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穆斯林的葬礼无弹窗广告推荐 |
|
逆流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 书号:44268 时间:2017/11/23 字数:21123 |
上一章 清月 章四第 下一章 ( → ) | |
初秋的清风送走了难耐的暑热,西厢房廊前的海棠红了。 国全⾼等院校统一招生试考已经在一个多月前结束。对新月来说,那场烈的争夺战已经成为过去。但她还时时觉得那森严的考场上书写考卷的“沙沙”声仍萦绕耳畔,像蚕儿在争食桑叶。天灾人祸造成的吃食短缺,刺着体质柔嫰的生学们的食,也刺着他们的求知和上进心,或许正是因为瘦得⽪包骨,那一双双初涉世事的眼睛才显得更大、更可爱。为了明天,他们在拼搏,这意味着超过别人,击败别人,使自己胜利。在那庄严的时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诚坦的,在命运的抉择面前,任何伪装、虚饰和自欺欺人的侥幸心理都变得毫无意义,惟一可以使自己镇定的是真才实学。一开始,新月也难免有些紧张,甚至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但当试卷在她面前展开,她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一遍,失控的心律就跳动正常了。她想起哥哥说过的话:“你就当那儿不是考场,跟平常在班里做作业一样!在班里拔尖儿,出去还是拔尖儿,都是脖子上挑着一个脑袋的人,又没有三头六臂的,谁怕谁啊?”哥哥没考过大学,可他这话倒有道理,使新月踏实下来了:自己确定的目标,朝着它走去就是了,现在没有任何人来帮助你,你也不需要任何人帮助,让自⾝的力量来接受检验、接受筛选吧!而你,又必须胜利地通过这人生的一道大关,因为你没有第二志愿,没有退路!她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眼前只有试卷。仿佛走进了一座浓密的森林,黛⾊参天,苍茫无际,没有鸟鸣,没有人迹,只有月光照耀下的一条羊肠小道,明晃晃地显现在脚下,她?着带露的小草,踏着清凉的石板,拾级而上… 她胜利了。邮递员⾼叫着:“韩新月的信!”把京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来了,是爸爸抢先撕开来看的,读着上面简短的公文式的字句,他动得嘴都在颤抖。在一旁洗耳恭听的姑妈撩起围裙擦着眼角的泪花:“主啊!托靠主,知感主!”哥哥把通知书接过去,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才郑重地还给新月:“你算是行了!”而妈妈则只是不动声⾊地“噢”了一声,那声音真是耐人寻味,是因为女儿将从此摆脫她的管束而遗憾呢,还是因为女儿的远走⾼飞而留恋? 整个暑假,新月几乎都在准备自己的远行。姑妈为她拆洗了被褥,改做了秋冬的⾐裳。她自己到东安市场新买了一条素花条单,一只⽩⾊补花枕套,还有一双新⽪鞋,用的是哥哥给她的钱,她不能辜负哥哥的好意。妈妈递给她十五块钱,是开学第一个月的饭费和零用,而爸爸却又如数另外给了她一份,还嘱咐她说:“这,就别叫你妈知道了!”那表情,尽管极力装得轻松,却也显得严峻而神秘,仿佛他在背着妈妈做一件坏事,使新月感到纳闷儿:⽗⺟之间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又为什么会这样呢?她本想拒绝接受这额外的“私房”钱,可是,爸爸那一双慈祥而忧伤的眼睛看着她,她就什么也不敢说了。爸爸把一只半旧的棕⾊⽪箱给了她,她接过来,竟有接受“遗产”的那种味道。她在心里说:爸爸,您已经把我送上了人生的道路,这就⾜够了,除此之外,我还需要向您索取什么呢? 她把自己的⾐服、书籍、文具装进⽪箱,阖上又打开,打开又阖上,反反复复,生怕遗漏了什么必需的东西。 “你呀,恨不能把整个西厢房都搬了去!”妈妈有一次闲着没事儿,踱进女儿的房里,瞅着她收拾东西。 “可不,就跟要出门子似的!”姑妈一边帮她叠⾐裳,一边说“到了那儿,热啦,凉啦,都得自个儿照看自个儿了。在家千⽇好,出外一时难,什么都得预备齐喽!” “连这也带走?”妈妈问。