溪而行,从雾气中望见溪东边的山上石头突兀,心里觉得那山很奇异。又走五里,抵达山嘴处的溪边,这里叫沙酸,因为溪流中有个沙石堆。溪流的源头在东面四十里的百丈潭。沙石堆边上那最⾼的山叫会仙寨,山中弯隆的崖壁破裂开,形成岩洞,叫学堂岩。再往东,山峡盘曲绵亘,山峡的中部叫石梁岩,它就在沙破的上边,但我不知道。又往东走一里,便往北进⼊山峡中。从山峡中走一里,见到碧泉岩、对狮岩,它们都朝南面。又往东翻过山岭向下走,转往北面,就到灵岩了。因为岩朝东面,曾知州〔名叫曾才汉。〕又称为月到岩。

  从会仙岩往东,山都不很⾼,由中都是石崖盘曲绵延,堆叠环绕形成沟⾕,有的三面回环如同块⽟,有的两边对峙如同大门,有的⾼⾼耸立形成险峻的山崖,有的中何空虚如同洞⽳,如此等等到处都是。只是石质耝糙而颜⾊⾚红,没有晶莹明亮、滋润光滑的景象。而山崖间石梁横跨,石梁下崖壁弯隆,此地的八景,这应当是第一。

  灵岩洞朝向东面,洞前面有座横贯的山崖,呈南北向曲折环绕。它深有几十丈,⾼几丈多,里面有如来佛的像。洞外列置着门窗,但那门窗没有抵到洞口顶部,所以洞形自然就不被遮掩。它是唐代时陈光间读书的地方。陈光间居住在严塘,〔严塘在这岩洞北面二十里。〕他的后裔还有到这岩洞中读书的。

  观音现像在伏狮峰的东面。回浪的崖壁上有个由石头的痕印组合成的观音像,颜⾊为赫⻩⾊。

  对狮岩又叫小灵岩,在灵岩南面的山岭外。它南面对着狮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大而⾼⾼隆起,下层小而两个洞⽳对峙。碧泉岩在对狮岩的西面,也是朝南面,洞深三丈,⾼一丈多。洞內有一缕泉⽔从洞壁的半中往下滴,下面有一个石盘承接着,那泉⽔清冽异常,也可算是小洞中的一条名泉。伏虎岩在清泉岩的后面。

  石梁岩在沙阪会仙寨东面的山⾕中。那山⾕中,纷的山崖横贯错,聚集排列形成山坞,山坞折了两个弯后东西横亘。山坞的崖壁下裂开个小洞,中间弯隆如同桥梁,从梁下向北望去,别有天地,穿过石梁进去,上面又裂开一层崖壁。我从东面的山坡向上爬,直攀到那石梁中何而停止,攀登起来如同登临一座重叠⾼耸的楼阁一样。二会仙寨下临沙溪,上面横贯着一个圆顶,如重叠的磨盘,一它独自⾼出众山,罗洪山〔名叫罗其纶,曾经任过琼州府司理。〕在山下营建了寺宇,这就是如今六空上人栖⾝的地方。〔六空禅师的法号为涵虔。〕-

  学堂岩在会仙寨的北面,⾼峻的崖壁间迸裂开一个小石洞,传说是仙人传授学间的地方。

  这就是灵岩八景。我到灵岩后,风雨一直不停。先经过碧泉、对狮两岩,而后进⼊灵岩少晓霞留我在岩中吃饭,这时已下午了。恰好有一个僧人来到岩中,询何后知道他是前面山中的净侣六空。当时晓霞正在⼲着一些⽇常的世俗事务〔编绳索、喂猪等。〕于是吃罢饭)便拜托六空作向导。往回走的途中,到狮峰便亲睹了观音现像的景观,抵沙破便进⼊石梁岩游览,进了六空所居的庙庵,便乘着暮⾊攀登会仙寨,探游学堂岩,八景中只有伏虎岩未曾到。这一天仍然细雨檬,竟然没有妨碍游览,这是因为得力于六空的帮助。夜晚我就牲宿在六空的方丈內。

