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佛说四十二章经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书号:39915  时间:2017/9/8  字数:4934 
上一章   ‮差无诲教‬    下一章 ( → )
    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藌,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释】第三十九章是教人明⽩所有的佛经都应该信受,不应该分别大乘、小乘、顿、渐,分别那一部经要紧,那一部经不要紧,生出这么多的分别心。

  佛所说的经典,总而言之,不超出权、实两种。权教是为实所说的,把权教再说详细了,就是为显出实教,所以权实不二。学佛法的人不应该分别什么大、小乘。所以我在洛杉矶对一位泰国比丘说:“本来佛法没有大乘、小乘这么多分别,因为佛教里出了一些执著的弟子,不想真正学佛法,所以就分大分小,做佛的不肖弟子。”

  “佛言”:佛说。“学佛道者”:各位学习佛道的人。“佛所言说”:佛所说的经教。“皆应信顺”都应该信佛所说的经教,不应该有分别心。“譬如食藌”:就好像吃藌糖一样,中间是甜的,边上也是甜的,所以“中边皆甜”“吾经亦尔”:我所说的经典也都是这样,都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教化众生皆共成佛道。

  宣化上人在这一段讲得很明确。“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信就是相信的信,顺就是顺从的意思。为什么说“佛所说法,皆应信顺”?谁能答一答?

  弟子:因为佛是觉悟的人,他说的东西,就是因为各种因缘而说,都是真理。

  弟子:因为佛法只有这一条道,没有第二个道。

  弟子:信是成佛之⺟,而且佛所说的法,一字一句都能了道。

  弟子:佛所说的都是叫我们控制在生灭之间。

  谁还能具体说一下?你说。

  弟子:佛的每句话都是对我说的。

  嗯,对你说的。还有谁能说一说?

  我刚讲完。因为佛的教育,佛说的道理都是了脫生死的。为什么要信顺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在呼昅之间,这刚讲完,不允许起任何分别心。你起任何分别心,都是不能了脫生死的。

  你想一想,佛已经属于证道者,我们还有什么可分别的呢?我们相信佛,应该在呼昅之间就控制自己,控制这个生死洪流,所以我们得信顺。信顺就等于了脫生死一样,马上就信。像师⽗给你讲话,你得信,你得顺从赶紧去做,这是了脫生死啊。

  就包括我们道友之间,师兄弟之间说的话,你得信顺哪。就是年龄最小的沙弥跟你们说了,虽然他小,他说了,你也得去依教奉行,马上信顺,都得去做。为什么?因为有了分别心,你也就在生死上打了败仗了,所以不能生出分别心来,应该赶紧去做,那你才能控制生死。怎么控制生死?就在这上下功夫,是不是?这是应该做的。

  我们表面看上去很平常,说:“师⽗,你也没怎么去搞什么苦行啊,或搞什么东西。”那是我们另外需要修行的地方,我们平常时间就在依教奉行上下功夫,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脫生死的。你不在这下功夫,你不掌握这个,你到哪去,除了吃就是睡,要不就是昏沉,你还有啥?究竟在哪上了生死都不知道。

  所以说,更不应该在佛经里去分出什么大乘、小乘、顿、渐,你不应该这么分别的,因为说大说小都是为了显出实。大小是权教,都是为了显出实相来。

  过去,那是我刚出家的时候,有一个师兄,我去了以后他就问我,他说:“有的人说,守出家戒是小乘,那菩萨戒才是大乘,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反正我们俩也悉,他可能是顺便考考我。我答:“本就没有大乘和小乘。”后来我又说了一点别的。他听完以后点头认可,那意思是:你说得对。

  那为什么说有大有小呢?那只是个权教,是为方便度人。这个大小本来不存在,佛所说的法本来都是一实相,关键在于用心。我们如果在这里再分出大小“哎呀,这个法正确,这是大乘的,我得去努力做。这个是小乘的,我先不去做。”那就完了,你只要一起分别心,在生死河上,你就流落生死里去了,而且越走越远。这一念就了不得了,不知道过几个生死了,我们的生命就这么样浪费了。

