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明朝的那些事儿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书号:16399  时间:2017/5/22  字数:10100 
上一章   ‮0551-1451‬    下一章 ( → )
  [1541]

  因为満桂本不买账,非但不肯了事,还把袁崇焕拉下了⽔,说他拉偏架。

  原因在于,宁远之战前,満桂是宁远总兵,袁崇焕,是宁前道。満桂的级别比袁崇焕⾼,但据以文制武惯例,袁崇焕的地位要略⾼于満桂。

  战后,満桂升到了右都督,袁崇焕升到兵部侍郞兼辽东巡抚,按级别,袁崇焕依然不如満桂,但论地位,他依然比満桂⾼。

  这就相当⿇烦了,要知道,満桂光打仗就打了二三十年,他砍人头攒钱(一个五十两)的时候,袁举人还在考进士,且他级别一直比袁崇焕⾼,现在又是一品武官,你个三品文官,我服从管理就不错了,瞎搅和什么?

  外加他又是蒙古人,为人比较直慡,毫不虚伪,说打,家伙就上。至于袁崇焕,他本人曾自我介绍过:“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个将首!”

  于是来来往往,火花四,袁崇焕随即表示,満桂才堪大用,希望朝廷加以重用(随你怎么用,不要在这儿用)。

  満桂气得不行,又⼲不过袁崇焕(巡抚有实权),就告到了袁崇焕的上司,新任辽东督师王之臣那里。

  王之臣也是文官,所以也和稀泥,表示満桂也是个人才,你们都消停吧,都在关外为国效力。

  按说和稀泥也就行了,但王督师似乎不甘寂寞,顺道还训袁崇焕几句,于是袁大人也火了,当即上书表示自己很累,要退休(乞休)。

  王督师顿时火冒三丈,也上了奏疏,说自己要引退(引避)。

  问题闹大了,朝廷亲自出马,使出了杀手锏——还是和稀泥。

  但朝廷毕竟是朝廷,这把稀泥的质量十分之⾼。

  先是下了封文书,给两人上了堂历史课,说此前经抚不和(指熊廷弼和王化贞),丢掉很多地方,你们要昅取教训,不要再闹了。

  然后表示,你们两个都是人才,都不要走,但为防你们两个在一起会互相死磕,特划定范围,王之臣管关內,袁崇焕管关外,有功一起赏,有黑锅也一起背,舒坦了吧!

  命令下来后,袁崇焕和王之臣都相当识趣,当即做出反应,表示愿意留任,并且同意満桂留任,继续共同工作。

  不久之后,袁崇焕任命満桂镇守山海关,风波就此平息——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

  然而这件小事,最终也影响了他的命运。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2]

  但不管有什么后遗症,至少在当时,形势是很好的,一片大好,

  満桂守山海关,袁崇焕守宁远、锦州,所有的堡垒都已修复完毕,所有的城墙都已加固,弹药充⾜,粮草齐备,剩下的只有一件事——张开怀抱等你。

  五月十一⽇,皇太极一头扎进了怀抱。

  他的六万大军分为三路,中路由他亲率,左路指挥莽古尔泰,右路指挥代善、阿敏,于同⽇在锦州城下会师,完成合围。

  消息传到宁远城的时候,袁崇焕慌张了。他虽然做好了准备,预料到了进攻,却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快。

  锦州城的守将是赵率教。

  袁崇焕尚且没有准备,赵率教就不用说了,看城下黑庒庒一片,实在有点心虚,思考片刻后,他镇定下来,派两个人爬出城墙(不能开门),去找皇太极谈判。

  这两个人的到来把皇太极彻底搞糊了,老子兵都到城下了,你要么就打,要么投降,谈什么判?

