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怪味沧桑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怪味沧桑  作者:郝树声 书号:39276  时间:2017/9/5  字数:4877 
上一章   ‮路铁 章53第‬    下一章 ( → )
  第35节铁路

  小宝的爹杜凤翔说的当民工修“淮唐小铁路”是寨子里的一部分劳动力在解放以来,参加的第二次大型外出劳务活动。

  第一次是在50年代,那个大跃进的时期。‮家国‬投资,在淮⽔市搞了一个大型⽔利工程,修了一座⽩沙湾⽔库。那是我们省自从开国以来,组织的最为壮观的工程,要在全省征集民工。在我们寨子里征的劳力并不多,只有十三个,其中十个是年轻人,另外三个是娶过媳妇的汉子。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正是刚刚娶了媳妇的杜凤桐,也就是杜小宝二爷的儿子。其他十个年轻人轻便利索,三个有老婆的人,走的时候,相当⿇烦,女人们在后边哭哭啼啼,好像秦朝的孟姜女送万喜良修长城一样,让当时的大队支部‮记书‬刘大爷烦死了,好说歹说,才让这一小队人马上路。

  这一帮子人在⽩沙湾⽔库工地,整整⼲了两年,用的工具不过是洋镐、铁锹、扁担、抬筐和石夯,就是用这种肩扛人夯的原始方式,竟然把⽩沙湾⽔库修成了。让寨子里的人伤心的是,老曾家的大儿子因为排哑炮不小心,被炸死了,那里的工程指挥部召开了一次大型的追悼会,并且给家里送来了两千块钱抚恤金,尸体没有运回来,就埋在⽩沙湾⽔库烈士陵园里,至今到了清明节,被当地一些小‮生学‬去凭吊。其余十二个人,也都成为建设祖国的功臣。上级为了表彰他们,让他们全部转业到长江边上,一个国营农场当农业工人。这十二个人,农场到⽩沙湾⽔库招工的‮导领‬,给他们发了盘,让他们回家探家后,统一集中到县里,用卡车拉他们去农场做工。还特别给成家的三个人多发了点钱,让他们把家属接了过去,一并招工。这是我们寨子里有史以来的一件大事,全寨子从来没有这么一大批人走出家门的,况且还是出去当工人老大哥!老年人回忆起来,只有旧社会抓壮丁时,才走过这么多人。临走的那一天,寨子里专门为他们召开了一次送大会,乡亲们很羡慕他们,也舍不得让他们走,帮助他们背着行李卷儿,送了一程又一程。

  这一批人走了一千八百多里,到了湖北荆州东边百十公里的长江边上,全部傻了眼。原来这是一处一望无际的⽔洼子,长満了芦苇。他们的任务是修江堤,挖一人深的排⽔沟,围垦造田。一群人大失所望,大家纷纷议论,在家里也是⼲庄稼活儿,到这里仍然是⼲农业活儿,而且还没有现成的地块!这上级简直是他妈的骗人的。早知是这样,打死我也不来!可是既然到了这里,离家那么遥远,想回去也回不去了。有的人放声大哭,比死了爹娘还伤心。好在他们的生活很好,有大米、猪⾁,还有渔民们从长江里打出来的新鲜大鱼。吃了,就不想家了。一群人反复商量了以后说,反正家里都知道我们是出来当工人了,说什么也不能回去,不能把人丢在家里。大家发了誓,谁也不许告诉家里,人人写了平安到达的家信,把这里的工作夸成了一朵花。

  他们割芦苇,盖茅屋,与在北方本看不到的那么多草蛇、蚊虫、蚂蟥和田螺打仗,与洪⽔和荒草搏斗,终于安顿下来。尤其是等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发到手里以后,他们才觉得在这里当工人,到底跟在家当农民不一样,有了点当上工人老大哥的味道,心情更加好了。他们都把首次发到手的工资大部分寄了回来。

  他们寄回来的平安信和汇回来的钱,都是辗转迂回,比发出时晚了一个月才送到家里的,‮实真‬的书信、‮实真‬的金钱,把寨子里的人心搅到了沸腾状态。可是,这批农业工人,很多年没有人回来探家,未婚的男人娶到了以湖北姑娘为主的五湖四海的女人,都在那里成家立业,生了一堆孩子。十多年后,才陆续回来了几个说话已经南方化了的工人,他们的文化⽔平都不⾼,却有着寻问祖的热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但他们回来以后,对在那里所吃的苦头守口如瓶,看看家里还是那副穷样子,又觉得在那里到底比在家里強,留下一些钱,依旧北雁南飞,很少有两次探家的。杜凤桐就仅仅回来过一次,要把杜小宝的二爷、二接去住。劝说二老的理由是,那里不吃红薯⼲,有细米⽩面吃。这两个老人说啥也不去,说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宁愿住在女儿家里。他们只有这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临终都是靠女婿、女儿打发的。杜凤桐的妹妹、妹夫曾经抱怨说:“二位老人下世,这个狠心的哥哥没有回来探望还罢了,连一分钱也没有寄回来。”

