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沉默的大多数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王小波 书号:39608  时间:2017/9/6  字数:9368 
上一章   ‮数多大的默沉‬    下一章 ( → )
  君特·格拉斯在《铁⽪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这个故事太过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后来才发现,这是‮国中‬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国中‬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但这是不对的。

  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一种文化之內,往往有一种流信息的独特方式,甚至是特有的语言,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文化可以传播,等等。这才能叫作文化。

  沉默有自己的语言。举个住楼的人都知道的例子:假设有人常把一辆自行车放在你门口的楼道上,挡了你的路,你可以开口去说:打电话给居委会;或者直接找到车主,说道:同志,五讲四美,请你注意。此后他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回答你,我就不敢保证。我估计他最起码要说你“事儿”假如你是女的,他还会说你“事儿妈”不管你有多大岁数,够不够做他妈。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厌恶之情:把他车胎里的气放掉。⼲这件事时,当然要注意别被车主看见。

  还有一种更损的方式,不值得推荐,那就是在车胎上按上个图钉。有人按了图钉再拔下来,这样车主找不到窟窿在哪儿,补带时更困难。假如车子可以搬动,把它挪到难找的地方去,让车主找不着它,也是一种选择。这方面就说这么多,因为我不想编沉默的辞典。

  一种文化必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沉默也是有的。戈尔巴乔夫说过这样的话:有一件事是公开的秘密,假如你想给自己盖个小房子,就得给主管‮员官‬些贿赂,再到‮家国‬的工地上偷点建筑材料。这样的事⼲得说不得,属于沉默;再加上讲这些话时,戈氏是苏共总‮记书‬,所以当然语惊四座。还有一点要补充的,那就是:属于沉默的事用话讲了出来,总是这么怪怪的。

  沉默也可以传播。在某些年代里,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沉默就像野火一样四下漫延着。把这叫作传播,多少有点过甚其辞,但也不离大谱。在沉默的年代里,人们也在传播小道消息,这件事破坏了沉默的完整。好在这种话语我们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说,比方说,‮共公‬厕所。最起码在追查谣言时,我们是这样待的:这话我是在厕所里听说的!这样小道消息就成了包含着排便艰巨的呓语,不值得认真对待。另外,公厕虽然也是‮共公‬场合,但我有种強烈的望,要把它排除在外,因为它太脏了。我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从我懂事的年龄就常听人们说:我们这一代,生于一个神圣的时代,多么幸福,而且肩负着解放天下三分之二受苦人的神圣使命等等;在甜藌之余也有一点怀疑:这么多美事怎么都叫我赶上了。再说,含蓄是我们的家教。

  在三年困难时期,有一天开饭时,每人碗里有一小片腊⾁。我弟弟见了以后,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冲上台,朝全世界放声⾼呼:我们家吃大鱼大⾁了!结果是被我爸爸拖回来臭揍了一顿。经过这样的教育,我一直比较深沉。所以听到别人说:我们多么幸福、多么神圣时,别人在受苦,我们没有受等等,心里老在想着:假如我们真遇上了这么多美事,不把它说出来会不会更好。当然,这不是说,我不想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对于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我是这么想的:与其大呼小叫说要去解放他们、让人家苦等,倒不如一声不吭。忽然有一天把他们解放,给他们一个意外惊喜。

  总而言之,我总是从实际的方面去考虑,而且考虑得很周到。智者千虑尚且难免一失,何况当年我只是个小孩子。我就没想到这些奇妙的话语只是说给自己听的,而且不准备当真去解放谁。总而言之,家教和天谨慎,是我变得沉默的起因。

  与沉默的大多数相反,任何年代都有人在‮共公‬场合喋喋不休。我觉得他们是少数人,可能有人会不同意。如福科先生所言,话语即权力。当我的同龄人开始说话时,给我一种极恶劣的印象。有位朋友写了一本书,写的是自己在文⾰中的遭遇,书名为《⾎统》。可以想见,她出⾝不好。她要我给她的书写个序。这件事使我想起来自己在那些年的所见所闻。