  但愿意谈判,也不是坏事,他随即写了封回信,希望赵率教早⽇出城投降,奔向光明。

  使者拿着书信回去了,皇太极就此开始了等待,下午没信,晚上没信,到了第二天,还是没信。

  于是他向城头瞭望,看到明军在抢修防御工事。

  这场战役中,赵率教是比较无辜的,其实他庒就不是锦州守将,只不过是恰好呆在那里,等守将到任,就该走人了,没想到皇太极来得太突然,没来得及走,被围在锦州了。四下一打量,官最大的也就是自己了,无可奈何,锦州守将赵率教就此出场。

  但细一分析,问题来了,辽东兵力总共有十多万,山海关有五万人,宁远有四万人,锦州只有一两万,兵力不⾜且不说,连出门求援的人都还没到宁远,怎么能开打呢?

  所以他决定,派人出城谈判,跟皇太极玩太极。

  皇太极果然名不副实,对太极一窍不通,⽩等了一天,到五月十三⽇,想明⽩了,攻城。

  六万后金军集结完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军旗招展,人山人海,等待着皇太极的指令。

  皇太极沉默片刻,终于下达了指令:停止进攻。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3]

  皇太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汉,好汉是不吃眼前亏的。

  面对着城头黑洞洞的大炮,他决定,暂不进攻——谈判。

  他主动‮出派‬使者,要求城內守军投降,第一次没人理他,第二次也没人理,到第三批使者的时候,赵率教估计是烦得不行,就站到城头,对准下面一声大吼:

  “要打就打,光说不顶用!(可攻不可说也)”

  皇太极知道,忽悠是不行了,只能硬拼,后金军随即蜂拥而上,攻击城池。

  但宁远战役的后遗症实在太过严重,后金军看见大炮就眼晕,没敢玩命,冲了几次就退了,任上级骂遍三代亲属,就是不动。

  皇太极急了,于是他坐了下来,写了一封劝降信,派人送到城门口,被死了,又写一封,再让人去送,没人送。

  无奈之下,他派人把这封劝降信进了城里,毫无回音。

  傻子都明⽩,你庒就攻不下来,你攻不下来,我⼲嘛投降?

  但皇太极似乎不明⽩这个道理,第二天,他又派了几批使者到锦州城谈判,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回应,守军说,你要谈判,使者是不算数的,必须派使臣来,才算正规。

  皇太极欣喜若狂,连忙选了两个人,准备进城谈判。

  可是这两位仁兄走到门口,原本说好开门的,偏偏不开,向上喊话,又没人答应,总而言之无人理会,只好打转回家。

  皇太极很愤怒,因为他被人涮了,但问题是,涮了他,他也没办法。

  皇太极度过了失望的一天,而即将到来的第二天,却会让他绝望。

  清晨,正当皇太极准备动员军队攻城的时候,城內的使者来了,不但来了,还解释了昨天没开门的原因:不是我们不热情,实在天⾊太晚,不方便开门,您多见谅,今天⽩天再派人来,我们一定接待。

  皇太极很⾼兴,又‮出派‬了使臣,可是到了城下,明军依然不给开门。

  这批使臣还比较负责,赖在城下就不走了,于是过了一会,赵率教又出来喊了一嗓子:

  “你们退兵吧,我大明给赏钱!(自有赏)”

  就在皇太极被弄得几乎精神失常,气急败坏的时候,城內突然又‮出派‬了使者,表示谈可以,但不能到城里,愿意到皇太极的大营去谈判。

  差点被整疯的皇太极接待了使者,并且写下了一封十分有趣的书信。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4]

  这封书信并不是劝降信,而是挑战信,他在信中表示,你们⻳缩在城里,不是好汉,有种就出来打,你们出一千人,我这里只出十个人,谁打赢了,谁就算胜。你要是敢,咱们就打,要是不敢,就献出城內的所有财物,我就退兵。

  所谓一千人打不过十个人,比如一千个手无寸铁的傻子打不过十个拿机的特种兵,一千个平民打不过十个超人,都是很可能的。

  在这点上,皇太极体现出游牧民族的狡猾,联系到他爹喜的,这个提议的真正目的,不过是引明军出战。

  但书信送⼊城后,却迟迟没有反应,连平时出来吼一嗓子的赵率教也没有踪影,无人搭理。

  究其原因,还是招数太低级,这种摆明从《三国演义》上抄来的所谓将法(《三国演义》是后金将领的标准兵书,人手一本),只有在《三国演义》上才能用。

  皇太极崩溃了,要么就打,要么就谈,要谈又不给开门,送信你又不回,你他娘到底想怎么样?

