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徐霞客游记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3347 
上一章   ‮一十二记日游西粤‬    下一章 ( → )
  初三⽇ 饭勾漏,即东北行。由营房转山之东南角,过透石东出之泉,径草坡而行。五里,越一坡,有塘衍⽔环浸山⾕。渡桥,又二里,堰塘愈大,石峰至此东尽,其北有尖峰兀立若独秀焉。山北隙中露大容,蜿蜒若列屏。又东十里,有⽔自西北容山来,东南⼊绣江,为容、郁分界,名洛桑渡。其⽔颇急,以藤跨⽔横系两涯之上,而系舟于藤,令渡者缘藤引舟,不用篙楫。桃叶渡江,不若藤枝更妙矣。又东五里为西山墟,有公馆,客之所庭也。东南由岭上行,已下渡小桥,共五里矣。又东出山十里,有荒铺,有板桥。又东五里为清景新桥,则大容东峰,巍然北临〔若负扆yǐ屏风〕。又东五里,⼊容县西外门。又一里,⼊城西门,经县治前,即南转出城南门。门外江⽔自西而东,即绣江。自⾼州北经北流,又东合洛桑、渭龙二⽔,绕城南而东北,由藤县⼊大江者也。〔渭龙源出天塘山,北向石寨村,始⼊绣江。〕渡江而南,炊于肆。又南二里,逾冈坂,误⼊东麓。二里,仍转西向,又二里而得大道。西南行,又五里,宿于古楼村。一村皆李姓。

  初四⽇ 饭于古楼村。仍西南随大路盘都峤而过。先是,余按《志》言:“都峤在城南二十里。”自城问之,皆曰:“南山去城七八里。”故余喜其近,出南门渡江,即望山而趋,而不意其误也。盖都峤即南山,其北俱削崖悬亘,无级可阶,必绕出其南,始可北向而登。其曰七八里,乃北面抵山之数,而二十里者,并从南陟山而言也。共五里,过石寨村。又一里,抵石嘴铺。〔辅东南八里有⻩土岩,不及登。〕东渡一桥,始从岐北向上山。登山东转,遂由山峡北向五里,抵南山寺,古所称灵景寺也。大岩倚东崖,其门西向,中无覆架,而外有⾼垣,设莲座于中,明敞平豁,虽云“寺”实岩也。盖都峤之形,其峰北穹⾼顶,南分两腋,如垂臂直下,下兜成坞,而清塘一方当其中焉。两腋石崖,皆重叠回亘,上飞下嵌,若张吻裂。一岩甫断,复开一岩,层⽳之巅,复环层⽳,外有多门,中无旁窦,求如⽩石下岩所云“潜通勾漏”者,无可托矣,总而披之,灵景为东腋之首,岩最⾼而大,〔⾼三丈五尺,深五丈,横阔十余丈,两端稍低,中弯如半月。〕其北有三岩,皆西向而差小,亦有环堵为门者,皆读书者所托,而今无人焉。三清当分腋之兜,岩最正而洁,〔⾼深横阔同灵景。〕其东有二室,皆南向,亦有环堵倚之,与西向三岩易隅而齐列。其西有飞崖,则南转东向,为西腋之户。⾼穹虚敞,第內不甚深,然迤逦而南,与灵景分门对峙,若两庑wǔ廊屋焉。此下层也。三清之上,又列重门为中层,〔无缘陟道。〕其上又启一岩为上层,是名宝盖。〔⾼十五尺,深二丈,阔五六丈,后倚峰顶,地愈⾼上,独当中⼲,平临两腋巅。再上,即中盘顶。〕盖是岩不以灵巧见奇,而以回叠取胜,故舍其北峭,就其南嵔山⾼低盘曲的样子,信列仙望衡对宇之区矣。〔上午,先抵灵景,门外竹光旁映,岩中霞幄⾼张。心乐其幽旷。〕时⽇已中,灵景僧留饭,见佛座下唐碑一通、宋幢一柱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刻镌甚古,就僧觅纸,僧仅以⻩⾊者应。遂磨墨沛于石,取拓月拓碑的工具于菗,以钟敲为锤,以裹⾜为毡,洗碑而敲拓之。各完两通,而⽇⾊已暮。问三清观,道者他出,空寂无人,竟止岩中。

