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太平广记无弹窗广告推荐 |
|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广记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 书号:10225 时间:2017/3/27 字数:10525 |
上一章 一仙神·一卷 下一章 ( → ) | |
老子 木公 广成子 ⻩安 孟岐 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或云,老子先天地生。 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 或云,⺟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左腋而出。生而⽩首,故谓之老子。 或云,其⺟无夫,老子是⺟家之姓。 或云,老子之⺟,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或云,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 一云,守蔵史。 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皆见于群书,不出神仙正经。未可据也。 葛稚川云:洪以为老子若是天之精神,当无世不出。俯尊就卑,委逸就劳。背清澄而⼊臭浊,弃天官而受人爵也。夫有天地则有道术,道术之士,何时暂乏。是以伏羲以来,至于三代,显名道术,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也。皆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苛推崇老子,故有此说。 其实论之,老子盖得道之尤精者,非异类也。 按史记云:老子之子名宗,事(明吴郡沈氏野竹斋抄本——以后简称明抄本;清陈鳣校本——以后简称陈校本;“事”作“仕”)魏为将军,有功,封于段。至宗之子汪、汪之子言、言之玄孙瑕,仕于汉。瑕子解,为胶西王太傅,家于齐。则老子本神(宋贾翔犹龙传序云:老子本亦人灵,神字疑讹。)灵耳,浅见道士,以老子为神异,使后代学者从之,而不知此更使不信长生之可学也。何者,若谓老子是得道者。则人必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异类,则非可学也。 或云:老子西度关,关令尹喜知其非常人也,从之问道。老子惊怪,故吐⾆聃然,遂有老聃之号。亦不然也。今按《九变》及《元生十二化经》,老子未⼊关时,固已名聃矣。老子数易名字,非但一聃而已。 所以尔者,按《九宮》及《三五经》及《元辰经》云:人生各有厄会,到其时,若易名字,以随元气之变,则可以延年度厄。今世有道者,亦多如此。 老子在周,乃三百余年,二百年之中,必有厄会非一,是以名稍多耳。正定老子本末,故当以史书实录为主,并老(《太平御览》六五九,引神仙传无老字。)仙经秘文,以相参审。其它若俗说,多虚妄。 洪按《西升中胎》及《复命苞》及《珠韬⽟机》(明抄本“機”作“机”《初学记》二三《御览》三六三,引《神仙传》作“札”当是札讹为机,写作機。)《金篇內经》,皆云:老子⻩⽩(《艺文类聚》七八、《太平御览》三六三引无⽩字。)⾊,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额有三五达理,⽇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蹈二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时为守蔵史,至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故号之为老子。夫人受命,自有通神远见者,禀气与常人不同,应为道主,故能为天神所济,众仙所从。 是以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金醴金;次存玄素守一,思神历蔵,行气炼形,消灾辟恶,治鬼养,绝⾕变化,厌胜教戒,役使鬼魅之法。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记者也,自有目录。其不在此数者,皆后之道士,私所增益,非真文也。老子恬淡无,专以长生为务者,故在周虽久,而名位不迁者,盖和光同尘。內实自然,道成乃去,盖仙人也。 孔子尝往问礼,先使子贡观焉。子贡至,老子告之曰:“子之师名丘,相从三年,而后可教焉。” 孔子既见老子,老子告曰:“良贾深蔵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志,是皆无益于子也。” 孔子读书,老子见而问之曰:“何书?” 曰:“易也。圣人亦读之。” 老子曰:“圣人读之可也,汝曷为读之?其要何说?” 孔子曰:“要在仁义。” 老子曰:“蚊虻噆肤,通夕不得眠。