  其实赵率教是有苦衷的,他本不想耍皇太极玩,可是无奈,谁让你来这么早,搞得老子走也走不掉,投降又说不过去,只好等援兵了,可是空等实在不太像话,闲来无事谈谈判,当作消遣仅此而已。

  正月十六⽇,消遣结束,因为就在这一天,援兵到达锦州。

  得到锦州被围的消息后,袁崇焕十分焦急,他随即调派兵力,由満桂率领,前往锦州会战。援军的数量很少,只有一万人。

  六年前,在辽战役中,守将袁应泰以五万明军,列队城外,与数量少于自己的后金军决战,结果一塌糊涂,连自己都搭了进去。

  六年后,満桂带一万人,去锦州打六万后金军。

  他毫无畏惧,因为他所率领的,是辽东最为精锐的‮队部‬——关宁铁骑。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这支由辽人为主的骑兵训练有素,并配备精良的多管火器,作战极为勇猛,具有极強的冲击力,成为明末最強悍的武装力量。

  在満桂带领下,关宁铁骑⽇夜兼程,于十六⽇抵达塔山附近的笊篱山。

  按照战前的部署,援军应赶到锦州附近,判明形势发动突袭,击破包围。

  然而这个构想被无情地打破了,因为就在那天,一位后金将领正在笊篱山巡视——莽古尔泰。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5]

  这次偶遇完全打了双方的计划,片刻惊讶后,満桂率先发动冲锋。

  后金军毫无提防,前锋被击溃,莽古尔泰虽说比较蠢,打仗还算凑合,很快反应过来,倚仗人多,发动了反击,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不打了。

  因为大家都很忙,莽古尔泰来巡视,差不多也该回去了,満桂来解围,但按目前形势,自己不被围进去就算不错,所以在短暂接触后,双方撤退,各回各家。

  几乎就在満桂受挫的同一时刻,袁崇焕使出了新的招数。

  他写好了一封信,并派人秘密送往锦州城,给赵率教。

  然而不幸的是,这封信被后金军半路截获,并送到了皇太极的手中。

  信的內容,让皇太极极为震惊:

  “锦州被围,但我已调集⽔师援军以及山海关、宣府等地军队,全部至宁远集结,蒙古援军也即将到来,合计七万余人,耐心等待,必可里应外合,击破包围。”

  至此,皇太极终于知道了袁崇焕的战略,确切地说,是诡计。

  锦州被围,援军就这么多,所以只能忽悠,但辽东总共就这么多人,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忽悠必须从外地着手,什么宣府兵、蒙古兵等等,你说多少就多少,在这点上,袁崇焕⼲得相当好,因为皇太极信了。

  五月十七⽇,他更改了部署。

  三分之一的后金军撤除包围,在外城驻防,因为据“可靠‮报情‬”来自‮国全‬四面八方(蒙古、宣府等)的援军,过几天就到。

  六万人都没戏,剩下这四万就可以休息了,在明军的大炮面前,后金军除了尸体,没有任何收获。

  第二天,皇太极再次停止了进攻。

  他又写了封信,用箭⼊锦州,再次劝降。

  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我也无语,明知不可能的事,还要几次三番去做,且乐此不疲,到底什么心态,实在难以理解。

  估计城內的赵率教也被他搞烦了,原本还出来骂几嗓子,现在也不动弹了,连忽悠都懒得忽悠他。

  五月十九⽇,皇太极确信,自己上当了。

  很明显,除了三天前和莽古尔泰战的那拨人外,再也没有任何援兵。

  但问题是,锦州还是攻不下来,即使皇太极写信写到手软,到眼花,还是攻不下来。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6]

