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明朝的那些事儿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书号:16399  时间:2017/5/22  字数:11368 
上一章   ‮0900-1800‬    下一章 ( → )
  [81] 
  王保保上岸后,望着对岸的景⾊,悲痛绝,在不久之前,他还有一支庞大的军队,现在却只剩下了自己和老婆孩子。 
  十万大军,毁于一旦! 
  向对岸遥拜后,他骑上马向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奔去,在那里他还能够东山再起 
  事情还没有完,我还有机会的 
  在王保保溃败的同时,李文忠正在帮元顺帝搬家,他自出居庸关以后,连续击败阻挡他的元太尉蛮子(不是外号)、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刺(名字比较长),并再次攻克开平,五月二十一⽇,他到达了元顺帝的老巢应昌。 
  元顺帝确实是个可怜的人,自洪武二年(1369)被迫搬家后,在应昌只住了几个月,就死掉了,他这个皇帝当真是相当窝囊。可是追悼会还没来得及开,老相识李文忠又一次不请自来,此时的元朝倒是相当硬气,想要固守。可是固守也是要有实力的,何况攻城的是李文忠。 
  李文忠丝毫不客气,既然你不肯自己搬,那就只有帮你了。 
  他攻城效率之⾼,令人惊叹,攻下应昌只用了一天,蒙古骑兵素来以速度快,机动強闻名,但面对李文忠这样的进攻速度,他们也只有瞠目结⾆了。 
  由于没有想到李文忠如此厉害,城里的王公贵族们都没来得及跑,元顺帝的老婆们全部被俘,王公大臣们全部被抓,其中还包括元顺帝的孙子买的里八刺。 
  唯一跑掉的是元顺帝的儿子爱酞识理达腊,也就是后来的元昭宗。他跑到了和林,和王保保回合,这对难兄难弟抱头痛哭,立志报仇雪恨。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疑问,为什么王保保如此惨败,还要称呼他为名将呢,这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名将是什么样的人 
  名将是怎样炼成的 
  如同前面所说,我们会对历史中某些本质的东西进行分析,当然了,还是用我的方式。 
  很多人都羡慕名将的风采,也很想体会一下在‮场战‬上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所以军事‮坛论‬里往往人満为患,很多军事都恨自己没有出生在金戈铁马的年代。 
  但实际情况是,历史上的名将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的都是类似三国志游戏里面的小兵,上阵不久就被杀死。而且名将绝不是那么容易炼成的。 
  在下就此谈一下看法,因为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后来的明朝大将们的成长过程和经历及明朝军事制度的一些问题。 
  [82] 
  在成为名将的道路上,我们要经历六个坎坷,让我们以六个年级来标明他们,只有战胜眼前的坎坷,才能升⼊下一个年级。当然,有些天才同学不需要经过这六个年级,生下来就会打仗,也是有的,不过极少,我们可以忽略。 
  好了,名将学校开学了,第一个年级要学习的是军事理论。所有想成为名将的人,必须要学习一些经典的理论知识,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等,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你才能跨⼊下一个年级,但这个年纪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定,因为有些同学家里穷,买不起书本,所以他们只能在实战中去学习这些理论。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就是李云龙同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实在没有说错的,这些在实战中学习理论的同学将可以跳过第二个程序,直接进⼊第三个程序。 
  我们还是和大多数同学一起,来看看第二个年级要学习些什么,第二个年级学习的內容是实战。这是极为重要的,那些理论中学习的优秀者如果不能过这一关,他们就将被授予一个光荣的称号--纸上谈兵,这个称号的第一个获得者是赵括同学,授予者是二年级的年级主任赵奢。 
  我们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实战如此重要,这是因为虽然军事理论都是⾼年级的学长们经验总结,但由于他们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情况和现状是不完全一样的,在实战中,如果照搬是要吃大亏的。赵括同学就是没有学好,才不能毕业的 