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莫大焉。夫鹄不⽇浴而⽩,乌不⽇染而黑,天之自⾼矣,地之自厚矣,⽇月自照矣,星辰固自列矣,草木固有区矣。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若击鼓以求亡羊(明抄本“羊”作“子”)乎?夫子乃人之也。” 老子问孔子曰:“亦得道乎?” 孔子曰:“求二十七年而不得也。” 老子曰:“使道可献人,则人莫不献之其君;使道而可进人,则人莫不进之其亲矣;使道可告人,则人莫不告之兄弟矣;使道可传人,则人莫不传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无他也,中无主而道不可居也。” 孔子曰:“丘治诗、书、礼、乐、易、舂秋,诵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迹,以⼲七十余君而不见用,甚矣人之难说也。” 老子曰:“夫六艺,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陈哉。今子所修者,皆因陈迹也。迹者履之出,而迹岂异哉?” 孔子归,三⽇不谈。子贡怪而问之。孔子曰:“吾见人之用意如飞鸟者,吾饰意以为弓弩之,未尝不及而加之也;人之用意如糜鹿者,吾饰意以为走狗而逐之,未尝不衔而顿之也;人之用意如渊鱼者,吾饰意以为钩缗而投之,未尝不钓而制之也。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今见老子,其犹龙乎,使吾口张而不能翕,⾆出而不能缩,神错而不知其所居也。” 子见于老子,老子告之曰:“虎豹之文,猿猱之捷,所以致也。” 子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子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以(明抄本“以”作“似”)不自己;化被万物而使民不恃;其有德而不称其名;位乎不测而游乎无有者也。” 老子将去而西出关,以升昆仑。关令尹喜占风气,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四十里。见老子而知是也。老子在国中,都未有所授,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中。 老子有客徐甲,少赁于老子,约⽇雇百钱,计欠甲七百二十万钱。甲见老子出关游(明抄本“游”作“远”)行,速索偿不可得,乃倩人作辞,诣关令,以言老子。而为作辞者,亦不知甲已随老子二百余年矣,唯计甲所应得直之多,许以女嫁甲。甲见女美,尤喜,遂通辞于尹喜。得辞大惊,乃见老子。 老子问甲曰:“汝久应死,吾昔赁汝,为官卑家贫,无有使役,故以《太玄清生符》与汝,所以至今⽇。汝何以言吾?吾语汝到安息国,固当以⻩金计直还汝,汝何以不能忍?” 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喜知老子神人,能复使甲生,乃为甲叩头请命,乞为老子出钱还之。老子复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钱二百万与甲,遗之而去。并执弟子之礼,具以长生之事授喜。 喜又请教诫,老子语之五千言,喜退而书之,名曰《道德经》焉。 尹喜行其道,亦得仙。汉窦太后信老子之言,孝文帝及外戚诸窦,皆不得不读,读之皆大得其益。故文景之世,天下谧然,而窦氏三世保其荣宠。 太子太傅疏广⽗子,深达其意,知功成⾝退之意,同⽇弃官而归,散金布惠,保其清贵。及诸隐士,其遵老子之术者,皆外损荣华,內养生寿,无有颠沛于险世。其洪源长流所润,洋洋如此,岂非乾坤所定,万世之师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出《神仙传》) 木公 木公,亦云东王⽗,亦云东王公。盖青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冠三维之冠,服九⾊云霞之服,亦号⽟皇君。居于云房之间,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童侍立,⽟女散香。真僚仙官,巨亿万计。各有所职,皆禀其命,而朝奉翼卫。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隶焉。昔汉初,小儿于道歌曰:“着青裙,⼊天门,揖金⺟,拜木公。”时人皆不识,唯张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此乃东王公之⽟童也。盖言世人登仙,皆揖金⺟而拜木公焉。”或云,居东极大荒(“荒”原作“芦”据明抄本改。)中,有山焉,以青⽟为室,深广数里。僚荐真仙时往谒,九灵金⺟(“⺟”原作“丹”据本书卷六十三骊山姥条改)一岁再游其宮,共校定男女真仙阶品功行,以升降之,总其行籍,而上奏元始,中开⽟晨,以禀命于老君也。天地劫历,代谢,由运兴废,九百六,举善黜恶,靡不由之。或与一⽟女,更投壶焉。