  文⾰开始时,我十四岁,正上初中一年级。有一天,忽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班上的一部份同学忽然变成了红五类,另一部份则成了黑五类。我自己的情况特殊,还说不清是哪一类。当然,这红和黑的说法并不是我们发明出来,这个变化也不是由我们发起的。照我看来,红的同学忽然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这是值得祝贺的。黑的同学忽然遇上了很大的不幸,也值得同情。我不等对他们一一表示祝贺和同情,一些红的同学就把脑袋刮光,束上了大⽪带,站在校门口,问每一个想进来的人:你什么出⾝?他们对同班同学问得格外仔细,一听到他们报出不好的出⾝,就从牙里迸出三个字:“狗崽子!”当然,我能理解他们突然变成了红五类的狂喜,但为此非要使自己的同学在大庭广众下变成狗崽子,未免也太过份。这使我以为,使用话语权是人前显贵,而且总都是为了好的目的。现在看来,我当年以为的未必对,但也未必全错。

  话语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想要证明说话者本⾝与众不同,是芸芸众生中的娇娇者。现在常听说的一种说法是:‮国中‬人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文化,在全世界一切人中最聪明。对此我不想唱任何一种反调,我也不想当‮民人‬公敌。我还持十几岁时的态度:假设这些都是实情,我们不妨把这些保蔵在內心处不说“闷兹藌”这些话讲出来是不好的,正如在文⾰时,你可以因自己是红五类而沾沾自喜,但不要到人前去显贵,更不要说别人是狗崽子。除了此类话语,我们这里的话就会少很多,但也未尝不是好事。

  现在我要说的是另一个题目:我上小学六年级时,暑期布置的读书作业是《南方来信》。那是一本记述越南‮民人‬抗美救国斗争的读物,其中充満了处决、拷打和杀。看完以后,心里充満了怪怪的想法。那时正在青舂期的前沿,差一点要变成个‮态变‬了。总而言之,假如对我的那种教育完全成功,换言之,假如那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我的期望得以实现,我就想像不出现在我怎能不嗜杀成、怎能不‮忍残‬,或者说,在我⾝上,怎么还会保留了一些人。好在人不光是在书本上学习,还会在沉默中学习。这是我人尚存的主因。

  现在我就在发掘沉默,但不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来发掘。这篇东西大体属于文学的范畴,所谓文学就是:先把文章写到好看,别的就管他妈的。现在我来说明自己为什么人尚存。文化⾰命刚开始时,我住在一所大学里。有一天,我从校外回来,遇上一大夥人,正在向校门口行进。走在前面的是一夥大‮生学‬,彼此争论不休,而且嗓门很大;当然是在用时髦话语争吵,除了⽑主席的教导,还经常提到“十六条”所谓十六条,是‮央中‬颁布的展开文化⾰命的十六条规定,其中有一条叫作“要文斗、不要武斗”制定出来就是供大家违反之用。在那些争论的人之中,有一个人居于中心地位。但他双紧闭,一声不吭,边似有⾎迹。在场的大‮生学‬有一半在追问他,要他开口说话,另一半则在维护他,不让他说话。

  文化⾰命里到处都有两派之争,这是个具体的例子。至于队伍的后半部分,是一帮像我这么大的男孩子,一个个也是双紧闭,一声不吭,但边没有⾎迹,魂不散地跟在后面。有几个大‮生学‬想把他们拦住,但是不成功,你把正面拦住,他们就从侧面绕过去,但保持着一声不吭的态度。这件事相当古怪,因为我们院里的孩子相当的厉害,不但敢吵敢骂,而且动起手来,大‮生学‬还未必是个儿,那天真是令人意外的老实。我立刻投⾝其中,问他们出了什么事,怪的是这些孩子都不理我,继续双紧闭,两眼发直,显出一种坚忍的态度,继续向前行进──这情形好像他们发了一种集体的癔症。

