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无弹窗广告推荐
逆流小说网
逆流小说网 校园小说 穿越小说 竞技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总裁小说 耽美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乡村小说
小说排行榜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科幻小说 重生小说 军事小说 短篇文学 灵异小说 推理小说 经典名著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好看的小说 妻心如刀 母上攻略 我的娇妻 秦家有兽 新婚妻子 辣文合集 禁乱之爱 茶余饭后 情栬生活 兽血滛传 热门小说 完本小说
逆流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  作者:孙皓晖 书号:43614  时间:2017/11/9  字数:14449 
上一章   ‮了来起烧燃心雄勃勃的斯李 句断诏残 节三第‬    下一章 ( → )
  廷尉姚贾接到密书,星夜赶到了甘泉宮。

  这座行宮城邑,坐落在泾⽔东岸的甘泉山。当初建造之时,因此地林木茂密河⾕明亮,故有了一个官定名称——林光宮。然则,此地更有山泉丰沛多生,甘泉山之名人人皆知。是放,秦川国人不管官府如何名称,只呼这座行宮为甘泉宮。久而久之众口铄金,林光宮之名反倒淡出,朝野皆呼甘泉宮了。甘泉宮原本是一片庭院的小行宮,始皇帝在灭六国大战开始之前对北方匈奴极为警觉,派蒙恬坐镇九原郡河南地的同时,也将北出咸二百余里的甘泉山小行宮扩建为颇具规制的城邑式行宮,以备国难之时驻跸甘泉宮督导对匈奴作战。这座行宮城邑周迥十余里,沿山脊筑起石墙,山麓隐蔽处建造砖石庭院(殿),道道山泉下的冬暖夏凉的洞窟,都被依势改建为隐秘坚固的蔵兵所在,外观并不如何壮阔,实际却极具实战统帅部之功效。灭六国之后,秦直道便是以甘泉宮(林光宮)为起点直达九原,为此,甘泉宮依然持续着总监北方战事的职能,依然是戒备森严。

  轺车方停,姚贾被专一在宮外道口候的行营司马领进了一座隐秘的庭院。司马的口信是,丞相诸事繁剧,请廷尉大人先行歇息精神。姚贾心知肚明,微微一笑径自‮浴沐‬用饭去了。饭罢,刚刚摆脫咸酷暑闷热的姚贾,又在这⾕风如秋的幽静庭院大睡了半⽇,直到暮⾊沉沉才醒了过来。用过晚汤,已经是月上山头,仍不见李斯消息,姚贾不噤有些惑了。毕竟,李斯绝不会一封密书召他来甘泉宮避暑。

  “大人,请随我来。”将近三更,那个司马终于来了。

  在一道山风习习明月⾼悬的⾕口,姚贾见到了李斯。那个悬长剑的枯瘦⾝影在月光下静静地伫立着,如同一尊冰冷的石雕,弥散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息。姚贾心有所思,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枯瘦的⾝影蓦然转⾝,良久没有说话。姚贾深深一躬道:“敢问丞相,可是长策之忧?”李斯猛然大步过来拉住了姚贾双手,用力地摇着:“廷尉终是到了!来,过来坐着说话。”说罢拉着姚贾便走,在一座山崖下一片雪⽩的大石上停了下来。机敏的姚贾早已经看得清楚,⾕口已经被隐蔽的卫士封锁,这片⽩岩无遮无挡又背靠⾼⾼石崖,清凉无风,幽静隐秘,任谁也听不到这里的说话声。唯其明⽩,姚贾心头愈发沉重。李斯⾝为领政首相,素来以政风坦著称,即或在当年杀同窗韩非的政见大争中也从未以密谋方式行事,今⽇如何这般隐秘?姚贾心下思忖着坐了下来,拿起旁边已经备好的⽔袋,啜着凉茶不说话了。

  “目下情势不同,廷尉见谅。”李斯坐在了对面,勉力地笑了笑。

  “外患还是內忧?”

  “且算,內忧。”

  “敢请丞相明示。”

  “廷尉,这山月可美?”李斯望着碧蓝夜空的一轮明月。

  “美得冰凉。”

  “设若国有危难,廷尉可愿助李斯一臂之力?”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姚贾念诵了一句秦人老誓,却避开了话

  “廷尉,若陛下病势不祥,⾜下当如何处之?”李斯说得缓慢艰涩。

  “丞相!”姚贾大惊“陛下当真病危?”

  “方士害了陛下,陛下悔之晚矣!…”

  “目下,陛下病势如何?”姚贾哽咽了。

  “上天啊上天,你何其不公也!”李斯凝望夜空,泪⽔溢満了眼眶。

  “丞相明示!陛下究竟如何了?”姚贾突然站了起来。

  李斯很明自,姚贾⾝为廷尉,依据秦法对所有的王公大臣有勘定死因之职责;对于皇帝之死,自然也有最终的认定权;所谓发丧,对帝王大臣而言,就是经御史大夫与廷尉府会同太医署做最终认定后所发布的文告。这里,御史大夫通常是虚领会商,廷尉府则是完成实际程式的轴心权力。在所有大臣中,对任何人都可以在特定时⽇保持皇帝病逝之机密,唯独对廷尉不可以保密;因为,从发丧开始的所有的国丧事宜,事实上都离不开廷尉府的持。事实是,任何国丧,都是廷尉府介⼊得越早越好。李斯之所以用密书方式将姚贾召来,除了姚贾与自己素来同心共谋,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姚贾的廷尉职司实在太过重要了。默然片刻,李斯也站了起来。

  “廷尉,皇帝陛下,归天了!…”李斯老泪纵横。

  “何,何时?何地?”

