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徐霞客游记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9135 
上一章   ‮一十记日游楚‬    下一章 ( → )
  二十七⽇ 雨⾊已止,而浓云稍开。亟饭,逾马蹄石岭,三里,抵⽟琯岩之南,觅所期刘姓瑶人,为三分石之行。而其人以云雾未尽,未可远行,已往他所矣。复期以明⽇。其人虽不在,而同居一人于山中甚,惜患疮不能为导,为余言:⽟琯乃何侯故居,古舜祠所在,其东南山上为炼丹观故址。《志》言在舜庙北箫韶、杞林之间,中有石臼,松穿臼而生,枝柯拳曲如龙。余遍询莫知其处,想郑舜卿所云访郑安期之铁臼,岂即此耶?然宋时已不可征矣。《志》又引《太平广记》,鲁妙典为九疑女冠,麓林道士授《太洞⻩庭经》,⼊山十年,⽩⽇升天,而山中亦无知者。九疑洞之西,地名有鲁观,亦无余迹。舜卿碑所云⽟妙,想岂即其人耶?舜卿《永福碑》又云:“访成武丁于名楼。”楼亦无征矣。飞龙洞又名仙楼岩,岂即石楼之谓耶?不然,何以又有此镌也?由此东行五十里,有三石参天,⽔分三处,俗呼为舜公石,即三分石也。〔路已湮。〕由此南行三十里,有孤崖如髻,盘突山顶,呼为舜婆石。〔有径可达。〕其下有蒲江,过岭为⿇江,由⿇江口搭筒橹舡可达锦田其人以所摘新茗为献。乃仍返斜岩。中道过永福故址,见其南溪甚急,虽西下潇江,而东北南三而皆予所经,未睹来处,乃溯流寻之。则故址之左,石崖倒悬,⽔由下出,崖不及⽔者三尺,而其下甚深,不能⼊也。过马蹄石,见岭北⽔北流,忆昨过圣殿西岭,见岭南⽔南流,疑其⽔俱会而东去,因东趋箫韶北麓,见其⽔又西注者,始知此坞四面之⽔俱无从出,而杨梅下洞之流为烂泥河者,即此众⽔之沁地而⼊者也。两岭之间,中有釜底凹向,名山潭,有石⽳在桑坞中,僚人耕者以大石塞其⽳,⽔终不蓄。桑园叶树千株,蚕者各赴采,乃天生而无噤者。是⽇仍观瀑炙薪于岩中,而云气渐开,神为之慡。因念余于此洞有缘,一停数⽇,而此中所历诸洞,亦不可无殿最顺序,因按列书之为永南洞目。月岩第一,道州;紫霞洞第二,九疑;莲花洞第三,江华;狮岩第四,江华;朝岩第五,永州;澹岩第六,永州,大佛岭侧岩第七,江华;⽟琯岩第八,九疑;华岩第九,道州;月岩南岭⽔洞第十,道州;飞龙岩第十一,九疑;⿇拐岩第十二,江华。此外尚有经而不胜书,胜而不及到者,不罄附于此。