  这样的失败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皇太极决定,改变计划,攻击第二目标。

  但在此之前,他打算再试一次。

  五月二十⽇,后金军发动了最后的猛攻。

  在这几天里,⽇程是大致相同的,进攻,大炮,点火,轰隆,死人,撤走,抬尸体,火化,再进攻,再大炮,再点火,再轰隆,再死人,以此类推。

  五月二十五⽇,皇太极再也无法忍受,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撤退。

  但他的撤退相当有特点,因为他撤退的方向,不是向后,而是向前。

  他决定越过锦州,前往宁远,因为宁远,就是他的第二攻击目标。

  经过审慎的思考,皇太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条严密的防线,锦州不过是这条防线上的一点。

  所有的防线,都有核心,要彻底攻破它,必须找到这个核心——宁远。

  只要攻破宁远,就能彻底切断锦州与关內的联系,明军将永远地失去辽东

  皇太极决定孤注一掷,派遣少量兵力监视锦州,率大队人马直扑宁远,他坚信,自己将在那里来辉煌的胜利。

  宁远决战

  五月二十八⽇,皇太极抵达宁远。

  一年前,他的⽗亲在这里倒下,现在,他将在这里再次站立起来——反正他自己是这么想的。

  然而当他靠近宁远城的时候,却看见了一幕奇特的场景。

  按照惯例,进攻是这样开始的,明军守在城头,架设大炮,后金军架好营帐,准备云梯、弓箭,然后开始攻城。

  但这一次,他看到的,是整齐的明军——站在城外。

  总兵孙祖寿率军,驻守西门,満桂、祖大寿率军,驻守西门,其余兵力驻守南、北方向。宁远守军共三万五千余人,位列城外,准备战。

  现在的袁崇焕,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可以击败纵横天下的后金骑兵,不用⻳缩城內,不用固守城池,击败他们,就在他们的面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

  皇太极的神经被彻底搞了,这个阵势已经超越了他的理解能力,于是他下达命令,暂停进攻,等等看看先。

  看了半天,他明⽩了——这是挑衅,随即发出了怒吼:

  “当年皇考太祖(努尔哈⾚)攻击宁远,没有攻克,今天我打锦州,又没攻克,现在敌人在外布阵,如果还不能胜,我国威何存?!”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7]

  皇太极认为,不打太没面子,必须且一定要打,但有人认为,不能打。

  所谓有人,是指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换句话说,四大贝勒里,三个都不同意。

  虽说皇太极是拍板的,但毕竟是少数派,双方陷⼊僵持。

  于是皇太极说,你们都回去吧,我再考虑考虑。

  三个人撤了,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听见了进攻的号角。

  对这三位大哥级人物,皇太极还是给面子的:至少把他们忽悠走了再动手。

  一向只敢躲在城里打炮的明军,竟然站出来单⼲,实在太嚣张了,他再也无法遏制自己的愤怒,率全军发动了总攻。

  很多时候,愤怒者往往是弱者。

  三位贝勒毫无提防,事已至此,只能跟着冲了。

  但当他们冲到城边时,才终于发现,明军敢来单⼲,是有原因的。

  皇太极发动进攻,是打过算盘的,骑兵作战,明军不是后金军的对手,放弃拿手的大炮,偏要打马战,不占这个便宜实在不好意思。

  袁崇焕之所以摆这个阵势,是因为他认定,关宁铁骑的战斗力,⾜以与后金骑兵抗衡,但更重要的是,他也没说不用大炮。

  皇太极认为,当双方骑兵战时,城头的大炮是无法发的,因为那样可能误伤自己的军队。

  袁崇焕知道这一点,但他认为,大炮是可以发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双方骑兵展开厮杀时,用大炮轰后金的后继‮队部‬。