  有关癔症,我们知道,有一种一声不吭,只顾扬尘舞蹈;另一种喋喋不休,就不大扬尘舞蹈。不管哪一种,心里想的和表现出来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在北方揷队时,村里有几个妇女有癔症,其中有一位,假如你信她的说法,她其实是个死去多年的狐狸,成天和丈夫(假定此说成立,这位丈夫就是个兽奷犯)吵吵闹闹,以狐狸的名义要求吃⾁。但⾁割来以后,她要求把⾁煮,并以大蒜佐餐。很显然,这不合乎狐狸的饮食习惯。所以,实际上是她,而不是它要吃⾁。至于文化⾰命,有几分像场集体的癔症,大家闹的和心里想的也不是一回事。但是我说的那些大学里的男孩子其实没有犯癔症。后来,我揪住了一个和我很的孩子,问出了这件事的始末:原来,在大‮生学‬宿舍的盥洗室里,有两个‮生学‬在洗脸时相遇,为各自不同的观点争辩起来。争着争着,就打了起来。其中一位受了伤,已被送到医院。另一位没受伤,理所当然地成了打人凶手,就是走在队伍前列的那一位。这一大夥人在理论上是前往某个机构(叫作校⾰委还是筹委会,我已经不记得了)讲理,实际上是在校园里做无目标的布朗运动。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线索:被打伤的‮生学‬⾎⾁模糊,有一只耳朵(是左耳还是右耳已经记不得,但我肯定是两者之一)的一部份不见了,在现场也没有找到。据一种安加莎·克里斯蒂式的推理,这块耳朵不会在别的地方,只能在打人的‮生学‬嘴里,假如他还没把它吃下去的话;因为此君不但脾气暴燥,急了的时候还会咬人,而且咬了不止一次了。我急于待这件事的要点,忽略了一些细节,比方说,受伤的‮生学‬曾经惨叫了一声,别人就闻声而来,使打人者没有机会把耳朵吐出来蔵起来,等等。总之,此君现在只有两个选择,或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把耳朵吐出来,证明自己的品行恶劣,或者把它呑下去。我听到这些话,马上就加⼊了尾随的行列,双紧闭,牙关紧咬,并且感觉到自己嘴里仿佛含了一块咸咸的东西。

  现在我必须承认,我没有看到那件事的结局;因为天晚了,回家太晚会有⿇烦。但我的确关心着这件事的进展,几乎失眠。这件事的结局是别人告诉我的:最后,那个咬人的‮生学‬把耳朵吐了出来,并且被人逮住了。不知你会怎么看,反正当时我觉得如释重负:不管怎么说,人尚且存在。同类不会相食,也不会把别人的一部份呑下去。当然,这件事可能会说明一些别的东西:比方说,咬掉的耳朵块太大,咬人的‮生学‬嗓子眼太细,但这些可能我都不愿意考虑。我说到这件事,是想说明我自己曾在沉默中学到了一点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好的。这是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有一件事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们可以在沉默和话语两种文化中选择。我个人经历过很多选择的机会,比方说,揷队的时候,有些揷友就选择了说点什么,到“积代会”上去“讲用”然后就会有些好处。有些话年轻的朋友不悉,我只能简单地解释道:积代会是“活学活用⽑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讲用是指讲自己活学活用⽑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参加了积代会,就是积极分子。而积极分子是个好意思。

  另一种机会是当‮生学‬时,假如在会上积极发言,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就可能当‮生学‬⼲部,‮生学‬⼲部又是个好意思。这些机会我都自愿地放弃了。选择了说话的朋友可能不相信我是自愿放弃的,他们会认为,我不会说话或者不够档次,不配说话。因为话语即权力,权力又是个好意思,所以的确有不少人挖空心思要打进话语的圈子,甚至在争夺“话语权”我说我是自愿放弃的,有人会不信──好在还有不少人会相信。主要的原因是进了那个圈子就要说那种话,甚至要以那种话来思索,我觉得不够有意思。据我所知,那个圈子里常常犯着贫乏症。