  “七月二十二⽇,丑时末刻,旧赵沙丘宮…”

  “陛下!…”姚贾失声痛哭,浑⾝颤抖着瘫坐在地。

  李斯猛然拔剑,奋力向一方大石砍去,不料火星四溅,长剑当啷断为两截。李斯一时愕然,颓然掷去残剑,跌坐于大石上双手捂脸哽咽不止。姚贾却已经抹去泪⽔止住哭声,大步走过来道:“丞相,陛下可有遗诏?”李斯一脸沉郁道:“有。在赵⾼的符玺事所。”姚贾惊讶道:“没有发出?”李斯皱着眉头将当时情形说了一遍,末了道:“山东复辟暗嘲汹汹,只能秘不发丧,速回咸。不发丧,如何能发遗诏?”姚贾道:“丞相可知遗诏內容?”李斯‮头摇‬道:“遗诏乃密诏,如何开启方合法度,老夫尚未想透。”姚贾愣怔片刻,猛然道:“行营从九原直道南来,扶苏蒙恬没有前来晋见陛下?”李斯道:“王离做特使,前来候陛下北上九原,被赵⾼技法支走了。”姚贾大是惊讶:“赵⾼技法?赵⾼何能支走王离?”李斯长叹一声,遂将那⽇情形叙说了一遍,末了道:“这件事,老夫深为不安。庙堂宮闱,似有一道黑幕…”这‮夜一‬,李斯与姚贾直说到山月西沉,方才出了⾕口。

  次⽇午后,姚贾探视典客顿弱来了。

  姚贾与顿弱之间渊源可谓久矣。同被秦王延揽,同掌邦大任,同为帝国九卿,同善秘事谋划。最大不同是两处,一则家世不同,二则秉不同。姚贾家世贫,⽗亲是大梁看守城门的一个老卒,被人称为“大梁监门子”;是故,姚贾是凭自己的步步实⼲进⼊小吏阶层再⼊秦国的。顿弱却是燕赵世家,名家名士,周游天下而⼊咸的。就秉而言,姚贾机变精明长于斡旋,与満朝大臣皆有良好谊;顿弱却是一⾝傲骨,不屑与人滥,公事之外只一味揣摩‮家百‬经典。在帝国大臣中,几乎只有姚贾与顿弱能够说得上有几分谊。今舂皇帝大巡狩,原定也有姚贾随行,却因李斯提出廷尉府牵涉⽇常政务太多不宜积庒,皇帝才下诏免去了姚贾随行。如此一来,顿弱便成为随行皇帝大巡狩中唯一通晓山东老世族的大臣,原先从事邦秘密使命的黑冰台也事实上全部顿弱统领了。皇帝猝然病逝,顿弱病体不支却死也不离开行营,李斯多少有些不安了。

  姚贾踏进典邦苑的时分,顿弱正在扶杖漫步。

  一道飞瀑流泉下,坐落着典邦苑。这是甘泉宮的独特处,因依着战时秦王统帅部的规制建造,各主要官署都建造有专门的公务庭院。执掌邦的官署所在,便叫做典邦苑。幽静的山居庭院里,顿弱扶着竹杖踽踽独行,雪⽩的散发宽大的布⾐,⾝躯佝偻步履缓慢,远远望去分明一个山居老人。

  “顿子别来无恙乎!”姚贾遥遥拱手⾼声。

  “姚贾?”顿弱扶杖转⾝,一丝惊喜漾在脸上苍老的‮壑沟‬里。

  “顿子,看!这是何物?”

  “目下不宜饮酒,⾜下失算了。”顿弱的惊喜倏忽消失了。

  “谁说酒了?此乃健⾝药茶,顿子失算也!”姚贾朗声大笑。

  “噤声!笑甚?药茶有甚好笑?”顿弱板着脸。

  “哎——你这老顿子,不酒不笑,还教人活么?”

  “莫胡说,随老夫来。”顿弱点着竹杖径向瀑布下去了。

  姚贾心头顿时一亮——顿弱清醒如常!两人同掌邦多年,诸多习惯都是不期然锤炼出来的。譬如但说大事,总要避开左右耳目,且要最好做到即或有人听见也不能辨别连贯话音。目下,顿弱将他领到瀑布之下,⽔声隆隆,对面说话如常,丈余之外却不辨人声,⾜见顿弱心智如常绝没有迟钝⿇木。两人走到瀑布下,相互一伸手作请,不约而同地背靠⾼⾼瀑布坐在了距离最近的两方光滑的大石上。顿弱顺手背后一抄,一支盛満清清山泉⽔的长柄木勺伸到了姚贾面前,随之一声传来:“不比你那药茶強么?”姚贾握住木勺柄,低头凑上木勺汩汩两大口,抬头笑道:“果然甘泉,妙不可言!”

  “你既来也,自是甚都知道了,何敢屡屡发笑?”顿弱显然不⾼兴了。

  “顿子何意?我知道甚?”