  初五⽇ 早饭于灵景。由岩右北行,历西向三岩,又盘磴而上,⼊南向二岩,共里许,然后抵三清岩。岩空境寂,〔树拂空明,〕甚堪憩⾜。又西历东向虚岩,乃仍从来路一里,返三岩之间,取道之上,下视中岩嵌⼊⾜底,而下岩三清,树杪衍翠铺云,若浮空而载之者。由岩左循崖跻石,其上层石回亘,如盘髻上突,而俱不中空,邑峭削无容⾜之级,而崖端子石嵌突,与⽩石之顶同一升法。约一里,遂凌峰顶。其间横突之崖,旁揷之峰,与夫环涧之田,傍溪之室,遐览近观,俱无非异境。〔乃知是山东西骈列,惟三峰最⾼,皆北耸南俯,此其最西者也。回睇最东,层叠更多,但不及此峻耳。北又横突一峰,为此峰北护,即县南望之趋者。其北面峭削特甚,西则旁揷一峰,颇尖锐,为此峰附。西北两附间,下开一门,內环为峡,乃北护山与西⾼峰夹而成者。峰中又突嶂中盘,为当门屏。由屏东进峡南转,则东西二⾼峰夹隙也,回合甚深曲。〕久之,乃从旧道下,三里,村。东望峡门深窈,冀一⼊探,而从夫阻梗不前;眺峡右有岩岈然,強其姑往探,此夫倔強如故。有土人见而问之,余以情告。土人曰:“此岩甚浅,不⾜⼊其內。山半有竹简岩,山北之岩,惟此可⼊而游也。”夫乃俯首从命。遂东向峡门⼊,过峡北,岩果浅,而中北不堪置⾜。一里,西抵一⾼峰东麓,见危崖独展,內环成峡。〔抵当门屏下,其南面裂垂罅,削为三崖;西则下属北护峰,与之并起;东面危崖独展,与西⾼峰麓相对成峡。〕峡南堰⽔成塘,〔环汇南罅三崖下,西附小峰,即椎立于南。〕塘上一家结茅而居,环户以竹,甚有幽致。由此渡峡,转上西峰北麓。又一里,越岭稍下,其处又成峡焉。细流南向。〔直坠椎立小峰腋。〕余乃溯流北⼊,涧壁森,藤竹荫,涧石磊落,菖蒲茸之,嵌⽔践绿,⾜之所履,知菖蒲不知其为石也。缘涧东上,复东南跻岭,共一里,有飞石二丈当道,缘梯而上,则竹简岩在其左夹。两岩并列,门俱西北向,虽不甚深,⾼慡殊甚,南有飞泉外坠,北则燥洁中虚,有僧新结庐其间,故其道开辟。〔岩下崖直达涧底。计岩后即西⾼峰绝顶,当与三清岩背值,若由此置磴,可先登峰顶,次第下诸岩也。〕既而下二里,仍至环塘结茅处,〔探南面裂罅。罅相距五尺,两罅并起,界崖为三,但危悬绝峭。〕见东麓有径北倚危崖,款茅而问罅并起,界崖为三,俱危悬绝峭。〕见东麓有径北倚危崖,款茅而问之,其人方牧,指曰:“此石背村路也。”先是,偕从夫循危崖北行,夹径藤树密荫,深绿空濛,径东涧声唧唧,如寒蛩私语;径西飞崖千尺,轰影流空,隔绝天地。若不有此行,只谓都峤南魁北峭,一览可尽,而谁觉其幽悄至此哉!时已下午,从夫顿捐除去倔強之⾊,并忘跋履之劳。二里,危崖北穷,与坞西转,〔即当门屏北麓也,较南麓三裂崖稍逊其峻,亦环亘成坞焉。〕路乃东向,截坞登岭。〔岭乃西⾼东北支,北走属北护峰者。〕逾岭,其坞自北而南。〔复开南北坞。坞东乃中⾼盘亘,上亦有岩悬缀。下与西⾼夹为此坞,北更有重崖间之,南则湾环以出,不知所极。既而南)见两三家倚西峰北麓而居,亟趋而问之,即石背村也。余既得石背,因忆宝盖道者所云:“山北有岩与之相近。”更详询其所在。村人曰:“此处东有婆婆岩,岩⾼路绝,可望而不可到;西有新岩,其岩新辟,有径可别下石寨。”乃引余从屋右小径,指而望之,即竹简岩也。盖北山之洞即为竹简。此中岩名、村界,询之则彼此多错,陟之则脉络递现,山灵与杖屦辐辏聚集,其无幽不抉如此!时⽇已下迫,问抵县城尚二十里,亟逾岭,循危崖而行。三里,未至石寨,见有路北去,遂随之。盘一岭,路渐微,问之樵者,曰:“误矣!”指从苍莽中横去,曰“从此西南,可得大道。”从之,路益荒棘。久之,得微径向西南,约共误三四里,仍出石寨傍南来大道,⽇已虞渊矣。始北转向大道行,五里,过古楼村西,已昏黑。念前所投宿处,酬钱不受,难再⼊,⼊他家又昏暮不便,从暗中历大道北向而驰。四里,越一隘,又二里,转一岣,复下一坡,渡一涧,共二里而抵绣江,则街鼓击鼓报时既动,宿肆俱寂。乃叩南涯之肆,⼊炊而宿焉。即昨来炊饭家,故闻声而即启也。

