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苏菲的世界无弹窗广告推荐 |
|
逆流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 书号:40604 时间:2017/9/16 字数:8809 |
上一章 家学哲派然自 下一章 ( → ) | |
…没有一件事物可以来自空无… 那天下午苏菲的妈妈下班回家时,苏菲正坐在秋千上,想着哲学课程与席德(那位收不到她⽗亲寄来的生⽇卡的女孩)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妈妈在花园另一头喊她:“苏菲,你有一封信!”苏菲吓了一跳。她刚才已经把信箱里的信都拿出来了,因此这封信一定是那位哲学家写来的。她该对妈妈说什么好呢?“信上没有贴邮票,可能是情书哩!”苏菲接过信。 “你不打开吗?”她得编一个借口。 “你听过谁当着自己妈妈的面拆情书的吗?”就让妈妈认为这是一封情书好了。虽然这样令人难为情的,但总比让妈妈发现自己接受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一个和她玩捉蔵的哲学家——的函授教学要好些。 这次,信装在一个⽩⾊的小信封里。苏菲上楼回房后,看到信纸上写了三个新的问题: 万事万物是否由一种基本的物质组成? ⽔能变成酒吗? 泥土与⽔何以能制造出一只活生生的青蛙? 苏菲觉得这些问题很蠢,但整个晚上它们却在她的脑海里萦绕不去。到了第二天她还在想,把每个问题逐一思索了一番。 世上万物是否由一种“基本物质”组成的呢?如果是,这种基本物质又怎么可能突然变成一朵花或一只大象呢?同样的疑问也适用于⽔是否能变成酒的问题。苏菲听过耶稣将⽔变成酒的故事,但她从未当真。就算耶稣真的将⽔变成了酒,这也只是个奇迹,不是平常可以做到的。苏菲知道世间有很多⽔,不仅酒里有⽔,其他能够生长的事物中也都有⽔。然而,就拿⻩瓜来说好了,即使它的⽔分含量⾼达百分之九十五,它里面必然也有其他的物质。因为⻩瓜就是⻩瓜,不是⽔。 接下来是有关青蛙的问题。奇怪,她的这位哲学老师好像特别偏爱青蛙。 她或许可以接受青蛙是由泥土与⽔变成的说法。但果真这样,泥土中必然含有一种以上的物质。如果泥土真的含有多种不同的物质,则它与⽔混合后说不定真的可以生出青蛙来。当然,它们必须先变成蛙卵与蝌蚪才行。因为,无论再怎么浇⽔,包心菜园里是长不出青蛙的。 那天她放学回家后,信箱里已经有一封厚厚的信在等着她了。 她像往常一样躲到密洞中去看信。 哲学家的课题 嗨,苏菲,又到上课的时间了。我们今天就不再谈⽩兔等等,直接上课吧。 在这堂课里,我将大略描述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人们对哲学的观念。我们将按照应有的次序,逐一道来。 由于这些哲学家生活的年代与我们不同,文化也可能与我们相异,因此也许我们应该先试着了解每位哲学家给自己的课题,也就是说,明⽩他们每个人关注、质疑的事项是什么。可能有的哲学家想探索植物与动物是如何产生的,有的则想研究世间是否有上帝或人的灵魂是否不朽等问题。 知道了每一位哲学家的“课题”之后,我们就比较容易了解他的思想的脉络,因为没有任何一位哲学家会企图探讨哲学的所有领域。 我之所以用“他”来代表哲学家是因为在这期间哲学乃是男人的专利。从前的妇女无论做为一个女人或一个有思想的人都只有对男人俯首听命的份。这是很悲哀的事,因为许多宝贵经验就这样丧失了。一直要到本世纪,妇女们才真正在哲学史上留下了⾜印。 我不想出家庭作业给你,不会让你做很难的算术题目或类似的功课,也不会让你背英文的动词变化。不过我偶尔会给你一些简短的作业。 如果你接受这些条件,我们就开始吧。 自然派哲学家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有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 我们都曾经好奇万物从何而来。现代有许多人认为万物必定是在某个时刻无中生有的。希腊人持有这种想法的并不多,由于某种理由,他们认定有“一种东西”是一直都存在的。因此对于他们而言,万物是如何从无到有并非重要的问题。他们惊叹的是⽔中如何会有活鱼、瘠土里如何会长出⾼大的树木与⾊彩鲜丽的花朵。而更让他们惊异的是女人的子宮居然会生出婴儿。哲学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形貌不断改变。 这类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举个例子,原来是属于物质的东西何以会变为有生命的物体?早期的哲学家都相信,这些变化必定来自某种基本物质。至于他们何以持此看法,这就很难说清楚。我们只知道,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慢慢形成这样的观念,认为大自然的变化必定是某种基本物质造成的。他们相信,世上必定有某种“东西”万物皆由此衍生,而且最终仍旧回归于此。 