  “姚贾若以老夫为迂阔之徒,免谈。”

  “顿弱兄…如此,姚贾直言了。”

  “愿闻⾼见。”

  “请顿子援手丞相,‮定安‬大秦!”

  “如何援手?敢请明示。”

  “以黑冰台之力剪除庙堂黑幕,确保丞相领政,陛下法治之道不变!”

  姚贾说得很是昂。顿弱却看着远山不说话。默然良久,顿弱的竹杖点着姚贾面前的大石缓缓道:“庙堂究竟有无黑幕,老夫姑且不说。老夫只说一件事:依据秦法,黑冰台只是对外邦之秘密力量,不得介⼊国政。否则,黑冰台何以始终由邦大臣统领?天下一统之后,陛下几次撤去黑冰台,奈何复辟暗嘲汹汹而一再搁置。本次大巡狩之中,大肆追捕山东复辟世族,黑冰台尚未起用。陛下亦曾几次对老夫提及,秦政奉法,黑冰台该当撤除了…”

  “陛下可曾颁了撤台诏书?”姚贾有些急迫。

  “老夫劝告廷尉,也请廷尉转告丞相。”顿弱回避了姚贾问话,点着竹杖正⾊道“治道奉法,秦政之基也;纵然国有奷佞,亦当依法剪除;大秦素有进贤去佞传统,只要几位大臣联名具奏弹劾不法,蛀虫必除,庙堂必安!”

  “姚贾只是虑及万一。顿子主张,自是正道。”

  “无非赵⾼在宮而已,有何万一之虑?”顿弱很不以为然。

  “赵⾼能使胡亥以假真,恐非小事。”

  “老夫明说了。”顿弱一跺竹杖,霍然站了起来昂⾼声道“以皇帝陛下奠定之基,一百个赵⾼,一百个胡亥,也兴不起风浪!陛下之后,大秦危难只有一种可能:丞相李斯有变!只要丞相秉持公心,依法行事,任谁也休想撼动大秦!赵⾼,一个小小中车府令,纵然在巡狩途中兼领了陛下书房事务,又能如何?只要召扶苏、蒙恬两大臣还国,召郞中令蒙毅来行营收回皇帝书房事务,你便说,赵⾼能如何?目下之事,老夫想不通!行营已到甘泉宮,丞相为何还不急召扶苏蒙恬?秘不发丧,那是在沙丘宮,老夫也赞同。如今还能秘不发丧?纵然秘不发丧,难道对皇长子,对大将军,也是秘不发丧?怪矣哉!丞相究竟是何心思!…”突然,顿弱打住了。

  “顿弱兄,误会了。”姚贾正⾊道“变起仓猝,丞相纵有缺失,也必是以‮定安‬为上。兄且思忖,丞相与陛下乃大秦法政两大发端,丞相若变,岂非自毁于世哉!至于没有及时知会九原,只怕是虑及万一。毕竟,边寨卒虚匈奴南下,其罪责难当…”

  “老夫失言,廷尉无须解说。”顿弱疲惫地摇了摇手。

  “姚贾一请,尚望顿弱兄见谅。”

  “廷尉但说。”

  “今⽇之言,既非政事,亦非私议…”

  “老夫明⽩,一桶药茶而已。”

  “如此,姚贾告辞。”

  “不送了。⾜下慎之慎之。”

  匆匆走出典邦苑,姚贾驱车直奔丞相署,李斯却不在行辕了。

  李斯会赵⾼,赵⾼会李斯,两人终于在望夷台下相遇了。

  望夷台者,甘泉宮十一台之一也。咸北阪原有望夷宮,取意北望匈奴⽇⽇警觉之意。甘泉宮既为对匈奴作战而设,自然也有了一座望夷台。这座⾼台建造在一座最大山泉洞窟的对面孤峰之上,⾼⾼耸立犹如战阵中云车望楼。登上望夷台‮端顶‬,整个甘泉山俯瞰无遗,那条壮阔的直道展开在眼前,如巨龙飞出苍翠的大山直向天际。李斯与赵⾼在台下不期相遇时,两人都有瞬间的尴尬。赵⾼指着那道‮大巨‬的瀑布说,要找丞相禀报陛下安卧所在,好让丞相安心。李斯打量着望夷台说,要向赵⾼知会发丧⽇期,好让中车府令预为准备。立即,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两人都说望夷台说话最好。及至登上巍巍⾼台,残晚霞之下遥望巨龙直道壮美山川,两人却都一时无话了。

  “丞相,但有直道,驷马王车一⽇可抵九原。”

  “中车府令驭车有术,老夫尽知。”李斯淡漠地点头。

  “丞相又带剑了?”赵⾼目光殷殷。

  “此剑乃陛下亲赐,去奷除佞。”李斯威严地按着长剑。

  “这支金丝马鞭,亦陛下亲赐,在下不敢离⾝。”

  “⾜下与老夫既同受陛下知遇之恩,便当同心协力。”

  “丞相与陛下共创大业,在下万不敢相比!”赵⾼很是惶恐。

  “发丧之期将到,老夫会同大臣,开启遗诏。”李斯切⼊了正题。

  “在下一言,尚请丞相见谅。”赵⾼谦卑地深深一躬。

  “你且说来。”

  “在下之意,丞相宜先开遗诏,预为国谋。”

  “中车府令何意,陷老夫于不法?”