  十三⽇早餐后,夭气很寒冷,天空云雾遮蔽如故。告别了六空,沿原路往西北行,走三里到欧江。往北进⼊山中,是昨天从茶陵城来时所走的路;往南沿沙破江向西去,是到茶陵城的另一条道路。过了欧江,溪流才能够航行船只,我往西北翻过两座小山岭,仍然从茶陵城南关外渡过江流,沿城墙溯江而行,经过大西门,去探寻紫云山、云限山的各处优美风景。往西走三里,越过一座桥后冈陇渐开,这才看见大江从东北面流来,从冈陇间越过⻩土坳,又走兰里,跨过新桥,云雾中隐隐露出半边云山。又走三里,抵达紫云山麓,为沙江铺,大江到了这里直山下。从沙江铺往西走,是通往枚县和安仁县的大道。从南边登山,山脚下是紫云仙。朝上走一里,到半山为真武殿,殿上有座观音庵,它们都朝东北面,下临东北面流来的⽔流。观音庵中的松岩,是个年纪已大的僧人。我问他到云山的道路,他回答说:“云山在紫云山西面十里。山顶为老君岩;云仙在老君岩半山间,离山顶有三里;⾚松坛又在云仙的山麓,离云仙有三里。大概地说紫云山在云山尽头处,而⾚松坛在云山正东麓。从紫云山下顺江北岸往西行三里,为洪山庙,那里是攀登山顶的北路;从紫云山下,顺山南麓往西行四里,为⾚松坛,那里是攀登山顶的东路。洪山庙和⾚松珐离山顶各不⾜十里。两条道路的中间有个罗汉洞,在紫云山的西面,从观音庵侧面的小路横穿一里,可以到达洞边的庵。从庵攀登山顶也有小路可以到达,这样就不必下紫云山了。”我按他所说的而行。于是从真武殿侧面,往西北越过两个小山坳,见一条涧流从西北流来,它是从紫云山与青莲庵〔即罗汉仙。〕后面的山流出的。涧中⽔流往北汇人大江,紫云山和它西面的山峰被⽔流分隔开。渡过涧流就是青莲庵,它朝向东面而突出出来,地方清幽而庵中洁净。庵中僧人法号叫六涧,也是温和而易于接近,他坚决要留我吃饭。我急着登岭,子是从庵后往西攀登。当时浓雾还笼罩着半山间,我全然不顾,直往上攀登三里,翻越了两层峰脊,脚步踏上的地方,雾气也旋即散开。又往上两里,峰脊上冰块缀満枝头,那寒气凝结成的冰块,大的如拳头,小的如蛋,依树枝而结成,遇来风而坠落,満地到处堆积。当时我所在的山峰雾气已经全部消散,山的南东两面,景物明晰可辨,然而北西两面,仍有一半被雾气遮掩,部江从山东南面流来,⻩零江自西北面流来,环绕迁曲得很远。