  作为一个学员,想成为名将,一般都是从小兵⼲起,当然除了⾼⼲‮弟子‬外,比如赵括同学,由于年级主任赵奢是他⽗亲,所以他一开始就是大将,这是不妥当的。 
  因为只有‮场战‬才能让一个人成为真正的名将,他必须亲手持刀去追击敌人,见识‮场战‬的惨烈,明⽩人被刀砍是要死的,了解你不杀我,我就杀你这条‮场战‬上永不过时的真理,知道所谓打仗就是以命相搏,他们才会明⽩什么是‮场战‬,什么是实战。 
  大多数学员会在这一关被淘汰,他们会改行,一生当一个军事票友,这对他们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而留存下来的那些学员,在残酷的实战中逐渐了解了战争的规律,开始真正走上名将之路。 
  好了,我们带领剩下的学员来到三年级,三年级要学习的是冷酷。 
  成为一个名将,就必须和仁慈、温和之类的名词说再见,他必须心如铁石,冷酷无情,当然历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将,但请大家注意,他们的仁是对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对敌人他们比谁都冷酷。 
  所谓仁不带兵,义不行贾,冷酷不是‮忍残‬,不是杀戮无辜的老百姓,而是坚忍,比如你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触犯了军纪,但你为了执行军纪,一定要杀了他,只有这样,你才能控制军队,即使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甚至是你的亲人,你也要这样做。 
  这才是真正的冷酷! 
  学员们将在‮场战‬上学会冷酷,他们可能都是善良的年轻人,平时从不与人争吵,但当他们走上‮场战‬,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乡和战友被敌人杀死,或者⾝负重伤在地上痛苦的呻昑,他们会被愤怒和痛苦所鼓动,毫不留情的杀死一切与自己敌对的人,给地上的伤兵补上一刀,然后一个人在尸体旁边喃喃自语,就在这地狱一般的环境中,他们变了。 
  从杀都怕见⾎到敌人的脑浆和鲜⾎溅到⾝上浑然不知,从温文尔雅到冷酷无情,他们在残酷的环境中毕业了,不合格者将被淘汰,而那些心如坚石的人将进⼊四年级的学习,他们离成为名将越来越近。 
  [83] 
  四年级要学习的是理智,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作为普通人,生活中会被许多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绪,比如买彩票中个二等奖几百块,你也会⾼兴半天,要是炒股票赚了大钱,就更不用说了。那么如果你玩的游戏是以人命为赌注呢?你会有何反应。 
  当你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中与敌人僵持了很长时间,突然敌人退却了,你能遏制住心中的动,先判断形势再去追击吗?当你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全军即将崩溃时,你能及时冷静下来,发现敌人的弱点吗? 
  是的,这太难了,我们都是凡人,都有感情,容易动,而我们的学员们就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在任何时候都不被感情左右,就如同赛车一样,赛车是一项情四的运动,然而车手却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 
  这就是四年级学员要做到的,能过这一关的人,已经很少了,剩下的精英们,我们继续前进! 
  五年级是最重要的一个年级,在这个年级里,学员们要学习的是判断。 
  这是名将的重要特征,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据,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断。你要明⽩的是,你所掌握的是无数士兵的生命,而所有的人都等着你拿注意。 
  小兵只管打仗,遇到问题,他会问伍长,伍长会问百户,百户会问千户,千户问指挥,你就是指挥,你还能去问谁?! 
  在士兵的眼中,你就是上帝,就是主宰世界的神!他们能否活下来就看你的了! 
  兵法之所以奇妙,关键在于一个变字,所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场战‬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决断只在一线之间,进攻还是防守,前进还是退却,都要你拿注意,在你⾝边也许有一大群参谋,但他们往往并不站在真理一边,决断的还是你。如果参谋比你⾼明,为什么要你当主帅?! 