  “丞相见谅!”赵⾼又是深深一躬“沙丘宮之夜,丞相原本可会同随行大臣,当即开启遗诏。然,其时丞相未曾动议,⾜见丞相谋国深思。在下据实论事:陛下遗诏未尝写就,说是残诏断句,亦不为过;既是残诏,便会语焉不详,多生歧义;若依常法骤然发出,朝野生,亦未可知。为此,在下敢请丞相三思。”

  “也是一说。”李斯淡淡点头。

  “丞相肩负定国大任,幸勿以物议人言虑也!”赵⾼语带哽咽再次恳请。

  “也好。但依中车府令。”思忖片刻,李斯终于点头了。

  “丞相明断!”赵⾼一抹泪⽔扑倒在地,咚咚叩首。

  瞬息之间,李斯大感尊严与欣慰。皇帝在世之时,这赵⾼官职爵位虽不甚⾼,却是人人敬畏的人物。对于常常照面的大臣们,赵⾼不卑不亢,从来不与任何人卑辞酬答。只有在皇帝面前,赵⾼自甘卑,无论皇帝如何发作,赵⾼都忠顺如一。对大臣扑拜叩首,对于赵⾼,是绝无仅有的。就目下境况而言,李斯可以不在乎赵⾼是否敬重自己,然却不能不在乎目下的赵⾼是否会听命于自己;若赵⾼要公事公办,将已经封存的皇帝遗诏径自传车发出,任谁也无权⼲涉;果真如此,李斯便该正当发丧,正当安国,不再作任何斡旋之想,即或扶苏即位贬黜自己,也只能听天由命了。然则,若赵⾼信服自己,听命于自己,则事情大有可为也!至少,李斯可在遗诏发出之前,最大限度地安置好退路,不使扶苏与自己的昔⽇歧见成为⽇后隐患;更佳的出路则是,通过拥立新帝而加固基,进而继任丞相,辅佐新帝弘扬大秦法政,成为始皇帝⾝后的千古功臣。果能如此人臣一生,李斯何憾!所幸者,赵⾼对自己的敬重超出了预料,赵⾼所敦请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恰恰符合了自己的心愿,岂非天意哉!在这片刻之间,李斯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对姚贾提起的宮闱黑幕。那时,李斯从另外一个路径揣摩赵⾼——封存遗诏不发,以谋个人晋⾝之阶,奷佞之心可见!如今,赵⾼敦请自己先行开启遗诏,这便是一心一意地依附了自己。李斯的內心评判是:这才是真正的赵⾼面目,清醒地权衡出目下的权力轴心,并立即紧紧地依附于这个轴心。此时,李斯已经不需要对赵⾼做出道德的评判。李斯深深地知道:在大政作为中,只有最终的目标能指向最⾼的道德,而对任何具体作为的是非计较,往往都会使当事者偏离最⾼的为政大道。李斯所秉持的最终目标,是坚持始皇帝⾝后的大秦法治,是确定无疑的为政大道。唯其如此,任何依附于李斯者,都符合最⾼的大政大道,都无需去计较其琐细行径的正当

  李斯疏通了自己的精神路径,也疏通了赵⾼的行为路径。

  山月初上时分,赵⾼将李斯领进了一座守护森严的山洞。赵⾼说,这便是甘泉宮的符玺事所。李斯曾久为秦王长史,也曾亲掌秦王符玺。其时,天下所谓“李斯用事”一则是指李斯谋划长策秦王计无不用,二则便是指李斯执掌秦王书房政务并符玺事所。符玺者,兵符印玺也。符玺事所者,昔⽇秦王兵符印鉴,今⽇皇帝兵符印玺之存放密室也。任何兵力调动,都得从这里由君王颁发兵符;任何王书诏书发出,都得从这里加盖印玺。是故,符玺事所历来是皇室命脉所在,是最为机密的重地。虽则如此,然就职事而言,帝国时期的符玺事所并未成为‮立独‬的大臣官署,既非九卿之一,也非‮立独‬散官,而只是郞中令属下的一个属官署。从秦王嬴政到始皇帝时期,执掌符玺事所的大臣先后有三人:王绾、李斯、蒙毅。赵⾼目下执掌符玺事所,只是在蒙毅离开大巡狩行营后的暂领而已。论资望,李斯是內廷大臣的老资格,丝毫不担心赵⾼在遗诏封存上故弄玄虚。饶是如此,李斯却没有在这甘泉宮住过,更没有进出过甘泉宮的符玺事所,不知这甘泉宮符玺事所竟设在如此坚固深邃的洞窟之中,心头委实有几分惊讶。