  二十八⽇ 五鼓,饭而候明。仍过⽟琯南觅导者。其人始起炊饭,已乃肩火具前行。即从东上杨子岭,二里登岭,上即有石,人立而起,兽蹲而龙蝘yǎn同“偃”即仰面而卧,其上皆盘突。从岭上东南行坳中,地名茅窝。三里,皆奇石也。下深窝,有石崖嵌削,青⽟千丈,四面流,捣⼊岩洞,坠巨石而下,深不可测,是名九⻳进岩,以窝中九山如⻳,其⽔皆向岩而趋也。其岩西向,疑永福旁透崖而出者,即此⽔也。又东南二里,越一岭,为蟠龙峒⽔口。峒进东尚深,內俱⾼山瑶。又登岭一里,为清⽔潭。岭侧有潭,⽔甚澄澈。〔其东下岭,韭菜原道也。〕又东南二里,渡牛头江。江⽔东自紫金原来,江两崖路俱峭削,上下攀援甚艰,时以流贼出没,必假道于此,土人伐巨枝横截崖道,上下俱从树枝,或伏而穿其舿,或骑而逾其脊。渡江即东南上半边山,其东北⾼山为紫金原,山外即蓝山县治矣。其西南⾼山为空寮原,再南为香炉山。空寮原山上有⽩石痕一幅,上自山巅,下至山麓,若悬帛然,土人谓之“⽩绵䌷”香炉山在⽟琯岩南三十里,三分石西北二十里,⾼亚于三分石,顶有澄潭,广二三亩,其中石笋两枝,亭亭出⽔面三丈余,疑即《志》所称天湖也。第《志》谓在九疑麓,而此在山顶为异,若山麓则无之。由〔半边〕山上行五里,稍下为狗矢窝。于是复上,屡度山脊,狭若板筑,屡踄山顶,下少上多,共东南五里而出鳌头山。先是积雾不开,即半边、鳌头诸山,近望不及,而⾝至辄现。至是南眺三分石,不知所在。顷之而浓云忽开,瞥然闪影于⾼峰之顶,〔与江山县江郞山相似。一为浙源,一为潇源,但江郞⾼矗山半,此悬万峰绝顶为异耳。〕半边、鳌头二山,其东北与紫金夹而为牛头江,西南与空寮〔香炉〕夹而为潇源江,即三分石⽔。此乃两⽔中之脊也。二⽔合于⽟琯东南,西下鲁观与蒲江合,始胜如叶之舟而出大洋焉。由鳌头东沿岭半行,二里始下。三里下至烂泥河,始得⽔而炊,已下午矣。由烂泥河东五里逾岭,岭侧小路为冷⽔坳,盗之內薮也。下岭三里为⾼梁原,乃蓝山西境,亦盗之內薮也。此岭乃蓝山、宁远分界,在三分石之东,⽔亦随之。〔余往三分石,下烂泥河,〕于是与⾼梁原分道。折而西南行,又上一岭,山花红紫斗⾊,自鳌头山始见山鹃蓝花。至是又有紫花二种,一种大,花如山茶;一种小,花如山鹃,而⾊可爱。又枯树间蕈⻩⽩⾊,厚大如盘。余摘袖中,夜至三分石,以箐穿而烘之,香正如香蕈。山木⼲霄。此中山木甚大,有独木最贵,而楠木次之。又有寿木,叶扁如侧柏,亦柏之类也。巨者围四、五人,⾼数十丈。潇源⽔侧渡河处倒横一楠,大齐人眉,长三十步不止。闻二十年前,有采木之命,此岂其遗材耶!上下共五里而抵潇源⽔。其⽔东南从三分石来,至此西去,而经香炉山之东北以出鲁观者。乃绝流南渡,即上三分岭麓。其岭峻削不容⾜,细径伏深箐jīng细竹中,俯首穿箐而上,即两手挽之以移⾜。其时箐因夙雾淋漓,既不能矫首其上,又不能平行其下,惟资之为垂空之繘jú练汲⽔之竹绳,则甚有功焉。如是八里,始渐平。又南行岭上二里。时夙雾仍翳,望顶莫辨,而晚⾊渐合,遂除箐依松,得地如掌。山⾼无⽔,有火难炊。命导者砍大木积而焚之,因箐为茵,为火为帏,为度宵计。既瞑,吼风大作,卷火星飞舞空中,火焰游移,倏而奔突数丈,始以为奇观。既而雾随风阵,忽仰明星,忽成零雨,拥伞不能,拥被渐,幸火威‮烈猛‬,⾜以敌之。五鼓雨甚,亦不免淋漓焉。