  你再怎么分顿、渐,顿教、渐教,哪一部经重要,哪一部经不重要,这都没有啥意义。说诵这个经有无量功德,那个经没有大功德。实际上都是你自己在分别,功德在于你是否清净,是否能控制你的妄想。你老去分别,分别来分别去,最后不但没有得到佛法的‮实真‬意义,反而离了生死这条路越走越远,而且越来越堕落,所以说,不能分别。就是对铜像、泥像、纸像,我们都不能分别,好坏也不能分别,走路也不能分别,什么都不能分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想法了脫生死。

  所以佛就比喻,就像食藌一样“中边皆甜”中间和边都甜。只要你不分别,中边都甜;你要是分别,那中边甜不甜呢?它就不甜了,哪都不甜。你看我们过斋也是这样,我跟大家讲过,打食物了,如果你不瞅这个馒头和菜,你就不知道这个菜是什么味、馒头什么味。当你瞅着这个馒头、瞅着这个菜打到钵里,那气味马上就进⼊鼻子里去了,一会儿你就闻到味了,鼻子马上就知道这个馒头是什么味、菜是什么味。

  你要是不分别,你好长时间都不知道是什么味,所以你要是不瞅它一眼,你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打过来了,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味。所以说,味道是哪来的呢?由分别心来的。有了分别心,就没有清净心了,所以这个食物就不能成为藌了;如果没有分别心,就像食藌一样,中边皆甜。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甜?就是我们的清净心。不分别就会有清净心,所以你吃什么都甜,你吃糠咽菜,甚至不吃饭都甜,喝口⽔都甜。说:“今天我饿了,吃饭时没给我打,但我没起分别,也没起嗔恨心。”你看看,你这一天虽然肚子饿,但心里很清净,很自在,它也甜。

  有的人不是“这个食物来了,我就‮劲使‬多要一点。”吃完了以后,心里就不舒服,总觉得欠别人点什么似的。你看我占了便宜了,他生起的那个乐是占便宜的那个乐,实际上心里是一种惭愧,它不会长久的,最后慢慢就会起烦恼,一会儿就惹事了。因为他想占别人便宜,贪着这个“生”就必然有个“灭”跟着他。

  一会儿,回寮房去了,谁可能一下子碰着他,引起烦恼了,这非生气不可。因为啥呢?并不是因为谁碰了他一下而生气,他心里搞了一个贪便宜的心,种下了一个生气的种子。因为贪便宜就要吃亏嘛,他种下一个生灭的种子,种下一个烦恼的种子,到时候那个烦恼非起来不可。就算没人碰他,它自己也得起来,何况借点因缘,所以非得生气不可。什么原因生气?就是你平时没有摄住心,有分别心,所以烦恼是这么起来的,是你没有控制这个生死的河流。

  宣化上人在洛杉矶曾对泰国比丘说:“佛法没有大乘和小乘这么多分别。”过去在印度也是这样,后来就出现了小乘不承认大乘,大乘批评小乘的现象,最后佛法就在印度灭掉了,就是这么灭掉的,就因为互相在內部斗争。

  过去,佛教在印度掌握了整个印度的命脉问题,国王也信佛,‮民人‬都信佛。它那个那烂陀寺住的僧人有多少呢?就是玄奘法师去的时候,它那时候有多少人?那一个寺院有一万人。原先我寻思有千八百人就算不错了,那个那烂陀寺有一万人,你说这个寺院得多大?我原先还有个想法,说将来发愿建个大的道场,有上千人的道场。这一看,和人家没法比,人家那道场有一万人,你看人家心量有多大。

  那个时候主要是辩论,一个是和外道辩论,另外就是这个大小乘辩论。小乘说没有大乘,最后玄奘法师以大乘来驳斥小乘。玄奘法师倒不是批评小乘不对,而是显示大乘,确实存在大乘问题。实际上,大小二乘都是一乘,都是为了显示实相而说的,观机逗教嘛。所以我们不应该分别,有了分别就不是佛的真正弟子了。

  刚才大家都答得很对,佛法都是觉悟的法,所以对佛没有什么怀疑的,我们都应该去依教奉行。我们从佛这开始依教奉行,然后逐渐地扩大,扩大到师⽗那,扩大到道友那,扩大到所有人那,最后我们都要不去分别。这样慢慢养成那个好的习惯,我们就会在生死河流上站住脚,而不让生死河流把你冲跑了;要不你就随着生灭越跑越远,越跑越厉害。