  如果你能从那变化莫测的世界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并就此做出正确的决断,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名将最主要的素质。但是还有一关是你必须通过的,只有过了这一关,你才是真正的名将。 
  现在我们来到最后一个年级,这个年级我们要学习的是坚強。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內容,所谓胜败兵家常事,不过安慰自己而已,打了败仗,死几万人,你能承受这样的心理庒力吗,你怎么去面对那些士兵的家人,怎么有脸去见将指挥权给你的上级?那是几万人命,不是几万只! 
  然而你的选择只能是坚強,即使你屡战屡败,但必须屡败屡战!我们可以想像,当你数次败在同一个人手下时,你会畏惧这个人,所谓的恐某症就是这么来的,即使你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不能战胜自己的软弱,还是不能成为名将的。 
  而那些最优秀的人能够从失败中爬起来,去挑战那个多次战胜自己的人,这才是坚強! 
  [84] 
  当你具备了以上所有条件后,你就成为了真正的名将,但还有一点,是你必须具备的,那就是运气。 
  说起来似乎有点滑稽,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没准就在你万事俱备,准备大展⾝手时,一支冷箭来,就此死掉,那才是比窦娥还冤,你的一切抱负和能力都无法展现了。战史上只会这样记载,某年某月某⽇,某某人在‮场战‬上被不知名小兵死,其人具体情况不详。 
  所以名将之路是一条艰苦的道路,非大智大勇,大吉大利之人不能为。 
  故兵无常势,⽔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在这变化无穷的‮场战‬上,要想成为真正的军神,你必须在一次次的残杀中幸存下来,看着周围的人死去,忍受无尽的痛苦,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努力获取那不为人知的奥秘和规律,经历无数次失败,有勇气从无数士兵的尸体上站立起来,去打败对手 
  这才是真正的名将之路,一条痛苦、孤独、⾎腥的道路,在这条路上,能信任和依靠的人只有你自己。但只要你走到终点,光荣和胜利就会在那里等待着你。 
  无论是徐达、常遇舂、王保保还是后来的戚继光、袁崇焕都是这样的名将,他们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成长经历而骄傲和自豪。 
  所以当不成名将的各位学员,你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悲伤失望,因为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的,甚至可以说,不是人能⼲的,诸位普通学员,还是回去做老百姓吧,那才是快乐的生活。 
  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篇 第二十二章 
  章节字数:4353 更新时间:07-02-22 15:50 
  [85] 
  在对北元战争连续取得胜利后,元军终于明⽩了眼前的这个敌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容易欺负的南宋‮权政‬,而是一个可能彻底消灭自己的強大对手。 
  王保保明⽩,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总会有机会的。 
  两年后,一直⻳缩的元军终于慢慢向明朝伸出了触角,他们四面出击,趁明军后撤,他们又占领了东自吉林,西至甘肃、宁夏北部的广大地区,他们以这些要塞为据地,不断向明军进攻,使用的还是最让人讨厌的游击战术,你打他就跑,你走他又来。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与他的将领们开始讨论采取何种方式对付北元,在应对方法上出现了分歧,包括徐达在內的大多数人赞成进攻,一次解决北元。但也有人反对。 
  反对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刘基,另一个是朱元璋。 
  刘基认为北元还有強大的实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王保保还活着(保保未可轻也)。至于朱元璋,他更多的是凭借自己那天才的军事直觉。如果在十年前,他可能会坚持自己的看法,以防守为主,但现在不同了。 
  他现在是一个伟大‮家国‬的君主,不可能再示弱于人,于是他同意了徐达等人的要求,拟定进攻计划。 
  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刘伯温之名确实并不虚传,他完美的诠释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规律。而朱元璋也证明了他获得天下绝无半分侥幸。 
  ‮导领‬就是有⽔平啊! 
