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明朝的那些事儿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书号:16399  时间:2017/5/22  字数:11514 
上一章   ‮0410-1310‬    下一章 ( → )
  [131]

  此时凑热闹的人也不断的多了起来,御史们纷纷上书,弹劾李善长,从上朝时不注意礼节到贪污受贿,罪名无所不包,似乎恨不得控诉他修建房子过程中砍伐树木,破坏了环境。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一个绝对与办案八杆子打不上边的部门也在李善长⾝上踩了一脚,说来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这个部门是钦天监,主要负责天文历法,无论怎么也想不到看天文的还能揷一脚,但他们确实做到了,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他们向朱元璋奏报,最近出现星变,是不吉利的预兆,然后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当移大臣"。

  要什么来什么,真是不能不服啊。

  李善长活到头了,别说什么铁券,就是钻石券也救不了他。

  追随你几十年,终于到了终点,我不能再陪你了,自己走完这条路吧。

  不管怎么说,李善长都没有谋反的理由,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他本人不但是朱元璋的亲家,也是第一重臣,即使胡惟庸谋反成功,他最多也只是第一重臣,有谋反的必要吗?

  朱元璋自然知道李善长没有必要去谋反,但他却有必要杀掉李善长。

  念及李善长跟随自己多年,在临刑前朱元璋见了李善长最后一面。

  朱元璋坐在自己的宝座上,看着跪在下面的李善长。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信任的部下,现在我要杀他。

  李善长跪在地上,抬头望着朱元璋。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现在他要杀我。

  还能说什么呢,什么都不用说了。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几十年前,他投奔了这个人,他们彻夜长谈,相见恨晚,共同谋划着将来的远大前景。那一年,李善长四十岁,朱元璋二十六岁。

  他向现在的皇帝朱元璋叩头谢恩,走出了大殿。

  李善长走上了刑场,他最后看了一眼天空。

  今天的天气真好,天很蓝。

  他突然想到,三十六年前,他走进朱元璋军营的那天,似乎也是个晴朗的天气。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杀李善长,夷其三族。

  [132]

  李善长的死终于给延续十年的胡惟庸案件划上了一个小小的句号。‮员官‬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朱元璋却没有松气,他似乎是个精力无限的人,在处理胡惟庸、李善长的同时,他在另一个‮场战‬上也赢得了胜利。

  这个‮场战‬上的失败者就是已经逃到大漠的北元,虽然在明初的几次战争中,北元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但他们仍然有⾜够的兵力对明朝的边境进行不断的侵袭。

  朱元璋并没有因为北元的实力削弱而放松对它的打击,他一直认为蒙古骑兵始终是明朝最大的威胁。坦⽩的说,在军事上,你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眼光,他的预言在几十年后很不幸的得到了应验。

  朱元璋组织兵力,分别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及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对北元发起两次远征。

  这两次远征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未对北元形成致命的打击。而北元也认识到,与強大的明朝正面作战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他们化整为零,采用打了就跑,跑了再打的游击战术不断扰明朝边境。

  此时北元的统治者正是元顺帝的儿子,从军中逃出的爱猷识理达腊,他继位为北元皇帝,他奉行的是坚决对抗明朝的政策,其实他采取这一政策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本来在大都当皇帝的⽗亲也被人得搬了家,而自己的大部分亲戚都被明朝抓去吃了牢饭。此仇实在不共戴天。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也要吃饭。作为游牧民族,在互市没有开放的情况下,要想得到中原地区的物产,只有一个方法--抢。而且这个办法不是太费劲,虽然有损失,但所得也不少。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说,叫机会成本低。这样的生意自然是要常做的。

  朱元璋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点,他知道,要想彻底消除北元的威胁,就必须让这位爱猷识理达腊赔上所有的老本,永远无法翻⾝。

  但朱元璋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明初的那些名将们都死得差不多了。当然,很多是被他自己杀掉的,最能打仗的几个人中,常遇舂死得早,李文忠被他削职流放,冯胜和邓愈虽然还活着,也已垂垂老矣。而第一名将徐达也于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算是善终。

  值得一说的是,很多书上记载,徐达得病后不能吃蒸鹅,而朱元璋偏偏就赐给他蒸鹅,徐达含恨而死。这一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徐达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将领,而且还在和州救过朱元璋的命,杀掉他对朱元璋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他为人低调,从不招摇。退一步讲,即使朱元璋要杀徐达,也不需要用这么笨的法子,找个人开点毒药,派两个锦⾐卫就能解决问题。何苦要用赐蒸鹅这么明目张胆的方法来杀掉徐达。