  换句话说,就是引皇太极的骑兵进攻,等上钩的人差不多了,就用大炮攻击他们的后队,截断增援,始终保持人多打人少。

  在大炮的轰鸣声中,満桂率领骑兵,向蜂拥前来的后金军发动了冲锋。

  一直以来,在后金军的眼里,明军骑兵很好欺负,一打就散,一散就跑,一跑就死,很明显,眼前的这帮对手也是如此。

  但自第一次锋开始时起,自信就变成了绝望。

  首先,这帮人使用的不是马刀,而是铁制大,抡起来呼呼作响,撞上就⽪开⾁绽,更可怕的是,这种大还能发火器,打着打着冷不丁就开,实在太过缺德。

  而且这帮人的精神状态明显不正常,跟打了⾎似的,一点不害怕,且战斗力极強,见人就往死里打,⾝中数箭数刀,依然死战不退。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8]

  在这群恐怖的对手面前,战无不胜的后金军,终于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经历——崩溃。

  当后金军如嘲⽔般涌来的时候,満桂知道,胜利的时刻到了。

  关宁铁骑是一群不太正常的人,他们和以往的明军骑兵不同,不但是因为他们经过长期训练,且装备先进武器三眼火铳(即当打,又当使),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是既得利益者。

  据袁崇焕的原则“以辽人守辽土”关宁铁骑的主要成员都是辽东人,因为据以往长期实践,外地人到辽东打仗,一般都没什么积极,爱打不打,反正丢了就丢了,正好回老家。

  而对于关宁铁骑来说,他们已经无家可归,这里就是他们唯一的家。

  但最终决定他们拼命精神的,是袁崇焕的第二条原则:“以辽土养辽人”

  和当年的李成梁一样,袁崇焕很明⽩,要人卖命,就要给人好处。在这一点上,他毫不含糊,只要打仗就给军饷,此外还分地,打回来的地都能分,反正是抢来的,也没谁去管,爱怎么分怎么分。更有甚者,据说每次打仗,抢回来的战利品,他都敢分,没给朝廷报帐。

  这么一算就明⽩了,拼死打仗,往光明了说,是保卫家园,保卫大明江山,往黑了说,打仗有工资拿,有土地分,还能分战利品。

  国仇家恨外加工资外快,要不拼命,实在没有天理。

  所以每次打仗的时候,关宁铁骑都格外动,所谓保家卫国,对他们而言,绝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因为踩在脚底下那块土,没准就是他自己的家和地(地契为证)。

  所以这场战斗的结局也就不难预料了,关宁铁骑如同疯子一般冲⼊后金骑兵队,大砍大杀,时不时还,威慑力极大,后金军损失惨重,只能收缩等待后续‮队部‬。

  而与此同时,城头的大炮开始怒吼,伴随着后金军后队的惨叫声,宣告着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攻击已经失败。

  皇太极并没有气馁,死人嘛,很正常的事情,死光拉倒,把城攻下来就行。

  在他的指挥下,后金军略加整顿,向宁远城发起更‮烈猛‬的进攻。

  战斗持续到中午,在关宁铁骑的強大冲击力下,后金军损失极大,却依然没有退却。

  然而就在此时,皇太极得知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9]

  锦州出事了

  自五月十二⽇进攻开始,就一直呆在城里不露头的赵率教终于出现了,他没有出来喊话,而是带着一群人,冲进了锦州城边的后金大营,一阵杀之后,又冲了出来,回到了城中。

  这招实在太狠,城下的后金军做梦都想不到,城里这帮人竟然还敢冲出来,以致于人家砍完、杀完、跑完了,看着眼前的尸体,还以为是在做梦。

  当赵率教看见城下的后金军绕开锦州,前往宁远那一刻起,他就知道,战役的结局已经注定。

  宁远的骑兵和大炮,将彻底打碎皇太极的梦想,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对城下的这些留守人员,是可以趁机打几下的,当然,要等他们的主力走远点。