她看见新月正在把那张镶在小镜框里的照片往⽪箱里装。 “横是怕在外头想家,带上你们娘儿俩这相片儿。没离开过妈呗!”姑妈替她解释。她的解释显得多余,当妈的应该是更理解女儿的。 其实,新月的想法很难说清楚。妈妈在照片上是慈祥而温柔的,和她亲密无间,而不像在生活中那么难以捉摸。她希望妈妈的形象⽔远像照片中那样,带在⾝边,她觉得亲切。但妈妈显然不希望她把照片带走。“那就…给您留下吧?”她犹豫地把镜框又从箱子里拿出来,看看妈妈。 “甭给我,我没地方搁,”妈妈却淡淡地说,转过⾝去,踱出女儿的卧室,到了西厢房门口,又叹了口气“这么大岁数,连镜子都懒得照喽,还瞅年轻时候的相片儿?”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向新月做解释。 解释!生活中需要这么多解释吗?⺟女之间还用得着什么解释吗?而妈妈和她却常常需要互相解释来解释去,很少可以直率地谈,好像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相处,惟恐被对方误解,而结果却只能加深那一层无形的隔膜。她了解妈妈的脾气,却不了解妈妈的思想。许多事儿,妈妈的态度往往变化很大,那不加掩饰流露出来的感情和冷静下来之后的解释简直判若两人,而妈妈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她却把握不住。她报考北大是经过妈妈同意的啊,现在她考上了,妈妈为什么却并不显得⾼兴?那种漠然的、无可奈何的神态是掩饰不住的,使新月困惑,不安,她觉得妈妈又变得使她不可理解、不可亲近了。她听着妈妈远去的脚步声,手里还拿着那张照片,不知如何是好。想了想,只好又重新把镜框放在原来的地方,一切照旧吧。她和妈妈的情感不知不觉又疏远了,甚至对这个家也不觉得特别留恋了。她就要走了,离开这狭小的天地,沉闷的空气,开始崭新的生活,北大西语系那神圣的殿堂在等待着她!她盼望着暑假早一点儿结束,早一点儿走向新的学校,像即将离巢的啂燕,跃跃试地向往着蓝天! 现在,这一天终于到了,她该走了! 西厢房里,新月已经把自己的行李准备完毕:一只旅行袋,一只⽪箱,只装着脸盆、牙具的网袋。她在梳妆台前再照照镜子,装束也已经齐整:上⾝是一件⽩府绸长袖衬⾐,下⾝穿一条⽑蓝布工,掐,长背带,前呈弧形的边儿,把衬⾐束在里边,显得⾝材更⾼了些,也更精神;脚上穿着那双新买的⽪鞋。她再照照自己的脸,由于奋兴,洁⽩细腻的面颊泛起了淡淡的嘲红。发辫是精心梳理过的,没有一丝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耽搁的了,她可以动⾝走了。 姑妈又在擦眼泪,好像新月这一去,是远走异国他乡,永不回来了似的。 “姑妈,您哭什么?我星期六就回来了,回来看您。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您等着我,啊?”新月也觉得心里一阵酸楚,对这个家,她还是有些依恋,尤其是对姑妈。唉,姑妈!姑妈诚心诚意地打发她走,又舍不得她走;她走了,姑妈会寂寞的! “哎,哎…”姑妈答应着,脸上做出笑容。 哥哥闷声不响地走进来,把她的行李提到院子里,捆在自行车的后座上。 本来,她中学时的同学陈淑彦说好了要来送她的,她不等陈淑彦了。⾼考的时候,陈淑彦报的是轻工业学院,两人拉过“钩儿”:但愿都能如愿以偿;万一只有一个人考上了,没考上的就送考上了的,考上了的就等于“代表”两个人上大学了。结果,陈淑彦落榜了!新月去看她,她流着泪说:“新月,我的命不好!但是我为你⾼兴,真的!我还是要去送你,说过的话得算数!八月三十一号上午,说定了,你在家等着我…”可是,新月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命运,让青年们去互相争夺,就已经够残酷的了,再让失败者为胜利者送行,那简直是在她的好友的伤口上撒盐!“淑彦,别骂我,”她在心里说“咱俩报的不是同一个学校,也不是同一个专业,我相信不是我抢了你的位置!但是,你是无法分享我的幸运的,我不愿意刺你了!”她把离家的时间暗暗提前了一天“淑彦,原谅我的不告而辞吧!” “走吧!”哥哥已经把行李捆好,站在院子里等她。 新月走出西厢房,院子里铺満光,微风吹拂着海棠树,沙沙作响。爸爸已经上班去了,走之前只对新月说了句:“我放心了,你好自珍重吧!”