  二十九⽇ 天渐明,雨亦渐霁。仰见三分〔石〕,露影在指顾间,辄忍饥冲箐而南。又下山二里,始知尚隔一峰也。度坳中小脊,复南上三里,始有巨石盘崖;〔昨升降处皆峻土,无块石,〕为导者误。出其南,又一里,东眺矗顶,已可扪而摩之,但为雾霾,不见真形,进穷磴绝。忽山雨大注,顶踵无不沾濡,乃返。过巨石崖,见其侧有线路伏深箐中,雨巨不可上,上亦不得有所见。遂从故道下,至夜来依火处,拟从直北旧路下,就溪炊米。而火为雨灭,止存余星,急觅⼲烬引之,荷而下山。乃误从其西,竟不得路。久之得微涧,遂炊涧中,已当午矣。踯躅莽箐中,久之,乃得抵涧,则五涧纵横,会一处,盖皆三分石西南北三面之⽔,而向所渡东来一溪在其最北。乃舍其一,渡其三,而留最北者未渡。循其南涯滩流而东,一里,至来时所渡处,始涉而北。从旧道至烂泥,至鳌头偶坐。闻兰香甚,览之即在坐隅,乃携之行。至半边山,下至牛头河,暝⾊已合,幸已过险,命导者从间道趋韭菜原。盖以此处有⾼山瑶居上。自此而南,绝无一寮liáo小屋,直抵⾼梁原而后有瑶居也。初升犹土山,既⼊而东下,但闻⽔声潺潺在深壑。暗扪危级而下,又一里,过两独木桥,则见火光荧荧。亟就之,见其伏畦旁,亦不敢问。已而有茅寮一二重,呼之,一人辄秉炬出,归托宿焉。问其畦间诸火,则取乖者,盖瑶人以蛙为乖也。问其姓为邓,其人年及二十,谈山中事甚。余感其深夜宿,始知瑶犹存古人之厚也。亟烧枝炙⾐,炊粥就枕焉。

  三十⽇ 以隔宿不寐,平明乃呼童起炊。晨餐后行,始见所谓韭菜原,在⾼山之底,亦若釜焉。第不知夜来所闻⽔声潺潺,果⼊洞,抑出峡也。洼中有澄潭一,甚深碧,为龙潭云。西越一山,共二里过清⽔潭,又一里半,过蟠龙溪口。又一里半,逾一岭,过九⻳进岩。遂上岭,过茅窝,下杨子岭,共五里,抵导者家。又三里,还饭于斜洞,乃少憩洞中,以所携兰花九头花,共七枝,但叶不长耸,不如建耳。栽洞中当门小峰间石台上以供佛。下午始行,北过圣殿西岭,乃西出娥皇、女英二峰间,已转而东北行,共十里,过太平营。又北五里,宿于路亭。〔是夕始睹落照。〕

  九疑洞东南为⽟琯岩,乃重四围中起小石峰,岩在其下,西向。有卦山在其西,正当洞门。形如茭也,又似儒巾,亦群山中特起者。其中平央,南北通达,是为古祠基,所称何侯上升处也。由此南三十里为香炉山,东南五十余里为三分石,西三十里为舜⺟石,又西十里为界头分九,则江华之东界矣。

  三分石,俱称其下⽔一出广东,一出广西,一下九疑为潇⽔,出湖广。至其下,乃知为石分三岐耳。其下⽔东北者为潇源,合北、西诸⽔即五涧会者,出大洋,为潇⽔之源。直东者自⾼梁原为⽩田江,〔东十五里〕经临江所,〔又东二十里〕至蓝山县治,为岿⽔之源。东南者自〔⾼梁原东南十五里之〕大桥下锦田,西至江华县,为沲⽔之源。其不出两广者,以南有锦田⽔横流为〔楚、粤〕界也。锦田东有石鱼岭,为广东连州界,其⽔始东南流,〔⼊东粤耳。〕若广西,则上武堡之南为贺县界也。

  ⾼梁原,为宁远南界、蓝山西界,而地属于蓝,亦⾼山瑶也,为盗贼渊薮yuān sǒu聚集之地。二月间,出永州杀东安县捕官,及杀掠冷⽔湾、博野桥诸处,皆此辈也。出⼊皆由牛头江,必假宿于韭菜原、蟠龙洞,而经九疑峒焉。其约七八十人,有马二三十匹,创锐罗帜甚备,內有才蓄发者数人,僧两三人,即冷⽔坳岭上庙中僧。又有做木方客亦在焉。韭菜原中人人能言之,而余导者亦云然。

