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明朝的那些事儿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书号:16399  时间:2017/5/22  字数:10206 
上一章   ‮0611-1511‬    下一章 ( → )
  [1151]

  张居正,字叔大,嘉靖四年(1525)生,湖广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嘉靖十八年(1539)中秀才,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人,人皆称道。

  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徐阶辈皆器重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阶代嵩首辅,倾心委于张居正,信任有加,草拟遗诏,引与共谋。

  隆庆元年(1567),张居正四十三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进⼊內阁。

  隆庆六年(1572),隆庆驾崩,张居正引冯保为盟,密谋驱逐⾼拱,事成,遂代拱为內阁首辅。

  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主政,推行考成法,整顿官吏,贪吏闻风丧胆,政令传出,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万历六年(1578),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条鞭法,百姓为之颜,天下丰饶,仓粟充盈,可支十年有余。

  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年五十八岁,去世,死后抄家。长子自尽,次子充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世间已无张居正。

  一个神秘的年份

  张居正死了,但生活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特别是对万历而言。

  刚満二十岁的他踌躇満志,虽然他不喜张居正,却继承了这位老师的志向。自从正式执政以来,一直勤奋工作,⽇夜不息,他似乎要用行动证明,凭着自己的努力,也能够治理好这个‮家国‬,至少比那个人強。

  所以从万历十一年(1583)起,他显现出了惊人的体力和精力,每天处理政务时间长达十余个小时,经常到半夜还要召见大臣,而且今天的事情今天办,绝对不会消极怠工。

  这并非夸张,事实上,他还⼲过一件更为夸张的事情。

  万历十一年(1583),‮京北‬地区大旱,当年没有天气预报,也搞不了人工降雨,唯一的办法是求雨。

  虽然这招不一定灵,但⼲总比不⼲好。一般说来,求雨的人级别越⾼,越虔诚,求到雨的机率就越大。因为当时的人认为,龙王也有等级,也讲人际关系,降不降雨,降多少,什么时候降,马庇响不响,那是比较关键的。

  而这一次,万历打算自己去。

  他求雨的地点,在南郊天坛。

  皇帝求雨也不新鲜,但这次求雨却十分不同,因为万历兄…是走着去的。

  [1152]

  我来解释一下这件事情的特别之处,当年皇帝住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故宮,而天坛——就是今天的天坛。

  去过‮京北‬的人应该知道,这两个地方相隔比较远,具体说来,至少有五公里。上个月我坐出租车去,还花了二十分钟,而万历是坐11路车去的——两条腿。

  不但走着去,还走着回来,在场的人无不感佩于他的毅力,同时也无奈于他的执著——皇帝走,大家也得跟着走。

  除了徒步拉练锻炼⾝体外,万历对百姓生活也很关注,比如当时山东、山西、湖广等地遭遇灾荒,地方官报告上来说:按照考成法,无论如何我们也是收不齐了,⿇烦您通融通融,把今年的任务降一降。

  一天之后,他们等到了皇帝的回复,一个出人意料的回复:

  “既然如此,那就不用收了,全都免了吧!”

  这就是万历同志的觉悟,在张居正死后,他一直保持着昂的斗志与热忱,直到那个神秘年份的来临。

  人生很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历史也是如此。

  公元755年,当唐朝文明处于巅峰之时,一个叫安禄山的矮胖子突然起兵闹事,揭开了安史之的序幕,繁荣的唐朝从此陷⼊衰弱。

  公元755年,这个年份就此成为了一个转折点,被载⼊史册。

  八百年后,宿命的转折再次到来。没有原因,没有预兆,停留在这个神秘的年份——万历十五年。

  简单说来,在这一年,发生了三件事情,两件不大的大事,一件不小的小事。

  第一件大事:戚继光去世了。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戚继光是个无人敢惹的角⾊,虽然偶尔也有几个不怕死的言官弹劾他吃空额搞钱,在军中培养个人势力等等,却始终没有结果。究其原因,除了后台太硬外,还是由于⽔平太⾼,边界没他不行。