而妈妈,这会儿却还在上房卧室里,没露面儿。她不打算也对女儿说一句什么吗? “妈,我走了。”新月走到上房廊下,朝着里面说。 “走吧,走吧,早晚有这么一天…”妈妈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真像打发女儿出嫁似的那么不大情愿而又无可奈何。 新月的脸上又蒙上了一层云。她默默地站了片刻,妈妈没有出来,她也不好再进去了,就转过⾝来,跟着哥哥朝外面走去。 姑妈把她送出了院门,又跟着走到胡同口,看着兄妹俩上了大街,她还站在那儿,朝这边望着。 他们一直走到十九路共公汽车站,哥哥把她先送上汽车,才上了自行车。 “十九路坐到头儿,你在动物园下车,再倒三十二路,在北大南门下车。我打听好了,报到在南门,我在那儿等你!”他对新月说。 “说不定我先到了呢!” “不会,我比汽车跑得快!” “为什么?” “因为…因为骑车逢站不停嘛!” 这倒是大实话!汽车在和哥哥的自行车赛跑,几站过去,她就在马路上找不到哥哥的影子了… 车窗前,凉风习习,路旁的国槐树、⽩杨树向后面退去,新月的心像鸟儿在飞,啊,湛蓝澄净的初秋晴空! “北大南门到了,去京北大学的同志,请下车!”售票员⾼声报着站名,在新月听来,这是专门说给她听的。其实,她已经提前好几站就离开座位,等在车门口了。车一到站,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来,哥哥已经等在路边,正向她招手呢! 一辆印着“京北大学”字样的大轿车从他们⾝旁开过去,那是学校接新同学的专车,从京北站开来的。外地来京的生新们,都新奇地挤在车窗口,伸着脖子往前看,都想早一点儿看见那所国全最⾼学府。 天星推着车,他们随着这辆大轿车朝前走去,京北大学的南大门赫然出现在马路北面,彩旗招展,人群涌动,像盛大的庙会一样热闹。京北的生新都是自己来的,带着沉甸甸的行囊,挂着奋兴的笑容,互相询问着,招呼着。一些人在帮助他们拿行李,分不清哪些是来送亲人上学的,哪些是接待生新的。 天星把自行车停在门口,把行李解下来,立即就被接待的人接过去了,新月还没跨进学校大门,就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亲切。 “那…我就回去了。”天星扶着车子,对新月说。 “进去呀,哥!看看我们的学校!”新月奋兴地拉着哥哥,并且不知不觉地用了“我们”这两个字,仿佛这所学校早就是她的了。 “不了,我这就走!”天星梗着脖子,把自行车掉过头去,就真的匆匆走了,也忘了向接待的人道谢。 新月有些不好意思,但她突然明⽩了:哥哥不愿意踏进大学的门,因为他这辈子和大学无缘了,送妹妹上学,对他是一个刺!唉,我不该让哥哥来送我,他的心情和陈淑彦一样!可是,⽗⺟为什么没有让哥哥考大学呢?我相信,只要他参加⾼考,也是决不会落榜的。 京北大学像慈⺟一样张开双臂,接新来的儿女,报到处挂着大巨的横幅标语:“新同学!”一排长长的条案前,挤満了签到的生新。 “同学,请签到!你是哪个系的?” “西方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新月郑重地回答,新来的人总怕出了什么差错。 “噢?是我们班的?”她低头签到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后用英语说。 她好奇地回过头来,说话的是一位个子⾼⾼的青年,显然是她所见到的第一个新同学了。她于是也用英语问:“你也是英语专业的?” “是的,”他回答,伸手去提新月的行李“来,我帮你拿东西,我们班的女生宿舍在二十七斋。” “谢谢你。”新月说,自己提着⽪箱,旅行袋和网袋都由他拿着,跟着他向前走去。心里为这位新同学的热心帮助而感动,但又觉得有些拘束,因为毕竟还不认识。 他们从签到处一直往东走。他一边走着,一边用英语问她:“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韩新月。”她也依然用英语回答。 “噢,韩新月…” “你呢?” “我?我姓楚,楚雁嘲。”他介绍自己时似乎有些不大自然。 这使新月觉得有些奇怪,她不觉侧过脸打量了一眼这个楚雁嘲。这是个很朴素的青年,穿一条灰咔叽布长,⽩衬⾐,面孔显得文质彬彬,戴一副玳瑁边眼镜。新月不明⽩为什么这个男同学在别人问起他的名字时竟然会显得有些涩羞,你刚才不是先问我的吗? 