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明朝的那些事儿无弹窗广告推荐 |
|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 书号:16399 时间:2017/5/22 字数:10085 |
上一章 0180-1080 下一章 ( → ) | |
黑状 在夏言看来,严嵩是一个没有原则的小丑,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 事实确实如此,那次晚宴之后,严嵩依然故我,一味的溜须拍马、左右逢,而夏言也是一如既往地看不起他。 但夏言的看法只对了一半,因为小人从来都不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可以⼲很多事情,比如——告状。 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的一天,夏言退朝之后,严嵩觐见了嘉靖。 在皇帝面前,他一改往⽇慈眉善目的面孔,以六十三岁之⾼龄,不及掩耳之势,⼲净利落地完成了整理着装——下跪——磕头等一系列规定项目,动作舒缓、紧凑,造诣甚⾼。 然后他泪流満面,大声哀号道: “老臣受尽夏言欺辱,望陛下做主!” 虽然看似痛哭流涕,不能自己,但难能可贵的是,严嵩的思维仍然十分清楚,且具有严密的逻辑,他逐条逐点痛诉老油条夏言种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声泪俱下。 可是他滔滔不绝地说了很久,上面的皇帝陛下却并未同仇敌忾,只是微笑着看着他的表演,并不动怒。 嘉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对于大臣之间的矛盾,他一直都是当笑话看的,想要把他当使,那是不容易的。 但严嵩并不慌,他早已做好了准备。虽然坐在上面的这个人十分聪明,极难对付,但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只要说出那件事,他一定会乖乖就范! “夏言藐视陛下,鄙弃御赐之物,罪大恶极!” 这是严嵩黑状的结尾部分,虽然短小,却极其精悍。因为所谓的御赐之物,就是那顶香叶冠。 于是嘉靖愤怒了,欺负严嵩无所谓,不听自己话才是严重的政治问题。他立即写下了斥责夏言的敕书。 当然了,痛斥的据不是拒戴香叶冠,而是“军国重事,取裁私家,王言要密,视同戏玩!” 整的就是你,其实不需要什么理由。 嘉靖被自己的木偶纵了,这是自他执政以来的第一次,但遗憾的是这并非最后一次,大臣们已经悉了他的出牌套路,不久之后,几位比他更聪明的重量级人物即将上场,事情的发展就此彻底失去控制。 受到皇帝斥责的夏言害怕了,他连忙上书请罪,但无济于事,半个月后,他被削职为民,严嵩进⼊內阁。 客观地讲,严嵩是没有什么政治才能的,和夏言相比,他缺乏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并非一无是处,他有两项远远⾼于常人的技能——拍马庇、整人。 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八月⼊阁起,他天天泡在大臣值班室(西苑),据说曾创下一星期不澡洗不回家的纪录,但奇怪的是,属下们似乎从没看见他⼲过除旧布新、改⾰弊政的好事,那您老人家一天到晚呆在那里⼲嘛呢? 答案很简单,下级看不到不要紧,导领看到就行(嘉靖住西苑),磨洋工也好,喝茶打牌也罢,只要天天在办公室坐着,让皇帝看见混个脸,不愁没前途。 这一招十分奏效,皇帝被严嵩同志把茶⽔喝⼲、板凳坐穿的毅力感动,特意附送印章一枚,上书“忠勤敏达”四字,并授予太子太傅(从一品)以示表彰。 除了尊重导领外,严嵩同志在打庒同事,开展整人工作上也不遗余力,当时的內阁共中有四人,除了严嵩外,还有比他早来的老同志翟銮(首辅)、和他同期⼊阁的吏部尚书许赞、礼部尚书张壁。严嵩一个人说了不算。 但严嵩同志是有办法的,他先指使言官骂走了翟銮、然后⼲净利落地独揽大权,许赞和张壁⼊阁一年多,连票拟的笔都没摸过,一气之下索不管了。 明朝那些事儿4第六章最险的敌人(7) 对于严嵩而言,这无异于如鱼得⽔,但他偏偏还要立个牌坊,曾几次向皇帝上书,表示內阁现在人少,希望多找几个人⼊阁,臣绝对不能独断独行。 