  译文

  二十七⽇雨已经停止,浓云稍微散开了些。我们赶忙吃了饭,翻过马蹄石岭,走三里,抵达⽟馆岩的南面,找寻所约定过的姓刘的瑶族人,想作三分石的旅行。但那人因为云雾未散尽,认为不可远行,已经到其他地方去了。这样,又定在第二天去。那人虽然不在,但与他住在一起的一个人对山中的情况很悉,可惜他生疮不能作向导,他对我讲:⽟馆岩就是何侯的故居、古舜祠所在地,它东南面的山上为炼丹观故址。〔志书上说炼丹观故址在舜庙北面箫韶、祀林两峰之间,有个石臼,松树穿过石臼生长出来,枝权屈曲如龙。我到处打听而不知道它的所在,我想郑舜卿所说的他要寻访的郑安期的铁臼,难道就是炼丹观故址的这个石臼吗?然而宋代时就己不可征询了。志书又摘引《太平广记》,说鲁妙典为九疑山道观中的女道士,麓林道士给她传授《大洞⻩庭经》,她⼊山十年后,在某一⽩⽇升了天,而山中也没有知道的人。九疑洞的西边,有个地方叫鲁观,也没有其他的遗迹。郑舜卿撰的碑文中所说的⽟妙,想必就是这人吗?郑舜卿撰写的《永福碑》又说:“到石楼寻访成武丁的遗迹。”这石楼也无从征询了。飞龙洞又叫仙楼岩,难道就是所称的石楼吗?不然,何以又有此雕刻呢?〕由⽟馆岩往东行五十里,有三块石头⾼⾼耸⼊云霄,⽔从那里分流三处,俗称为舜公石,它就是三分石。到三分石的路已经湮没。由⽟馆岩往南行三十里,有座孤崖如发髻一样,盘绕突立在山顶,俗称为舜婆石。有小路可以通到那里。〔舜婆石下有条蒲江,翻过岭为⿇江,由⿇江口搭乘筒槽船可达锦田。〕那人把摘来的新茶奉送了我一些,于是我仍旧返回斜岩。中途经过永福寺故址,见它南面有条溪⽔流得很急,这条溪虽然是往西流下潇江的,但它的东北南三面都是我已到过的,只是未游览过来处,于是溯流探寻。永福寺故址的左边,石崖倒悬,⽔从石崖下流出来,崖离⽔面三尺,但下面很深,不能下去。经过马蹄石时,见到岭北的⽔往北流,回想起昨天经过圣殿西面的山岭时,见到岭南的⽔往南流,我怀疑它们都会合在一起而往东流去,于是往东疾行到箫韶峰北麓,但却见到这里的⽔又往西流注,这才知道这个山坞中四面流来的⽔都没有出处,而杨梅洞下层洞中汇流成烂泥河的⽔,就是这众多⽔流渗到地下而进⼊洞中去的。两座岭之间,中部有一处如锅底,向下凹陷,名叫山潭。有个石⽳位于満是桑树的山坞中,在山坞中耕种的僚人用大石头堵塞石⽳,但⽔始终不能蓄积起来。桑园中有千百棵桑树,养蚕的人各自前往采摘,它们是天然生长的没有采摘噤令。这天仍旧在斜岩中一边观瀑一边烧柴火烘烤,云气渐渐散开,精神为之慡畅。由此想到我与这个岩洞有机缘,一停留就是几天,而对于在永州府游历过的各洞,也不可不评出个⾼低等次,于是按位次书写出永州府南境各洞的名称。〔月岩第一,在道州;紫霞洞第二,在九疑山;莲花洞第三,在江华县;狮岩第四,在江华县;朝岩第五,在永州府,澹岩第六,在永州府;大佛岭侧面的岩洞第七,在江华县;⽟馆岩第八,在九疑山;华岩第九,在道州;月岩南面山岭中的⽔洞第十,在道州,飞龙岩第十一,在九疑山;⿇拐岩第十二,在江华县。又听说道州长田有中朗洞胜景,没来得及去。此外还有些虽然经过但不值得记录或景致优美而未能游历到的,不能完全附录在此。〕