也许正是为了掩饰这一点,楚雁嘲接下去说起新的话题:“我们班的同学差不多都已经来了…” “噢,”新月觉得自己来晚了,应该再提前一点儿就好了“我们班一共多少人?” “十六个。” “女同学呢?” “四个。” “你是从哪儿考来的?”新月问他。 楚雁嘲犹豫了一下,说:“噢,我的家在海上。” 他们走进了宿舍楼,踏上楼梯。 “韩新月同学,”楚雁嘲这时改用汉语说“你的英语讲得很好啊!”“是吗?”新月脸红了,她虽然对自己的英语会话⽔平也很自信,但当面被别人赞扬,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她刚才用英语和楚雁嘲对话,并不是有意显示自己,便解释说:“我听说,英语专业的生学在学校必须说英语,所以,你用英语问我,我就…” “我是习惯了,”楚雁嘲腼腆地笑了“其实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新月就更加不好意思了,低着头说:“我也习惯了…” “你是归国华侨?” “不是啊!我怎么像华侨?” “你的语感很像是从小在国外长大的…” “哦,这倒不是,”新月说,不由得反问他“你的语感不是也很好吗?是在国外学的?” “不,”楚雁嘲说“我完全是在这儿学的。” 新月听得一愣,怎么… “哦,宿舍到了!”楚雁嘲放下旅行袋,敲了敲门,没有人应声,就推开门“她们可能都出去了,进来吧!” 新月跟着他走进宿舍,把行李放在地上,心里还在疑惑他刚才说的那句话,就问:“你是在这儿学的?你不是我们班的生新吗?” 楚雁嘲显得有些尴尬,红着脸说:“我…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 啊!新月太难为情了,刚才一路上她都把楚雁嘲当成了新同学,哪儿想到他是自己的老师?她本来以为北大的老师都是花⽩头发的老教授呢! “楚老师,真对不起…”她愧羞得低着头,脸发烫“我不知道…我还以为…” 看见她那难堪的样子,年轻的班主任很觉不安,因为误会是由他引起的,他太年轻了,很容易被别人误以为生学,而一巳被误会他又不好意思说破,结果…想到这里,他觉得很对不起这位女同学,使她刚进学校就受窘。 “韩新月同学,这没什么,”他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其实我也是才毕业一年的生学,你叫我老师,我还不大习惯呢,我倒是希望班上的同学把我看成你们当中的一员,你们的同学。” 新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她不敢看老师了,低着头摆弄自己的行李。楚雁嘲为了打破这拘束的气氛,就去提新月的旅行袋:“来,收拾一下吧!” “老师,您去忙吧,我自己来…” “好吧,你先住下来,一会儿到伙食科去换饭票,或者先用我的…”楚雁嘲伸手去掏自己的衬⾐口袋。 “不用了,老师,我自己去换吧,待会儿女同学来了可以告诉我地方。” “也好,你休息一下吧,下午有一个班会,郑晓京会通知你的,我走了。”楚雁嘲说完,就匆匆离去了。 “谢谢您,老师!”新月等他走了,关上了宿舍门,这才轻松地舒了一口气,刚才楚雁嘲在这儿,她连呼昅都感到拘束。 现在,房间里只有她一个人了,紧张的心情就松懈了,她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在这个房间里找个位住下来。 她打量着这个房间,在这里,她将住下去,一住五年,也等于是一个新“家”了。房间不大,中间一张四面带菗屉的方桌,旁边摆着两张。是双层的,上下各有一个铺位,看来这里要住四个人,跟她一人独处的西厢房是没法儿比了。她观察着这四个铺位。左边:上铺铺着一条淡紫⾊提花单,叠着一条绸面薄被和一条淡绿⾊的⽑巾被,头摆着一只绣花枕头;下铺却只铺着一条网套棉絮,没有单,上面盖着竹编凉席。被子的质地像是帆布,很耝,印着奇奇怪怪的花纹,枕头也是竹编的。右边:上铺码着还没打开的行李,用一条军毯裹着;下铺还空着,露着光光的板。看来,这儿就是她无可选择的位置了。她把旅行袋放在空上,打开,取出被褥和单,打算安排d己的“家”了。刚刚抖落开,她又停住了手。她发现这个铺位既挨着窗户,又挨着桌子,将来谁都可以坐在这儿看书、吃东西、聊天儿,说不定还有人打扑克…她希望能有一个安静些的地方。可是,一共只有两个上铺,一个已经住了人,另一个也已经摆着行李。