  “天字一号铜箱。”一进洞窟,赵⾼吩咐了一声。

  洞壁两侧虽有油灯,两名⽩发书吏还是举着火把,从洞窟深处抬出了一只带印⽩帛封口的沉重的铜箱。铜箱在‮央中‬石案前摆好,赵⾼从间⽪盒掏出了一把铜钥匙,恭敬地双手捧给了李斯。虽未进过这甘泉宮石窟的符玺事所,然李斯对王室皇室的符玺封存格式还是再悉不过,瞄得一眼,便知这是极少启用的至密金匮。古人所谓的周公金匮蔵书,便是此等⽩帛封存的大铜箱(匮)。依照法度,此等金匮非皇帝亲临,或大臣奉皇帝诏书,任何人不得开启。今⽇,赵⾼将始皇帝遗诏封存于如此金匮,李斯立即看透了赵⾼心思:任何人都无论如何不能说赵⾼做得不对,然任何人也都无法开启此匮,除非赵⾼愿意听命;因为,皇帝不在了,任何人都不会有皇帝诏书,而赵⾼却可以任意说出皇帝如何遗嘱此匮开启之法,可以任意拒绝自己想拒绝的任何人开启金匮。当然,赵⾼若想拒绝李斯,只怕李斯会同大臣议决开启遗诏,也得大费一番周折。当此情势,赵⾼自请李斯开启金匮,且拱手将钥匙奉送,宁非天意哉!李斯清楚地知道,纵然大臣奉诏而来,打开金匮还得符玺事所之执掌‮员官‬。因为,此等金匮有十余种锁法开法,任谁也难以准确地预知目下金匮是何种开法。执掌吏员捧上钥匙,乃皇帝亲临的一种最⾼礼仪而已,并非要皇帝亲自开启。而今,赵⾼对自己已经表示了最⾼的敬奉,李斯⾜矣!

  “中车府令兼领符玺,有劳了。”李斯破例地一拱手。

  “在下愿为丞相效劳。”赵⾼最充分地表现出內廷下属的恭敬。

  小心翼翼地撕开了盖着皇帝印玺的两道⽩帛,小心翼翼地反复旋转钥匙打开了金匮,又小心翼翼地拿去了三层丝锦铜板,好容易显出了一方黑亮亮的木匣,赵⾼这才对李斯肃然一躬:“丞相起诏。”李斯知此中关节,对着金匮深深一躬,长长一声昑诵:“臣李斯起诏——!”双手恭敬地伸⼊金匮,捧起黑亮亮木匣出了金匮,放置到了金匮旁的石案上,又对赵⾼一拱手:“烦请中车府令代劳。”赵⾼上前对黑匣深深一躬,啪地一掌打上木匣,厚厚的木盖便“嘭”的一声弹开。赵⾼又对李斯一拱手:“丞相启诏。”李斯明⽩,这个“启”不同于那个“起”立即一步上前,一眼瞄去,心头悚然一惊——一卷渗透着斑斑⾎迹的羊⽪纸静静地蜷伏着,弥漫出二片肃杀之气!

  “陛下!老臣来也…”李斯陡然哽咽了。

  “丞相秉承陛下遗愿,启诏无愧!”赵⾼赳赳⾼声。

  电光石火之间,李斯的精神转换了,李斯不再是未奉顾命的大臣,李斯变成了谋划长策而从来与始皇帝同道同心的帝国栋梁。如此李斯,启诏何愧哉!心思飞动间,李斯捧出了那卷⾎迹斑斑的羊⽪纸,簌簌展开在眼前——

  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而葬…

  “陛下——!”李斯痛彻心脾地长哭一声,颓然软倒在冰凉的石板上。

  倏忽醒来,望着摇曳的灯光,李斯恍惚若在梦中:“这是何处?老夫如何,如何不在行辕?”旁边一个⾝影立即凑了过来,殷切低声道:“丞相,在下私请丞相⼊符玺事所。丞相无断,在下不敢送回丞相。”刹那之间一个灵,李斯的神志恢复了。李斯双手一撑霍然坐起道:“赵⾼,屏退左右。”赵⾼一声答应,偌大的洞窟顿时没有了人声。李斯从军榻起⾝站地,这才看见洞窟中已经安置好了长谈的所有必备之物。石案上饭食具备,除了没有酒,该有的全都有了;石案两厢各有坐席,坐席旁连浸在铜盆清⽔中的面巾都备好了。李斯一句话没说,刚要抬步走过去,赵⾼已经绞好面巾双手递了过来。李斯接过冰凉的面巾狠狠在脸上了一番,一把将面巾摔进了铜盆,板着脸道:“中车府令何以教李斯?说。”赵⾼肃然一躬道:“丞相错解矣!原是赵⾼宁担风险而就教丞相,焉有赵⾼胁迫丞相之理?赵⾼纵无长策大谋,亦知陛下之大业延续在于丞相。赵⾼唯求丞相指点,岂有他哉!”

  “中车府令,难矣哉!”良久默然,李斯长叹了一声。

  “敢问丞相,难在何处?”

  “遗诏语焉不明,更未涉及大政长策…”李斯艰难地沉昑着“再说,此诏显是陛下草诏,只写下了最要紧的事,也还没写完…老夫久为长史,知陛下草诏惯例:寻常只写下最当紧的话,然后由老夫或相关大臣增补修式,定为完整诏书,而后印鉴发出。如此草诏断句,更兼尚是残诏,连受诏之人也未写明…”

  “丞相是说,此等诏书不宜发出?”

  “中车府令揣测过分,老夫并无此意!”

  “丞相,在下以为不然。”沉默一阵,赵⾼突然开口了。

  “愿闻⾼见。”李斯很是冷漠。

  “如此草诏残诏,尽可以完整诏书代之。”赵⾼的目光炯炯发亮“毕竟,陛下从未发出过无程式的半截诏书。更有一处,这道残诏无人知晓。沙丘宮之夜风雨大作时,在下将此残诏连同皇帝符玺,曾少皇子胡亥看护,直到甘泉宮才归了符玺事所。如此,在下以为:皇帝遗诏如何,定于丞相与赵⾼之口耳。丞相以为如何?”