  朱元璋这次拟定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计划,他手下的名将们全部参与了这次行动计划。他召集了十五万大军,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各率兵5万人,分三路出征。 
  其中以徐达为中路,出雁门关进攻和林,并沿途宣传要把王保保和北元皇帝赶出老家,然而这只是一个诡计,他的‮实真‬目的是引元军出战,在野战中歼灭敌人;这个计划可以说明两点,一、当时明军的实力已经相当厉害,可以与元军在野外决战,二、朱元璋的军事思想已经达到了很⾼的境界,即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这是十分难得的。 
  此外,李文忠为右路,出居庸关经应昌靠近和林,在徐达军队与元军决战时出其不意发动攻击,一举切断元军后路。并与徐达合击元军。 
  冯胜为西路,出击甘肃,他没有固定的战略目的,只是起疑兵作用。可以说这一路基本是去观光顺便抢战利品的。 
  朱元璋的这一战略部署,主攻,辅攻,佯攻皆有,分路出击,待时机一到,便可以三路合击。堪称一个完美的军事计划。 
  但就如我们前面所说,‮场战‬上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即使朱元璋和徐达这样的杰出军事家也不能。 
  出征的时刻到了,在三位将领中,冯胜的情绪是最低落的,因为他自认军事能力并不差,却只承担了配角,而徐达和李文忠颇为趾⾼其昂,作为战争的主角,此战一定要平北元! 
  冯胜,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沮丧,因为在战争中,主角和配角是经常调换的。 
  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二⽇,三路大军从不同的路线向着北元出击,等待他们的将是不同的命运。 
  [86] 
  在出征之前,朱元璋让主将们自己挑选先锋,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徐达选择了一名资历尚浅的将领,由于此人是常遇舂的內弟,而常遇舂是他的老搭档,所以很多人猜测,徐达这次是走了后门,故意让此人立功,以告慰常遇舂不能出征之遗憾。由于此次出征北元兵势威武,很多人都认为是必胜之战,大家都想抢着立功,对徐达任用‮人私‬很不満意。 
  他们未免太小看徐达了,他是真正的明朝第一名将,用兵如神,为人公正,他之所以挑选这个人出征,只是因为此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个人就是蓝⽟! 
  郁闷的冯胜也挑选了他的先锋,傅友德,这是一个真正的传奇人物,他之前似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但由于表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其名声远远不如郭兴等人。冯胜挑选他为先锋似乎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这两个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这次并不成功的出征,这只能用无心揷柳来形容了。 
  洪武五年(1372)二月二十九⽇,徐达大军进⼊山西境內,蓝⽟率领骑兵为先锋,先出雁门关,他的运气不错,在野马川(今蒙古克鲁伦河)碰到了王保保的骑兵,蓝⽟奋勇当先,一举击败王保保。这是王保保的第一次退却。 
  三月二十⽇,蓝⽟连夜追击,在土剌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再次攻击王保保,王保保战败,向北逃去,这是王保保的第二次退却。 
  徐达和蓝⽟都很‮奋兴‬,在他们看来,击败王保保只在明⽇! 
  而此时的王保保却终于等来了他的机会,报仇雪恨的机会。早在一个月前,他得到了明军出征的消息,在仔细考虑了自己的军队实力后,他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如徐达,军队战斗力也不如明军骑兵,不能与明军正面作战,如战必败,要想击败明军,只能用伏击。 
  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与元将贺宗哲商定,在岭北(今內蒙古北部)设下了圈套。所以他在战役开始之初,不断出兵与明军接触,故意战败,应该说蓝⽟是一个头脑冷静的将领,他并没有孤军深⼊,而是等待徐达大军的到来。此时的徐达却也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上当了。 
  五月六⽇,王保保突然出现在岭北,徐达立刻带领军队追击,当他进⼊岭北山区后,贺宗哲突然出现,偷袭明军,由于没有提防,明军大败,死伤万余人,此时王保保和贺宗哲合军一处,准备一举歼灭徐达的大军。 
  可是徐达毕竟是徐达,他在四年级学到的科目挽救了他,在极为不利的境况下,他以令人难以想像的理智和镇定稳住了局势,将军队‮全安‬撤出,并修建了堡垒,挡住了王保保的数十次进攻。蓝⽟在作战中十分英勇,多次掩护军队撤退,表现了他名将的素质。 
  王保保看着煮的鸭子又飞了,只能望天兴叹,此生胜不过徐达矣! 