  初六⽇ 早,北渡江⼊南门,出西门,饭于肆,即从外垣墙內北向行。经演武场,有大塘潴⽔甚富,堤行其间。堤北出古城门,此古州北城遗址也。有碑言:“天顺间郑果、嘉靖间吴显宗二寇为,皆因改州为县,城失其险。故崇祯初复门旧基为外护”云。余疑改州为县,因人散城缩,非改县而后失险也。出〔容县北〕门即西行,已而北转,循大容东麓十里,有⽔自西北来,〔东⼊绣。〕乃连渡其右,复渡其左,三渡遂循溪溯流而上,行夹⾕间五里,为石头铺。于是复流涉⽔,⽔势愈缩,山势愈夹。西折⼊山峡行,透峡共五里,山势复开,是为李村。已渡一桥,复渐⼊幽阻,盘旋山峡同,见溪流壑底,树蔓空中,〔藤篝沉翳,举首不见天⽇。〕五里,跻岭,复盘旋其上峡。又五里,忽山回⾕转,潴⽔満陂,环浸山麓,开处如湖,夹处如涧,皆平溢不流,左右回错,上下幌漾,真深山中异境也。已而路向南山,⽔连东坞,乃筑堤界其间,以通行者。再南山峡,⽔遂西流,是为⽔源,盖大容北下之脉所盘夹而成者。于是⽔分东西,夹路随⽔西北出山。二里为同山墟,山乃大开,原田每每,村落⾼下。转而西行,仍南见大容西峰巍然颖出也。五里,有大溪自南,小溪自西,二溪会而东来之溪相并北去。乃涉南溪,溯西溪,北循岭过黍山,有村落在路左。越溪而北,⽇有余照,途中人言,从此将北⼊深峡中,无居人,遂止于秦窑。秦窑者,黍山北坞中悬小⾩也。左右俱有峡,通狭径,两三家当⾩而居,径分其前,溪合其下。主人方裂竹为构屋具,取大竹椎扁裂之,片太尺许,而长竟其节,以覆屋兼椽瓦之用。客有山家风味,不若他方避客如虎也。

  初七⽇ 晨餐毕,从秦窑北行。透峡二里,山复环而成坞,有聚落焉,是为卢绿塘。从此循壑西北行,山⾕愈幽,径路愈塞,山俱丛茅荒棘,求如⽔源一带⾼树深林,无复可得。况草茅⾼者没顶,不辨其上之或东或西,短者翳,不见其下之为平为坎。如是者三里,过大虫塘。又二里逾长岭顶,始北望⽩石山在重峰之外。于是西北从岭头下二里,又从坑中下一里,为石潭村。村北逾小桥,从东岐行五里,山坞大开,有江自南而东北注,是为西罗江,乃发源大容西北,〔至此始胜舟,〕而东至头家寨⼊绣江者。其流颇大,绝流而渡,没股焉。北岸为平地墟,有舟下达绣江。由其埠西上岭,二里,人一坞,为板洞,聚落亦盛。由洞后西上岭,平行岭半二里,转而北,复平行岭半二里,乃下。旋东北上跻,遂逾岭头,南望大容东西诸峰无不毕献,惟北瞻⽩石,为北峰所掩。复平行岭上,一里而下岭北,其⽔犹东行。度峡西,稍逾一坳,⽔始分东西焉:东⽔俱⼊西罗江,属梧;西⽔俱⼊大⽔河,属浔,是为分界。一里出坞,为上周冲,山始开。五里抵罗秀,山乃大开。饭于肆。由罗秀北行三里,为卢塘。四山开绕,千室鳞次,倚山为塘,堤分坡叠,亦山居之再盛者也。罗秀、卢塘之中,道旁有空树一圆,出地尺五,围大五尺,中贮⽔一泓,⽔面上〔不〕盈树围者五六寸,下浮出地面者几及尺焉。深碧澄莹,以杖底之,深不可测,而珠炮亹亹wěi行进的样子上溢。空树虽⾼于地,若树中之⽔,止可与地相平,乃地之左右俱有溪流就下,而⽔贮树中者较地独⾼,不溢不臧,此孰为之斟酌其间耶?树若井栏,或人之剜空而植之地中者。但⽔之浮地为可异耳。卢塘北五里,过卢忘村,登一岭夹。下而复上,又二里,循山半行,始望⽩石双尖如觌di相见面。其岭东西两界夹持,而北下成深坑,布禾満底坑。一里,辄有过脊横断两崖间,凡渡三脊,约循崖上者共六里焉。俯瞰坑中,或旁通,或中岐,所谓“十二岔塘”者是矣。渡脊后,遂西北逾岭,一里稍下,复东度一脊,乃北向大路,直望⽩石山麓。北下一里,又随夹西转一里,下至坑底,即逾小岭。一里西下,则大⽔河从南北注。随之北下,又一里,⽔转东折,又有一小⽔北自⽩石来,合并东向。乃既渡其大,复渡其小,上东北涯,已暮⾊人,投宿于岭上之陈村。大⽔河者,自同冲、罗秀北流过此,下流至武林⼊浔江。

  初八⽇ 自大⽔河登后山⼊浔,路当从山左循小⽔北行,余误从山右大⽔北去。一里,大⽔折而东,余乃西逾岭。三里出罗捷,或作“揷”有村落在山半。仍与北来小⽔遇,溯之行,始得大道。又二里,复逾⽔上岭,从岭上行二里,西瞻独秀而行。下山二里,为陈冲,已出独秀东北,复见⽩石矣。自陈冲循坞中小⽔东北行,至是又以潘观山为西瞻矣。潘观山与东界山排闼而北。十里,复西北陟冈,盘西界中垂之嘴,于是复循冈陇行。共十里,逾一岭而下,是为油⿇墟。时值墟期,饭而后行。十里,连渡二桥,桥北为周村,⽔北绕而去,路陟西岭。五里;过上合村。又谓之⿇合,居民二三家在岭內。又十里,抵陈坊,陈坊之南,自周村来,山不甚⾼,⽔不成溪,然犹冈岭间叠,陂陀盘绕;陈坊之北,则平野旷然,西山在望,聚落成市,始不作空山寂寞观矣。