  “赵⾼安得亡国之言!非人臣所当议也!”李斯然变⾊。

  “丞相之言,何其可笑也。”

  “正道谋国,有何可笑!”李斯声⾊俱厉。

  “丞相既为大厦栋梁,当此危难之际,不思一力撑持大局,不思弘扬陛下法治大业,却径自迂阔于成规,赵⾼齿冷也!早知丞相若此,在下何须将丞相请进这符玺事所,何须背负这私启遗诏的灭族大罪?”

  “赵⾼!你老夫同罪?”李斯愕然了。

  “丞相不纳良言,赵⾼只有谋划自家退路,无涉丞相。”

  “你且说来。”李斯一阵思忖,终于点头了。

  “洞外明月在天!赵⾼与丞相协力,定国弘法,岂有他哉!”

  “如何定国?如何弘法?方略。”

  “丞相明察!”赵⾼一拱手赳赳⾼声“始皇帝陛下已去,然始皇帝陛下开创的大政法治不能去!当今大局之要,是使陛下⾝后的大秦天下不偏离法治,不偏离陛下与丞相数十年心⾎浇铸之治国大道!否则,天下便会大,山东诸侯便会复辟,一统大秦便会付之东流!唯其如此,拥立二世新帝之基只有一则:推崇法治,奉行法治!举凡对法治大道疑虑者,举凡对陛下反复辟之长策疑虑者,不能登上二世帝座!”

  “中车府令一介內侍,竟有如此见识?”李斯有些惊讶了。

  “內侍?”赵⾼冷冷一笑“丞相幸勿忘记,赵⾼也是精通律令的大员之一。否则,陛下何以使赵⾼为少皇子之师?赵⾼也是天下大书家之一,否则,何以与丞相同作范书秦篆?最为本者,丞相幸勿相忘:赵⾼自幼追随皇帝数十年,出生⼊死,屡救皇帝于危难之中。丞相平心而论,若非始皇帝陛下有意抑制近臣,论功劳才具,赵⾼何止做到中车府令这般小小职司?说到底,赵⾼是凭功劳才具,才在雄迈千古的始皇帝面前坚实立⾜也!功业立⾝,赵⾼与丞相一样!”一席话酣畅淋漓,大有久受庒抑后的扬眉之象。

  “中车府令功劳才具,老夫素无非议。”李斯很淡漠。

  “丞相正眼相待,⾼必粉⾝以报!”

  “大道之言,中车府令并未说完。”李斯淡淡提醒。

  “大道之要,首在丞相不失位。丞相不失位,则法治大道存!”

  “老夫几曾有过失位之忧?”

  “大势至明,丞相犹口不应心,悲矣哉!”赵⾼嘭嘭叩着石案“若按皇帝遗诏,必是扶苏称帝。扶苏称帝,必是蒙恬为相。赵⾼敢问:其一,丞相与蒙恬,功劳孰大?”

  “蒙恬內固国本,外驱胡患,兼筹长策,功过老夫。”

  “其二,无怨于天下,丞相孰与蒙恬?”

  “政道怨声,尽归老夫,何能与天下尽呼蒙公相比。”

  “其三,天赋才具,丞相孰与蒙恬?”

  “兵政艺工学诸业,蒙恬兼备,老夫不如。”

  “其四,得扶苏之心,丞相孰与蒙恬?”

  “蒙恬扶苏,亦师亦友,老夫不能比。”

  “其五,谋远不失,丞相孰与蒙恬?”

  “不如…⾜下责之何深也!”李斯有些不耐了。

  “以此论之,蒙恬必代丞相总领国政,丞相安得不失位哉!”

  “也是一说。”默然有顷,李斯点了点头。

  “更有甚者,扶苏即位,丞相必有灭族之祸。”

  “赵⾼!岂有此理!”李斯愤然拍案。

  “丞相无须气恼,且听在下肺腑之言。”赵⾼深深一躬,殷殷看着李斯痛切言道“始皇帝陛下千古伟业,然也有暴政之名。若扶苏蒙恬当国,为息民怨,必得为始皇帝暴政开脫。这只替罪羊,会是何人?自然,只能是丞相了。丞相且自思忖:天下皆知,李斯主行郡县制,开罪于可以封建诸侯之贵胄功臣;李斯主张焚书,开罪于华夏文明;李斯主张坑儒,开罪于天下儒生;而举凡刑杀大政,丞相莫不预为谋划,可说件件皆是丞相首倡。如此,天下凡恨秦政者,必先恨丞相也。其时,扶苏蒙恬杀丞相以谢天下,朝野必拍手称快。以蒙恬之谋略深远,以扶苏之顺乎民意,焉能不如此作为哉!”

  “大道尽忠,夫复何憾?”李斯的额头渗出了晶亮的汗珠。

  “丞相何其迂阔也!”赵⾼痛彻心脾“那时只怕是千夫所指,国人唾骂。普天之下,谁会认丞相作忠臣,谁会认丞相为国士?”