嘉靖十分感动,他立刻下诏表扬了严嵩,任命他为吏部尚书、谨⾝殿大学士、少傅,并且明确表示:你一个人就行了,信得过你! 情况大抵如此。 应该说,夏言把弄权术,掌握朝权,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治理家国,整顿朝政,而严嵩的目的就单纯得多了,他玩这么多花样,只是为了自己的爱好——贪污受贿。 严嵩从来不相信什么他好、我也好,别人过得如何他无所谓,只要自己舒坦就行,怀着这一崇⾼理想,他在贪污战线上⼲出了卓越的成绩。 当时的纪检员官们(都察院御史)每年有一个固定任务——评选年度贪污人物排行榜,凡上榜者都有具体数据支持,且公之于众。 而严嵩同志自从进⼊內阁以来,每年必上榜,上榜必头名,更为难得的是,连南京的都察院也把他评为贪污第一人,每年上报朝廷。 虽获此殊荣,但严嵩却并不慌张,因为他十分清楚,嘉靖从不在意他贪了没有或是贪了多少,只关心他是否听话。 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弹劾奏章接连不断,严嵩始终稳如。 可是情况逐渐出现了变化。 严嵩终于犯了他的前任曾经犯过的错误——专断。 当所有的权力集中在他一人手中时,无比的威势和尊崇便扑面而来,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无法适应了,每当他看见西苑那间烟雾缭绕的房间,想起那个不理国政,一心修道的皇帝,一种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掌握这个帝国的人,就是我。 当这种感觉反映到行为上时,他开始变得专横,不可一世,遇事也不再向导领汇报,而在大臣们的眼中,这个老人已经取代了那个道士,成为了家国的真正导领者。 但是他过于低估了那个道士的实力,在満耳的诵经声里,炼丹炉的重重烟雾中,那双眼睛仍然牢牢地盯着严嵩的背影,无时无刻。 嘉靖二十四年(1535)十二月,嘉靖突然在西苑召见严嵩,当严首辅大摇大摆地来到殿中时,皇帝陛下却微笑着将另一个人引见给他,并且告诉严嵩,这个人将取代你的位置,成为首辅,希望你继续坚持⼲好工作,因为从此以后你的⾝份是內阁次辅,是他的助手,要注意搞好班子的团结。 嘉靖一如既往地笑了,笑得十分灿烂,但严嵩没有笑,而那位本该呼雀跃的幸运儿也没有笑,因为他就是夏言。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看来夏言还是比较幸运的,他只用了三年零五个月。 如果说之前的夏言只是蔑视严嵩,那他现在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敌人。 从此以后,內阁次辅严嵩再也看不到任何文件,因为首辅夏言拿走了他所有的权力,任何票拟、签批无权过问,短短一个月之间,他就变成了机关闲置人员。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展开。 不久之后,央中各部的员官们接到通知,为合理搭配人事结构,要据平时表现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变动,一时间人心惶惶。 等到调整完毕,该撤的撤了,该升的升了,大家也就明⽩了——上面换人了。 夏言痛快了,解气了,他换掉了严嵩的爪牙,换上了自己的部下,肆无忌惮。 在清除敌人首脑之前,必须先扫除一切外围和帮手,这是华中民族的传统智慧,所谓掺沙子、挖墙脚是也。 夏言相信他的做法是对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不过他在执行中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做得太绝了。 他整治所有与严嵩有关系的人,一个也不放过,这种滥施威的做法使他逐渐陷⼊孤立,而更要命的是,他还得罪了一群绝对不能得罪的人——太监。 嘉靖把太监当奴才,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夏言也把太监当了奴才,那就真是搞错了码头,每次有太监来府上办事,别说递烟递酒,连口⽔都不给人喝,有时还要训几句话,让他们端正言行。