  但事实证明,⽔平不如后台好使,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就被调离了蓟州,去了广东,虽然职位没变,但戚继光明⽩,自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于是他称病不出,不久后,便离职回了登州老家。

  三十六年前,他从这里出发前往‮京北‬,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一生:先打蒙古人,再打⽇本人,练兵东南,横扫倭奴,驱逐胡虏,无人可挡,

  战功之显赫,四十年中无人可望其项背,盖世之威名,四百年后声震寰宇,万民皆知。

  尽此一生,能⼲到这个份上,实在是够本了。

  [1153]

  万历十五年(1587)二月,这位传奇英雄在家乡病逝,年六十岁。去世前留言如下:

  三十年间,先后南北、⽔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我知道,他之一生,已无任何遗憾。

  第二件大事:海瑞死了。

  海先生终于还是死了。在被⾼拱罢官之后,他回到了老家,没人管他,三年之后,⾼拱下台了,张居正执政,依然没有人管他。

  这实在不是⾼拱和张居正不识货,恰恰相反,他们都很去清楚海先生的实力。无奈的是,海先生的能量就如同熊熊烈火,和他呆久了,不被烧死,至少也是个残废。

  现在张居正死了,用某位史学家的话说,朝廷里的明⽩人都死光了,于是海瑞先生得到了再次出山的机会。

  万历十三年(1585),经万历皇帝亲自批示,海瑞被任命为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赶赴南京上任。这一年,海瑞七十二岁。

  海先生是天字第一号职业官僚,接到命令即刻上路,连东西都不怎么收拾(当然,他也没多少东西),就去了南京。

  而当他来到南京郊外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进城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太挤

  海先生要来了!南京城轰动了,‮员官‬们动了,商人动了,农民也动了,于是大家集体放了假,不做生意,不种地,凌晨就带着被子,跑到城外占地方,想抢一个靠前的位置,一睹海先生的风采。

  由于人太多,导致海先生一直未能进城,被牢牢地堵在外面,直到南京兵部‮出派‬军队开路,这才把海大人了进来。

  等到海瑞进了城,找到都察院住下来,才被告知,他不应该住在这里,倒不是人家欺负他(谁敢),只是因为他老人家又升官了。

  万历兄实在是大方,感觉给个佥都御史(四品)还不够意思,人还在路上,就下了第二道任命令,把海先生再提一级,让他当了南京人事部副部长(吏部侍郞)。

  据说这个消息公布后,南京都察院的御史们一片呼雀跃,兴⾼采烈,而吏部的‮员官‬们垂头丧气,比死了爹还难受,但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悲观了点,实际上,此时的海瑞先生庒没空去收拾他们。

  因为他连家门都出不去。

  自从进⼊南京,海瑞的家就被众多闻名而来的粉丝围得⽔怈不通,那架势,比天皇巨星还要天皇巨星。

  明朝那些事儿6[1154]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没有汽车火车的当时,有很多人是从远处走来的。最猛的当属一位福建的老兄,据说他走了上千里路,穿坏了十多双鞋,一个多月才到南京。

  海瑞听说此事,十分感动,以为他要伸冤,亲自接见了他。

  可是这个人进来后,只是看着海瑞,行了个礼,然后扬长而去。

  有人问:你⼲嘛来?又⼲嘛走?

  答:我只想看看海青天,看完了,不走还等什么?

  这就是清廉与正直的力量。

  除了昅引大批拥护者外,海瑞还获得了一个荣誉,一个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荣誉。

  ‮国中‬的老百姓历来都怕妖魔鬼怪,所以有贴门神的习惯,几乎家家都贴,款式也不一而同,但门神的主要人物是固定的,也就是关羽、秦叔宝那一拨人。上千年来也就这么几个,毕竟要成为形象代言人要求太⾼,不但要能打,长得还得有特点(想把鬼吓跑,没特点不行)。