这才知道云山的山峰,都是自西南走向东北出卜列重叠为数重:紫云山是它北面的第一重;青莲庵的后面,即我从那里登山的地方是第二重;云仙所在的山峰是第三重;老君岩在云仙上面,为山的最⾼‮端顶‬,它就是所说的七十一峰的主峰。云峰在南面,我所登上的山峰在北面,两峰横列,山脉从云仙的下面越山坳而耸起,耸为我所登山峰的第二重的最⾼‮端顶‬,然后向东延伸下下去,从青莲庵再往东,盘结成茶陵州城所背靠的山峰。我登上第二重的最⾼‮端顶‬后,道路失甚至断绝了,往西南眺望云峰的最⾼‮端顶‬,中间隔着一个山坞,而云峰的最⾼‮端顶‬还隐没在晨雾中。俯瞰山脊越过去的地方,在峰下一里左右。山脊那边有长満翠竹绿树的山⾕,两侧的山峰如同两啂,曲折环绕而相互掩映,整个山⾕若天然洞府,无疑它就是云仙的所在。虽无路,也赶忙直坠而下,然后越过山脊往上走,共两里,翻过一小个山坳,进⼊云仙。那庵朝北,登顶的路从庵的左边走,往上五里便到老君岩,下山的路在庵右侧,三里便到⾚松坛‘庵后面有大石头⾼⾼累起、飞架在空中而中间透出逢隙,竹子树木悬缀在石头上,景象极为美妙。石头中间有一潭不流动的深⽔,异常清澈碧绿,名叫五雷池,天旱时祭祀求雨很灵验。一层层岩石向上突起,没办法攀登,岩石上浓雾遮掩。大概因为第二重山的顶上,树木当风起舞,所以冰块只是依附着树枝而堆积。而庵所在的山⾕环绕夹峙,竹树茂密婆婆,雾气索绕在其间结成冰,便是満树玲珑,如同琼花瑶⾕,北风一吹摇,便如妇女们佩带的步摇⽟佩,声音‮谐和‬,如同清越的钟磐奏鸣声。冰块冰条偶尔被震动而坠落地下,便如⽟石山崩塌下来,有堆积到两三尺⾼的,道路都被阻塞。听说庵上面登攀起来更为艰难。这时已经过了下午,听说⾚松坛还在庵下边。因庵中僧人讲的是楚地音,我将“⾚松”误听成了“石洞”我本意想登上云山山顶右侧后,便从山顶北面下山,但又恐怕错过石洞的奇景,并且有人说稍迟一会天气可望晴朗。我向庵中僧人镜然要了些食物,便往东面下山。路侧涧流奔泻在石间,僧人指点着说是“子房炼丹池”、“捣药槽”、“仙人指迹”等一些名胜,这是将⾚松子的传说附会于留候张良。直往下走三里抵达⾚松坛,这才知道是⾚松而不是石洞。于是宿在庵中。庵中的殿很古老,中间供奉⾚松子,左边是⻩石公,右边是张子房。殿前有一棵古松,没有其他好的景物。庵中僧人葛民也平易近人。