  初九⽇ 自陈坊墟西行荒野之中,中洼如岩,岩中突石,盘错蹲踞,但下无深坠之隙,中无渊涵之⽔,与前所过石桥村南洼陂突石无以异也。西行十里,直思灵山下,则郁江自西南环城东北,而隔江山光雉堞,恍然在望矣。渡江,抵城东南隅,往南门,至驿前,〔返浔郡寓中,〕则二病者比前少有起⾊。询横州渡舡,以明晨早发,遂携囊下舟以俟焉。

  是行也,为⽇十有六,所历四县、桂平、陆川、北流、容。一州郁林。之境,得名岩四,而三为洞天:⽩石名秀乐长真第二十一洞天,勾漏名⽟阙宝圭第二十二洞天,都峤名大上宝玄第二十洞天。惟⽔月洞不在洞天之列,而实容山之正脉。盖余所历,俱四面环容山之麓。盖大脊西南自钦州、灵山,东北经兴业,由平山墟度脉而东,即⾼峙为大容。其北出之支,发为⽩石,而山脉尽焉;其南出之支,经北流县东分为勾漏,而山脉亦尽,南行正脉,自鬼门关又南为⽔月洞,又南经⾼州、西宁之境,散为粤东南界之脉,而北转者始自罗面而北,结为都峤。是⽩石、勾漏、⽔月皆容山嫡冢,而都峤则云礽réng第八世孙之后矣。世谓容州三洞天俱潜⽳相通,非也。⽩石之通于勾漏者,直指其山脉联属,而何必窍⽳之相彻;都峤之通于勾漏者,第泥其地界之接轸zhěn界限,而岂知脉络之已分。故余于都峤而知迹之易混,于⽔月而知近之易遗也。

  鬼门关在北流西十里,当横林之北,望之石峰排列,东与勾漏并矣。北流而县中峙,乃东者名仙区,西者称鬼域,何耶?余初是横林北望,心异山境,及抵北流而后知其为“鬼门”悔不能行其中,一破仙、鬼之关也。

  译文

  初三⽇在勾漏庵吃饭后,立即往东北行。由营房转过山的东南角,走过渗过岩石向东流出的泉⽔,经満是荒草的山坡向前行。五里,越过一道坡,有个浩渺的⽔塘环绕浸泡着山⾕。走过桥,又行二里,堤坝拦住的⽔塘更大,石峰到此向东到了尽头,⽔塘北面有座尖峰直立如独秀峰一样。山北的空隙中露出大容山,蜿蜿蜒蜒似屏风排列。又向东十里,有⽔流从西北的大容山流来,往东南注⼊绣江,是容县、郁林州的分界,名叫洛桑渡。那⽔流十分湍急,有藤条横拉在⽔流两岸,再把船系在藤条上,渡⽔的人乘在船上手拉藤条,不用竹嵩和船桨。用如桃叶的船渡江,不如用藤条拉更妙的了。又往东走五里是西山墟,有客馆,是旅客停住的处所。往东南由岭上行,不久下岭越过小桥,共有五里了。又向东出山走十里,有个荒铺,有处板桥。又向东五里是清景新桥,就见大容山的东峰,在北边巍然下临好像屏风矗立。又往东五里,走⼊容县的西外门。又一里,进⼊县城西门,经过县衙前,立即向南转出了县城南门。门外江⽔自西流向东,就是绣江。是从⾼州府往北流经北流县,又向东汇合洛桑⽔、渭龙河两条河流,绕过城南流往东北,由藤县注⼊大江的河流。渭龙河源出于天塘山,向北流经石寨村,这才流⼊绣江。渡江往南走,在店铺中吃了饭。又向南二里,越过山冈上的山坡,误走⼊东麓。二里,仍转向西,又走二里才遇上大道。向西南行,又是五里,住在古楼村。一村都姓李。