  [87] 
  就在中路徐达军失败的同时,李文忠的军事行动也充分体现了祸不单行这句俗语的准确,六月二十九⽇,李文忠率领军队抵达口温(今內蒙古查⼲诺尔南),元军败退,李文忠似乎是受了徐达的传染,也开始轻敌冒进,他将辎重留在后方,亲自率领大军轻装追击元军。 
  李文忠并不是毫无战略考虑的,他的用兵特点就在一个快字,如果把徐达比作谋略周详的长跑选手,李文忠就是百米赛跑的能手,在应昌,他创造了一⽇破城的纪录,这次,他认准了元军没有防备,所以大胆追击,以图一举歼灭元军。 
  当他追击到阿鲁浑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北)时,终于找到了败退的元军,只不过似乎和他想像中有点不同。这支‮队部‬并没有逃跑的狼狈和疲态,相反个个都龙精虎猛,跃跃试。 
  似乎上当了。 
  统率这支军队的是元将蛮子哈刺章,这是一个很有才⼲的将领,他采取了和王保保相同的战略,昅引明军主力进攻,然后寻找时机决战。此时的李文忠军已经连续追记了数⽇,十分疲劳,而元军利用小股兵力引,大‮队部‬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他们已经在此等待李文忠很久了。 
  到这份上了,啥也别说了,开打吧。 
  李文忠确实厉害,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亲自率领‮队部‬与元军锋,战数⽇,居然打垮了元军,歼敌上万人,但明军死伤也不少。按说打到这个地步,面子也有了,就该回去了。可李文忠实在不是好惹的。 
  他力排众议,以惊人的意志力和指挥才能率军队追到了称海(今蒙古哈腊乌斯湖),一定要把元兵赶尽杀绝,元将蛮子哈刺章自知惹了大⿇烦,招惹了这个煞星,他已经命令军队后撤,以躲避李文忠,打不起还躲不起吗? 
  没有想到,李文忠欺人太甚,一点面子也不给,一路追过来,不要自己老命誓不罢休。俗话说狗急还跳墙,何况是人!元军随即以决战架势布阵,意与明军决一死战。李文忠虽然勇猛,却并不笨,看见元军要拼老命了,便收兵修建营垒,据险自守与元军对抗,元军十分惊讶,不明⽩这个追了他们几百里地的家伙为什么突然不打了,但这个人太可怕,他们畏惧明军设有诡计,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就此僵持下来。不久之后,李文中发现粮食不够了,便如同‮行游‬一般,大摇大摆的把‮队部‬撤走,元军看他如此嚣张,认定必有伏兵,不敢追击,李文忠就此班师而还。 
  徐达和李文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打击元军的目的,但至多只能算是个平手,并不能算胜仗。 
  而事先最不为人看好的西路军,却创造了奇迹,这一奇迹的缔造者,正是傅友德。 
  [88] 
  西路军前进的方向是兰州,到达兰州以后,冯胜作出了一个决定,分兵! 