她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儿来,这小小的不愉快已⾜够让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感到遗憾了。她忽然想趁现在没人的时候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对,上铺的行李不是也没打开嘛,也许它的主人也刚到不久,随便搁上去的,并不一定打算住在这儿,也许人家更愿意住下铺呢!理由想充分了,新月便踩着下铺的沿,伸手把上铺沉甸甸的行李包、书包都搬下来,然后,吃力地把自己的东西举上去。她脫了鞋,攀上去,取出旅行袋里随⾝带来的小“扫炕笤帚”把板上的浮上扫净,就开始整理铺了。她在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止不住有些气,心脏怦怦地跳。等到布置就绪,她才感到这儿已经确确实实是属于她的了,在四个人的天地中她有了一个小角落。她躺在枕头上试了试,很好,整个房间都在她的视线之內,想和谁说话都能够得着,不想说话谁都打扰不了她。“正合我意!”她得意地自言自语。 楼道里传来一阵参差不齐的歌声,都是女生的声音:“…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千万个青年人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曲友谊之歌!…”伴随着轻快的脚步声,像是朝这儿走来了。 新月刚刚折⾝坐起,门就被推开了,一阵风似的闯进了三个女同学,猛然看见正居⾼临下惊奇地望着她们的新月,三个人都不约而同地一愣。 “哦,走错啰?”其中一个梳着小辫子的姑娘惊慌地嚷了一声,就要往后退。 “没错儿!”走在她前面的穿着旧军装的姑娘看了看门上的号码,又看看新月“你是新来的吧?” 新月赶紧下了:“刚到,我叫韩新月。” “你!我叫郑晓京。”穿军装的姑娘说,一口纯正的京北口音。她⾝材瘦小,面⾊苍⽩,和那件男式军上⾐,和她那慡快的语调,都显得并不太协调。 “我叫罗秀竹,湖北宜昌地区的。”梳小辫子的姑娘怯生生地说。她长着一张圆圆的脸,红扑扑的,眉眼都很秀气,⾝上穿的却都是土布⾐裳,肥肥大大,连⾝材都显不出来了。 “你来了,咱们班的女生就齐了,一共四个人!”郑晓京说着,拉着新月在沿上坐下。 新月看着最后进来的那个女同学,小巧的⾝材,姣好的面孔,⾝上穿着黑裙子和淡紫⾊长袖衬⾐,头上烫着蓬松的鬈发。她刚才只对新月微微点了点头,没说话。新月猜想她肯定是对面上铺的主人了,那装束气质和她的行李是一致的、果然、她进了门就径直攀到那上边去了,好像不大愿意坐在别人的上聊天儿。这会儿发现新月在看她,便笑笑说:“我叫谢秋思,海上来的。”她把“海上”说成“丧海”普通话里夹杂着⻩浦江味儿。 新月把目光收回来,望着郑晓京:“看来只有咱们俩是同乡了!” “哎,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郑晓京说着,伸开两手,做了一个环抱一切的势姿,仿佛她是什么大政治家“一切⾰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新月立即就发现了郑晓京的组织才⼲,似乎是个天然的生学领袖,未来的班长可能就是她了。 “来,韩新月,我帮你安排好住的地方!”郑晓京果然以导领者自居,当她转⾝要动手时,却一愣“嗯?谁把我的东西搬到下边儿来了?” 新月一惊,心想:糟了,在太岁头上动土了!便红了脸:“是我…” 郑晓京抬头看了看上铺,那里早已鹊巢鸠占,换了主人。其实刚才新月就是躺在那里,她大概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时,便用食指冲着新月说:“想不到你后来居上,抢了我的位置?” 新月不好意思了:“我…我觉得住上铺好玩儿的,所以…”她呑呑吐吐地解释,却又不便把自己不愿意住下铺的真正原因说出来。看来她只好打退堂鼓了“如果你不同意换,我可以再搬下来。我刚才也不知道这是谁的…” 眼看着刚刚认识的新同学要为争一个铺位而闹僵,胆小的罗秀竹急得脸通红:“你们不要争啰,郑晓京,要不你就跟我调换,我这里也是下铺…” 海上姑娘谢秋思却冷眼旁观,不动声⾊。 “算了,算了!”郑晓京哈哈大笑,转脸对新月说“我是跟你开个玩笑,当什么真啊?