  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他平民出生,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起,跟随朱元璋出生⼊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峰。

  他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叱姹风云的名将

  而他的赫赫战功及传奇经历也告诉了所有的人:

  我徐达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徐达的时代结束了,新的名将时代到来了。

  这个时代属于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蓝⽟。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篇第三十四章

  章节字数:3762更新时间:07-02-2215:57

  [133]

  洪武最后的名将,蓝⽟。

  蓝⽟是安徽定远人,他是常遇舂的內弟,常遇舂为人⾼傲,但却对他的这个亲戚非常推崇,几次在朱元璋面前推荐。但朱元璋并没有轻信常遇舂的话,直到蓝⽟跟随徐达参加了洪武五年的远征,表现不俗,才委他以重任。

  说是重任,其实也不算,蓝⽟的运气其实并不好,在他的那个时代,名将太多。他无论从资历和能力上都还差一截,只能乖乖的给那些前辈们打下手。

  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又一次下令远征,在当时能够参加征沙漠(明称伐北元为征沙漠)的军事行动对每一个将领来说都是一种光荣。而蓝⽟在历次征沙漠的行动中只是担任了几次配角,偏偏配角还当得并不顺利,洪武五年的那次演出还是被王保保追着跑回来的。

  这对于一个军人而言,实在是不光彩的。

  军人最大的光荣到底是什么?不是攻克了多少城池,杀死了多少敌军,也不是缴获了多少牛羊。

  对于军人而言,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找到那个打败过自己的人,然后彻底战胜他!

  蓝⽟永远也忘不了洪武五年的那次战争,王保保的军队突然出现,将自己打得措手不及,他连王保保长得什么样都没有看清,就被击溃。虽然这次失利并不是他的责任,但他明⽩,要争取自己的光荣,最好的方法就是再次与王保保锋,彻底击败他,然后站在他的面前,骄傲的对他说:我就是蓝⽟,曾经被你击败的蓝⽟,现在,你是我的俘虏!

  自从那之后,蓝⽟苦苦思索着用兵之道,他不断的总结经验,读兵书,朝思暮想的就是与王保保再战一场。然而他的愿望落空了,洪武八年(1375),王保保死在了漠北。

  蓝⽟一度失去了目标,但他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彻底消灭北元!

  虽然他有着雄心壮志,屡次请命要求指挥征沙漠的战役,但还有几个老资格在那里撑着,哪里轮得到他。他先后跟随着傅友德出征云南,大理,立下了赫赫战功,并被封为永昌侯(侯爵)。虽然众人已经承认了他的军事才能,但在他们的眼中,蓝⽟始终只是蓝⽟,他不可能超越徐达、常遇舂、李文忠这些名将。

  蓝⽟是一个要強的人,他从不会承认自己比任何人差。

  但他也明⽩,要获得大家的承认,只有做他的前辈徐达、常遇舂没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消灭北元。

  所以洪武二十年(1387)的这次远征,无疑给蓝⽟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朱元璋同意了蓝⽟的请求,给了他右副将军的位置。

  听到右副将军的名字就知道,蓝⽟这次又是副手。但他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去争取更⾼的位置,因为主帅是冯胜。

  蓝⽟心又不甘,却又百般无奈的开始准备出征,他知道,现在还轮不到他。

  不过,机会这样东西总是无处不在的,蓝⽟多年的努力将在这次远征中开花结果,虽然是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

  [134]

  这次远征的目标是占据松花江以北广大地区的元太尉纳哈出,纳哈出也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在王保保死后,他拥兵二十万,占据辽东的大片地区,严重威胁着明朝的边界。

  朱元璋很早就想拔掉这颗钉子,因为只有除掉纳哈出,才能放心大胆的攻击北元。

  与以往一样,重大的军事行动由朱元璋亲自部署,他据形势,对冯胜做出了如下指示:

  你们的‮队部‬应该首先进驻通州(今‮京北‬通县),但千万不要急于行动,先派人打探元军的消息,如果在庆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发现了对方的行踪,就要立即展开攻击,但万不可大军全动,而应先派骑兵对其发动突然袭击。只有在前锋‮队部‬攻克庆州之后,大军才能开始进攻,战则必胜。

  朱元璋停了一下,加重语气说道:但在占据庆州之前,你们万不可动兵,动则必败。

  朱元璋的这番话好似算卦,仗还没有打,他就已经预测到了战争进行的全部过程。即使是如冯胜、蓝⽟这样的优秀将领,也不大敢相信朱元璋的这些话。

  在明朝的很多次军事决策中,朱元璋都是少数派,但真理往往就站在他那边。这次也不例外。

  而且就在这次远征的同时,朱元璋暗地里还布置了一个计划,事后证明,这个计划的成功实施彻底的瓦解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大军。

  朱元璋,真奇人也!