  而现在,海瑞先生终于加⼊了这个光辉的队伍,成为门神‮队部‬的最后一名成员(此后再无编制)。在当时的南京,作为正义与公道的象征,海瑞先生的画像被贴得満街都是,除了门上,客厅、卧室里也有人挂。据说每天看一眼,可以百病不侵,而且具有良好的避琊作用。

  虽然经常忙于‮共公‬宣传事业,但海瑞先生没有怠慢工作,他没精力去整治吏部的那帮人,却也没闲着,百忙之中仍向皇帝上了一封奏疏:

  据以往经验,海瑞先生的文书,一般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篇也不例外。在文章中,海瑞先生建议,考虑到目前贪污情况严重,应该恢复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刑法,对贪污八十贯以上者一律处决,并将其剥⽪,放在县衙门口,警示后人。

  于是大家真的愤怒了,惹不起你,总躲得起你吧。可海先生却是躲都不让人躲,不搞出个⽟石俱焚誓不罢休。

  客观地讲,海瑞的这封文书的确是过分了,且不说剥⽪问题,都过了两百多年了,经济发展这么快,确定死刑标准时总得考虑个通货膨问题吧,当年买一栋房,今天也就能买点粮,为几斤粮食就要剥人⽪,兄弟你也太狠了点吧。

  但在海瑞看来,他的做法是对的,当然,这只是他的个人想法。

  明朝那些事儿6[1155]

  万历兄虽然年轻,但神智也很清醒,他好言‮慰抚‬了海先生一把,就把奏疏丢进了废纸堆。

  而海先生在南京⽇盼夜盼,没有等到剥⽪匠的出现,却等来了升官的命令,由于工作努力,他被任命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那位四十多岁还不⼊流的教育局长,经过二十多年不可思议的经历,终于成为了正二品(相当于正部级)的⾼级‮员官‬。

  这回都察院的仁兄们完蛋了。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从六部到都察院,所有‮京北‬有的‮央中‬机构它都有,但毕竟皇帝大人住‮京北‬,所以除了南京户部(管理南方户籍)和南京兵部(统领南京军队)外,大多数机构都是摆设。

  一般说来,只有在朝廷混不下去的,才会被发配到南京,美其名曰:养老。

  都察院就是一个闲人部门,大家都没事⼲,骂人的自然也没事⼲,然而仅‮夜一‬之间,一切都已改变——海先生上任了。

  由于上班没事可⼲,自然就没人去上班了,于是都察院的御史们总是自得其乐,逛街的逛街,看戏的看戏——工作没前途,还不准偷偷懒?

  海瑞先生的答案是不,他拿出了三十年前治理‮生学‬的方法来对付御史——记考勤。但凡敢于迟到早退的,必须到单位,哪怕没事⼲,也得坐在这里。

  虽然大家明显表示出不适应,但海先生的威胁是很明确的——养老不是最惨的结局,下岗才是。

  而随着整顿工作的进一步深⼊,御史们才发现,原来一切才刚刚开始,海先生很快玩出了新花样。

  一次,有位御史过生⽇,在家请了戏班子唱戏,这在当年,应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老百姓家也经常⼲,但海先生却然大怒,把这位御史抓了起来,打了一顿板子,理由是:据明太祖时期律令(注意这个⽇期),‮员官‬请人唱戏违法,所以是打你没商量。

  因为这件事⼲得实在有点过,御史们的精神庒力开始陡然增大,每⽇在海先生的恐怖影下,战战兢兢,终于有一天,畏惧变成了愤怒。

  在明代,御史专管骂人,从皇帝到扫地的,想骂谁就骂谁,除了一个例外——御史长官,要知道,那是顶头上司,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给自己惹事。

  现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到了。

  明朝那些事儿6[1156]

  万历十四年(1586),御史房寰率先发难,攻击海瑞“大奷极诈,欺世盗名”奏疏一上来,朝廷就炸了锅。海瑞这种传奇人物,恨的人多,喜的也不少,大家开始吵作一团。而海瑞兄还是那么有格,啥也不说,上了个辞职报告——不想⼲了。