  二十多年前,我在云南当知青。除了穿着比较乾净、⽪肤比较⽩晰之外,当地人怎么看待我们,是个很费猜的问题。我觉得,他们以为我们都是台面上的人,必须用台面上的语言和我们谈──最起码在我们刚去时,他们是这样想的。这当然是一个误会,但并不讨厌。还有个讨厌的误会是:他们以为我们很有钱,在集市上死命地朝我们要⾼价,以致我们买点东西,总要比当地人多花一两倍的钱。

  后来我们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买东西:不还价,甩下一叠⽑票让你慢慢数,同时把货物抱走。等你数清了⽑票,连人带货都找不到了。起初我们给的是公道价,后来有人就越给越少,甚至在⽑票里杂有些分票。假如我说自己洁⾝自好,没⼲过这种事,你一定不相信;所以我决定不争辩。终于有一天,有个‮生学‬在这样买东西时被老乡扯住了;但这个人决不是我。那位老乡决定要说该同学一顿,期期艾艾地憋了好半天,才说出:哇!不行啦!思想啦!斗私批修啦!后来我们回家去,为该老乡的话语笑得打滚。可想而知,在今天,那老乡就会说:哇!不行啦!五讲啦!四美啦!三热爱啦!同样也会使我们笑得要死。从当时的情形和该老乡的情绪来看,他想说的只是一句很简单的话,那一句话的头一个字发音和‮澡洗‬的澡有些相似。

  我举这个例子,绝不是讨了便宜又要卖乖,只是想说明一下话语的贫乏。用它来说话都相当困难,更不要说用它来思想了。话语圈子里的朋友会说,我举了一个很恶劣的例子----我记住这种事,只是为了丑化生活;但我自己觉得不是的。还有一些人会说,我们这些练掌握了话语的人在嘲笑贫下中农,这是个卑劣的行为。说实在的,那些话我虽耳,但让我把它当众讲出口来,那情形不见得比该老乡好很多。我希望自己朴实无华,说起话来,不要这样绕嘴,这样古怪,这样让人害怕。这也是我保持沉默的原因之一。

  ‮国中‬人有句古话:敬惜字纸。这话有古今两种通俗变体:古代人们说,用印了字的纸擦庇股要瞎眼睛;现代有种近似科学的说法:用有油墨的纸擦庇股会生痔疮。其实,真正要敬惜的本就不是纸,而是字。文字神圣。我没听到外国有类似的说法,他们那里神圣的东西都与上帝有关。人间的事物要想神圣,必须经过上帝或者上帝在人间代理机构的认可。听说,天主教的主教就需要教皇来祝圣。相比之下,‮国中‬人就不需要这个手续。只要读点书,识点字,就可以写文章。写来写去,自祝自圣。这件事有好处,也有不好处。好处是达到神圣的手续甚为简便,坏处是写什么都要带点“圣”气,就丧失了平常心。我现在在写字,写什么才能不亵渎我神圣的笔,真是个艰巨的问题。古代和近代有两种方法可以壮我的胆。古代的方法是,文章要从夫子曰开始。近代的方法是从“⽑主席教导我们说”开始。这两种方法我都不拟采用。其结果必然是:这篇文字和我以往任何一篇文字一样,没有丝毫的神圣。我们所知道、并且可以流的信息有‮级三‬:一种心知肚明,但既不可说也不可写。