  初四⽇在古楼村吃了饭。仍向西南顺大道绕着都娇山走过。这以前,我据志书所说:“都娇山在城南二十里处。”在城中问路,都说:“南山离城七八里。”故而我因它近而⾼兴,出南门渡江后,立即望着山赶去,却想不到错了。原来都娇山就是南山,山北面全是陡削的山崖悬亘着,无石阶可登,必得绕到山南,才可向北上登。他们说七八里,是指从北面走到山的里数,而说二十里的,是连同从南面登山而言的。共走五里,经过石寨村。又行一里,抵达石嘴铺。铺东南八里处有个⻩土岩,来不及登。向东越过一桥,开始从岔道向北上山。登山后往东转,便经山峡向北走五里,到达南山寺,就是古时候所称的灵景寺了。大岩洞背靠东面的山崖,洞口向西,洞中没有下覆的屋顶和屋架,可外边有⾼墙,‮央中‬设了莲座,明亮宽敞,平整开阔,虽说是“寺”实际是岩洞。大致上都娇山的山势,主峰在北面⾼⾼隆起顶住天空,南边分出两座侧峰,如下垂的手臂笔直下揷,下方翻卷成山坞,而一池清塘正当两峰之中。两侧的石崖,全都重重叠叠回绕绵亘,上边飞空下面深嵌,好像张裂开的嘴。一个岩洞刚断,重又裂开一洞,层层洞⽳的‮端顶‬,又环绕着层层洞⽳,外边有多处洞口,里面无旁洞,寻找如⽩石山下洞所谓的“潜通勾漏山”的地方,无处可依托了。总括起来分析它,灵景寺是东侧的第一个岩洞,洞最⾼最大,⾼三丈五尺,深五丈,横处宽十多丈,两头稍低,中间隆起如半个月亮。它北面有三个岩洞,都是向西而略小,也有墙环绕着作为门户,都是读书人寄⾝之处,可今天无人在里边。三清岩正当两座侧峰分开向上翻卷之处,洞最正而且整洁,⾼处深处横处宽处与灵景寺相同。它东边有两个石室,都向南,也有环绕的墙紧靠它们,与向西的三个岩洞换了方位却平齐地排列着。那西边有飞空的山崖,便由南转向东,是西面侧峰的门户。⾼大弯隆,空旷宽敞,只是洞內不怎么深,然而向南通巡延伸,与灵景寺分为两个洞口对峙,好似两侧的厢房。这是下层。三清岩之上,又排列着重重洞口是中层,无向上攀登的路。它上边又开启一个岩洞是上层,此洞名叫宝盖岩。⾼十五尺,深二丈,宽五六丈,后面背靠峰顶,地势愈加⾼⾼在上,独自正当中峰主⼲之上,⽔平地面临两座侧峰峰顶。再上去,就是中盘顶。原来这里的岩洞不以灵巧见奇,而是以环绕重叠取胜,所以放弃它陡峭的北面,赶去它⾼低盘曲的南面,实在是众仙楼阁相望殿宇相对的地方呀!上午,最先到达灵景寺,门外竹林光在旁映衬着,岩洞中⾼挂着云霞般的筛幌,心里喜爱它的幽静空旷。此时太己到正中,灵景寺僧人挽留吃饭。见佛座下有一块唐碑,一柱宋代的经幢,凿刻得十分古朴,找僧人要纸,僧人仅拿出⻩纸应付。于是在石上磨墨汁,撕⾐袖为拓⾁,用钟锤作为锤子,拿裹脚布当做⽑毡,刷了碑就敲打着拓碑。各拓完两通,而天⾊已晚。访问三清观,道士出门到别的地方去了,空寂静无人,最终停宿在岩洞中。