从不把自己当外人。 明朝那些事儿4第六章最险的敌人(8) 要知道,虽说太监在嘉靖朝不吃香,但毕竟人家还是皇帝⾝边的人,久而久之,夏言在太监们中的名声越来越差。 相对而言,严嵩就聪明得多了,他十分清楚,导领不能得罪,导领⾝边的秘书更不能得罪,所以每次太监到家里,这位六十多岁的⾼⼲竟然会主动让座,而且走之前必给红包,见者有份。 在七嘴八⾆的太监舆论导向下,骂夏言和夸严嵩的人不断增长,嘉靖心中的倾向逐渐偏移。而对于这一切,处于权力顶峰的夏言并不知道。 综合来看,夏言是一个成的政治家,却也有着致命的缺点——孤傲, 越接近权力的中心,朋友会越来越少,敌人则越来越多。 一般来说,要摆脫这一规则,唯一的方法是装孙子,很遗憾,夏言为人刚毅正直,实在装不了孙子,自从嘉靖十五年(1536)进⼊內阁之后,他的缺点越来越明显,脾气越来越大,犯的错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直到三年后那个致命的失误。 但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几年里,他还曾做过一件正确的小事。 说是小事,是因此这件事情实在很小,很难引人注意,但就是这件不起眼的小事,不但使他最终反败为胜,还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命运。 嘉靖十八年(1539),皇太子出阁自立,准备发展自己的小团体,为将来接班做准备,而选定东宮人员的工作按例由內阁负责,具体说来是由夏言负责。 这是一份极有前途的工作,无论⾼矮胖瘦,只要能够搭上太子这班车,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因此有很多人争相向夏言说人情、行贿只求他笔下留情。 可是夏言兄是出了名的软硬不吃,以上手段对他全然无效,他只选择那些确有才能的人。 而当他扫视候选名单的时候,却在一个名字前停留了很久,这是一个他九年前已经悉的名字,就在几个月前,他在江西的家人还专程写信给他,信中大骂此人,说这人在任时,明知是夏学士的亲戚,却从不帮忙办事,实在是不识抬举。 对于这个不给面子的员官,夏言也十分恼火,所以当不久前礼部缺员,有人向他推荐此人的时候,正在气头上的他当时就拒绝了。 要想公报私仇,这实在是天赐良机,但在这关键时刻,他犹豫了,经过长时间慎重的考虑,他做出了自己最终的决定。 因为他始终相信,秉持正直、不偏不倚是正确的。 夏言郑重地提起笔,在正选名录上写下了这个人的名字: 徐阶 明朝那些事儿4第七章徐阶的觉醒(1) 徐阶 耝略计算下,徐阶应该算是一个死过三次的人。当然,没死成。 弘治十六年(1503)十月,徐阶诞生在浙江宣平,由于他的⽗亲是松江华亭人(今海上市),所以后代史书把他算作松江人。 徐阶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亲是当地县丞(八品),虽说官小,但毕竟是经济发达地区,混口饭吃也不是太难。总体而言,他家还算比较富裕,比照成分大致相当于小型地主。 虽然家境宽裕,不用上街卖报纸,滚煤球,也不用怕饿死冻死,但徐阶却曾比任何人都更靠近死神。 他的第一次死亡经历是在周岁那一年,家人抱着徐阶在枯井边乘凉,不小心摔了一跤,自己倒没怎么着,拍拍庇股上的土站起来,一琢磨感觉不对,手里似乎少了点什么东西,回头一看,徐阶已经掉进井里了。 这可算是缺了大德,自由落体的徐阶虽然没有跌进⽔里,却也和井底硬地来了次亲密接触。 我一直认为,投井自尽算是个比较痛苦的死法,比投江差远了,就如同而今的市场,想死都找不到个宽敞的地方,还是投江好,想往哪跳就往哪跳,不用考虑落地面积,末了还能欣赏无敌江景,想看哪里就看哪,谁也挡不住。 枯井虽然摔不死人,但应该能摔残,小徐阶掉下井后,全家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半天才把他捞出来(没有工程机械),等重见天⽇时,徐阶兄却既不哭也不闹——晕过去了。 他这一晕可大了去了,无论如何抢救,掐人中灌汤灌药就是不醒,连续几天都是如此,到了第三天,大夫告诉他们:快准备棺材。 第四天,徐阶醒了。 徐阶,继续成长吧,下一次你会离死亡更近。 