  十四⽇早晨起来,天气很寒冷,而浓雾又密布山冈。这之前,昨天晚上到⾚松坛后,我就默默祈祷过⻩石和子房的神位,祈求给半天的晴朗天气,为的是我能登上山顶览那里的优美景致。到现在望着山顶上浓雾弥漫、零星的小雨四处飞洒的样子,便不再抱有攀登山顶的希望。饭后,便告别葛民下山。顺山麓往北行,越过两条小涧,共走四里,经过紫云山山麓,江流从东北面流来,从此处流⼊山峡中,路也顺流而去。绕出云山北麓,又走两里,为洪山庙。因为风雨加,便停留在庙中,买了些柴禾烧火烤⾐服,一整天都围着火盆烤火。庙后面有条大路,沿着它往南可以登到云山最⾼顶。当时庙下面江边停着儿只船,都是因为江流中石头太多,堵塞得厉害,不能顺流而下,船夫屡屡招呼我,叫我明天搭乘船走,我却仍不能放弃游览云山的念头。

  十五⽇早晨起来,停泊的船只即将挂帆航行,招呼我赶快上船;我见四周山上的雾气已散开,便吃了饭,打定主意登山。路从庙后向南往上走,登三里,又有座⾼峰耸立在北面,道路分成两条:一条岔向那座⾼峰的南面,一条岔向它的西南面。我先是从东南面走,疑心它就是前⽇我上罗汉洞时所经过的山峡中的那条旧道,而实际上它是到云仙的路,不是径直通到老君岩的,这才又折回来从西南面那条路走。不到一里,走到那座⾼峰的西面山峡中,顾仆往南望见山峡顶上有一座石桥飞架在两端,我急忙眺望但未能望见。等往西上到岭侧面,看见大江已经绕流到岭西面,大路却往西北下去,于是朝岭头往南向上攀登。当时岭头上叶片似的冰块纷杂沓,虽然没有路,但我想,即使路走错了,只要可以寻到石梁美景,也就不感到遗憾。等到达岭上四处寻觅,没有飞架的石头,只是见到所在之岭的岭脊,往东南横连着一个⾼顶,我想,那⾼顶定是登云山顶的路。于是往东南越过山脊,仰头直往上爬,又走一里,再越过一山脊,往下俯瞰山脊南面,云仙已经在下方了。大概这座山岭东西横亘,西面为云山最⾼‮端顶‬的北面尽头处,东面就是与前面所登云山东边第二层山相连接的山岭。从此处开始才找到路,于是继续向南朝山顶攀登,山岭上泳雪层层堆积,⾝躯若像从⽟树林中穿行。又走一里,接连翻过两座山峰,才登到最⾼顶。这时虽然旭⽇隐蔵着它的光辉,但浓黑的霆消散了,远近各山峰都显露出‮实真‬形态,只有西北方远处的一座山峰还被淡淡的雾痕遮掩。于是从峰脊往南下走,又走一里,再翻过两座山峰,峰坳间有两条隐隐约约的小路,呈“十”字状叉:往南上又是登山顶的路,东边的从半山中直往上延伸,西边的从半山斜伸下去。然而,峰脊北面的山顶虽然⾼,却纯是土,没有石头;峰脊南面的山峰较低一些,而它的东面却是石崖⾼⾼隆起,石峰石笋相对耸立。于是和顾仆将行李放在峰坳中,从峰坳南边山岭的东面,攀着崖壁间的隙而上,坐在石笋间,向下俯瞰山坞中,有一间茅屋,心想它就是老君岩的静室、所说的老主庵。我私下想,直下到茅屋处有将近一里的距离,下去后又上来,路程既遥远,况且又已经坐在石崖的顶上仰视俯瞰过,四周的景物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所以不如越过山脊从西边的路下山,方便就去游览秦人洞,不方便就往北到江边去找船顺流而下,也很容易。于是便从西边的路走。山北面冰雪奎塞,茅草荆棘绕,举步渐渐艰难。两里后路断绝了,四顾都是茅草羡黎,被冰凌粘结着,上不能伸头,下无从投⾜,加之茅草丛中本来就不时有一些倒卧的石头,我怀疑这地方是虎⽳,而山中又浓雾四起,俯瞰眺望一无所见,心里计议着难以再往下走。于是又朝着山顶往上爬,因为冰滑、丛草奎塞,所以一边往上登一边向下跌落。想着峰岭峻峭深草遮覆,可以脫离虎口,就更加鼓⾜勇气直往上爬。两里,重新登上山顶,往北回望前面从西边向下所走的那山脊,又隔着两座山峰了。那地方山岭的东面茅草荆棘全都被火烧光,山岭的西面却是茅草荆棘遮蔽着山野,并且都是以岭头上的路痕为界限,像是有条分界似的。这时岭西面黑雾弥漫,岭东面⽇影明朗,雾气想要翻腾冲滚到东面,风立刻将其驱逐向西面,也好像是以岭头为分界似的。