  二十八⽇五更时,吃了饭等着天亮,仍然过到⽟馆岩南面找那导游。那人刚起来做饭,很快,他便扛了火具往前走。随即就从东面上了杨子岭,两里后登上岭头,岭头上有许多石头,有的如人站立一样耸起,有的似蹲踞的野兽、若臣袱的长龙,到处盘曲突兀。从岭上朝东南往山坳中走,〔山坳名叫茅窝。〕三里路上都是些形态奇异的石头。下到深陷的山窝中,有座石崖岩石张开,若刀削一般,青⽟般的瀑布⾼悬千丈,从四面汇流来,捣⼊岩洞,从大石头上倾泻而下,深不可测。这里叫九⻳进岩,因为山窝中九座山都如同乌⻳,山上的⽔都向岩洞中流淌。这个岩洞朝向西面,我怀疑永福寺故址旁穿过崖壁流出的,就是此⽔。又往东南走二里,越过一座岭,为蟠龙炯⽔口。〔这个酮朝东边进去还很深,里面居住的都是⾼山瑶。〕又朝岭上登一里,为清⽔潭。岭侧边有个潭,⽔非常清澈。从潭东面下岭,是到韭菜原的路。又往东南走两里,渡牛头江。江⽔从东边的紫金原流来,江两边山崖上的路都很峭削,上下攀爬十分艰难。当时因为有流窜的盗贼出没,必须从这里借道走,所以当地人砍伐了些大树枝横阻在山崖间的路中,上和下都从树枝间过,或蹲伏着从树枝下穿过,或骑坐着从树枝背上越过。渡过牛头江便往东南爬上半边山,半边山东北面的⾼山为紫金原,〔山外就是蓝山县县城了。〕西南面的⾼山为空寮原,再往南为香炉山。〔空寮原山上有条⽩⾊石纹,上自山顶,下至山麓,若悬挂着的一幅帛布,当地人称它为“⽩绵细”香炉山在⽟馆南面三十里,三分石西北二十里,⾼亚于三分石,顶上有个清澈的潭,宽二三亩,潭中有两枝石笋,亭亭露出⽔面三丈多,我怀疑这潭就是志书上所称的天湖。只是志书上说天湖在九疑山麓,而此潭在山顶,这是不同的,若说山麓则没有湖泊。〕从半边山朝上行五里,稍往下走为狗矢窝。从狗矢窝又往上走,屡次度过山脊,但都狭窄得如一堵土墙,又屡屡从山顶上过,一路下少上多,往东南共走五里便出了鳌头山。这之前积雾未散开,即便是半边、鳌头等各山峰,到了近处都望不见,而⾝到山间就显现出来。等出了鳌头山,往南眺望,三分石不知在哪里。不一会,浓云忽然散去,⾼⾼的峰顶上很短暂地闪现了一下三分石的影子,与江山县的江郞山相似。一个是浙江的发源地,一个是潇江的发源地,但江郞山⾼⾼矗立在半山间,三分石却悬在众多山峰的最⾼‮端顶‬,这是不同之处。半边、鳌头两山,与东北面的紫金原夹峙,中间为牛头江,与西南面的空寮原和香炉山夹峙,中间为潇源江,〔即发源于三分石的⽔。〕我们所在的地方是两条⽔中间的山脊。这两条⽔汇合在⽟馆岩东南,往西流下鲁观与蒲江汇后,才能航行轻便的小船,而流向宽阔的山间平坝中去。我们从鳌头山东面沿着半山走,两里后才往下行。三里下到烂泥河,才找到⽔做饭,已经是下午了。〔从烂泥河东面五里处翻越山岭,岭侧面小路经过的地方为冷⽔坳,是盗贼聚集的地方。下了岭走三里为⾼梁原,它是蓝山县的西境,也是盗贼会聚之地。这座岭是蓝山、宁运两县的分界,位于三分石东面,⽔也依此岭而分流。〕我到三分石,下到烂泥河中,便与去⾼梁原的路分道。折往西南走,又攀上一座岭,岭间各种红的、紫的野花争奇斗,〔从到鳌头山后才见到蓝⾊的山鹃花。到这里又有两种紫⾊的花,一种大,花朵如山茶花;另一种小,花朵如山鹃,而丽的颜⾊十分可爱。另外,枯树间长着⻩⽩⾊的覃,厚而且大如盘碟。我摘了些装在袖管中,夜里到三分石,用细竹穿起来烤吃,香味正如香覃。〕树木耸⼊云霄。〔这地方山中的树很大,有一种叫独木的最贵重,而楠木次之。又有一种叫寿木,叶子呈扁形,如同侧柏,也属于柏树之类。树木中大的够四五人合抱,⾼几十丈。潇源⽔侧边渡河处倒横着一棵楠木,直径⾼到人的眉⽑处,长有三十步还不止。听说二十年前,有过采伐木材的命令,这棵楠木难道是那次砍伐中遗留下来的吗?〕忽上忽下共走五里而抵达潇源⽔边。这条⽔从东南方的三分石流来,到此处向西流去,经过香炉山的东北面而流出鲁观。于是我们向南横渡过⽔流,便上到三分岭麓。那岭⾼峻陡峭,不容置⾜,细小的道路隐没在深竹丛中,我们低着头从竹子中穿行而上,用两手拉着竹子以移动脚步。当时竹林间因为早晨雾未散,小⽔点不断往下滴,所以既不能昂起头朝上走,又不能平平地从下面通过,只有借助这些深竹作为悬空攀越的绳索,不过这倒很有功效。如此走了八里,路才渐渐平坦。又往南从岭上走了两里。这时大雾仍然浓密地遮掩着,向山顶望什么都分辨不清,而夜⾊渐渐合拢,于是清除掉靠松的细竹,得到巴掌大的一片空地。山⾼无⽔,有火也难以做饭。我叫导游砍了些大木头堆起来烧着,就着细竹作褥子,将火视为帐子,作过夜的打算。天黑后,大风吼叫,火星被卷起而在空中飞舞,火焰摇曳不定,倏忽间窜起几丈⾼,开初我把这当作奇观。旋即雾气随风阵阵涌来,忽儿仰头是明星満天,忽儿空中飘下零星小雨,撑着伞不能遮挡风雨,裹着被则被子渐被雨⽔打,幸好火势‮烈猛‬,⾜以抵挡风雨的袭击。五更时雨势大起来,免不了被淋了个透。