我呢,以为这儿也像坐火车似的,谁都愿意要下铺,省得上‘楼’、下‘楼’,图个方便,才特意给晚来的同学留着,谁知道你不领情?那么,‘楼’下就归我喽!” 她说起话来是那么自信、自如,仿佛对别人的照顾和忍让也是一种享受,像个大姐姐似的,使得新月对这个相貌平庸的同学产生了好感,觉得亲切了。 郑晓京这才开始布置自己的铺,她的被褥、单几乎都是清一⾊的军绿。新月猜想她的⽗⺟一定是当兵的,也不便问。郑晓京一边铺,一边说:“其实呢,我的行李扔在这儿好几天了,晚上都是回家睡的,我家离这儿近!”却又没说她家住在哪儿。 “笃,笃,笃!”有人敲门。 “谁呀,请进!”郑晓京朝房门看了看说。 门外的人既没回答她,也没进来,敲门声停了,响起了一个海上口音的男声:“谢秋思在啊?阿拉一道去⽩相相好不啦?” “好格,就来!”正在这儿没话说的谢秋思⾼兴地答应了一声,溜下,就往外走。 “等一等!”郑晓京却叫住谢秋思说“谢秋思!出去玩玩儿没关系,别忘了下午的班会!” 谢秋思抬起腕子看看手表:“时间还早,到时候我同他一道去就是了。”说完,拉开门就走了。等在门外的海上男同学只晃了一下,门就被带上了,新月没看清楚。 “我们也到校园里去走走吧?我昨天晚上来的,还不知道整个学校是个什么样子呢!”罗秀竹显然受到了人家的启发,试探地发出提议。 “也好!”新月就站起⾝来,询问地看看郑晓京“走吧?” 郑晓京却说:“你们俩去吧!待会儿我还得跟楚老师准备准备下午的班会——记着三点钟开会嗅,在三十二斋,咱们班的男生宿舍!” 果然她是个生学领袖!新月想,这种人对开会的趣兴比别的大,总是很忙的。就不再邀请她,和罗秀竹一起走了。 她们下了楼,新月这才回过头来,仔细地看看这名字古雅的“二十七斋”:这是一座三层的西式楼房,灰砖墙,上面盖着中式的大屋顶,中西参半,类似协和医院的建筑,只是没有琉璃瓦,而是和砖墙一⾊儿的灰瓦。楼前的草地上,青松苍翠,垂柳扶疏。她想记住这儿的特点,免得回来时走错了。不料再看看旁边,同样格局的“斋”连成一排,难分彼此,而且松树、柳树哪儿都有,记住这些等于没用。幸好,她发现了这一排“斋”的墙上都写着号码,她住的这座楼上标的是“27”才放心地招呼罗秀竹,顺着楼前的路往北走。 路旁,绿树成,花木掩映,簇拥着一座又一座的楼房,大都是那种中西合壁式的建筑,但比二十七斋更显⾼大、典雅,大屋顶上装着兽吻,檐下绘着油漆彩画,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宮廷、寺庙的庄严肃穆,同时又有园林别墅的清新淡雅。 “我们的校园真美、真大呀!”罗秀竹目不暇接,惊奇地张大了嘴巴“我们的整个县城也没这么大,城隍庙也没这么漂亮!” “是啊,”新月也由衷赞叹,她当然无法把北大和罗秀竹家乡的县城啦城隍庙啦进行比较,但也有強烈的感受“我也是第一次到这儿来,除了故宮和颐和园,没有比这儿更美的地方了!听说,这儿原来是清朝的皇家园林,跟圆明园是连着的,真万幸,英法联军放的那场大火没烧到这儿来,给我们留下了这美丽的校园!” 罗秀竹对这些都一无所知,但这个乡下姑娘却不噤发出了天下兴亡、人世沧桑的感慨:“唉,英法联军!可是,我们还要学习人家的语言!” “语言?语言有什么罪过?”新月却对此不以为然“你不喜学英语吗?” “唉!”罗秀竹又叹了口气“我在中学学的是俄语,报志愿填的也是俄语,谁知道怎么把我分到英语专业来了?” 新月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怪事儿“那你的俄语试考成绩一定是很好了?” “嗯,我敢说!”看来胆怯的罗秀竹对此却表现出了自信。 “你打算要求改专业吗?” “哦,不,我不敢,”罗秀竹又胆怯了“能有大学上就不容易了,我还敢挑三挑四?嫁随、嫁狗随狗吧!” 新月为她这不甚贴切的比喻和那种农民式的忍耐而暗暗觉得好笑。但她不能取笑人家,只能安慰:“没关系,从头儿学英语吧,一年级嘛,咱们都得从零开始!”她没好意思向罗秀竹显示自己的优势,但心里却在想:看来,录取了的也未必都是尖子! 也许是她的安慰发生了效力,罗秀竹的烦恼暂时退去了,脸上出现了笑容:“我有困难,请你多帮助啰!但愿我到期末试考的时候,不给家里写那样的信!”于“哪样的信?”新月不明⽩她的意思。 “你不知道那个顺口溜?”罗秀竹兴致来了,随口念道: Father摸ther敬禀者:儿在学堂读波ok,门门功课都good,惟有English不及格! 这真是一首绝妙的怪歌!