  正月初二,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为左右副将军,率军20万人向辽东进发。

  二月初三,冯胜率兵抵达通州,他听从了朱元璋的安排,并未出兵,而是派人打探庆州的消息,让他惊讶的是,纳哈出果然在庆州安排了重兵把守。

  下一步就不用犹豫了,冯胜派遣骑兵先锋攻击庆州,这个先锋的位置自然被蓝⽟抢了去。

  蓝⽟终于等到了机会,他看着自己⾝后的那些骑兵,虽然人数并不多,虽然此行也许很危险,他的心中却充満了‮奋兴‬。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属于我的时刻到来了!

  [135]

  蓝⽟看着他的部下们,这些人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即将出征去获取更大的光荣。

  此时天降大雪,万物被⽩雪覆盖,天地一片苍茫,山川大地似乎已经没有了界限。大军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发,向那不可知的前方进。

  在出征之前,蓝⽟对他的士兵们说道:"我们马上就要出征了,此次攻击务求必胜,各位要奋力杀敌!唐时名将李?冒雪下蔡州,一举平藩镇,立下不朽功业,今天又降大雪,岂非天意!望各位以⾝许国,至死不弃,建立功勋,名留青史!"

  言罢,他翻⾝上马,向庆州出发。

  这支军队就在⽩茫茫的风雪中开始了行军,严寒之下,万物似乎都没有了生机,一片寂静中,只能听见急促的马蹄声,疾驰而来,又飘然而去。马蹄印很快就被大雪覆盖,仿佛从未有人经过。

  蓝⽟跟随常遇舂多年,名虽亲属,实为师徒,深得其兵法之精髓,他的作战风格也与常遇舂相似,向来以突击奔袭震慑敌胆。往往敌人还未反应过来,就已被击溃。

  常遇舂泉下有知自己有如此传人,也当含笑。

  庆州之战中,蓝⽟充分发挥了自己用兵的这一特点,连夜奔袭,不作任何停顿,赶到庆州时,敌人毫无准备,城门大开,正在埋锅做饭。当他们看见这些⾝上⽩雪覆盖,混似幽灵的人手持马刀向他们冲来时,吓得目瞪口呆。

  蓝⽟没废什么力气,就全歼敌军,杀北元平章果来,占据庆州,并抓获了大批俘虏。

  他并没有洋洋得意,因为他知道,下一步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冯胜在通州得到了蓝⽟的捷报,他意识到,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三月初一,冯胜亲率大军出松亭关,驻兵大宁(今內蒙古宁城)。冯胜用兵十分谨慎,绝不轻易动兵,在探明敌情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五月二十一⽇,冯胜留兵5万人驻守大宁,率大军直捣辽河,获得小胜,打开了通往辽东的通道,纳哈出就在眼前!

  就在冯胜与蓝⽟会师,准备与纳哈出决战之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了他们的计划。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个好消息。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

  [136]

  朱元璋在‮出派‬冯胜远征的同时,还召见了一个人,并派给他一个使命。这个人名叫乃剌吾,是纳哈出原来的部下,他得到的使命是劝降纳哈出。

  朱元璋在军事上从来都不是一个蛮⼲的人,他很清楚要打败北元很容易,要彻底消灭北元的威胁很难。于是他在军事征讨的同时,用了另一种武器来打击北元。

  这种武器比任何刀剑戟或是火大炮都厉害,它的名字叫钱。

  朱元璋客观的分析了形势,他认识到单靠武力是很难消灭北元的,应该采用一种更为有效地方法,在与北元多次锋后,朱元璋找到了这个方法。

  北元是游牧民族组成的‮权政‬,经济实力是无法和明朝相比的,他们所凭借的不过是英勇善战的传统而已。既然如此,就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北元的士兵善战,朱元璋就用大量的金钱引蒙古人內迁,并分给蒙古贵族土地。这一招十分有效,毕竟谁愿意天天在沙漠里吃沙子呢,还是中原好啊,好吃好喝,还有‮乐娱‬节目。

