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时间斑驳了701营区大门的红漆一样,时间也侵蚀了701的神秘、威严和宁静,我曾经以为⼊701大门是一件烦琐而复杂的事。但哨兵只看了看我件证(⾝份证和记者证),让我在一本卷角的本子上稍作登记,就放行了。这么简单,反倒使我觉得怪异,以为是哨兵玩忽职守。可一深⼊院子,这种疑虑消失了,因为我看到大院里还有卖菜的小贩和闲散的民工,他们大大咧咧的样子如⼊无人之境,又好像是在乡村民间。我不喜701传说中的样子,却也不喜701变成这个样子,这使我有种一脚踩空的感觉。不过,后来我探听到,701院中有院,我涉⾜的只是一片新圈的生活区,那些院中之院,就像洞中之洞,你非但不易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休想进⼊。那边的哨兵常常像幽灵一样,冷不丁就出现在你面前,而且浑⾝冒着人的冷气,像尊冰雕。他们总是不准你挨近,仿佛怕你挨近了,你⾝上的体温会化掉他们一样,仿佛真的是冰雪雕刻成的。我在701陆陆续续呆了十来天,可以想像,我见到了瓦西里,他真名叫赵棋荣。我也见到了容金珍不年轻的子,她全名叫翟莉,还在⼲她的老本行。她⾼大的⾝材,在岁月的打磨下已经开始在缩小,但比一般人还是要显得⾼大。她没有孩子,也没有⽗⺟,但她说容金珍就是她孩子,也是⽗⺟。她告诉我,现在她最大的苦恼就是不能提前退职,这是由她的工作质决定的。她说,她退职后将去灵山疗养院陪丈夫度过每一天,但现在她只能用年休假时间去陪他,一年只有一两个月。不知是因为保密工作⼲久了的缘故,还是因为一个人的⽇子过久了,她给我的印象似乎比传说中的容金珍还要冷漠,还要沉默寡言。坦率说,瓦西里也好,容金珍子也好,他们并没有帮我多少忙,他们和701其他人一样,对容金珍的悲痛往事不愿意重新提起,即使提起也是矛盾百出的,好像悲痛已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记忆,他们不愿说,也无法说。用无法说的方式来达成不愿说的目的,也许是一种最有力也是最得体的方式了。我是晚上去拜访容金珍子的,因为没谈什么,所以很早就回了招待所。回招待所后没多久,我正在作笔记(记录对容金珍子的所见所闻),一个30来岁的陌生人突然闯进我房间,他自我介绍是701保卫处⼲事,姓林,随后对我进行了再三盘查。说老实话,他对我极不友好,甚至擅自搜查了我房间和行李什么的。我知道搜查的结果只会让他更加相信我说的——想颂扬他们的英雄容金珍,所以我并不在乎他的无理搜查。问题是这样,他依然不相信我,盘问我,刁难我,最后提出要带走我所有件证——共有四本,分别是记者证、工作证、⾝份证和作协会员证,以及我当时正在记录的笔记本,说是要对我作进一步调查。我问他什么时候还我,他说那要看调查的结果。我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上午,还是这人——林⼲事——找到我,但态度明显变好,一见面就对昨晚的冒昧向我表示了⾜够的歉意,然后客气地把四本件证和笔记本一一归还给我。很显然,调查的结果是令他満意的,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还给我带来了最好的消息:他们局长想见我。在他的护卫下,我大摇大摆地通过三岗哨卡,走进了森严的院中之院。三道岗哨,第一道是武警站的,是两人岗,哨兵⾝上挎着手,⽪带上吊着警。第二道是解放军站的,也是两个人,⾝上背着乌亮的半自动步,围墙上有带刺的铁丝网,大门口有一座石砌的圆形碉堡,里面有电话,好像还有一机什么的。第三道是便⾐,只有一个人,是来来回回在走的,手上没武器,只有一部对讲机。说真的,我至今也不知道701到底是个什么单位,隶属于军方?还是警方?还是地方?从我观察的情况看,那些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着便装的,也有少数是穿军装的,里面停的车也是这样,有地方牌照和军牌照的,军牌照的要比地方牌照的少。从我打问的情况看,不同的人回答我都是一样的,首先他们提醒我这是不该问的,其次他们说他们也不知道,反正是家国的机要单位,无所谓是军方还是地方——军方和地方都是家国的。当然,都是家国的,话说到这份上还有什么可说?不说了,说了也没用,反正是家国的重要部门。一个家国总是要有这样的机构的,就像我们家家户户都有一定的全安措施一样。这是必需的,没什么好奇怪的。没这样的机构才奇怪呢。经过第三道岗哨后,面是一条笔直的林荫小道,两边的树⾼大,枝繁叶茂,树上有鸟儿在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地叫,还有不少鸟屋,感觉是进了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继续走下去,很难想像会见到什么人影。但是很快,我看到前方耸着一幢漂亮的楼房,六层⾼,外墙贴着棕⾊瓷砖,看上去显得庄严而稳固,楼前有片半个⾜球场大的空地,两边各有一片长方形的草坪,中间是一个方形平台,上面摆満鲜花,鲜花丛中蹲着一座用石头雕成的塑像,造型和⾊泽仿同罗丹的《思想者》。开始,我以为这就是《思想者》的复制品,但走近看,见塑像头上还戴了副眼镜,底座刻着一个遒劲的魂字,想必不是的。后来仔细端详,我恍惚觉得塑像总有那么一点点面的样子,却又一时想不起是谁。