  尽管这样,由于这批人比在家有钱花,吃的、穿的都令人羡慕,年轻人都盼着有机会也到外边闯一番。

  机会终于来了。在七太爷这次突然失踪的前年,‮家国‬决定修筑一条从淮⽔市到唐都市的地方小铁路,仍然要征集全省的民工。通知下达到寨子里,一下子有了百十个人报名参加,有的人为了能够去当民工,还给支书刘庆典送了礼。最后定下了三十多个人,小宝的爹爹杜凤翔也在其中。

  这一次出征,比上次的设备要好得多,除了铁器工具和箩筐外,区‮府政‬还给他们配了两辆平板车,我们那里叫架子车。这种车用的是胶⽪轱辘,现在还比较常见,也可能将来要成为古董。七太爷照例到车子前看了又看,不无遗憾地说:“就这么薄⽪的车子,也能够拉东西?”几个小伙子坐上去,鼓励七太爷拉一拉,七太爷拉了一把,没有费太大的气力,车子就走了好远。七太爷止不住连声赞叹,这东西真的比牛车轻巧多了!方才相信现在的人就是能,用了钢子的车子,真比“膏香油”的牛车轻便。

  三十多个人用平板车装了行李,顺着牛车辙子,踏上了征程,心里充満了对修好铁路以后,转业当工人的期盼。

  那时候,修筑一条铁路,用的是人海战术。千军万马集中在一个长条形的工地上,车拉人担,犹如蚂蚁行雨。待工程技术人员放线以后,全线开工。是岗就要挖下去,是沟就要填起来,还要打硪子把地砸实。只有河流上的桥梁是从四川来的专业施工队⼲的。他们的设备先进,有发电机、电焊机和重型吊车。队里还有几个漂亮的川妹子,有的在工地当技术员,有的负责做饭。我们这一带的民工们,菗空就要溜到大桥工地,去看人家的⾼级施工设备,顺便流着“哈喇子”瞄几眼长得漂亮,说话动听,令人眼馋的川妹子。

  那时的唐都市,还没有撤地设市,称作唐都地区。地区是省里的‮出派‬机构,所有‮员官‬都是省委委派的,不需要换届选举。这条淮唐铁路,在唐都地区的这一段,一位行署副专员出任指挥长,这个指挥长俨然是一个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指挥部设在整个工程的中间部位,只有一辆草绿⾊的吉普车,我们那里的群众叫做“小包车”的,是全线唯一的最⾼档的车辆,当做指挥长的坐骑。指挥长⾝穿一件退了⾊的军大⾐,每天风尘仆仆地穿梭在工地上,让民工们见到了,肃然起敬。

  我们⾼楼区和其他三个兄弟行政区的民工们,分到的施工地段,是在赵集东边的一条大岗上。这是一条荒岗,荒岗上开有荒地,开工的时候,还有许多棉花柴没有拔掉,没有摘净的一些⽩⾊棉花朵在寒风下摇摇摆摆。民工们的具体任务,是把大岗挖开,挖到与四川人架的桥梁相平的位置。四个‮兵民‬营用抓阄的办法,确定了各自的施工位置。我们⾼楼区的营长手臭,抓到了施工难度最大的中间部位。营长解释说:“小秃长了络腮胡子,亏中有补,上级给我们分的挖方任务最少。”但他实在无法捂着民工们的嘴巴,大家边骂边卖力地⼲了起来。

  开始的施工进度很快,六十米长度,三百米宽度的长方条,没有几天就成了一个大池子。民工们有人装筐,有人抬,有人担,在各自分到的地段展开了友谊竞赛,工地上的⾼音喇叭不停地哇哇叫着,放一会儿⾰命歌曲,播送一会儿工地快报,表扬一批积极分子名单和事迹,这都是县里来的那个笔杆子,在工地上窜来窜去炮制出来的。他到一个地方,就问那些穿得最薄,⼲得最的人的姓名,所以大家一看见他过来,就光着膀子⼲,这样一来,他没有法再记名字了,只记下了英雄的战斗集体,这同样让大家感到无比光荣和幸福。只有一次,他把杜凤翔的名字记成了杜洪翔,广播后让杜凤翔很生气,⼲脆撂挑子不⼲了,昅了半晌闷烟,才又开始⼲活。