  这一招釜底菗薪十分厉害,许多蒙古人都迁居到中原,北元的人丁逐渐淡薄起来。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平等的对待所有民族,不搞民族歧视。早在徐达攻击大都时,他就严令徐达进城后不可‮杀屠‬蒙古人,对元朝的王公贵族也没有采取清洗政策,还派人守卫宮殿,严噤杀戮。徐达攻克大都当天,城中居民生活如常,商店照常营业。

  在他的这种开明政策下,即使在明初,也有很多蒙古人在‮府政‬中担任官职。如前面说到的道同就是蒙古族。这一政策也成为他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就在冯胜准备进攻纳哈出前,乃刺吾也到达了松花河,并劝纳哈出投降。纳哈出被说动,但又觉得自己带这么多人就此投降,似乎太没有面子。他多次犹豫,说了投降又反悔,来回几次后,冯胜和蓝⽟都觉得此人实在是个不到⻩河心不死的家伙。他们给纳哈出下达了最后通牒,并且把兵营架在了纳哈出的门口。

  纳哈出估计了一下自己的实力,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对手是冯胜和蓝⽟,且都是精兵強将,要打只有死路一条。

  "天不复使我有此众矣!"在发出了这样的哀叹后,纳哈出率二十万军队投降明军

  投降总是要有一个仪式的,这个也不例外。

  毕竟纳哈出是带了二十万人投降的,很有点资本,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蓝⽟准备请他吃顿饭,按说吃饭是好事,酒⾜饭后就在饭桌上把投降合同签了,岂不美哉

  可这顿饭竟然吃出了意外。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篇第三十五章

  章节字数:4379更新时间:07-02-2215:57

  [137]

  纳哈出带了几百人去参加投降仪式(按说投降似乎不用这么多人),蓝⽟热情接待了他,亲自把他进营房,设盛宴款待他,蓝⽟也很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尽量不提投降这样的字眼,双方气氛很融洽。

  就在一切都顺利进行的时候,蓝⽟的一个举动彻底打破了这种‮谐和‬的气氛。

  当时纳哈出正向蓝⽟敬酒,大概也说了一些不喝就不够兄弟之类的话,蓝⽟看见纳哈出的⾐服破旧,便脫下了自己⾝上的外⾐,要纳哈出穿上。

  应该说这是一个友好的举动,但纳哈出拒绝了,为什么呢?这就是蓝⽟的疏忽了,他没有想到,自己和纳哈出并不是同一民族,双方⾐着习惯是不同的,虽然蓝⽟是好意,但在纳哈出看来,这似乎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一种強求和恩赐。

  蓝⽟以为对方客气,便反覆要求纳哈出穿上,并表示纳哈出不穿,他就不喝酒,而纳哈出则顺⽔推舟的表示,蓝⽟不喝,他就不穿这件⾐服。

  双方都是武将,不会文人那一套,脾气都很硬,谁也不肯让步。

  于是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变成了到底是生蛋还蛋生的逻辑辩解上,蓝⽟说你不穿我就不喝,纳哈出说你不喝我就不穿。

  这样争来争去,大家慢慢有了火气,纳哈出格直慡,首先翻脸,他把敬蓝⽟的酒泼在了地上,态度是相当的横。但纳哈出想不到的是,还有比他更横的。

  这个更横的人并不是蓝⽟,此人也在我们的文章中出现过,但由于其本人能力所限一直没有露面的机会。他就是常遇舂的儿子常茂。

  常茂继承了常遇舂的爵位和脾气,却没有继承他的军事天分,一直以来都跟着蓝⽟到处跑。此时见到蓝⽟没了面子,怒发冲冠,二话不说,菗出刀就向纳哈出砍去,就像今天酒桌上一言不合,抄起酒瓶子⼲架一样。纳哈出⾝经百战,反应很快,躲过了要害部位,但还是被砍中了肩膀。

  此时情况急转直下,营外的双方士兵都听到了动静,围拢来准备动手打群架。如果任由发展下去,纳哈出是活不了了,但他的二十万人也不会再投降了。在这关键时刻,都督耿忠保持了冷静,他连忙招呼⾝边军士把纳哈出扶着去见主帅冯胜。

  冯胜是一个脾气温和,处事谨慎的人,他一见纳哈出狼狈不堪,⾝上还带着伤,嘴里不停的喊着他听不懂的蒙古话。便大致明⽩出了什么事。他马上好语安慰纳哈出,这才将纳哈出的情绪稳定下来。此时纳哈出的部下也得到了消息,以为纳哈出被杀掉了,纷纷表示要报仇雪恨。冯胜立刻派纳哈出手下降将观童去说明情况,才最终顺利招抚。