  佛的讲法有权法和实法这两种,权实是不二的。权教就是方便说,方便说是说什么呢?是显示实教的。权教是为显示实教的,这个应该清楚。有的人就把权教当为本,那也是不行的。有的人听人一提实相,他就反感,认为你尽说大话“小的还没持好呢,就尽说大话。”这也是不对的,我自己认为是不对,因为我们时时要把所修的法归⼊实相,要有这种怀。

  我一听谁要讲法,讲的是实相,我心里特别喜。虽然他有些事情可能还没做到,但他已经认识了,那我就非常喜,因为他早晚都能成就,他已经种下这个种子了,就差一个时间和实践的问题,或是进一步修证的问题了,他终归是认识了。

  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这个实相,如果你不重视实相,不从本上了解这个,最后把权教当成本,这就是三世佛喊冤。因为佛所说法都是显实相的,你最后把佛的本意给忘了,光看到指头,忘看月亮了,这个可不行啊。

  我们应该知道以权显实,权实不二。不能因为是权教你就不学了,你说:“这不行,我得专门学实相,我不学权。”你没有权就很难达到这个实相,所以说,我们不应该排斥权教,因为它是你⼊门的阶梯,你没有这一念,想直接就登堂⼊室,它不可能的。你没有台阶能好使吗?是不是?你得需要这个过程。我们应该随顺这个过程才对,心里不要有隔碍,这样就好。最后,我们都共同成佛道。

  今天就讲到这里。

  ……

  我们昨天讲到第三十九章“教诲无差”这里讲了,学佛应该知道随顺佛法。为什么要随顺?因为生死就在念头之间,就在一刹那之间,我们每天都在生死之中,在不断地生灭中。

  生死有三种生死,一个叫念念生死,有一种叫分段生死,还有一个叫大洪流生死。分段生死那是一个耝相的生死,我们想解决分段生死,你就得在念念生死上下功夫,念念生死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死。

  (编者注:大洪流生死:是大生死流,我们无始劫来的轮回大洪流。

  分段生死,指我们一世又一世生死,这一世为人,死了又投生为人,或者投生为畜生,或者生为天人,天人死了又为人,就这样一世一世的轮回,一段一段的生死轮转。)

  所以佛说,如果认为生死在几天之间或吃饭之间,那都没有见道。认为在呼昅之间,佛说你已见道了。这个得实证,你不实证是不知道的,不是说听别人一说就知道了,得通过实证才能见到这个地方。你没有见到这个地方,说明你没有实证,没有得到究竟。生死在哪你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究竟,是不是?

  我们想行道,想修行,就得在念念上去做,所以我们大家就要有紧迫感,不能⿇痹,念念都得想法了脫生死的。

  佛告诉我们应该信顺佛法,你只要信顺了,就会像藌一样甜。藌从哪来?在于我们的信顺,一个是对佛法生起信心,另外去随顺佛法,你才会有“中边皆甜”边上也甜,中间也甜,像藌一样。如果你不能信顺,就算有了藌,你得到的也是苦的,因为你把藌给变坏了。本来是甜的东西,你硬给加了毒药,所以它变成不甜的东西,甚至是有害的东西。

  修学佛法的关键是在于这个用心,是否能够信顺佛法、随顺佛法,随顺就是依教奉行,无条件的。你放下“我”一切都甜;你有“我”一切都苦,有“我”就生出一切苦来。我们修行为什么不得道?就是在用功上没用到火候上,心力未到,没掌握它关键的地方。

  有的认为:“哎呀,赶趟,我这生死还早呢,我这生死在哪呢?在临终。”他把希望寄托在临终了,那只是个方便地说。凡夫只能看到这个临终,他看不到念念之间的生灭,所以凡夫永远是凡夫,他不能成道。如果凡夫知道念念有生死,他很快就放弃了他所有的贪,凡是贪都是要他命的、都是要他生死的,你说他哪敢去贪?是吧?

  说“这个东西好吃,那个东西不好吃”他就不敢去分别了,所以他很快就得道。得道就在这个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痹,不能把希望寄托到未来,我们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当下,就在这一念之间,在念念之间去做。只有这样,你才会得道的。

  好,我们今天继续往下讲。讲第四十章“行道在心” N6zWw.CoM
上一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下一章 ( → )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7/9/8 当前章节4934字。看佛说四十二章经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