每投,一投十(说郛七引“十”作“千”)二百枭。设有⼊不出者,天为口醫(呼监切)嘘(醫呼者,言开口笑也)。枭而脫悟不接者,天为为嗤。儒者记而详焉。所谓王者,乃尊为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世人以王⽗王⺟为姓,斯亦误矣。(出《仙传拾遗》。明抄本作《神仙传拾遗》) 广成子 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帝闻而造焉。曰:“敢问至道之要。”广成子曰:“尔治天下,禽不待候而飞,草木不待⻩而落,何⾜以语至道?”⻩帝退而闲居三月,后往见之,膝行而前。再拜请问治⾝之道。广成子答曰:“至道之精,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净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內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得我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土。将去汝⼊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与⽇月参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矣。”(出《神仙传》) ⻩安 ⻩安,代郡人也。为代郡卒,云卑猥不获,处人间执鞭。推荆(明抄本、陈校本“推”作“怀”荆下有“而”字。)读书,画地以计数,一夕地成池。时人谓安⾆耕。年可八十余,強视若童子。常服朱砂,举体皆⾚,冬不著⾐。坐一⻳,广长三尺,时人间此⻳有几年矣,曰:昔伏羲始造网罟,得此⻳以授吾,其⻳背已平矣。此虫畏⽇月之光,二千年则一出头,我生此虫已五出头矣。”行则负⻳而趋,世人谓安万岁矣。(出《洞冥记》) 孟岐 孟岐,清(清原作青。据明抄本、陈校本改。)河之逸人,年可七百岁。语及周初事,了然如目前。岐时侍周公升坛上,岐以手摩成王⾜。周公以⽟笏与之,岐常宝执,每以⾐裾拂拭。笏厚七分,今锐折。恒饵桂叶,闻汉武帝好仙,披草莱(明抄本莱作盖。《洞冥记》同。)而来,武帝厚待之。后不知所之。(出《洞冥记》) 译文 老子 木公 广成子 ⻩安 孟岐 老子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是舂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传说他的⺟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孕。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后姓了凡人的李氏。 有人说,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自然就是神灵了。 又有人说,老子的⺟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发苍苍,所以才名叫老子。 有人说老子的⺟亲没有丈夫,他是随⺟亲娘家而姓李的。 也有人说老子的⺟亲碰巧是在李树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说话,指着李树说:“就用它作我的姓吧。” 还有人说,老子在上三皇时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是金阙帝君,伏羲氏时是郁华子,神农氏时是九灵老子,祝融时是广寿子,⻩帝时是广成子,颛顼时是⾚精子,帝喾时是禄图子,尧时是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是真行子,殷商时是锡则子,周文王时是文邑先生。 还有一种说法,说老子是文王的守蔵史。 有的说,老子在越国就是范蠡,在齐国就是鸱夷子,在吴国就是陶朱公。 这些传说在各种书籍中都有记载,但都不是出自神仙经书的正式传记中,没有什么依据。 晋代的道学大师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曾说:“我认为老子如果真是上天的精灵神人,就会世世代代都出现在人间,放弃他尊贵的⾝份混迹于凡夫俗子之中,专门从事人间辛劳的工作,背离神界的清明⾼洁而进⼊人间的庸俗龌龊,抛弃天界的官位而接受人间的封爵。自有天地以来就有道术,修炼道术的人更是从来没有间断过。从伏羲以来,到夏、商、周三代,著名的道家世代都有,何止仅仅是一位老子呢?这都是因为后来的一些学道的人们为了推崇老子而夸大其词,才编造了那些奇闻异说以耸人听闻罢了。实事求是地说,老子就是在研究道学上成果最突出的一个人,而绝不是什么神仙异类。” 据《史记》上记载,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在魏国作过将军,由于有功被封邑在段⼲(地名)。李宗的儿子是李汪,李汪的儿子是李言,李言的玄孙李瑕。在汉朝作过官。