  初五⽇在灵景寺吃早饭。由洞右往北行,经过向西的三个岩洞,又绕着石瞪上走,进人向南的两个岩洞,共走一里左右,然后抵达三清岩。岩洞空旷地方寂静,树枝在明亮的空中拂动,真值得歇歇脚。又往西经过向东的虚岩,于是仍沿来时的路走一里,返回到三个岩洞之间,选择向北的路走。又走一里多,沿山崖边登上山顶,便到了⽟帝殿,就是宝盖岩了。原来已爬到重重山崖之上,往下俯视,中层岩洞嵌⼊脚底,而下层的三清岩,树梢如散开的翠⽟平铺的云彩,好像浮在空中载着它的样子。由洞左沿山崖登上石崖,那上层的石崖回绕横亘,如盘绕的发髻上突,但中间都不空,虽陡削无容⾜之处,可石崖之间嵌⼊的石子突出来,用与在⽩石山山顶的同一种方法上登。约有一里,终于登上峰顶。山间横突的山崖,旁揷的峰峦,与那些环绕着山涧的⽔田,依傍着溪流的房屋,远览近观,全都无处不是奇异之境。这才知道这里的山东西并列,唯有三座山峰最⾼,都是北面⾼耸南面低俯,此峰是最西边的山峰。回头侧视最东面,山峰更是层层叠叠,不过赶不上此处险峻罢了。北面又横着突起一峰,如此峰在北方的卫兵,就是从县城向南望着它赶来的山峰。它的北面特别峻峭陡削,西边却在旁揷出一峰,十分尖锐,是此峰附属之峰。西北两座附属的山峰之间,下边张开一道门,里面环绕成峡⾕,是北面卫兵样的山与西面的⾼峰相夹形成的。峡中又突起一座直立的山峰盘踞在‮央中‬,如挡在门前的屏风。由屏风东侧进峡后往南转,就是东西两座⾼峰相的夹了,弯弯地合拢十分幽深曲折。很久,就从原路下山,三里,来到灵景岩取了行李。又走五里,向南下到山麓,向西越过一座桥,在石嘴铺吃了饭。转向北行一里,路过石寨村。往东望去峡口深远,希望进去探一探,但随行的脚夫从中作梗不肯前走;眺望峡右有个岩洞十分深邃,強他姑且前去探一探,这个脚夫倔強如故。有个当地人见了便询间缘故,我把情况告诉他。当地人说:“此洞很浅,不值得进去。这里面山有个竹简岩,山北面的岩洞只有此洞可以进去游一游。”脚夫这才俯首听命。于是向东走⼊峡口,走过山峡北面,洞果然浅,而且洞中北面不能落脚。一里,向西抵达一座⾼峰的东麓,见⾼险的山崖独自展开,里面环绕成峡。当门的屏风下,它的南面裂开垂直的隙,削为三道悬崖;西面下边却连着北面卫兵样的山峰,与它并排耸起;东面⾼险的山崖独自展开,与西面⾼峰的山麓相对形成峡⾕。峡⾕南段筑堤积⽔成为⽔塘,环绕着积在南面裂的三道悬崖下,西面附属的小峰,就是像锥子一样立在南边。⽔塘上有一户人家建了茅屋住在这里,用竹丛环绕着屋门,十分幽静雅致。由此渡过峡⾕,转上西峰的北麓。又走一里,越过岭稍稍下走,此处又形成峡⾕了。细细的⽔流向南流去,一直坠到像锥子样竖立的小峰侧旁。我于是溯流往北深⼊,山涧的石壁森森的,藤条翠竹织成荫,涧石众多杂沓,营蒲⽑茸茸的,嵌⼊⽔中踩着绿草,脚所踩之处,只知有营蒲不知它是岩石了。沿山涧往东上走,再向东南登岭,共行一里,有块二丈⾼的飞石挡住道路,沿石梯往上走,就见竹简岩在飞石左侧的夹中。两个岩洞并列,洞口都是朝向西北,虽不十分深,特别⾼敞明亮,南面有飞泉坠到洞外,北面则⼲燥整洁中间空阔,有僧人在洞中新建了房屋,所以这里的路开阔。洞下山崖直达涧底。估计洞后就是西面⾼峰的绝顶,应当与三清岩腹背相对,如果由这里设置了石瞪,可首先登上峰顶,依次下到各个岩洞了。随后下行二里,仍来到⽔塘环绕建有茅屋之处,去探测南面的裂。裂相距五尺,两条裂并排升起,把山崖分隔成三段,全是⾼险悬绝的峭壁。望见东麓有条小径紧靠北面的危崖,敲茅屋的门问路,那人正在放牧,指点说:“这是去石背村的路。”这之前,偕同随行的脚夫沿危崖往北行,小径两旁満是藤枝树丛,树荫浓密,一片深绿空壕嚎的,小径东侧的山涧⽔声哪卿,如深秋的蟋蟀在窃窃私语;小径西面飞崖千尺,崩裂的山影流下天空,隔绝天地。如果没有此行,只认为都娇山南面⾼大北面陡峭,可一眼览尽,而谁又会察觉到它幽深寂静如此呢!此时已是下午,随行的脚夫顿时消除了倔強的神⾊,并忘了跋涉的疲劳。行二里,危崖在北面到了头,随山坞向西转,就是挡住门屏风的北麓了,与南麓三道裂开的悬崖相比它陡峻的程度稍逊⾊一些,也环绕绵亘成山坞。路于是向东走,横越山坞登岭。此岭是西面⾼峰往东北延伸的支脉,向北延伸连接到北面卫兵样的山峰。越过岭,那里的山坞自北延向南。山坞东面是‮央中‬的⾼峰盘踞横亘着,上边也有岩洞悬挂着,下面与西面的⾼峰夹成此坞,北边另有重重山崖隔断了山坞,南面则弯弯转转地出去,不知它的尽头。随即见南面有两三家人背靠西峰的北麓居住,急忙赶过去问路,就是石背村了。我找到石背村后,因而想起宝盖岩道士说的话:“山北有洞与它相接近。”再详细询问岩洞所在之处。村里人说:“此处东边有个婆婆岩,洞⾼路断,可望而不可及;西面有个新的岩洞,那个洞新近开辟,有小径可另外下到石寨村。”于是领我从屋右的小径走,指着望过去,就是竹简岩了。原来北山的洞就是竹简岩。问起这一带的岩洞名、村庄的地界,彼此大多错,走到那里却脉络依次显现出来,山间的灵气与手杖鞋底聚在一起,那没有什么幽深之处不被如此挖掘出来!此时落⽇已下垂,问知走到县城还有二十里,连忙越过山岭,沿危崖而行。三里,未到石寨村,见有路向北去,便顺着它走。绕过一岭,路渐渐变小,向樵夫问路,说:“错了!”指点从苍茫的原野中横过去,说:“从此往西南走,可走上大道。”按他的话走,路越加荒芜満是荆棘。很久之后,看到小径通向西南,约一共错走了三四里路,仍出来到石寨村傍南来的大道上,落⽇已近西山了。这才转向北沿大道行,五里,走过古楼村西头,天已昏黑。考虑先前投宿之处,酬谢他钱不接受,难以再进去,进别的人家又昏黑不便,从黑暗中经大道向北疾行。四里,越过一个隘口,又走二里,转过一座山,又下了一道坡,渡过一条山涧,共二里后抵达绣江,就听街上更鼓已敲响,住宿的旅店全都沉寂了。只好敲开了南岸的旅店门,进去煮饭吃了便睡下。这就是昨天来时烧饭的那一家,所以他们听见声音就立刻开门了。