正德二年(1507),徐阶随⽗亲外出赶路,⽗亲在前面走,他在后面紧跟着,在经过一座⾼山的时候,徐阶一不小心,又出了点意外,当然,他并没有掉进枯井,相对而言,他这次掉的地点比较特别——悬崖。 等老爹听见响声回过头来时,徐阶已经跌落山崖。 这位⽗亲大人即刻放声大哭,枯井多少还有个盼头,悬崖底下就是阎王的地盘了,地府招人那叫一收一个准。 痛快哭完了,还得去下面收尸,⽗亲带了几个帮手绕到了悬崖下,可是左找右找却始终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总不能飞了吧,⽗亲抬起头,看见了挂在树上的儿子。 从此以后,徐阶的经历就成了街知巷闻的奇谈,所有的人都认为如此大难竟然不死,此人必有后福。 这话似乎没错,从此徐阶的生命踏⼊了坦途,但人生的最大一次考验仍在前方等待着他,只有经受住这次比死亡更为痛苦的磨折,他才能成长为忍辱负重、独撑危局的中流砥柱。 这之后的⽇子是平淡无奇的,正德八年(1513),徐阶的⽗亲辞去了公职,回到了华亭县老家,在这里,徐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十分聪明,悟很⾼,四年之后,他一举考中了秀才,进⼊县学成为生员。 正德十四年(1519),十七岁的徐阶前往南京参加乡试,结果落榜,只得打道回府,继续备考。 但这对他而言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就在第二年,一个人来到了他的家乡,并彻底改变了徐阶的一生。 正德十五年(1520),一位新科进士成为了华亭的知县,他的名字叫聂豹。 应该说聂豹是一个称职的知县,而在公务之外,他还有一个爱好——聊天,每天下班之后,他都会跑到县学,和那班秀才一起探讨经史子集。 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徐阶。 当聂豹第一次和徐阶谈时,这个年轻人⾼超的悟和机智的言辞就让他大吃一惊,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可造之材。 于是,当谈话结束,众人纷纷散去的时候,聂豹私下找到了徐阶,问了他一个问题:是否愿意跟随自己学习。 明朝那些事儿4第七章徐阶的觉醒(2) 徐阶不傻,他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作了肯定的答复。 自此之后,徐阶拜聂豹为师,向他求学。 但徐阶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极为寻常的县官,却并非一个普通人,他即将展示给徐阶的,是一个神秘新奇的世界。 不久之后,徐阶便惊奇地发现,聂豹教给他的,并不是平⽇谈论的经史文章、更不是试考用的八股,而是一门他闻所未闻的学问。 在徐阶看来,这是一种极其深邃神秘的学识,世间万物无所不包,而更为奇怪的是,连经世致用、为人处世的原理也与他之前学过的那些圣人之言截然不同。 但他并没有犹豫,在之后的两年里,他一直在刻苦认真地学习钻研着,⽇夜不辍。因为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与众不同的老师正在教授给他一种特别的智慧,并将最终成为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财富。 嘉靖元年(1522),应天府即将举行乡试,这一年徐阶二十岁。 他对聂豹的钦佩和崇拜已经达到了顶点,在这两年之中,他曾无数次发问,无数次得到解答,他掌握了聂豹所传的精髓,了解了这套独特的体系,但两年来,仍然有一个让他十分好奇的疑问,没有得到答案。 于是在他离家赴考的那天,他向为自己送行的聂豹提出了这个最后的问题: “你怎么会懂得这么多呢?” 聂豹神秘地笑了: “那是另一个人教我的。” “几年前,我在江西求学之时(聂豹是江西吉安人)遇到一人,听其所讲极为怪异,甚是不以为然,当时我年少气盛,与他反复争辩几⽇,终于心服口服。” 聂豹抬起头,走出了他的回忆,看着这个即将踏上人生征程的年轻人,说出了最终的答案: “当⽇我虽未曾拜师,却蒙他倾囊以授,我所教给你的一切,都是当年他传授于我的,你今此去前途未卜,望你用心领悟此学,必有大用。” “此学即所谓“致良知”之心学,传我此学者,名王守仁。” 