  吵到最后,报到了皇帝那里,但万历兄的态度却十分奇怪。他既不处理骂人的房寰,也不批准海瑞辞职。该⼲嘛还⼲嘛,搞得两位当事人都非常纳闷。

  万历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至少在海瑞的问题上,他比张居正要聪明得多。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真用海瑞,因为他很明⽩,这是个偶像型的人物,可以贴在门上,挂在墙上,烧香拜佛地供起来。

  但绝不能用。

  说到底,海先生只是个撑门面的。然而他自己,并不知道。

  就这样,他稀里糊涂地在这个位置上⼲了下去,直到万历十五年(1587)的那个冬天,死亡降临到他的头上。

  他没有儿子,仅有的子女儿也已先他而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一个老仆人陪伴着他,在寒风呼啸之中,海瑞对仆人说出了人生的最后遗言。

  按照常理,像海瑞先生这样的奇人,遗言必定非同凡响,往往都带有深刻含义,比如什么人生短暂,努力工作之类,或是喊两句口号,让大家热⾎沸腾一番。

  然而海先生的遗言既不深刻,也不沸腾,只是让人瞠目结⾆:

  “明天,你送六钱银子到兵部。”

  说完就去了。

  这是一句看上去十分无厘头的话,也是威名赫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海瑞先生的唯一遗嘱。

  这句话的来由是这样的:由于当年没有暖气,每逢冬天,兵部就会给各部的⾼级‮员官‬送柴火钱,数量也不多。

  而在他死之前的那天,兵部送来了柴火钱,而经其本人测量,多给了六钱银子。

  这一次,我是彻底无语了。

  在海瑞死后,他的好友佥都御史王用汲来为他收尸。遍寻海瑞的住处后,他只找到了几件打着补丁的破⾐服,和几口装着破⾐服的破箱子。

  为官三十年,二品正部级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这就是他的全部财产。

  在听说海瑞的死讯后,南京城出现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场景:男女老幼无论见过海瑞与否,都在家自发为他守孝,嚎啕大哭。出殡的时候,据说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无人离去。

  ‮民人‬,只有‮民人‬,能公正地评价一个人。

  明朝那些事儿6[1157]

  如何评论这位传奇人物,实在是一个难题,对的说了,不对的也说了,现在要搞个总结,实在谈何容易。

  在名著《围城》中,钱钟书先生借用别人之口,对那位命运多变的主人公方鸿渐做出了这样一个评价:

  你是个好人,却并无用处。

  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海瑞。

  在黑暗之中的海瑞,是一个无助的路者。

  第三件事,才是一切的关键所在。

  自万历十四年(1586)十一月起,一贯勤奋的万历皇帝突然变了。

  他开始消极怠工,奏疏不及时批示,上朝也是有一天没一天,大臣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最近头晕眼黑,力乏不兴。

  既然⾝体不舒服,那就歇会吧,在当时的內阁首辅申时行看来,这不过是个‮理生‬问题。不久之后,没准还要陪这位仁兄去天坛拉练,等一等就是了。

  一直等到死,他也没能等到这个机会。

  到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兄算是彻底不⼲了,不但不上朝,除了內阁大臣外,谁也不想见,每天闷在宮里,鬼知道在⼲些什么,他的爷爷嘉靖皇帝怠工二十多年,看这个势头,这孙子打算打破这一纪录。

  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在明代历史中,有很多疑团,比如建文帝之谜,比如明武宗之死,对于这类问题,我一向极有‮趣兴‬,研究之后,多少也能略得一二,只有这个题,我始终未能‮开解‬。

  为什么那个热⾎青年会突然变成懒汉?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为什么偏偏是这种举动?