李瑕的儿子李解,当过胶西王的太傅,家在齐国。 老子本人十分聪慧机灵,所以有些浅薄的道士想把老子描绘成神仙,好让后代人更崇拜他学习他。殊不知这样一来使得普通的人们更认为老子是长生不老的神仙,本学不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说老子只是个得了道的凡人,人们一定会努力学他,如果说老子自来就是神仙,人们会望而生畏不知从何学起了。 据说老子要出关到西方去,守关的令尹名叫喜,知道老子不是一般人,就向他问道术。老子听了又惊又怪,竟吐出⾆头来半天没收回去,从此才有了“老聃”这个称号。其实这个说法不对。据《九变》及《元生十二化经》的记载,老子没进关时已经有了“老聃”这个别号了。 老子改过好几次名字,不仅是一个“聃”字而已。 他所以改名,是据《九宮》、《三五经》、《元辰经》上说的,人这一生会有几次命运中的坎坷,每到一个“坎儿”的时候,如果能改一下名字,以顺应运气的变化,就可以平安消灾延年益寿。现在一些有道术的人,也常常这样做。老子在周朝活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里,必然会有多次的厄运坎坷,所以老子改名的次数也就必然多了些。 如果想准确地考证确定老子的生平,还是应该以史书上的正式的记载为主,并参考一些神仙的经传秘文。其它一些世俗的传说大都很荒诞,不可凭信。 葛洪按《西升中胎》及《复命苞》和《珠韬⽟机》、《金篇內经》等典籍上的记载说,老子⽪⾊⻩⽩,眉⽑很美,额头宽阔耳朵很长,眼睛很大,牙齿稀疏,四方大口嘴很厚。他的额头有十五道皱纹,额角两端似有⽇月的形状。他鼻子很端正,有两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双手上有十道贵人的纹路。 周文王时,老子做守蔵史(管库的官名),到武王时,他还担任柱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人们看他如此长寿,就称他为“老子” 凡是受命于天的人,必然是通达灵异的人,他的禀赋气质也与平常人不同,这样的人理所当然成为道家的首领,也自然会得到天神的佑助和神仙们的呵护。老子济助世人的法术有九种丹八种石,有金酒、金等仙药;此外,以“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的玄学修养心,运气炼⾝,消灾辟琊,清除鬼魅,并有不食五⾕、超脫变化之法,有符咒教戒、驱使鬼魅之法。 老子的道术共有九百三十卷,符术十卷,这些都在他的著作中详载,有目录可查。凡不在他著作中的,都是后来的道士们私自增添的,并不是老子本人的著作。 老子为人清心寡,专心致志于修炼长生之道,所以他在周朝虽然时间很久,但在官位上没有什么升迁,他始终于世无争。他效法、自然、道术修炼成功后就羽化而去,进⼊天界成了仙人,这是必然的事。 孔子曾经去向老子请教《礼》方面的学问,先派了他的生学子贡去拜见。子贡见到老子后,老子对子贡说:“你的老师叫孔丘,他如果跟随我三年,然后我才能教他。” 孔子见了老子,老子对孔子说:“善于经商的人虽然富有但却像什么也不拥有,德⾼的君子往往像个愚笨的人一样毫不外露。你应该尽快去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望,因为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一点好处。” 有一次老子问孔子读什么书,孔子说在读《周易》,并说圣人都读这本书。 老子说:“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 孔子说:“精髓是宣扬仁义的。” 老子说:“所谓仁义,是一种⽩⽩惑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觉睡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和烦恼罢了。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就自然雪⽩,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地自来厚,⽇月自来就放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如果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哪些仁义之类的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啊!” 老子又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 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 老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们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的。” 