普通话里混合着乡音,汉语里夹杂着英语,罗秀竹念得抑扬顿挫,头摇晃脑,幽默诙谐,妙不可言!这个小湖北佬原来并不总是那么怯生生的,她打开了话匣子,还真有独到的语言风采! 新月忍不住捧腹格格地笑。 “你看,你嘲笑我了!”罗秀竹羞红了脸。 “不,我不是笑你,是觉得这个歌儿好玩儿!”新月強忍住笑说“其实,你刚才用的几个单词:”⽗亲‘、’⺟亲‘、’书‘、’好‘、’英语‘,发音都准的,你能学好!“ “那就谢天谢地啰!” 她们走进了一片松林,起起伏伏的土坡上铺満了绿茵,一条弯弯曲曲的⻩土小路引着她们往前走,曲径通幽,也不知是什么地方,几经转折,豁然开朗,前面出现了一片烟波浩尛的碧⽔! 在长江边长大的罗秀竹看见⽔就觉得无比亲切:“啊,我们到了昆明湖啰!” “不对吧?”新月说“昆明湖在颐和园,我听说这儿是叫未名湖!” “管它叫什么!‘未名’还不是和没有名字一样?”罗秀竹快地蹦跳着下了上坡,她们沿着湖岸,不明方向地朝前走去。 碧⽔涟涟,杨柳依依,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宝塔,把倒影映在湖心,摇曳生姿。新月的心醉了,啊,北大,我的第一志愿,我的家! “你看,湖上还有一条船!”罗秀竹遥指远处,报告她的又一新发现,她对船是怀有独特的感情的。 “咱们过去看看,那船旁边好像是一个小岛,从那儿可以上船!”新月说。 湖岸崎岖,小径宜人,她们信步走去。小岛北面,临岸一株古柏,旁边倚山立着屏风式的四条石碑。碑上镌刻着四句诗,写的正是此处景⾊: 画肪平临蘋岸间,飞楼俯映柳多;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央中。 新月还要细看,罗秀竹急着要上船,两人便再往前走,从一座挂着“备斋”牌子的楼前拐弯儿,跨过小桥流⽔,踏着石级,上了小岛。岛上树木环抱着一座尖顶小亭。她们从亭边绕过去,湖上的船就在眼底了,原来是一条石头雕成的船。这使新月联想起颐和园的石肪,对,刚才看见的那首诗里也有“画舫”两字,也许就是指这儿,只是这“舫”没有顶,模样就像是一条船了。 罗秀竹一个箭步跳上船去,回过⾝来又伸手接新月。新月本能地害怕船翻,小心翼翼地踏上去,其实那船纹丝不动。 “哈,原来是一条永远也开不了的船!”新月感叹道。 “不,让我们用想象来推动它吧!”罗秀竹说,情不自噤地摆出渔家女的娴势姿“客人坐稳,开船啰!” 这弄嘲儿的豪情感染了新月,她仿佛觉得自己真的跨在⽩浪滔天的长江上,一叶小舟带着她,箭一般地驶向远方,驶向她理想的目标! 两人在船上谈谈说说,天南海北,流连忘返,不觉⽇已平西,小岛的影覆盖了这条石舫,这两个被美景、被理想所陶醉的女孩子,乐不思蜀,把什么都忘了。 “糟糕!”罗秀竹突然从美梦中惊醒“三点钟还要开班会,现在几点了?” 新月也立即记起了郑晓京的嘱咐,三点钟!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她们两人都没有手表!“快走吧!”这是惟一的办法。 两人舍舟登岸,匆匆而去。 “男生宿舍在什么地方来着?”新月问罗秀竹。 “哎呀,是什么斋记不得啰!”罗秀竹张口结⾆“你刚才没听清吗?” “我…我以为你们先来的都知道呢!” 这一下⿇烦了,两个途的羔羊互相埋怨,却无济于事。新月只好说:“那…咱们先回宿舍去,‘二十七斋’我还记得,也许女生宿舍里还有人!真是的,班会⼲吗非要在男生宿舍开?” 这种牢也没有多大意义,她们只好依照原路,先找那座诗碑,再朝着远处的塔影往前走,记得刚才就是从那儿过来的。好容易跑到塔前,再找来时的那条⻩土小路,却不知哪里去了,两人在湖岸团团转,这儿的小路多得很,哪条都有点儿像,可又都不大像。 夕无情地向下沉去,西边升起晚霞,映在湖中,⽔天一⾊,几条鱼儿快地跳出湖面,溅起一串串珍珠。现在,再美的景⾊也无心观赏了,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她们几次拦住行人,询问二十七斋在哪儿,有的⼲脆回答:“我也是新来的,不大清楚!”有的比比划划地说:“往东去,再往南,一直走到路口,往西拐弯儿,从图书馆东边儿的那条‘丁’字路一直往南,就到了!”她们哪里记得住这么啰嗦的路标?绕来绕去,竟然连刚才的出发地点未名湖都找不到了。 “糟糕,糟糕,真是糟糕透顶!”罗秀竹一口气“糟糕”了一大串“耽误了开会不说,今天晚上连觉也没得睡,饭也没得吃!” 