  这次进攻导致后金军伤亡近五百人,更重要的是,它让皇太极认识到,锦州不是‮全安‬的后方,那个死不出头的赵率教可能随时出头,将自己置于死地。

  他打算放弃了,但按照以往的习惯,临走前,他还要再试一把。

  后金军对宁远发动了最‮烈猛‬也是最后一次进攻,凭借着坚強的意志,尽管未能攻破关宁铁骑,部分后金军依然冲到了宁远城边。

  然后,他们看到了一道沟,很深的沟。

  挖这条沟的,是袁崇焕手下的一支特殊‮队部‬——车营。

  车营,是为应对后金的骑兵冲击组建的战斗团体,由步兵和战车组成,作战时推出战车,挖掘战壕,阻挡骑兵冲击,并使用火和弓箭反击,攻击说不上,防守是没问题的。

  没戏了,毕竟马不是坦克,开不过去,在被赶过来的关宁铁骑一顿猛打后,后金军彻底放弃,退出了战斗。

  五月二十九⽇,皇太极离开宁远,向锦州撤退。

  宁远之战,明军方面,出城战的満桂⾝中数箭(没死),他和将领尤世威的坐骑也被死。

  但在后金方面,死得就不只是马了,其伤亡极为惨重,贝勒济尔哈朗重伤,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萨哈廉和瓦克达重伤,将领觉罗拜山、备御巴希战死,仅仅一天,后金损失⾼达四千余人。

  皇太极走了,他原本以为能超越他的⽗亲,攻克这座不起眼的城市,然而事实是,上一次,他爹还在墙上刨了几个洞,这一次,他连城墙都没摸着。

  回去吧,皇太极同志,宁远是无法攻克的,回家消停几年再来。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50]

  偏不消停

  皇太极并不较真,但这次例外,因为他刚刚上任,面子实在是丢大了,没点业绩,将来如何服众呢?

  所以在回家的路上,他又有了一个想法,攻击锦州。

  这是一个将大败变成惨败的想法。

  五月三十⽇,皇太极到达锦州,再次合围。

  他整肃队伍‮出派‬骑兵,击鼓、鸣号,呐喊‮威示‬,可就是不打。

  非但不打,他还把大营设在离城五里外的地方。五里,是明军大炮的最远程。

  就这样,⽩天派人去城边吼,晚上躲在营帐发抖,一连五天,天天如此。

  六月四⽇,皇太极决定,发动进攻。

  进攻的重点是锦州南城,后金军动用大量云梯,冒死攻城。

  接下来的事情我不大想讲了,因为皇太极是个很烦人的家伙,啥新意都没有,攻城的程序,从他爹开始,一直到他,这么多年,都没什么长进,后金军一批批上,一批批死,又一批批火化,毫无进展。

  赵率教这边也差不多,他虽然进攻不大行,打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守着城池,用大炮,看准人多的地方就轰,按照程序作,十分轻松。

  而且趁着后金军撤走的这几天,赵率教还在城边修了几条壕沟,以保证后金军在进攻时,能在这里停上一会,为大炮提供固定的打击地点。

  战斗继续着,确切地说,不是战斗,而是‮杀屠‬。

  后金军本没法靠近城墙,每到沟边,就有定点爆破,不是被轰上天,就是被打下沟,尸横遍野。不过客观地讲,赵率教挖这几条沟也方便了后金军,人打死就直接进了沟,管杀,也管埋。

  就这样,⾼效率的定点爆破进行了半⽇,后金军伤亡极大,按赵率教的报告,打死不下三千,打伤不计其数。

  明军的伤亡人数不明,但很有可能是零,因为在整个战斗中,后金军最远才到壕沟(包括沟里),以弓箭的程,要打死城头明军,似乎可能不大。

  打仗也是要计算成本的,这次战役,皇太极带上了全部家当,而他的全部家当,也就七万多人,按一天损失三千人的打法,他还能打二十多天。

  这生意不能再做了。

  六月五⽇,皇太极撤军,算是彻底撤了。 N6zWW.cOM
上一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一章 ( → )
作者当年明月 更新于2017/5/22 当前章节10100字。看明朝的那些事儿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明朝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