孔子说“我研究《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舂秋》,讲说先三治国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谒晋了七十多个国君,但都不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是太难说服了!” 老子说“你那‘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历史,你说哪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陈相因的旧东西。‘迹’就是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迹,脚印和脚印,还能有什么不同吗?” 孔子从老子哪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子贡很奇怪地问是怎么了,孔子说:“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住他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张嘴说不出话,⾆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 子见到老子,老子对他说“虎豹由于⾝上有花纹,猿猴因为过分敏捷,所以才招人杀。”子问老子,君王很英明的统治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老子说:“一位真正英明的君王,应该是他虽有盖世的功劳但老百姓却不知道。他使万物都井井有条,而老百姓认为本来就应该是那样。他德行很⾼但老百姓却并不歌颂他的名字。他在位或不在位都于天下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老子将要出关西去,打算登昆仑山。守关的令尹喜通过占卜预知会有神人从这里经过,就命人清扫了四十里道路接,果然是老子来了。 老子出行以来,在中原一带都没有传授过什么,他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在那里停留下来。 有一个叫徐甲的人,从少年时受雇于老子作仆人,老子每天大约应付给他一百钱,一共欠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徐甲见老子出关远行,想尽快讨回自己的工钱又怕不可能,就求人写了状子告到令尹喜那里。替徐甲写状子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跟随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索回老子所欠的工钱就会成为富翁,就答应把女儿嫁给徐甲。徐甲见那女子很美,更加⾼兴,就把告老子的状子递给令尹喜。 令尹喜看了状子大吃一惊,就去告诉了老子。 老子对徐甲说:“你早就该死了。我当初因为官小家穷,连个替我打杂的人都没有,就雇了你,同时也就把‘太玄清生符’给了你,所以你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你为什么要告我呢?我当初曾答应你,如果你将来进⼊了‘安息国’,那时我会用⻩金计算你的工钱全数还给你。你怎么竟这样急得等不了呢?”说罢就让徐甲面向地下张开嘴,只见那‘太玄真符’立刻被吐了出来,符上的朱砂字迹还像刚写时一样,而徐甲则顿时变成了一具枯骨了。 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头为徐甲求情,并自愿替老子还欠债。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扔给徐甲,徐甲立刻复活了。令尹喜就给了徐甲二百万钱打发他去了。 令尹喜向老子恭敬地执弟子之礼,老子就把长生之道的秘方授给了令尹喜。令尹喜又向老子请求更进一步的教导训诫,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后记了下来,这就是老子著名的经典《道德经》。 令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去修行,果然也成了仙。 汉代的窦太后崇尚老子的著作,孝文帝及窦氏家族人人都必须读老子的书,读后都获益匪浅。所以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天下太平国运兴盛,而窦氏三代也保住了他们的富贵和皇帝的恩宠。太子的老师疏广⽗子也深深理解老子的道义,知道功成⾝退的道理,⽗子二人同一天辞官回家,把他们的财富散给了穷人,以保持⾼贵的节。 后来的那些隐士们,凡是遵从老子道术的,都是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着力于养⾝修,而没有在险恶的世遭到颠沛坎坷。