  “中车府令明言!意老夫如何?”突然地,李斯辞⾊強硬了。

  “先发制人。”赵⾼淡淡四个字。

  “请道其详。”

  “改定遗诏,拥立少皇子胡亥为帝。”

  “胡,胡亥?做,二世皇帝?”李斯惊得张口结⾆了。

  “丞相唯知扶苏,不知胡亥也。”赵⾼正⾊道“虽然,少皇子胡亥曾被皇室选定与丞相幼女婚配。然在下明⽩,丞相很是淡漠。本因由,在于丞相之公主儿媳们对胡亥多有微词,而丞相信以为真也。在下就实而论,少皇子胡亥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拙于口,尽礼敬士;始皇帝之诸子,未有及胡亥者也。胡亥,可以为嗣,可以继位。恳请丞相定之,以安大秦天下也…”猛然,赵⾼再次扑拜于地,连连叩首。

  “你敢反位拥立!”李斯霍然起⾝“老夫何定?老夫只奉遗诏!”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丞相安危不定,何以成贵圣?”

  “老夫贵为圣人?赵⾼宁非痴人说梦哉!”李斯喟然一叹,继而不无凄凉地长笑一阵,泪⽔不期然弥漫了満脸“李斯者,上蔡闾巷之布⾐也!幸⼊秦国,总领秦政,封为通侯,子孙皆尊位厚禄,人臣极致,李斯宁负大秦,宁负始皇帝哉!⾜下勿复言,否则,老夫得罪也!”

  “秋霜降者草花落,⽔摇动者万物作。”赵⾼并没有停止,相反地却更是殷切了“天地荣枯,此必然之效也,丞相何见之晚也!”

  “赵⾼,你知道自己在说甚也!”李斯痛楚地一叹“古往今来,变更储君者无不是邦国危难,宗庙不⾎食。李斯非命之臣,此等主张安⾜为谋!”

  “丞相差矣!”赵⾼也是同样地痛心疾首,说的话却是全然相反“目下情势清楚不过:胡亥为君,必听丞相之策;如此丞相可长有封侯而世世称孤,享乔松之寿而具孔墨之智。舍此不从,则祸及子孙,宁不寒心哉!谚云,善者因祸为福。丞相,何以处焉?”

  “嗟乎!”李斯仰天而叹老泪纵横“独遭世,既不能死,老夫认命哉!”

  “丞相明断!…”赵⾼一声哽咽,扑拜于地。

  …

  天将破晓,李斯才走出了符玺事所的⾕口。

  手扶长剑踽踽独行,李斯不知不觉地又登上了那座望夷台。山雾弥漫,曙⾊离,⾝边飞动着怪异的五光十⾊的流云,李斯恍若飘进了幻重重的九天之上。今⽇与赵⾼密会竟夜,结局既在期望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李斯所期望者,赵⾼之臣服也。毕竟,赵⾼数十年宮廷生涯,资望既深,功劳既大,与闻机密又太多,若‮定安‬始皇帝⾝后大局并攀登功业顶峰,没有此人协力,任何事都将是棘手的。这一期望实现得很是顺利,赵⾼从一开始便做出了只有对皇帝才具有的忠顺与臣服,其种种谦卑,都使李斯很有一种获得敌手敬畏之后的深切満⾜。然则,李斯没有料到,赵⾼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以最后提出的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为条件的。始皇帝二十余子,李斯与几位重臣也不是没有在心目中排列过二世人选,尤其在扶苏与始皇帝发生政见冲突的时候。但无论如何排列,少皇子胡亥都没有进⼊过李斯的视界,也没有进⼊任何大臣的视界。一个历来被皇子公主与皇族大员以及知情重臣们视为不堪正道的懵懂儿,以皇子之⾝给李斯做女婿,李斯尚且觉得不堪,况乎皇帝?胡亥若果真做了大秦皇帝,天下还有正道么?李斯纵然不拥立扶苏,也当认真遴选一位颇具人望的皇子出来,如何轮得到胡亥这个末流皇子?那一刻,李斯惊愕得张口结⾆,基尽在于此也。纵然赵⾼极力推崇胡亥,李斯还是怒斥赵⾼“反位拥立”然则,便在此时,赵⾼淡淡漠漠地露出了狰狞的胁迫——舍此不从,祸及子孙!李斯既与赵⾼一起走进了符玺事所,一起私开了最⾼机密的皇帝遗诏,便注定将与赵⾼绑在一起了。

  老泪纵横仰天长叹的那一刻,李斯是痛切地后悔了,后悔自己走进符玺事所前,太失算计了。两人同在望夷台时,李斯真切地感到了赵⾼的臣服,尤其当赵⾼第一次扑在地上叩首膜拜时,李斯几乎认定赵⾼已经是自己一个驯服的奴隶,而自己则是赵⾼的新主人了。那一刻,李斯是欣慰有加的。当赵⾼主动提出开启遗诏预为谋划时,李斯的评判是:赵⾼是真心实意地为新主人谋划的,对李斯如同对先帝!此前,李斯自然也在谋划如何能先行开启遗诏。李斯唯一的顾虑是,赵⾼不认可自己;而只要赵⾼认可自己,当然最好是臣服于自己,一切不⾜虑也。为此,李斯在真切感到赵⾼的臣服后,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跟赵⾼走进了那座洞窟。

  在満朝大臣中,李斯是以心思缜密而又极具理事之能著称的。事实上,数十年理政处事,李斯也确实没有失误过一次。为此,非但举国赞誉,李斯也是极具自信的。长子李由向⽗亲求教理事之才,李斯尝言:“理事之要,算在理先。算无遗者,理事之圣也!”李由问,⽗亲理事自料如何?李斯傲然自许曰:“老夫理事,犹⽩起将兵,算无纰漏,战无不胜也!”便是如此一个李斯,竟只算计到了赵⾼自保求主,却没有算计到赵⾼也有野心,且其野心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要将自己不堪正道的懵懂‮生学‬推上帝位!更感痛心者,李斯面对如此不可思议的野心,竟没有了反击之策,而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

  “李斯,执公器而谋私,必遭天算也。”

  “不。李斯只有功业之心,从无一己私!”