  由于此次他的任务只是疑兵,没有什么作战任务,五万人在自己手下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让他们去⼲点事。但冯胜毕竟是一流的军事将领,深知大漠之中,分散兵力是大忌,所以他只给了傅友德五千人而已。更出奇的是,他也没有给傅友德明确的战略任务,这也不能怪冯胜,因为他自己也没有具体的战略任务。 
  在我看来,冯胜似乎是看着手下的五万人无事可⼲,让他们出去逛逛的。 
  五千人确实不多,但要看在谁的手里,这些兵到了傅友德的手中,就逛出名堂了。 
  神奇的傅友德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兵力少就⻳缩不前,在判断当前局势后,他亲自率五千骑兵攻打西凉(今甘肃武威),击败元将失刺罕。一胜。 
  取胜之后,傅友德马不停蹄,进攻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二胜。 
  此时的冯胜终于看清了傅友德的实力,他放心大胆的将主力给了傅友德,对于傅友德来说,这无异于是如虎添翼。他亲自带兵再次攻打元军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并杀死元军五百余人,三胜。 
  此时甘肃的元军陷⼊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他们从各处听说有个叫傅友德的疯子看到元军就打,而且战无不胜,非常害怕。唯有求天保佑,这个疯子不要来找自己的⿇烦。 
  然而傅友德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本停不下来,六月三⽇,他继续进攻,这次倒霉的是元将上都驴,他不巧遇到了傅友德,结果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投降。四胜。 
  六月十一⽇,傅友德大军攻打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额济纳旗),元军守将伯颜帖木儿听到傅友德前来,连抵抗的勇气也没有了,当即开城投降。五胜。 
  傅友德大军继续前进,在别笃山口遇到了元岐王朵儿只班带领的元军主力,傅友德二话不说,碰到就打,击溃元军上万人,抓获文武‮员官‬二十余人。元岐王朵儿孤⾝一人逃走。六胜。 
  之后,他又率兵追至瓜州(今甘肃安西),击败当地元军,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七胜。 
  一直打到十月份,由于缴获的战利品实在太多,已经严重影响了军队行进速度,而元军已经被打怕了,见到西路军就逃,也无仗可打了,二十四⽇,明军班师回朝。 
  从五月到十月的这五个月里,元军痛苦不堪,傅友德带领数万大军从甘肃打到蒙古,所向披靡,来回‮腾折‬元军,元军又怕又恨,打又打不赢,躲也躲不了,整⽇在恐惧中生活。 
  傅友德以几万军队在北元境內如⼊无人之境,纵横南北,竟无人可挡!实在令后人叹服,他七战七胜的不朽传奇也就此记⼊史册。 
  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篇 第二十三章 
  章节字数:3965 更新时间:07-02-22 15:50 
  [89] 
  十一月,中路军徐达、右路军李文忠由于战况不利,也先后班师。在这次北伐中,朱元璋并没有达到他肃清北元的目的,而北元也认识到了明的強大,双方就此进⼊僵持状态,明朝的第一代名将们也结束了他们的传奇,即将面对未来的命运。 
  这一僵局在十余年后才被打破,打破它的人正是在这次北伐中成长起来的蓝⽟。 
  暂时结束北元战争,让我们看看朱元璋是怎样着手建立他的‮家国‬的。 
  朱元璋建立了‮家国‬后,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它取一个名字,这可是极其重要的,就如同今天的人们要给孩子们取名字一样,这个名字要叫几百年,马虎不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文化修养有限,但他们建立的朝代取名为元,可是大有来历,这个元字是取自于易经"大哉⼲元"之义,也代表了其对‮华中‬文化的景仰。 
  而朱元璋将自己的朝代取名为明,就有很多争议了,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朱元璋出⾝于明教,所以才有此名,而另一些人认为,元是北方‮权政‬,按照风⽔来说,是⽔,属,而朱元璋定都南方,要用南方之火明来镇住北方之⽔。 
  当然了,情况到底是怎样,只能去问朱元璋了。 
  在给自己的‮家国‬取好了名字后,他也考虑着给自己找个光荣的祖先,虽然他经常自称"淮右布⾐",摆出一幅英雄不怕出⾝低的势头,但大臣们都知道,这些称号只有他自己能说,谁要敢当着他的面说出这些话,就等着掉脑袋吧。他原先考虑要认宋朝的大圣人朱熹为祖先,但有一个客观原因使得他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 
  因为朱熹生活的年代离他太近了,不太好混⽔摸鱼,朱百六等人还在那里摆着呢,别说骗人,自己都骗不过去。于是就此作罢了。 
  经过二十余年的混战,‮国中‬大地上饿殍遍野,田地荒芜,开国皇帝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恢复生产,朱元璋在这一点上做的就相当好,他十分关注三农问题,把所有的热情都放在了农民兄弟的⾝上。洪武三年(1370),他规定凡是开垦荒地的,就免除三年租税,而且为了鼓舞开荒,他制定法令,只要你开了荒地,这块地就是你的,就算原先的主人找来,你也不用怕,我朱元璋给你撑。这就大大的促进了开荒的进行。 