老子的学说和道术渊博深遂,流传很广,这难道不是乾坤所定,值得后代万世向他师法学习的吗?所以庄周一派的门徒,也都把老子奉为他们的宗师了。 木公 木公,有些地方称他为“东王⽗”或者称他为“东王公”说他产生于舂天光的元气中,是万物的始祖。木公头上戴着象征着天、地、人三界的帽子,穿着九⾊云霞制成的袍服,人们也称他为“⽟皇君”木公住在九霄云中,以紫云作他的车伞盖,以青云筑成他的城池。他的⾝边侍立着仙童和⾝上散发着异香的⽟女。他所管辖的仙官有亿万名,都各司各的职务,恭谨地遵奉着他的圣命,朝拜护卫着他。这些仙官,都是人间男女中得道的人,人们得道之后就隶属于仙籍了。过去汉朝初年时,有一个小孩在道旁唱道:“着青裙,⼊天门。揖金⺟,拜木公。”当时人们都不懂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有张良(字子房)知道,就向小孩恭敬地下拜,并说:“这孩子就是东王公⾝边的⽟童。他说的就是人间能够成仙的人都要向金⺟、木公叩拜啊。”还有一种传说,说极东的大荒之中有一座⾼山,木公就住在这山中用青⽟盖的房子里,这房子的长和宽都有好几里地。神界的仙人们时常到这里来朝拜木公。九灵金⺟也每年到这个宮中来考查男女神仙们的品行功德,以决定他们的升降,并把他们的功绩上奏给元始天尊,同时报到⽟晨宮中的太上老君那里听候裁定。天地的劫数,的替代、运行和兴衰,每九千九百年轮回一次的“九”和“百六”以及惩恶扬善等具体事情,都是这样决定的。有时也由一名⽟女用投壶的方式来决定,用箭向特制的猫头鹰口中投掷,每一局投一千二百次。如果箭落⼊猫头鹰口中不出来,天神就会开口大笑。如果箭落在猫头鹰嘴外边,天神就会撇着嘴冷笑。有些学士的著作中对这些情况记述得很详细。人们常说的“王”是对贵人的一种尊称,并不代表神人的姓氏和宗族。比如,人世间以王⽗、王⺟为姓,是完全错误的。 广成子 广成子是古代的一位神仙,住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帝听说后曾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修炼道术的要诀。广成子对⻩帝说“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草木还没⻩就凋落了,我和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可谈呢?”⻩帝回去后三个月不理朝政,什么事都不⼲,然后又去见广成子,很恭敬地跪着走到广成子面前,再三叩拜求教修⾝的方法。广成子回答说:“修道所达到最⾼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漠,即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凝神静修,你的⾁体必然就会十分洁净,你的心神也会非常清慡。不使你的⾝体劳顿,不使你的精神分散,你就可以长生。注重內心的修养,排除外界的⼲扰,知道过多的俗事会败坏你的真。我能牢牢的专注于养,永远心境平和清净无为,所以活了一千二百岁,而形体上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得到我道术的可以成为君王,失去我道术的只能成为凡俗之辈。我的道将把你引向无穷之门,游于无极的原野,与⽇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凡人都将死去,而得我道的人却会长存于天地之间。 ⻩安 ⻩安是代郡人,在郡衙里当差。上司见他形象丑陋,就让他当车夫,拿着荆条鞭子赶马。然而他常常把荆条鞭子别在间去刻苦读书,用手指在地上画着记数。一天晚上,他画字的那块地变成了⽔池子。当时人们都说⻩安是一个勤奋读书的“⾆耕人”⻩安八十岁时,眼力还像少年一样锐利。他经常吃朱砂,全⾝都光着,冬天也不穿⾐服,坐在一个三尺宽三尺长的大乌⻳上。有人问他那⻳有多少年了,⻩安说:“远古时伏羲氏造了网,捕到了这个⻳送给了我。现在这⻳背让我骑得都磨平了。这个家伙怕⽇月的光亮,两千年才伸一次头出来看看。我生下来时,这只⻳已经伸了五次头了。”⻩安要出门就背着乌⻳走路,人们都说,⻩安已经活了一万年了。 孟岐 孟岐是清河的一位隐居的⾼士,已经有七百岁了。他说起周朝的事十分悉,就像昨天的事一样。他曾侍从着周公姬旦登上拜相的神坛,还用手摸过西周成王姬诵的脚。周公曾送给他一个⽟制的笏板,他十分珍爱,经常用⾐襟擦它。这只⽟笏有七分厚,天长⽇久,被他擦得非常薄了,薄得都快断了。孟岐长期以桂叶当饭吃,他听说汉武帝爱好求仙问道,就披着草编的斗蓬去见他。汉武帝非常优厚地接待了他,后来孟岐就不知去向了。 N6ZWw.Com |
上一章 太平广记 下一章 ( → ) |
作者李昉、扈蒙、徐铉等 更新于2017/3/27 当前章节10525字。看太平广记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太平广记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