  这个事件可以看出蓝⽟的格缺陷,即处事考虑不周,格过于強横,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对方敬酒你喝就是了,给了对方面子,事情也能圆満完成。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洪武二十三年(1387)的这次远征就这样圆満结束了,纳哈出被迫投降。明军俘虏北元20余万人,缴获辎重无数,最终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让人想不到的是,主帅冯胜在回师后被朱元璋定罪抓了起来,蓝⽟就以这样一种滑稽的方式得到了他梦想十余年的主帅位置。他无数次想像过自己得到帅位时的荣耀,却也料不到会是这样一种情形。

  当然他更想不到的是,自己将来的下场比冯胜还要惨,当然了,这是后话,至少现在,蓝⽟实现了他的梦想,他将在这个位置上获得更大的光荣。

  这个机会很快就到了。

  [138]

  自至元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与元朝全面开战以来,双方你来我往,争斗不休,朱元璋虽然把元朝统治者赶出中原地区,但来自蒙古草原的威胁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解决这个老对手,朱元璋什么手段都用了,虽有成效,却从未除这个顽強的敌人。

  他不能再这么无限期的等下去了,北元一定要在他的手中被消灭!

  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心的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他亲手创立的帝国。

  洪武二十年的远征消灭了北元在辽东的势力,解除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他那敏锐的军事直觉告诉他,最后决战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他已经等了二十年,二十年中,多少士兵跨上战马,踏上征途就再也没有回来,在边塞里,在沙漠中,处处都有战死士兵的尸体,无数的家庭失去了⽗亲、丈夫、儿子。为了解除北元的威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不能再等了,毕其功于一役吧!

  最后的决战

  历史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它在二十年前将收复大都、灭亡元朝的光荣赐予了徐达和常遇舂,二十年后的今天,它又将消灭北元的使命授予了以前从未担任过主帅的蓝⽟。

  当蓝⽟从朱元璋手中接过帅印的时候,他感受到一种难以抑制的‮奋兴‬,自己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没有⽩费,上天给他的比他要求的还要多。

  我终于可以开创自己的伟业了,我将和那些传说中的名将一样,名留青史,为万人景仰!

  朱元璋看着自己眼前这个并不算年轻的人。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时代!那么多伟大的将领都是我的部下,他们率军纵横天下,建立了不朽功勋。

  徐达、常遇舂、李文忠,他们都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勇敢,但他们已经不在了,我也老了,不能出征了。

  蓝⽟,我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可以继承他们的遗愿,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功业!

  在军事上,朱元璋几乎从未错判过,这次也不例外。

  洪武二十一年(1388)三月,朱元璋将十五万大军给了蓝⽟,这和洪武五年那次远征兵力相同,但不同的是,这次的进军路线只有一条,而唯一的指挥官就是蓝⽟。

  蓝⽟将统帅十五万人的大军去进行最后的决战。

  朱元璋亲自为蓝⽟送行,并告诉他:"倍道前进,直抵虏廷","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蓝⽟,我将这个使命给你,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139]

  此时北元的皇帝已经不再是爱猷识理达腊。他已经于洪武十一年(1378)死去,他的儿子脫古思帖木儿继任北元皇帝,定年号为天元。

  据史料记载,这位脫古思帖木儿很可能就是洪武三年(1370)在应昌被李文忠俘虏的买的里八剌。明朝‮府政‬为了显示宽大,在得到其不再与明朝为敌的保证后,于洪武七年(1374)年将其送还给北元,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不守承诺的人,他继位后不断扰明朝边界,挑起战争,与明朝继续对抗。这场对抗已经持续了十年。

  对这位搞对抗的继位者,朱元璋已经表示了⾜够的诚意,不断派使者通好,却从无效果。他的顽固终于耗尽了明朝‮府政‬的耐心,既然如此,就用刀剑来解决吧!

  蓝⽟的军队出征了,他由大宁出发,一路攻击前进,抵达庆州后,有‮报情‬传来,脫古思帖木儿驻扎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蓝⽟当机立断,决定大军立刻向目标进。

  这是一条艰苦的道路,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路上还要经过荒芜的沙漠,后勤也很难得到保障,一旦路,更是后果难以想像,军心也会动摇。

  但蓝⽟是有信心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所拥有的是一支当时最強大的军队,正是这支军队的优秀素质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那么到底具有什么样素质的军队可以称得上是最強大的军队呢?