我们最感趣兴的并不是这些早期的哲学家找出了哪些答案,而是他们问了什么问题、寻求何种答案等等。我们对他们的思考方式较感趣兴,而不是他们思考的內容。 我们已经知道他们所提的问题与他们在物质世界观察到的变化有关。他们想寻求其中隐含的自然法则。他们想要从古代神话以外的观点来了解周遭发生的事。最重要的是,他们想要透过对大自然本⾝的研究来了解实际的变化过程。这与借神话故事来解释雷鸣、闪电或舂去冬来的现象大不相同。 就这样,哲学逐渐脫离了宗教的范畴。我们可以说自然派的哲学家朝科学推理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成为后来科学的先驱。 这些自然派哲学家的论述,至今只留下断简残篇。我们所知的一小部分乃是据两百多年后亚理斯多德的著作。其中只提到这些哲学家所做的若⼲结论,因此我们无法确切了解他们是经由何种方式达成这些结论。不过,我们据已知的资料可以断定这些早期希腊哲学家的“课题”与宇宙的基本组成物质与大自然的变化等问题有关。 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学家 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位哲学家是泰利斯(Thales)。他来自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米雷特斯,曾游历过埃及等许多家国。据说他在埃及时曾计算过金字塔的⾼度,他的方法是在他自己的影子与⾝⾼等长时测量金字塔的影子⾼度。另外据说他还在公元前五八五年时准确预测过⽇蚀的时间。 泰利斯认为⽔是万物之源。我们并不很清楚这其中的意思。或许他相信所有的生命源自于⽔,而所有的生命在消融后也仍旧变成⽔。 他在埃及旅游时,必定看过尼罗河三角洲上的洪⽔退去后,陆地上的作物立刻开始生长的现象。他可能也注意到凡是刚下雨的地方一定会出现青蛙与虫子。 更可能的是,泰利斯想到了⽔结成冰或化为蒸气后又变回⽔的现象。 此外,据说泰利斯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此话含义为何,我们同样只能猜测。也许他在看到花朵、作物、昆虫乃至蟑螂全都来自黑⾊的泥土后,他便想象泥土中必定充満了许多⾁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菌”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他所谓的“神”并非指荷马神话中的天神。 我们所知的第二个哲学家是安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r)。 他也住在米雷特斯。他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他所谓的“无限定者”(注:世界由无限定者元素所构成)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要解释他所谓“无限”的意思并不容易,但很明显的他并不像泰利斯一样认为世界是由一种物质造成的。 也许他的意思是形成万物的物质不一定不是这些已经被创造出来的事物。因此这种基本物质不可能是像⽔这样平常的东西,而是某种无以名之的物质。 第三位来自米雷特斯的哲学家是安那西梅尼斯(Anaximenes,约公元前57O年~公元前526年)。他认为万物之源必定是“空气”或“气体”毫无疑问,安那西梅尼斯必定知泰利斯有关⽔的理论。然而⽔从何来?安那西梅尼斯认为⽔是空气凝结后形成的。我们也可看到下雨时,⽔是从空气中挤出来的。安那西梅尼斯认为当⽔再进一步受到挤庒时,就会变成泥土。他可能曾经注意到冰雪融解时,会有泥土、沙石出现。他并认为火是比较精纯的空气。 因此他主张空气是泥土、⽔、火的源头。 这与“⽔是万物生长之源”的理论相去不远。也许安那西梅尼斯认为泥土、空气与火都是创造生命的必要条件,但“空气”或“气体”才是万物之源。因此,他和泰利斯一样,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必定是由一种基本物质造成的。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 这三位米雷特斯的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然而一种物质又如何会突然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称为“变化的问题”约莫从公元前5OO年开始,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伊利亚(Elea)有一群哲学家也对这个问题很有趣兴。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帕梅尼德斯(Parmenites,约公元前54O~公元前48O年)。 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这个观念对希腊人并不陌生,他们多少认为世上的万物是亘古长存的。