  二十九⽇天渐亮时,雨也渐停下。仰头看见三分石很短暂地露了一下影子,于是就忍着饥饿从嘲的竹林中朝南而上。又朝山下走两里,才知道三分石还隔着一座山峰。越过山坳中的小山脊,又往南朝上走三里,才开始有‮大巨‬的石头环绕在山崖上;昨夭上爬下行所经之处都是⾼峻的土坡,没有石块,被导游带错了路。到了巨石盘绕的山崖南面,又走一里,往东眺望⾼⾼矗立的山顶,仿佛已经可以摸得到,但被雾掩没,见不到它的真面目,路到尽头石瞪就没有了。忽然,山中大雨倾盆,我们从头到脚都被淋透,于是往回走。经过巨石盘绕的山崖时,见侧面有条若线一样的细路隐没在深竹丛中,但雨很猛不能上去,就算上去也不能见到什么景物。于是从原路往下,到达昨天⼊夜后依傍着火堆躺卧的地方,打算从正北面来时的路下山,到溪边就着溪⽔做饭。然而火被雨浇灭了,只残存一些火星,我们急忙找了些烧剩的⼲柴引着火,将火把扛着下山。但却误走朝西面,竟然没找到路。许久,见到一条细小的涧流,便在涧中烧火做饭吃,这时已经正午了。饭后极艰难而缓慢地行进在密草深竹丛中,许久才抵达一条涧流处,那里五条涧流纵横会到一处,它们大约都是从三分石西、南、北三面流来的⽔,我们来时所渡的从东面流来的一条溪流在最北面。于是舍弃其中的一条,渡过三条,而留下最北面的那条没有渡。沿着涧流南边的滩流往东走,一里,到达来时渡河处,这才涉⽔到了北面。从原路到达烂泥河,到鳌头山时小坐了一会。坐下后闻到兰花很香,一寻找,那花就在我旁边的一个角落里,于是摘了它带着走。到了半边山,下到牛头河边,夜⾊已经合拢,幸好已经过了危险处。我叫导游领我们从小路直奔韭菜原,因为这地方有⾼山瑶居住,而从这里往南,绝无一间小屋,要直抵⾼梁原才有瑶族人家居住。开初往上爬时仍是土山,进了山往东朝下走,只听得深⾕中⽔声潺潺。黑暗中摸着⾼而险的石瞪往下走,又行一里,跨过两座独木桥,就见到微亮的火光闪烁摇曳。赶忙奔到光亮处,见火光隐伏在田畦旁边,也不敢询问。随后见到一两间茅草屋,呼喊后,就有一人打着火把出来,我们进了他家住下。问他田畦间那些火把是怎么回事,他说那些人是到田畦间捉乖的,瑶族人称青蛙为“乖”问后得知他姓邓,年纪二十,他谈论起山中的事来很悉。我感他深夜我们住宿,由此我才知道瑶族人中仍保留着古人淳厚的风气。进屋后,忙着烧树枝烘烤⾐服,并煮了粥,吃后就睡下。