  初六⽇清早,向北渡江进⼊南门,出了西门,在店铺中吃了饭,立即从外郭內向北行。途经演武场,有大⽔塘蓄⽔非常宽广,堤坝伸向塘中。从堤北走出古城门,这是古州城北面的遗址了。有碑说:天顺年间(1457一1464)郑果、嘉靖年间(1522-1566)吴显宗两起盗贼作,都是因为把州改为县,城失去它的险要地位。所以崇祯初年在旧基上恢复城门作为外围的屏障”等等。我怀疑把州改为县,是因为人口散去城市萎缩,不是改县后才失去险要之势。出了容县北门立即往西行。不久转向北,沿大容山东麓走十里,有溪流自西北流来,向东流⼊绣江。于是接连渡过溪右,又渡到溪左,渡了三次就沿溪⽔溯流而上,行走在夹⾕间五里,是石头铺。从这里又涉过流的溪⽔,⽔势越加缩拢,山势越加狭窄。向西折⼊山峡中前行,穿过山峡共走五里,山势重又开阔起来,这是李村。随即越过一座桥,又渐渐步⼊幽深险阻之地,盘旋在山峡间,只见溪⽔流在壑⾕底,树枝蔓延在空中,藤葛竹林深沉荫蔽,抬头不见天⽇。五里,登岭,又盘旋在岭上的峡⾕中。又走五里,忽然山回⾕转,积⽔満池,环绕浸润着山麓,开阔处如湖⽔,狭窄处如山涧,都平静溢満不流动,左右回绕错,上下漾,真是深山中的奇异之境。不久沿路走向南山,⽔连接到东面的山坞,就筑了堤隔在山坞中,以便走路的人通行。再向南出峡,⽔便往西流,这里是⽔源,大概是大容山向北下延的山脉盘结相夹形成的。从这里起⽔流分为东西两股夹在路两旁,顺⽔流向西北出山。二里路是同山墟,山体从此开阔起来,原野中田地肥沃,村落⾼⾼低低。转向西行,仍望得见大容山的西峰巍然突出。五里,有条大溪自南边,小溪自西面流来,两溪相会后与东面流来的溪⽔互相并行向北流去。于是涉过南来的大溪,溯西来的小溪走,向北沿着山岭过了黍山,有村落在路左。越过溪流往北走,落⽇还有余辉,路上的人说,从此将向北进⼊深山峡⾕之中,无人居住,便在秦窑停下了。秦窑这地方,是黍山北面山坞中⾼悬的一座小土山。左右两侧都有峡⾕,通着一条狭窄的小径,有两三家人在土山上居住,小径在它前面分岔,溪⽔在它下方合流。主人正在剖竹为建房做准备,〔取大竹来捶扁使它裂开,竹片大一尺左右,而长处有整条竹节长,用来覆盖屋顶兼作椽子和瓦片用。〕接客人有山村人家的风味,不像其他地方躲避客人如避猛虎一样了。

  初七⽇早餐完后,从秦窑往北行。穿越山峡二里,山又环绕成山坞,有村落在其中,这里是卢绿塘。从此处沿壑⾕往西北行,山⾕愈加幽深,道路愈加阻塞,山上全是丛聚的茅草荒芜的荆棘,再也找不到如像⽔源一带那样的⾼树深林了。何况茅草⾼的没过头顶,辨不清头上边是东还是西;短些的遮过脯,看不见脚下是平坦还是坎坷。这样的路走了三里,路过大虫塘。又行二里越过长岭顶,这才望见北面的⽩石山在重重山峰之外。于是向西北从岭头下走二里,又从坑⾕中下走一里,是石潭村。从村北越过小桥,沿东面的岔道行五里,山坞十分开阔,有江⽔自南往东北流注,这是西罗江,是发源于大容山西北麓,到此才能承载船只,而后向东在头家寨流⼊绣江的江流。江流很大,横截江流而渡,⽔没过‮腿大‬。北岸是平地墟,有船下行到绣江。由江边码头向西上岭,二里,走⼊一个山坞,是板洞,村落十分兴盛。由板洞后向西上岭,平缓行走在山岭半上二里,转向北,再平缓行走在山上二里,这才下山。随即往东北上登,终于越过岭头,向南望去大容山东西两面的群峰无不全部呈现出来,唯独向北远望⽩石山,被北峰遮住了。再平缓行走在岭上,一里后下岭往北走,这里的⽔流仍然往东流。越到峡⾕西面,慢慢越过一个山坳,⽔流这才分为东西两道:东面的⽔流全部流⼊西罗江,属于梧州府;西面的⽔流全部流⼊大⽔河,属于得州府,这里是分界处。一里走出山坞,是上周冲,山体这才开阔起来。行五里抵达罗秀,山体变得十分开阔。在店铺中吃了饭。由罗秀往北行三里,是卢塘。四围群山开阔缭绕,千家万户鳞次栉比,靠山筑塘,堤坝将池塘分成重叠的,也是山中村居又一处兴盛的地方。罗秀、卢塘之间,路旁有一棵空心树,⾼出地面一尺五,圆周大五尺,树洞中贮了一塘⽔,⽔面离树洞口有五六寸,下面浮出地面几乎一尺。⽔深碧澄澈晶莹,用手杖探测,深不可测,而珍珠似的⽔泡泊泊向上溢出。空心树虽然⾼于地面,但如果树中有⽔,只可能与地面相平,这是因为树下左右两边都有溪流,而贮在这树中的⽔独独比地面⾼,不溢出不减少,这是谁在舀⽔灌在其中的呢?〔树⼲好像井栏,或许是人挖空了植⼊地里的。但⽔浮出地面可算是很奇异的了。〕由卢塘向北走五里,经过卢忘村,登上一条岭上的峡⾕。下岭后又上山,又走二里,沿山行,这才望见⽩石山的一对山尖好像脸对脸的样子。此岭分为东西两列对峙相夹,而北面的下方形成深坑,坑底満布着稻禾。一里,总有延伸而过的山脊横断在两面山崖间,共越过三条山脊,大约沿山崖向上延伸了六里。俯瞰深坑中,有的地方通往旁边,有的在中间岔开,所谓的“十二岔塘”的地方就是这里了。翻过山脊后,就向西北越岭,一里后稍稍下来,又向东越过一条山脊,于是向北沿着大路,径直望着⽩石山山麓走去。往北下行一里,又随着夹⾕向西转一里,下到坑底,立即越过小岭。一里路向西下走,就见大⽔河从南往北流注。顺着河⽔向北下行,又一里,河⽔转向东折去,又有一条小河自北面的⽩石山流来,合流后向东流去。于是渡过那条大河后,又渡过那小河,上到东北岸,已经暮⾊人,投宿在岭上的陈村。大⽔河,自同冲、罗秀向北流过此地,下流到武林流⼊得江。