在帕梅尼德斯的想法中,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不过,帕梅尼德斯的思想比其他大多数人更加深⼊。他认为世上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 当然,帕梅尼德斯也体认到大自然恒常变迁的事实。透过感官,他察觉到事物的确会发生变化,不过他无法将这个现象与他的理智思考画上等号。当他不得不在依赖感官和依赖理智之间做一个选择时,他选择了理智。 你听过“眼见为信”这句话。不过帕梅尼德斯甚至在亲眼见到后仍不相信。他认为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智不符。⾝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他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 这里坚决相信人的理智的态度被称为理主义。所谓理主义者就是百分之百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泉源的人。 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 帕梅尼德斯的时代另有一位哲学家叫做赫拉克里特斯(Heraclitus,约公元前54O~公元前48O)。当时他从以弗所(Ephesus)来到小亚细亚。他认为恒常变化(或流动)事实上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我们也许可以说,赫拉克里特斯对于自己眼见的事物要比帕梅尼德斯更有信心。 赫拉克里特斯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两次”当我第二次涉⽔时,无论是我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 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我们从未尝过饥饿的痛苦,我们在⾜时就不会感到悦愉。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如果没有冬天,舂天也不会来临。 赫拉克里特斯相信,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 他说:“神是⽩天也是黑夜,是冬天也是夏天,是战争也是和平,是饥饿也是⾜。”这里他提到的“神”所指的显然不是神话中的神。对于赫拉克里特斯而言,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的确,在大自然不停的变化与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神的存在。 赫拉克里特斯经常用logos(意为“理”)这个希腊字来替代“神”一词。他相信,人类虽然思想不见得永远一致,理也不一定同样发达,但世上一定有一种“普遍的理”指导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 “普遍的理”或“普遍法则”是所有人都具备,而且以之做为行事准则的。不过,赫拉克里特斯认为,大多数人还是依照个人的理来生活。总而言之,他瞧不起其他的人。他说;“大多数人的意见就像儿戏一般。”所以,赫拉克里特斯在大自然不断地变迁与对比的现象中看出了一个“一致”他认为这就是万物之源,他称之为“上帝”或“理” 四种基本元素 从某方面来看,帕梅尼德斯和赫拉克里特斯两人的看法正好相反。帕梅尼德斯从理的角度认为没有一件事物会改变。赫拉克里特斯则从感官认知的观点认为大自然不断在改变。究竟谁对谁错?我们应该听从理还是依循感官?帕梅尼德斯和赫拉克里特斯各自主张两点。 帕梅尼德斯说:1.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 2.因此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 赫拉克里特斯则说:1.万物都会改变(“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2.我们的感官认知是可靠的。 两人的意见可说是南辕北辙。但究竟谁是谁非?这样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的局面最后由西西里的哲学家恩培窦可里斯(Empe—docles)解决了。 他认为他们两人各有一点是对的,也各有一点是错的。 他指出,他们两人之所以有这个本的差异是因为他们都认定世间只有一种元素存在。他说,果真如此,则由理引导的事物与“眼睛可见到的”事物之间将永远有无法跨越的鸿沟。 他说,⽔显然不会变成鱼或蝴蝶。事实上,⽔永远不会改变。纯粹的⽔将一直都是纯粹的⽔。