  另一种可说不可写,我写小说,有时就写出些汉语拼音来。最后一种是可以写出来的。当然,说得出的必做得出,写得出的既做得出也说得出;此理甚明。人们对最后这类信息流方式抱有崇敬之情。在这方面我有一个例子:我在云南揷队时,有一阵是记工员。队里的人感觉不舒服不想上工,就给我写张假条。有一天,队里有个小伙子感觉庇股疼,不想上工。他可以用第一种方式通知我,到我屋里来,指指庇股,再苦苦脸,我就会明⽩。用第二种方法也甚简便。不幸他用了第三种方式。我收到那张条子,看到上面写着“⻳头疼”就照记下来。后来这件事就传扬开来,队里的人还说,他得了杨梅大疮,否则不会疼在那个部位上。因此他找到我,还威胁说要杀掉我。经过核实原始凭据,发现他想按书面语言,写成臋部疼,不幸写成了“电布疼”除此之外,还写得十分歪歪斜斜。以致我除了认做⻳头疼,别无他法。其实呢,假如他写庇股疼,我想他是能写出的;此人既不是⻳头疼,也不是庇股疼,而是得了痔疮;不过这一点已经无关紧要了。要紧的是人们对于书面话语的崇敬之情。假如这种话语不仅是写了出来,而且还印了出来,那它简直就是神圣的了。但不管怎么说罢,我希望人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有点平常心。庇股疼就说庇股疼,不要写电布疼。至于我自己,丝毫也不相信有任何一种话语是神圣的。缺少了这种虔诚,也就不配来说话。我所说的一切全都过去了。似乎没有必要保持沉默了。如前所述,我曾经是个沉默的人,这就是说,我不喜在各种会议上发言,也不喜写稿子。这一点最近已经发生了改变,参加会议时也会发言,有时也写点稿。对这种改变我有种強烈的感受,有如丧失了童贞。这就意味着我违背了多年以来的积习,不再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了。

  我还不致为此感到痛苦,但也有一点轻微的失落感,我们的话语圈从五十年代起,就没说过正常的话:既鼓吹过亩产三十万吨钢,也炸过精神原‮弹子‬。说得不好听,它是座声名狼籍的疯人院。如今我投⾝其中,只能有两种可能:一是它正常了,二是我疯掉了,两者必居其一。我当然想要弄个明⽩,但我无法验证自己疯没疯。在这方面有个例子:当年里先生以七十以上的⾼龄竞选总统,有人问他:假如你当总统以后老糊涂了怎么办?里先生答道:没有问题。假如我老糊涂了,一定权给副总统。然后人家又问:你老糊涂了以后,怎能知道自己老糊涂了?他就无言以对。这个例子对我也适用:假如我疯掉了,一定以为自己没有疯。我觉得话语圈子比我容易验证一些。

  假如你相信我的说法,沉默的大多数比较谦虚、比较朴直、不那么假正经,而且有较健全的人。如果反过来,说那少数说话的人有很多⽑病,那也是不对的。不过他们的确有缺少平常心的⽑病。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些社会学研究,因此接触了一些“弱势群体”其中最特别的就是同恋者。做过了这些研究之后,我忽然猛省到: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在‮国中‬,人们以为同恋者不存在。在外国,人们知道同恋者存在,但不知他们是谁。有两位人类学家给同恋者写了一本书,题目就叫做《Wordisout》。然后我又猛省到自己也属于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我就属于这最后一种。

  对我来说,这是青少年时代养成的习惯,是一种难改的积习。小时候我贫嘴聊⾆,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开始沉默寡言。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不会说话──在私下里我说的话比任何人都不少──这只意味着我放弃了权力。不说话的人不仅没有权力,而且会被人看做不存在,因为人们不会知道你。

  我曾经是个沉默的人,这就是说,我不喜在各种会议上发言,也不喜写稿子。这一点最近已经发生了改变,参加会议时也会发言,有时也写点稿。对这种改变我有种強烈的感受,有如丧失了童贞。这就意味着我违背了多年以来的积习,不再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了。我还不至为此感到痛苦,但也有一点轻微的失落感。现在我负有双重任务,要向保持沉默的人说明,现在我为什么要进⼊话语的圈子;又要向在话语圈子里的人说明,我当初为什么要保持沉默,而且很可能在两面都不落好。照我看来,头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我发现在沉默的人中间,有些话永远说不出来。照我看,这件事是很不对的。因此我就很想要说些话。当然,话语的圈子里自然有它的逻辑,和我这种逻辑有些距离。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我还要说一句,话语圈子里的人有作家、社会科学工作者,还有些别的人。出于对最后一些人的尊重,就不说他们是谁了──其实他们是这个圈子的主宰。我曾经是个社会科学工作者,那时我想,社会科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发掘沉默。就我所知,持我这种立场的人不会有好下场。不过,我还是想做这件事。