  三十⽇因为前‮夜一‬没有睡着,天亮才叫顾仆起来做饭。早餐后出发,才见到所说的韭菜原,它位于⾼山的底部,也若像一口锅。只是未弄清昨夜所听到的那潺潺作响的流⽔,到底是进了洞中呢还是流出了山峡。山洼中有个清澈的⽔潭,很深很绿,称为龙潭。往西越过一座山,共走两里经过清⽔潭,又走一里半,经过蟠龙溪口。又走一里半,翻过一座岭,经过九⻳进岩。于是朝岭上爬,过茅窝,下杨子岭,共五里,抵达导游家。又走三里,返回斜洞中吃饭。在洞中稍事休息,便将途中带来的兰花〔为九头花,一共七枝,但叶片不长耸,不如建兰。〕栽在洞中对着洞门的小石峰间的石台上以供佛。下午才出发,往北越过圣殿西岭,就向西到了娥皇、女英两峰之间,随即折往东北方向走,共十里,经过太平营。又往北走五里,投宿在路亭。这天傍晚才见到落⽇的光辉。

  九疑洞的东南面为⽟棺岩,四周环绕的层层山峦中耸起一座小石峰,岩在石峰下,朝向西面。有座卦山位于它的西边,正对着洞门。〔卦山形态如菱,又好似古时读书人戴的头巾,它也是群山中耸起的一座特别的山峰。〕岩洞中平坦宽阔,南北通达,它是古舜祠的基址、所说的何侯升天之处。由此岩往南三十里为香炉山,往东南五十几里为三分石,往西三十里为舜⺟石,从舜⺟石又往西十里为界头分九,那里就是江华县的东界了。

  关于三分石,都说它下面的⽔一条流往广东,一条流往广西,一条流下九疑山成为潇⽔,流出湖广。到了它下面,才知道所谓三分石是石峰分成三支耸起。三分石下面的⽔,东北面的是潇⽔源头,它汇合北面、西面各条⽔〔就是汇在一起的五条涧流。〕流出宽阔的山间平地中,为潇⽔的源买。正东面的从⾼梁原起为⽩田江,它往东流十五里经过临江所,又往东流二十里到蓝山县城,为岿⽔的源头。东南面的从⾼梁原东南十五里的大桥处流下锦田,再往西流到江华县,为拖⽔的源头。这条⽔之所以不流到两广去,是因为南边有条锦田⽔横流成为湖广和广东、广西两省的界限。锦田东面有座石鱼岭,为广东连州的边界,岭上的⽔才往东南流⼊广东省。至于广西,则上武堡的南面就是贺县的边界。

  ⾼梁原为宁远县的南界、蓝山县的西界,而地隶属于蓝山县,也是⾼山瑶聚居的地方,为盗贼聚集的处所。二月间,窜出永州府杀掉东安县缉捕‮员官‬,洗劫冷⽔湾、博野桥各地方的,都是这批人。他们出⼊都从牛头江走,必定在韭菜原、蟠龙洞借宿而经过九疑酮。这伙约七八十人,有二三十匹马,各种尖利‘的器械收集很齐备。他们中才蓄发的有几人,僧人有两三个,〔就是冷⽔坳岭上庙中的僧人。〕又有些做木活的外地人也加⼊其中。韭菜原的居民个个能讲述他们的事,我的导游也是这样说的。 n6zwW.cOM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作者徐弘祖 更新于2017/3/26 当前章节9135字。看徐霞客游记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徐霞客游记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