  初八⽇自大⽔河登上后山进⼊得州府境內,路应该从山左沿小河往北行,我错从山右的大⽔河向北走去。一里,大⽔河折向东去,我于是向西越岭。三里路到罗捷,〔或者叫做“揷”有村落在山。〕仍与北来的小河相遇,逆⽔行,这才走上大道。又行二里,又渡过河⽔上岭,从岭上行二里,望着西面的独秀峰而行。下山二里,是陈冲,已走到独秀峰东北麓,重新见到⽩石山了。自陈冲沿山坞中的小河往东北行,走到这里又把潘观山作为西望的对象了。潘观山与东面一列山似门扇一样排列而北。十里,又向西北登上山冈,绕过西面一列山从中下垂的山嘴,于是又沿着山冈土陇行走。共走十里,越过一座岭下山,这是油⿇墟。此时正逢赶集⽇,吃了饭后上路。十里,一连走过两座桥,桥北是周村,河⽔向北绕着流去,沿路上登西岭。五里,过了上合村。〔又把它称为⿇合,有居民二三家在山岭中。〕又走十里,到达陈坊。陈坊以南,自周村以来,山不十分⾼,⽔流不成溪,然而仍冈峦山岭各自间隔,层层叠叠,山坡回绕;陈坊以北,便是平坦空旷的原野,西山在望,村落聚成街市,这才不再显出空旷山野冷清寂静的景观了。

  初九⽇从陈坊的集市向西行走在荒野之中,‮央中‬下洼如像岩洞,洞中突起岩石,环结错地盘踞着,但下边没有深坠的裂隙,里面没有深奥的积⽔,与从前走过的石桥村南面洼塘中突起的岩石没有不同之处。往西行十里,一直近思灵山下,就见郁江自西南方环绕府城流向东北,而隔江处山光城池,恍惚在望了。渡过江,抵达府城东南角,前往南门,来到释站前,返回得州府的寓所中,就见两个病人比以前稍有起⾊。打听去横州的渡船,是明天一大早出发,就带上行李下船等待。

  这次出行,为时十六天,经过四个县、〔桂平县、陆川县、北流县、容县。〕一个州〔郁林州。〕的境內,找到四个著名岩洞,而三处是道教所称的洞天:⽩石山名叫秀乐长真第二十一洞天,勾漏山名叫⽟网宝圭第二十二洞天,都娇山名、叫大上宝玄第二十洞天。只有⽔月洞不在洞天之列,可实际上是大容山的主脉。大体上我所经历之处,都是西面环绕着大容山的山麓。大略主脊起自西南的钦州、灵山县,向东北经过兴业县,由平山墟山脉往东延伸,就⾼耸成大容山。它往北分出的支脉,突起成为⽩石山,而山脉在此到了头;它向南分出的支脉,经过北流县向东分支成为勾漏山,而山脉也到了头;往南延伸的主脉,自鬼门关又往南成为⽔月洞,又向南经过⾼州府、西宁县境內,散开成为广东东南部的山脉,而向北转去的山脉自罗俪开始往北,盘结为都娇山。这样⽩石山、勾漏山、⽔月洞都是大’容山的正宗嫡系,而都娇山却可说是要排在子孙辈之后了。世人认为大容山各州县的三个洞天都有暗洞相通,不是的。说⽩石山通到勾漏山,只是指它们的山脉相连接,而何必要洞⽳相通呢;说都娇山通到勾漏山,仅只是拘泥于它们的地界相接壤,却哪里知道它们的脉络已经分开。所以我在都娇山才知道外表的迹象容易混淆,在⽔月洞才知道近似的东西容易遗漏。鬼门关在北流县城西十里,正当横林的北面,远望它石峰排列,东面与勾漏山并立。北流县城屹立在中间,可东面的山名为仙境,西面的山称作鬼域,为什么呢?我起初在横林向北望,心里感到山境奇特,等到达北流后才知它是“鬼门”后悔没能在其中行走,一举攻破这仙、鬼之关。 N6zWw.CoM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作者徐弘祖 更新于2017/3/26 当前章节13347字。看徐霞客游记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徐霞客游记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