  一般说来,人的突然转变,往往是因为受了某种较大的刺,那么到底是什么刺?在万历十五年的深宮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以上问题,本人全然不知。

  我唯一知道的是,自此之后,大明帝国进⼊了一个奇怪的状态,一般的万历王朝正式拉开了序幕,无数场精彩的好戏即将上演。

  闪电战

  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皇帝消停了,但这对于老百姓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动总比动好,只是大臣们有点意见,毕竟每天都见不到‮导领‬(內阁大臣除外),伤心总是难免,不过到目前为止,也还没闹出什么大事。

  平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四年之后,平静被打破,因为一封不起眼的奏疏。

  明朝那些事儿6[1158]

  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福建巡抚赵参鲁奏报:

  据琉球使节反映,近⽇突然出现上百来历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鲜一带收购海图以及船只草图,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用途不明。

  在当时,每天送往朝廷里的奏疏多达几百封,基本上都由內阁批改(皇帝已经不⼲活了),和什么⽔灾民变比起来,这件事情实在太小,于是它很快就被埋⼊了公文堆中。

  两个月后,浙江巡抚奏报:

  近⽇获报确知,倭酋平秀吉于北九州肥前国荒野之上修筑城池,规模甚大,余情待报。

  上一封大家都看得懂,这一封就需要翻译了。

  所谓倭,就是⽇本,所谓酋,就是头头,所谓平秀吉,就是丰臣秀吉。

  具体说来,是⽇本的头头丰臣秀吉在北九州的荒野上修了一座城池。

  这实在是一条太不起眼的新闻,所以很快它也被埋⼊了纸堆。

  顺便说一句,丰臣秀吉修建的那座城池现在还在,而且还比较有名——名古屋。

  今天的名古屋是⽇本的重要城市,关西地区的经济通中心,但在当时,修建这座城池,只有一个缘由。

  当这座城池建好的时候,站在城楼的最⾼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地点——朝鲜海峡。

  这是两条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信息,所以无人关注,但当它们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事情已经不可挽回。

  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四⽇,⽔落石出。

  五月二十六⽇,辽东巡抚紧急奏报:

  “急报!前⽇(二十四⽇),倭贼自釜山登陆,进攻朝鲜,陆军五万余人,指挥官小西行长,⽔军一万余人,指挥官九鬼嘉隆,藤堂⾼虎,⽔陆并进,已攻克尚州,现向王京(汉城)进,余者待查。”

  六月十三⽇,辽东巡抚急报:

  “急报!已探明,倭军此次进犯,分九军,人数共计十五万八千七百余人,倾国而来,倭军第一军小西行长,第二军加藤清正,第三军黑田长政已于昨⽇(十二⽇)分三路进王京,朝军望风而逃,王京失陷。朝鲜国王李昖逃亡平壤,余者待查。”

  七月五⽇,辽东巡抚急报:

  “十万火急!七月三⽇,倭军继续进,抵近平壤,朝军守将畏敌贪生,打开城门后逃之夭夭,平壤已失陷,朝鲜国王李昖逃往义州。”

  七月十六⽇,兵部尚书石星奏报:

  “自倭贼⼊侵之⽇起,至今仅两月,朝鲜全境八道已失七道,仅有全罗道幸保。朝军守将无能,士兵毫无战力,一触即溃,四散而逃,现倭军已进抵江(鸭绿江)边,是否派军⼊朝作战,望尽早定夺。”

  最危急的时刻到了。

  明朝那些事儿6[1159]

  答案已经揭晓,原因却发生在七年之前。

  万历十三年(1585),当万历兄步行拉练到天坛的时候,几千里外的⽇本正在闹腾一件大事。

  丰臣秀吉在京都接受了⽇本天皇的册封,成为了⽇本的最⾼‮员官‬——关⽩(相当于丞相),长达二百余年的战国时代终于结束了。

  ⽇本是一个比较喜‮腾折‬的‮家国‬,天皇是挂名的,说话算数的是幕府的将军,换句话说,是手里有兵的人。但自1467年起,由于內部胡搞搞,将军失去了对‮国全‬的控制,这下子热闹了。

  ⽇本的管理体制,天皇下面是将军,将军下面是大名,也就是各地的诸侯,既然天皇没庇用,将军又过了期,就轮到大名说话了。

  所谓大名,也没个谱,在那年头,只要你有兵有地盘,就是大名,⽇本‮家国‬不大,闹事的人却多,转瞬之间冒出来几十个大名,个个有名有姓,占山为王,什么羽前羽后,越前越后,土佐‮国中‬,上总下总(全都是⽇本地名),看起来好似广阔,其实许多地方也就是个县城。