又往南一里,再走下两座山峰,忽然见到峰岭上石林立,一片片如像刀刃合聚、戈戟集,西面石丛的尖尖上雾气拂掠,东面石丛中烈风劲吹,人从石丛中溜⾜直下,又坚决攀上石崖坐在上面,更加觉得自豪。回想起前时下山先有路而忽然路断绝,雾散后又霆満天,想下山却又被迫转回山上的情景,都是因为山中神灵还没有呈献出这一奇景,所以故意使我放慢脚步,迁回曲折地绕圈子。下了石片林立的峰岭,到山坳中又见到呈“十”字状叉的路,从“十”字路口往西下岭,便都是在浓雾中穿行了。开头的两里,到处是冰凌霆,但草丛中有路;又走两里,路变得隐微而且石头树草遮掩了路径和视线;再走两里,却是石头悬立树木茂密,道路断绝。大概前面所经过的西路,都是茶陵人从东面过来,到山中砍柴禾烧炭走出来的,到了此处就往回走。过了此处,崖石弯隆树木更深,从上面不能下,从下面同样不能上。我想,往下走的路程已经有好远,再往下走三四里就应当到达山麓了,岂能又像前面那次一样往回登?于是与顾仆或吊在石头上或纵⾝跃向崖壁间,或悬在藤条上或倒钩着树枝,从虚空的崖石间坠落了几层,渐渐听到⽔声从遥远处传来,然而终究不知道离人世是远还是近!旋即雾影忽然闪开,露出层层山峰和峡⾕,树⾊浓暗。雾影再一闪,又见峡⾕口上的两重山崖外,有一个平坦的山坞可以看得见。于是更是揣度着草丛的深浅踩踏着石瞪往下走,若像当年邓艾的军队下平间道一样,遇着沟⾕往下坠,遇着崖壁朝下滚,什么技法都用尽了,然而我们都是⾚裸着手,无从让手上裹上‮子套‬而⾝上披上毡子。不久,忽然下了一座悬崖,见到一条⼲涸的山涧,于是得以踏着石头向前走。前面攀着枝条悬空下坠借助于树,而刺穿⾐服钩挂住鞋子的也是树,到了山涧中树木才稍微稀疏些,随即山涧中又生长了些草,草又遮蔽了涧底,倒伏的草丛下边,不能分辨哪是石头哪是⽔,很难下⾜。即或草没有了石头露出来,而棘刺勾芒,又像前面下山时一样戳⾐挂鞋。如此这般走了三里,下了一座有瀑布悬挂的山崖,隐约见到路影在草丛间,然而时隐时现。又走一里,涧流从两边山崖间破峡而出,两边的山崖⾼⾼地对峙着,北边的尤其⾼峻陡峭,这才见到路从南边山崖间越过岭而出去。又走一里,见到从北面来的大路,这才开始有村庄,一打听,这地方为窑里,大略是云山西面的一个山坞。从窑里折往东北到洪山庙有五里多,往南到东岭有十里多,东岭往南再走五里,就是秦人洞了。当时雾渐渐散开,于是往南顺着山峡行、越过一座小山岭,走五里,登上枣核岭,这两岭都是云山向西延伸而后转往北形成山峡的山岭。朝下走一里,渡过一条涧流,那涧流从南面的龙头岭下流来,流出上清洞。依傍着岭西麓溯涧往南上行半里,为络丝潭,此潭深碧无底,两旁的山崖间堆叠着许多石头。又走半里,仍渡过涧流,依傍着岭东麓往山上登。此处东面为云山的南面山峰,西面是大岭东面的一座⾼峻的山峰。大岭与云山一样⾼,龙头岭在大岭的山脊上,它东南面到西岭结束,东北面抵⿇叶洞,西北面耸立着五凤楼峰,西南面为古慡冲。从大岭的东北面流来的一条溪⽔,发源于洪碧山;从龙头岭往北朝下流的一条溪⽔,发源于大岭、云山山脊,两条溪⽔汇合而往北流出把七。〔铺的名称。〕龙头岭的⽔分流往南北两面,从岭南面流下去的⽔,经东岭坞汇合秦人洞来的⽔流出大罗埠。共走两里,越过山岭到一片平坦的田野,这是东岭坞。山坞內⽔田平展,村落稠密,山坞的东面为云山,西面为大岭,北面就是龙头岭的山脊,南面是东岭曲折环绕。我刚到时以为这个山坞已经是低平的地方,待走下东岭,而后知道这山坞仍处在众山之上。顺山坞东面又走一里,投宿在新庵。 n6ZwW.cOm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作者徐弘祖 更新于2017/3/26 当前章节12882字。看徐霞客游记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徐霞客游记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