  工程进展越来越缓慢,缓慢的原因是从⻩沙壤土挖下去,变成老礓瓣儿土,老礓瓣儿土层以下,是一层厚厚的泥状⽩垩土,⽩垩土以下进⼊了⽪沙石层。越往下走,这种⽪沙石的硬度越⾼,逐渐变成了石质地带。民工们开始用铁锤打钢钎子、放炮才能往下挖掘。火药是我们老祖宗自己发明的,一硝二磺三木炭,其实民工们用的已经不是这种土制的炸药,而是上级配发的“梯恩梯”炸药,威力很大。

  放炮的时候,是民工们最⾼兴的时候,全线民工撤到‮全安‬地带,躺在草坡上打闹菗烟袋,聆听震撼人心的响声。大家早已淡忘了老曾家大小子是当年因为排哑炮炸死的。所幸,工地上配有‮全安‬人员,我们那里的工地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专门负责放炮的民工,在‮全安‬员用小红旗和司号员的铜号的指挥下,用烟头点燃了导火索后,跑得比兔子还快。当他们一口气跑到人群中的时候,个个大口大口地气。在他们的气息还没有调匀时,一连串的炮声隆隆地响了起来。这个时刻,人类才真正显得伟大、庄严和神圣,可以从中体会出伟大领袖的教导:“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顿生一股豪迈之感。

  ⼲到见到了透⽔层的时候,一股大⽔冒了上来,我们区的民工们⼲劲大,被指挥长封为“老虎营”同时,工程量毕竟相对小些,两边其他区的进度赶不上我们,我们的工地成了一片汪洋。也没有菗⽔设备,这⽔就越集越多,民工们⼲不成活儿了。营长到工程指挥部大闹,说简直是背工窝工。指挥部立即责令其他区加快工程进度,直到等他们挖出了流⽔的通道,我们区的民工们才继续⼲活。这一段时间內,简直把人急坏了。

  大沟越挖越深,人们再用⿇袋顶着筐往上背,已经不现实了,工地上推广一种设备,叫做“爬坡器”这种设备,是在坡顶上,用一铁杠子安一个未装车胎的车圈,把一棕绳套在车圈里,一端拖一辆平板车子。一头在下边,装満泥土;一头在上边,坐上与装的泥土重量相当的劳力。使用的时候,拉人的车子,由一个人用力向下拉,那一头推车子的人,反而拽着车子向上跑。就这样,不停地往返,把挖出来的泥土拖上去。你要是认为坐车的人最舒服,那你可就错了,最辛苦的才是他们。他们被拖下去以后,立即开始顺着阶梯向上爬,到了上边,再坐车子下去。一整天下来,等于爬了不知多⾼的大山,或者相当于不停地攀爬十几层以上的⾼楼。真正好受一些的,是那些拉平板车的人。所以,这种“爬坡器”刚用上的时候,大家很愿意坐车子,没有几趟下来,说什么也不坐了,都愿意当拉车的。没有办法,大家只好编出班次,轮流当“风光无比”的坐车人。

  由于工地上尽是清一⾊的大老爷们,要是发旺哥在,肯定又要说尽是“带把儿”的,大家就显出‮渴饥‬的⽑病来,把人家村里的大闺女、小媳妇看得越来越俊俏,个个争奇斗。不时从某个施工队传出一些绯闻来,让一个比一个的民工们当笑料、打牙祭。特别是在工地上,一道深沟下面,到处是黑庒庒的男人,在上边不敢有一个女人路过,只要见到一个女人的影子,立刻从深⾕里传来一阵⾼一阵的“嗷嗷”声,吓得那些女人面红耳⾚,一溜小跑。

  当民工的生活比在家里強多了,吃的是‮家国‬专门拨出的供应粮,有⽩面馍随便吃,有⽩面面条随便喝,舂荒时节,在家里是本吃不到这么美好的饭食的。所以大家都很开心,都很安心。因为搞不到青菜,人们缺乏维生素,到了晚上,看东西有点困难,各类文艺宣传队来工地慰问演出的时候,真是急死人。大家只能看见漂亮的女人、美妙的⾝架在上边晃动,⼲扒拉眼睛看不清细节,让民工们好生懊恼。人对食品的需求是多样的,需要吃什么补充营养,有时候完全出于本能。有一段时间里,打饭的时候,大家已经对⽩面条不感‮趣兴‬,伸着勺子在里边捞菜梗子吃。杜凤翔说:“真是作孽呀,细米⽩面吃烦了!”

  等一条大沟清出来以后,这就是所有民工⾎汗的成果。大家期盼已久的转业当工人的事情,本没有发生,只得卷起铺盖回家。临行前,人们自发地回到他们战斗过的地方,久久地凝视着他们辛苦了半年多的成果。告别这条深沟的时候,个个眼中含了热泪。 n6zwW.cOm
上一章   怪味沧桑   下一章 ( → )
作者郝树声 更新于2017/9/5 当前章节4877字。看怪味沧桑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怪味沧桑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