  说句寒酸话,⽇本历史中大书特书的所谓战国时代,也就是几十个县长(个别还是乡长)打来打去的历史,更讽刺的是,最后统一县长们的,竟然是个农民。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郞,本来在乡下种地,后来种不下去了,就出去做小生意,正好到处打仗,他就去参了军,在县长大名织田信长的手下混碗饭吃。

  偏巧这人种地做生意都不行,打仗谋略倒是一把好手,从小兵⼲起,步兵队长,步兵大队长,家老,部将,一级级地升,最后成为了织田县长的第一亲信,由于这人长得很丑,和猿猴有几分神似,所以织田县长给他取了个外号——猴子。

  当时织田县长已经统一了大半个⽇本,如无意外,等到其他县长们被解决完,织田兄去当将军,猴子兄应该也能混个县长⼲⼲。

  可是猴子的运气实在太好,1582年,织田县长在寺庙休息的时候,被一个叫明智光秀的手下给⼲掉了,据说是因为当晚织田县长嫌送上来的鱼臭,把明智乡长给骂了一顿,于是乡长一怒之下,把县长⼲掉了(就为这么个破事,心理实在太过暗)。⽇本史称“本能寺之变”

  明朝那些事儿6[1160]

  此时木下藤吉郞已经改名了,他先改叫木下秀吉,现在叫羽柴秀吉(最后又改成丰臣秀吉),⽇本人的观念是有就是娘,改个把名字那是家常便饭,不用奇怪。

  这位羽柴乡长正在攻击‮国中‬(⽇本地名)地带的⽑利县长,得到消息后十分镇定,密不发丧,连夜撤军回援,⽇本史称“‮国中‬大回转”

  回去之后,羽柴乡长和明智乡长打了一仗,把明智乡长打败了,此后他又再接再厉,在岳(⽇本地名)击败了最強的竞争对手柴田胜家,获得了织田县长的全部地盘,史称“岳之战”

  在和柴田乡长的战斗中,羽柴乡长的军队中涌现出了七名优秀的将领,他们作战勇敢,后来被统称为“岳七支

  顺便提一下,本人曾经考证过,这七个人中,有几位在‮场战‬上中使的是刀,如此说来叫岳X把刀似乎也可以,不过人家说是那就叫吧。

  之所以提到这件事,是因为这七支里的五支,和后来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有着莫大的关系。

  此后,羽柴乡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陆续打平其余县长,最终统一⽇本,搞定了天皇,改名为丰臣秀吉,并自称为太阁。

  丰臣秀吉这个人,內心相当相当之暗,自打成功当上乡长,他就一直对天感叹,俺怎么呆在了⽇本,在他看来,像自己这样的天才,‮服征‬个把县城实在显不出威风,只有统一全世界,才能体现个人价值。

  当然,猴子兄的目的只限于‮服征‬朝鲜,‮国中‬,印度及东南亚,这并非他太过谨慎,实在是因为他一天到晚呆在岛上,地理知识有限,不知道什么法国德国,对他而言,世界就那么几个‮家国‬而已。

  其实丰臣兄并非特例,事实证明,⽇本国一向盛产心理暗之‮态变‬者,后来的如近卫文磨、东条英机之流,都是一路货,在他们的心中,从没有什么和平发展之类的概念,总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抢劫的比生产的好,而他们的世界观,也有着惊人的一致:

  ‮服征‬世界,必先‮服征‬亚洲,‮服征‬亚洲,必先‮服征‬
‮国中‬。

  从爷爷开始,到孙子,再到孙子的孙子,这帮孙子几百年来窝在岛上,做着同一个梦,却始终不醒,实在是难能可贵。

  而丰臣秀吉,就是这些孙子中的极品。 N6ZWw.CoM
上一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一章 ( → )
作者当年明月 更新于2017/5/22 当前章节10206字。看明朝的那些事儿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明朝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