  为了鼓舞种田,他还发布命令,犯罪之人,只要不是杀头的罪,统统发配去种地,也算是⼲了件好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所谓的犯罪之人以‮员官‬居多,当时仅凤一地,就有一万多‮员官‬在田里揷秧,具体原因我们后面再说。同时,他还大大削减各地的租税,除了一个地方外。 
  这个地方就是张士诚占据过的江浙地区,由于当地的‮民人‬支持张士诚,他对此十分不満,规定江浙地区赋税⾼于其他地方数倍。这一规定直到后期才废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个有仇必报的人,请大家记住他这个格特点,对我们分析他后面的行为大有益处。 
  [90] 
  相对的,他十分痛恨从商的人,这极有可能与他在小时候被屯米的奷商害过有关,当时的著名富商沈万三就成为了他重农抑商政策的牺牲品。这位沈万三十分有钱,据说家里有个聚宝盆,所以钱财源源不断,这位同志也想学习吕不韦,想搞一把政治投机,他主动投靠朱元璋,并出钱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这些城墙十分坚固,都用上好的花岗石修建,并用糯米为浆,外面还涂有石灰,堪称铁壁。 
  沈万三花了大价钱,希望朱元璋给他点好处,可他从来就不明⽩朱元璋是个怎样的人,朱元璋听说此事后,不动声⾊,等城墙修好,就准备杀了他。沈万三实在太蠢,像朱元璋这样的人怎么会容忍一个商人去修建首都的城墙!还是马皇后反覆劝说,朱元璋才没有动手,但他还是没收了沈万三的财产,把他发配到云南。 
  沈万三平生第一次作了亏本生意,但他并不是唯一的不幸者,几乎所有的商人都受到了歧视,朱元璋限制商人的行为看似平常,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宋朝以商为主的发展方向,对‮国中‬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将在后面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在政治制度上,他几乎照搬了元朝的各项机构,‮央中‬设中书省,左右相,主管‮家国‬大事,下设六部,当时的很多人认为,朱元璋的明朝‮府政‬将继续按照元朝的官制走下去,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是他们意想不到的。这也留待后面再说。 
  明朝的制度还有很多,我们之所以介绍上面这些,是为了下面发生的故事作一个铺垫。 
  在此,我们还要介绍一下明朝的科举制度,这是明朝的一个特⾊。 
  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说来真是有趣,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当时的‮试考‬分为‮级三‬,第一级是院试,‮试考‬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都是小孩来考,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试考‬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试考‬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悉的"秀才",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试考‬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试考‬中,考到⾼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一级的‮试考‬,叫"录科"。 
  现在你已经当上了秀才,从此就摆脫了平民的⾝份,大小也是个知识分子了,你有某些特权,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但你并不是官,还差得远呢 
  要当秀才已经如此之难,可是为了当官,同志们还要继续奋斗! 
  下一级的‮试考‬叫乡试,你可千万别误会,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试考‬,而是省一级的统考。请注意,乡试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里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试考‬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之所以说是有资格,是因为这个级别是不能包你一定当官的,也就类似今天的大学毕业不包分配 
  那举人怎么才能当官呢,很简单,当官的人死了,你就有机会了。 
  所以你如果在明朝去参加某位‮员官‬的追悼会,看到某些人在门口探头探脑,面露喜⾊,要不是和这家有仇,那一般就都是举人。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范进同志考中举人后会发疯吧,换了你可能也会疯的。 
  在这个‮试考‬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好了,你已经考中举人了,终于走出了省城,现在向京城出发,为了当官,向前冲啊! n6Zww.Com
上一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一章 ( → )
作者当年明月 更新于2017/5/22 当前章节11368字。看明朝的那些事儿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明朝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