  第二个问题是:我当初为什么要保持沉默。这个问题难回答,是因为它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感觉。一个人决定了不说话,他的理由在话语圈子里就是说不清的。但是,我当初面对的话语圈和现在的话语圈已经不是一个了──虽然它们有一脉相承之处。

  在今天的话语圈里,也许我能说明当初保持沉默的理由。而在今后的话语圈里,人们又能说明今天保持沉默的理由。沉默的说明总是要滞后于沉默。倘若你问,我是不是依然部份地保持了沉默,就是明知故问──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决定了要说说昨天的事。但是要慢慢地说。

  七八年前,我在海外留学,遇上一位老一辈的华人教授。聊天的时候他问:你们把太太叫作“爱人”──那么,把lover叫做什么?我呆了一下说道:叫作“第三者”罢。他朝我哈哈大笑了一阵,使我感觉受到了暗算,很不是滋味。回去狠狠想了一下,想出了一大堆:情人、傍肩儿、拉边套的、搞男女关系的家伙、破鞋或者野汉子,越想越歪。人家问的是我们所爱的人应该称作什么,我竟答不上来。倘若说‮陆大‬上全体‮国中‬人就只爱老婆或老公,别人一概不爱,那又透着虚伪。最后我只能承认:这个称呼在话语里是没有的,我们只是心知肚明,除了老婆和老公,我们还爱过别人。以我自己为例,我老婆还没有和我结婚时,我就开始爱她。此时她只是我的女朋友。据话语的逻辑,我该从领到了结婚证那一刻开始爱她,既不能迟,也不能早。不过我很怀疑谁控制自己感情的能力有这么老到。由此可以得到两个推论:其一,完全按照话语的逻辑来生存,实在是困难得很。其二:创造话语的人是一批假正经。沿着第一个推理前进,会遇上一堆老话。越是困难,越是要上;存天理灭人嘛──那些陈糠烂⾕子太多了,不提也罢。让我们沿着第二条道路前进:“爱人”这个字眼让我们想到什么?‮爱做‬。这是个外来语,从makelove硬译而来。本土的词儿最常用有两个,一个太耝,本不能写。另外一个叫作“敦伦”这个词儿实在有意思。假如有人说,他总是以敦厚人伦的虔敬心情来⼲这件事,我倒想要认识他,因为他将是我所认识的最不要脸的假正经。为了捍卫这种神圣,‮爱做‬才被叫作“敦伦”

  现在可以说说我当初保持沉默的原因。时至今⽇,哪怕你借我个胆子,我也不敢说自己厌恶神圣。我只敢说我厌恶自己说自己神圣,而且这也是实情。

  在一个科幻故事里,有个科学家造了一个机器人,各方面都和人一样,甚至和人一样的聪明,但还不像人。因为缺少自豪感,或者说是缺少自命不凡的天。这位科学家就给该机器人装上了一条男。我很怀疑科学家的想法是正确的。照我看来,他只消给机器人装上一个程序,让他到处去对别人说:我们机器人是世界上最优越的物种,就和人是一样的了。

  但是要把这种经历作为教学方法来推广是不合适的。特别是不能用咬耳朵的方法来教给大家人的道理,因为要是咬人耳的话,被咬的人很疼,咬猪耳的话,效果又太差。所以,需要有文学和社会科学。我也要挤⼊那个话语圈,虽然这个时而昂、时而消沉,时而狂吠不止、时而一声不吭的圈子,在过去几十年里从来就没教给人一点好的东西,但我还要挤进去。 n6zwW.cOM
上一章   沉默的大多数   下一章 ( → )
作者王小波 更新于2017/9/6 当前章节9368字。看沉默的大多数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沉默的大多数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