  这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战争的胜利是将领和士兵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我看来,一支军队強大与否可以从其外在表现体现出来。大致分为四等。

  第四等的军队是乌合之众,他们没有军纪,四处抢劫,没有纪律。这样的军队只要受到有组织的军队的打击,就会一哄而散,他们绝对算不上強大。

  第三等的军队有着完整的组织结构,他们军容整齐,步伐一致,但斗志不⾼,士气不盛。他们虽然比第四等要強,但只要遇到更有战斗力的敌人,也必然会被打败。他们也算不上強大。

  第二等的军队不但有统一的指挥系统,装备精良,而且士气⾼涨,在行军途中经常会喊出两句"杀敌报国"的口号,士兵们都急于表现自己的英勇。这一档次的军队有气势、有冲劲。他们不畏惧任何敌人,可以称得上是強大的军队,但很遗憾的是,他们也不是最強大的。与最強大的军队相比,他们还缺少一种素质。

  这种素质就是沉默,最強大的军队是一支沉默的军队。

  这种沉默并不是指军队里的人都是哑巴,或者不说话。

  所谓的沉默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情景:

  指挥官站在⾼地上对他的十五万大军训话,这十五万军队漫山遍野,黑庒庒的占満了山⾕、平地。

  他们不同相貌、不同民族、不同地方、不同习好,却挤在同一片地方,听着同一个声音,看着同一个方向

  鸦雀无声

  这才是所谓沉默的真意,这才是军队最重要的素质。

  [140]

  蓝⽟率领的正是这样一支军队,他们攀越⾼山,渡过大河,进⼊了沙漠,在这片不⽑之地里,有的只是那刺眼的光和満天的风沙,他们的后勤无法保障,士兵们只能自己携带笨重的⼲粮辎重,不断有人倒下,但余下的人继续向前走。

  士兵饥饿、口渴、疲劳,但这些都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这是一支顽強的军队,支持他们的就是他们心中的信念和目标--彻底消灭敌人

  蓝⽟看着他的士兵们,他为自己有这样的部下而自豪,但他也明⽩,这次战争的关键不是排兵布阵,而是找到敌人。

  很明显,北元已经知道了明军的行动计划,他们躲蔵了起来,这可不是平⽇孩童们玩的躲猫猫游戏,茫茫大漠,又没有侦察卫星,到哪里去找人?

  ‮队部‬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现在粮食和⽔都不够了,虽然士气还算⾼涨,但能坚持多久呢?

  他召来了自己最信任的部将王弼,询问他:"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

  王弼回答:"这个地方叫百眼井,离捕鱼儿海大约还有四十里。"

  百眼井?此地名中居然还有个井字?这里已经很靠近捕鱼儿海了,可不但没有敌人,连⽔都没有。

  难道‮报情‬错误,敌人又转移了?这是很有可能的,但他们又去了哪里呢?

  正在蓝⽟思考的时候,部将郭英向他报告了粮食缺乏和⽔源殆尽的情况,蓝⽟明⽩,下决断的时候到了。

  在战斗电影中,到这个时候,经常会出现以下的场景:一个战士満脸愤怒的表情,对‮队部‬的指挥官(一般是排长或连长)喊道:"连长,打吧!"

  另一个战士也跑上来,喊道:"打吧!连长!"

  众人合:"连长,下命令吧!"

  这时镜头推向连长的脸,给出特写,连长的脸上显现出沉着的表情,然后在房间里踱了几个圈,用沉稳的语气说道:"同志们,不能打!"

  剧情的发展告诉我们,连长总是对的。

  这并不是开玩笑,当时的蓝⽟就面临着连长的选择。

  前面我们说过,但凡重大军事决策上拿主意的时候,就会有一群人在你⾝边叽叽喳喳,这个说前进,那个说后退,这个说东,那个说西。反正说对了就有功劳,说错了也是你做决策,责任推不到自己⾝上。这种便宜大家都会去拣,最可怜的就是统帅,因为他是最终的决定者,也是责任的承担者。

  这个责任并不是赔点钱,或者道个歉疚能解决的,因为如果判断失误,付出的代价将是十几万人的命!

  蓝⽟终于明⽩了当年徐达被击败后的沮丧和失落,现在他也陷⼊了这种痛苦之中,何去何从呢? N6zWw.CoM
上一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一章 ( → )
作者当年明月 更新于2017/5/22 当前章节11514字。看明朝的那些事儿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明朝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