帕梅尼德斯主张“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并没有错。 但同时恩培窦可里斯也同意赫拉克里特斯的说法,认为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感官所体验到的。我们必须信任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物,而我们的确亲眼看到大自然的变化。 恩培窦可里斯的结论是:我们不应该接受世间只有一种基本物质的观念;无论⽔或空气都无法独力变成玫瑰或蝴蝶。大自然不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恩培窦可里斯相信,整体来说,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他称之为四个“”这四个就是土、气、火与⽔。 他指出,大自然所有的变化都是因为这四种元素相互结合或分离的缘故。因为所有事物都是由泥土、空气、火与⽔混合而成,只是比例各不相同。他说,当一株花或一只动物死亡时,它们体內的这四种元素就再度分离了,这些变化是⾁眼可见的。不过土、气、火与⽔却是永远不灭的,不受他们所组成事物的影响。因此,说“万物”都会改变是不正确的。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有变化。世间发生的事不过是这四种元素的分合聚散罢了。 也许我们可以拿绘画来做比喻。假如一位画家只有一种颜料——例如红⾊——他便无法画出绿树。但假如他有⻩、红、蓝、黑四⾊,他便可以将它们依照不同的比例来调配,得出数百种颜⾊。 或者也可以拿烹饪来比方。如果我只有面粉,那么我得是个魔法师才能做出蛋糕来。但如果我有蛋、面粉、牛与糖,我便可以做出各式各样的蛋糕。 恩培窦可里斯之所以选择土、气、火与⽔做为大自然的四个“”并非偶然。在他之前有些哲学家也曾经试图证明宇宙的基本元素不是⽔,就是空气或火。泰利斯与安那西梅尼斯也曾经指出,⽔与气都是物质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希腊人则相信火也同样重要。举例来说,他们发现光对所有生物的重要,也知道动物与人都有体温。 恩培窦可里斯可能观察过木材燃烧的情形。他看到木材因此分解。木材燃烧时发出“劈啪!劈啪!”的声音,那是“⽔”另外也有某些东西随着烟雾往上升,那是“气”而“火”更是明⽩可见的。至于火熄灭后所残余的灰烬便是“土”了。 恩培窦可里斯将自然界的变化解释为四个“”的分合聚散之后,仍有一件事情有待解释。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元素聚合在一起,创造了新的生命?又是什么因素使得这些聚合物——例如花——再度分解?恩培窦可里斯认为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他称之为“爱”与“恨” 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使他们分散。 他将“物质”与“力量”分开来。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即使是在今天,科学家们仍将“矿物”与“自然力”分开。现代科学家相信,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可说是各种矿物在不同自然力之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恩培窦可里斯并提出“我们何以能看见某物”的问题。例如我们何以能“看见”一株花?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苏菲,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你现在可有机会了。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我们的眼睛就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也是由土、气、火、⽔所组成。所以我们眼睛当中的“土”可以看见周遭环境中的土,我们眼中的“气”则看到四周的气,我们眼中的“火”看到四周的火,我们眼中的“⽔”则看到四周的⽔。我们的眼睛中如果缺少这四种物质中的任何一种,便无法看到大自然所有的事物了。 万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 还有一位哲学家也不认为我们在自然界中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由某一种基本物质——如⽔——变成的。他的名字叫安纳萨哥拉斯(Anaxagoras,公元前5OO~公元前428年)。他也不相信土、气、火、⽔就能够变成⾎与骨头。 