问一旁的林⼲事,才知这就是容金珍。我在塑像前端立良久。光下,容金珍单手稳稳地托着下巴,凝视着我,双目显得炯炯有神,和灵山疗养院里的那个容金珍既相似又不相似,犹如一个人的暮年和壮年。告别容金珍,林⼲事没有像我想的一样带我进大楼,而是绕过大楼,走进了大楼背后的一幢青砖⽩的两层小洋楼里,具体说是一楼的一间空的会客室里。林⼲事安排我在会客室坐下后又出去,不一会儿,我先听到走廊上响起金属点击地面的清亮的声音,随后一位拄拐杖的老人一跳一跳地走进门来,一见我就慡朗地招呼我:“啊,你好,记者同志,来,我们握个手。”我赶紧上前与他握手,并请他在沙发上坐下。他一边⼊座,一边说道:“本来该我去见你,因为是我要求见你的,可是你看见了,我行动不方便,只好请你来了。”我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您就是当初去N大学接容金珍的那个人,姓郑。”他哈哈大笑一通,用拐杖指了指自己的跛⾜,说:“是它告诉了你是不?你们当记者的就是不一样。啊,不错,不错,我就是那人,那么请问你是谁呢?”我想,我的四本件证您都看过,还用我说吗?但出于对他尊重,我还是简单介绍了下自己。他听完我介绍,挥挥手上的一沓复印件,问我:“你这是从哪了解到这些的?”他手上挥的居然是我笔记本的复印件!我说:“你们没经我同意,怎么擅自复印我的东西?”他说:“请你不要见怪,我们这样做确实出于无奈,因为我们同时有五个人要对你笔记本里的文字负责,如果大家传着看,恐怕没有三五天是无法还你笔记本的。现在好了,我们五个人都看了,没什么问题,可以说没涉及到一点机密,所以笔记本还是你的,否则就是我的了。”他笑了笑,又说:“现在我疑问的是,从昨天晚上到现在,我一直都在想,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请问记者同志,能告诉我吗?”我简单向他谈起我在灵山疗养院里的经历和耳闻目睹。他听着,若有所悟地笑着说:“哦,这么说,你还是我们这个系统的弟子。”我说:“不可能吧,我⽗亲搞工程设计的。”他说:“怎么不可能,告诉我,你⽗亲是谁?说不定我还认识呢。”我说是谁,问他:“认识吗?”他说:“不认识。”我说:“就是,怎么可能,我⽗亲不可能是你们系统的。”他说:“凡是能进灵山疗养院疗养的人,都是我们一个系统的。”这对我真正是个天大的新闻,⽗亲快死了,居然我们还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不用说,要不是这么偶然说起,我将永远不知道⽗亲的实真,就像容先生至今也不知容金珍是什么人一样。现在,我有理由相信,⽗亲当初为什么不能给我和⺟亲⾜够的关爱,以致⺟亲要同他分手。看来⺟亲是冤枉他了,但问题不在这里,问题是⽗亲似乎宁愿被冤枉也不作分辩。这叫什么?是信仰,还是迂腐?是可敬,还是可悲?我突然觉得心里有种被堵得慌的感觉。直到半年之后,容先生跟我谈起她对此的认识后,我才有所明⽩过来,并相信这应该是敬而不是悲。容先生说:一个秘密对自己亲人隐瞒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是不公平的,但如果不这样我们的家国就可能不存在,起码有不存在的危险,不公平也只有让它不公平了。容先生就是这样让我平添了对⽗亲的爱戴。话说回来,局长大人对我笔记本的第一个评价——没有怈密,当然令我有种如释重负的⾼兴,因为否则笔记本就不是我的啦。但紧接着的第二个评价却又一下把我打⼊冷宮——他说:“我认为你掌握的素材多半来自道听途说,所以遗憾颇多。”“难道这些都不是真的?”我急切问。“不,”他摇着头说“真都是真的,就是…嗯,怎么说呢,我认为你对容金珍了解太少了,嗯,就是太少了。”说到这里,他点了一烟,菗了一口,想了想,抬起头,显得很认真地对我说:“看了你的笔记本,虽然零零碎碎的,甚至多半是道听途说的,但却勾起了我对容金珍很多往事的回忆。我是最了解容金珍的,起码是最了解他的人之一,你想不想听听我说一些容金珍的事呢?”我的天呐,哪有这么好的事,简直是我求之不得的!就这样,几千字的东西偶然间获得了茁壮成长的生机。我在701期间,曾与局长大人几次相对而坐,往容金珍的历史深处进,现有的【郑局长访谈实录】就是这样产生的。当然,它的意义不仅仅如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在结识局长大人之前,容金珍对我只是个不着边际的传说,现在它几乎成了一段不容置疑的历史,而促使它发生改换变化和链接活动的主要人物就是局长大人,他不但不厌其烦地向我回忆他记忆中的容金珍,而且还给我提供了一长串人的名单,他们都是容金珍某个阶段的知情者,只是不少人已经谢世而已。现在,我非常遗憾的是,在我离开701之前,我被自己口口声声的局长、首长的称呼所,一直忘记问他名字,以至现在我都不知他名字。作为一个秘密机构的员官,名字是最无用的东西,经常要被各式各样的秘密代号和职务所覆盖,加上他光荣的历史造成的跛⾜,覆盖得就更为彻底。但覆盖不是没有,只是埋在面子底下而已。我相信,只要我专门问他,他一定会告诉我的,只是我被表象所,忘记问了。所以,现在有关他的称谓是的,瘸子、郑瘸子、郑处长、拐杖局长、郑局长、首长等。一般N大学的人都管他叫瘸子或郑处长,他自己一般喊自己叫拐杖局长,我多半喊他叫首长,或郑局长。
n6zw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