致命的考验 徐阶牢牢地记住了王守仁这个名字,他拜别聂豹,就此翻开了自己传奇人生的第一页。 南京的乡试十分顺利,徐阶如行云流⽔般答完考题,提前卷离开了考场,他很有信心,认定自己必可一举中第。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自信十⾜的时候,他的卷子却已经被丢在了落榜者的那一堆里。 他的运气实在不好,当时的应天府批卷考官看到他的卷子,却如同是地球人看到了,顺手就往地上一扔:这写得是什么玩意儿! 就在徐阶先生即将成为复读生的时候,上天又一次朝他微笑了。 此时,主考官恰好走了进来,看见了这一幕,他捡起了卷子,仔细看了很久,然后走到那位批卷官的面前,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当为解元” 所谓解元,就是第一名,目瞪口呆的批卷官半天才反应过来,却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落榜。 解元和落榜实在反差太大,双方争执不下,最后终于达成妥协,录取徐阶,不点解元。 当时的徐阶对这一切丝毫不知,完全被蒙在鼓里,不过无所谓,他已经获得了更进一步的资格,一年之后,他将见识真正的大场面,去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们。 嘉靖二年(1523),徐阶前往京北,参加了会试,看来京城的考官⽔平确实不错,他的文章没有再受到非难,虽然没有拿到会元,却也十分顺利地进⼊了殿试。 徐阶的心理素质还行,见了大老板也不怎么慌张,镇定自若地完成了自己的答题。殿试后,內阁大臣审读答卷,看到他的文章,都极为惊讶,赞叹不已,认为此科非他莫属。 就在此刻,另一个人走⼊审卷室,和乡试时如出一辙,他也找到了徐阶的试卷。 这个人叫林俊,时任刑部尚书,没事遛弯路过,就顺便进来看看,他拿起卷子认真地看了一会,评语脫口而出: 明朝那些事儿4第七章徐阶的觉醒(3) “好文章!当评第一名!” 这回⿇烦了。 应该说这位尚书大人给了个不错的评价,可是问题在于,这话实在不该由他来说。 说来惭愧,这位仁兄虽说爱才,也是⾼级⼲部,却有一个缺点——人缘不好,当时的內阁大臣费宏等人和他有着很深的矛盾,平时就看他很不顺眼,现在他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便就此作出了推论——此文作者与他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 托林大人的这一声吆喝,本来众望所归的状元徐阶就变成了探花徐阶。 头等奖变成了三等奖,但也算凑合了,冤就冤点吧,不过导领的眼睛毕竟是雪亮的,就在徐阶金榜题名,去朝廷见考官、拜码头的时候,他的才能终于得到了肯定。 在那里,徐阶见到了朝中第一号人物——杨廷和。 当这个二十一岁的青年出现在这位官场绝顶⾼手面前的时候,杨廷和立即作出了判断: “此少年将来功名必不在我等之下!” 公报私仇的费宏也挨了导领的批评: “你是怎么做事的,为何没把他评为第一呢?!” 佩服、佩服,杨廷和先生这么多年还真没⽩混。 发达了,探花徐阶的前景一片光明,比強光灯还亮,导领赏识他,作为⾼考国全第三名,翰林院向他敞开大门,一条大道展开在他的脚下,庶吉士——升官——⼊阁,荣华富贵正等待着他。 怀着极度的喜悦,徐阶⾐锦还乡,他的⽗亲动万分,自己一生也只混了个正八品县办公室主任(县丞),儿子竟然这么有出息,这辈子算是赚大发了。⺟亲顾氏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连话都说不出来。 就在他们忙着奋兴流泪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却已悄然来到了门口。 这个人就是聂豹,不久之前他刚刚得知,自己很快就要离开此地,去担任巡案御史,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他找到了徐阶。 在过去的⽇子里,如同当年的那个人一样,他无私地将平生所学尽数传授给了这个叫徐阶的年轻人,但他十分清楚,这位生学虽然极为聪明,却仍未能领会那最为精要关键的一点。 当他进⼊大堂,看到那个因过度喜悦而忘乎所以的青年时,他立即意识到,揭示那个秘诀的时候到了。 “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望你多加保重。” 徐阶脸上的笑颜变成了错愕,他张大了嘴,似乎想说点什么。 聂豹却笑着摇摇手: “你⽇后之前程无可限量,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你,就为你上最后一课吧。” “心学之要领你已尽知,但其中精要之处唯“知行合一”四字而已。若融会贯通,自可修⾝齐家,安邦定国。” 聂豹顿了一下,看着屏气倾听的徐阶,继续说道: “你天资聪敏,将来必成大器,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望你好自珍重,若到艰难之时,牢记此四字真言,用心领悟,必可转危为安。” “即使⽇后⾝处绝境,亦需坚守,万勿轻言放弃,切记!” 徐阶肃立一旁,庄重地向老师作揖行礼,沉声答道: “生学明⽩了。” 然而聂豹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不,你并不明⽩”聂豹神秘地笑了“至少现在没有。” 嘉靖三年(1524),怀着満心的喜悦和一丝疑惑,徐阶拜别聂豹,前往京城赴任。 作为帝国的优秀人才,他进⼊翰林院,成为了一名七品编修,这里虽然没有外放地方官的威风和油⽔,却是万众瞩目的中心,因为一旦进⼊这里,半只脚就已经踏⼊了內阁。 此时的徐阶少年得志,前途看涨,还刚刚办完了婚事,娶了个漂亮老婆,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好事都让他一人赶上了,可是到达人生顶点的徐阶万万没有想到,他刚摸到幸福大门的把手,就即将滑⼊痛苦的深渊。 嘉靖三年(1524)八月,刚进翰林院的徐阶板凳还没坐热,就接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亲去世了。 明朝那些事儿4第七章徐阶的觉醒(4) 徐阶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极为悲痛,报了⽗丧,二话不说就打起背包回了家,在家守孝一呆就是三年。 刚到单位上班,导领没混,同事关系也没搞好,就回家晾了三年,也真算是流年不利,但徐阶并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热⾝运动,一场致命的劫难即将向他袭来。 嘉靖六年(1527),徐阶回到了京北,官复原职,开始在翰林院当文员,整⽇抄抄写写,研究央中文件。 平淡的⽇子过了三年,⿇烦来了,从他看到张璁的那封奏折开始。 之后的事情我们已经说过了,张璁要整孔二老,徐阶反对,于是张璁要整徐阶,最后徐阶滚蛋。 好像很简单,事实上不简单。 当徐阶鼓起勇气驳倒张璁的时候,他并不怎么在意,大不了就是罢官嘛,你能把老子怎么样?还能杀了我? 没错,就是杀了你。 由于徐阶骂得太痛快了,都察院的几个御史也凑了热闹,跟着骂了一把,又惹火了张璁,这下徐阶惨了,张先生缺少海一样的心,充其量也就沟那么宽,他当即表示要把带头的徐阶⼲掉。 天真的徐阶万没想到,发表个人意见、顶撞导领竟然要掉脑袋,不过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伸头缩头都是一刀,索豁出去了,死也不当孬种! 他毫不畏惧,直接放话出来:要杀就杀,老子不怕! 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徐阶没有想到,还有更为悲惨的命运在前方等待着他,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死亡从来就不是最狠毒的惩罚。 N6zWW.cOM |
上一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一章 ( → ) |
作者当年明月 更新于2017/5/22 当前章节10085字。看明朝的那些事儿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明朝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