安纳萨哥拉斯主张大自然是由无数⾁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然而,即使是在最小的部分中也有其他每种事物的成分存在。他认为,如果⽪肤与骨头不是由其他东西变成,则我们喝的牛与吃的食物中也必定有⽪肤与骨头的成分。 我们用一些现代的例子也许可以说明安纳萨哥拉斯的思想。 现代的镭科技可以制造所谓的“镭摄影图”如果一张镭摄影图描绘的是一辆汽车,且这张图被切割成一片一片的,那么我们虽然手中只有显示汽车险保杆的那一张图,也仍旧可以看到整辆汽车的图像。这是因为在每一个微小的部分中都有整体的存在。 从某一方面来说,我们⾝体的构造也是一样。假如我的指头上掉落了一个⽪肤细胞,此一细胞核不仅会包含我⽪肤的特征,也会显示我有什么样的眼睛、什么颜⾊的头发、有几指头、是什么样的指头等等、人体的每个细胞都带有决定所有其他细胞构造方式的蓝图,因此在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各物的一部分”;整体存在于每一个微小的部分中。 安纳萨哥拉斯称呼这些含有“各物的一部分”的“小粒子”为“种子” 我们还记得恩培寞可里斯认为“爱”凝聚各种元素组成整体的力量。安纳哥拉斯也认为“秩序”是一种力量,可以创造动物与人、花与树等。他称这个力量为“心灵”或“睿智” 安纳萨哥拉斯之所以引起我们的趣兴,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是我们所知第一个住在雅典的哲学家。他生长于小亚细亚,但在四十岁时迁居雅典。他后来被责为无神论者,因此最后被迫离开雅典。 他还说过,太不是一个神,而是一块红热的石头,比希腊的培洛彭尼索斯半岛还大。 安纳萨哥拉斯对天文学很感趣兴。他相信天上所有物体的成分都与地球相同。这是他研究一块陨石后达成的结论。他因此想到别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类。他并指出,月亮自己并不会发光,它的光来自于地球。同时他还解释了⽇蚀的现象。 P.S:苏菲,谢谢你注意听讲。你可能需要将这一章读个两三遍才能完全理解。不过话说回来,要理解一件事物总是要费一些力气的。你的朋友如果有人一点不费力气就可以样样精通的话,我相信你也不会很欣赏她。 关于宇宙基本组成物质与自然界变化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必须要等到明天再说了。到时你将会认识德谟克里特斯(De摸crltus)。今天就到此为止了。 苏菲坐在密洞中,透过浓密的灌木丛中的小洞向花园张望。在读了这么多东西后,她得理清她的思绪才行。 显然的,⽩⽔除了变成冰块或蒸气之外,永远不能变成其他的东西,甚至也不能变成西瓜,因为西瓜里面除了⽔以外还有别的。 不过她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她曾经在学校中上过课。如果她没有上过相关的课,她还会这么肯定冰块的成分完全是⽔吗?至少她得密切观察⽔如何结冻成冰块、又如何融解才行。 苏菲再次试着运用自己的常识,而不去想她从别人那儿学到的知识。 帕梅尼德斯不承认世上任何事物会变化。苏菲愈想愈相信从某一方面来说,他是对的。在智上,他无法接受事物会突然转变成“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事物”的说法。要坦⽩说出这个观念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必定意味着他必须驳斥人们亲眼所见到的种种自然界的变化。一定有很多人取笑他。 恩培窦可里斯一定也是个聪明的人。因为他证明这世界是由一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如此自然界才可能在万事万物实际上皆未曾改变的情况下产生种种变化。 他只凭推理就发现了这个事实。当然他曾经研究过大自然,但他却没有现代科学家的设备来进行化学分析。 苏菲并不一定相信万事万物都是由土、气、火与⽔所组成。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原则上来说,恩培窦可里斯说得没错。如果我们要接受自己亲眼所见的各种大自然的变化而又不致违反自己的理,唯一的方式就只有承认世间存在着一种以上的基本物质。 现在,苏菲发现哲学这门课程更有趣了,因为她可运用自己的常识来理解这些哲学思想,而毋需凭借她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她的结论是: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 N6ZWw.Com |
上一章 苏菲的世界 下一章 ( → ) |
作者乔斯坦·贾德 更新于2017/9/16 当前章节8809字。看苏菲的世界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苏菲的世界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