  一个李斯颇感心虚,一个李斯肃穆坚定,相互究诘,不知所以。以公器公心论之,李斯⾝为领政首相兼领大巡狩总事大臣,在皇帝猝然病逝之时能启而不启遗诏,能发而不发遗诏,听任赵⾼将遗诏封存,如此作为,焉能不是私使然哉!然则,李斯之所以不假思索地如此处置,果真是要谋求个人出路么?不是,决然不是!那一刻,李斯的第一个闪念便是:若发遗诏于九原而扶苏继位,始皇帝的新文明与法治大政是无法延续下去的,唯其如此,宁可从缓设法;若能与扶苏蒙恬达成国策不变之盟约,再发遗诏不迟也。要说这也是私,李斯是决然不服的。毕竟,帝国文明的创制浸透着李斯的心⾎,李斯可以毫无愧⾊地说,只有他与始皇帝是帝国新文明的创制轴心!任何人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轻忽帝国文明是否改变,唯独李斯不能。这是李斯內心最深处的戒备,也是李斯对扶苏蒙恬的最忌惮处。虽然,李斯也有权位后路之虑,然那种丝缕轻飘的念头,远非维护帝国新文明的理念那般具有坚实基。毕竟,李斯已经封侯拜相位极人臣,对青史评判与功业维护的信念,已经远远超过了维持个人官爵的顾忌。

  在符玺事所第一眼看见始皇帝残诏,李斯的功业雄心便骤然燃烧了起来。他看到的前景是:只要他愿意,他便可以拟出正式的皇帝遗诏,另行拥立新帝,坚实地维护帝国新文明!甚或,在新帝时期,他完全可以登上周公摄政一般的功业最巅峰!果真如此,李斯将不负始皇帝一生对自己的决然倚重,为大秦河山奠定更为坚实的基,使帝国文明大道成为华夏历史上永远矗立不倒的巍巍绝壁。那一刻,李斯被这燃烧的雄心发了感动了,面对⾎迹斑斑的残诏,念及始皇帝在将要登上功业最巅峰时撒手归去,不噤痛彻心脾了…如此一个李斯,责难他有私,公平么?

  是的,从此看去,可能不公平。另一个李斯开口了,然则,赵⾼胁迫之下,你李斯居然承诺共谋,这不是私么?明知胡亥为帝,无异于将帝国新文明拖⼊未知的风浪之中,你李斯为何不抗争?你没有权力么?你没有国望么?你没有兵力么?你没有才具么?你事权俱有,可是,你还是答应了赵⾼。这不是私么?若是商君在世,若是王翦王贲在世,会是这样么?如此看去,要说你李斯没有私,公平么?青史悠悠,千古之下,李斯难辞其咎也…

  且慢!肃穆坚定的李斯愤然了。此时,老夫若不权宜允诺,焉知赵⾼不会举发李斯威私启遗诏之罪?其时,李斯将立即陷⼊一场‮大巨‬的纷争漩涡;而赵⾼,则完全可能倒向扶苏一边,出遗诏,发出遗诏,使扶苏为帝;果然扶苏为帝,蒙恬为相,李斯能从私启遗诏的大罪中解脫么?显然不能。更有甚者,扶苏蒙恬当国,必然地要矫正帝国大政,必然地要为始皇帝的铁⾎反复辟开脫,以李斯为替罪牺牲品,而使“暴秦”之名得以澄清。那时,李斯获罪可以不论,然帝国文明变形,也能不论么?不能!老夫活着,老夫领政,尚且能与胡亥赵⾼周旋,除去赵⾼而将胡亥变为虚位之帝,亦未可知也。也就是说,只要老夫矗在庙堂,帝国文明便不可能变形!若非如此,老夫何能心头滴⾎而隐忍不发?舂秋之程婴救孤,公孙杵臼问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今李斯不死,畏死乎?非也,隐忍而救帝国文明也!这是私么?

  “如此,公以赵⾼胡亥为政敌耶?”心虚的李斯低声问。

  “然也!”肃穆的李斯果决明晰。

  “公将设策,以除奷佞乎?”

  “自当如此,否则国无宁⽇。”

  “果能如此,世无老夫之李斯也!”

  “谓予不信,请君拭目以待。”

  朝升起在苍翠的群峰时,李斯的目光重新明亮了,李斯的自信重新回来了。大步走下望夷台,李斯登上轺车直奔姚贾的秘密庭院。 n6ZwW.cOm
上一章   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   下一章 ( → )
作者孙皓晖 更新于2017/11/9 当前章节14449字。看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