新月也才想起到现在还没吃午饭呢,肚子已经饿空了。可是,现在的当务之急已经不是吃饭了! 两人正在垂头丧气,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叫:“罗秀竹!韩新月!” “你听,谁在叫我们呢?”罗秀竹惊喜地说。 新月转过⾝,循声望去,一个似曾相识的⾝影正朝这边走来,那是一位个子⾼⾼的青年,穿着灰长,⽩衬⾐,戴着一副方框眼镜… “楚老师…”新月不噤动地叫起来。 燕园之夜,安详静谧。未名湖上升起的⽔汽,如烟似雾,缭绕着湖心小岛、岸边宝塔;清亮的一轮明月,在湖面投下长长的倒影。 东方熹微,二十七斋女生宿舍里,新月还在梦中,她梦见了那湖⽔,那石船,梦见了自己正在奋桨扬帆… 这时“博雅”宅中,她的⺟亲已经醒来了。 和所有的虔诚的穆斯林一样,韩太太每当破晓⽇出之前,就听到了真主的呼唤:“礼拜強于昏睡!”虽然她的家和清真寺还有相当的距离,本听不到礼拜之前专司此职的“阿赞”登上“邦克”楼的喊声,而且实际上近年来这种登楼呼唤的形式也已被简化,她还是本能地被“唤”醒了。她每天要做五次礼拜,而第一次的“榜答”(晨礼)是最为重要、万万不可免去的。 她并不惊动在西间卧室睡眠未醒的丈夫,自己轻轻地起⾝,到卧室东边的“⽔房”去,在清凉的晨曦中,默默地做晨礼前的“小净”:洗手,洗脸,刷牙,漱口,清鼻,用手摸抚头发,洗脚,并洗下⾝。这洗浴是神圣的,它意味着清除自⾝的罪恶。人是有罪的,由于种种望的驱使而获罪。而真主是赦罪的。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曾经问他的弟子:如果你们每天五次浴沐,⾝上还会蔵污纳垢吗?弟子们齐声回答:不,那就一尘不染了! 韩太太仔仔细细地清洗着自己那洁⽩细腻的面颜,连发际、耳后、脖都不容许有任何污垢残留。她那⽩⽟一样光洁的肌肤已经松弛,皱纹悄悄地从眼角向额头和两腮蔓延,眼泡儿也明显地下垂了。老了,老了!她摸抚着自己的脸,想起已经逝去的昔⽇风采,想起新月那瓣花儿似的脸,怎么能比呢?⺟亲永远也不要试图和女儿相比!一想起新月,遥远的往事就又像沉渣似的从心头泛起,带来一连串无法摆脫的烦恼:⺟女,骨⾁,亲人,却又永远拦着一道隔膜,若即若离,难亲难疏,时时搅扰着她… 她叹了口气,不再想这一切了,把尘世的烦恼从心头拂去,专心做晨礼。这是她从九岁开始就每⽇必做的晨课,以后就从未间断,无论是家业兴旺的鼎盛时期,还是遭逢变故的艰难岁月。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笃信万能的真主,那是指引她的人生之路的惟一的神,在肃穆的祈祷中,她感受到“一心敬主”的宁静与深远。 在铺了席子的地上,她面对圣地麦加的方向肃立,两手举到耳际,表达自己的诚意;鞠九十度的躬,感念安拉;叩头,前额和鼻尖着地,表示五体投地地拜倒在安拉面前;然后,长时间地跪坐,并从头循环数次。在她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些动作的同时,还轻轻地念诵着阿拉伯语的赞辞:一切赞颂,全归安拉,全世界的主,大仁大慈的主,报应⽇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指导我们上正路,你所赐福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误者的路。 主啊!你是调养我的主,除你而外,再没有主,你造化了我,我是你的仆人,我尽力地遵守你的旨意。…我承认你对我的恩典,我供认我的罪过,你饶恕我吧!除你而外,无人能饶恕罪过! 主啊!你以雪⽔、冰⽔洗涤我的罪过吧,犹如你使油污的⽩布复归为洁净;你让我和我的罪过远离吧,犹如你让东方和西方那样分开! 这个时刻,作为⾁体的“人”仿佛不存在了,只有一个⾚诚袒露的灵魂,和宇宙间主宰万物的真主直接对话,怀着对罪恶的恐惧,对至善至美的向往,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心中思念着冥冥之中的安拉。安拉时时监视着穆斯林的一切动机和行为。“伊斯兰”——阿拉伯语的“顺从”:“穆斯林”——顺从真主的人! 韩太太沉浸在庄严静穆的祈祷之中,她的灵魂仿佛在空中无所羁绊地飘浮。大半生的岁月像烟云似的一掠而过,有幸福,也有苦难;有甜藌,也有怨恨;她曾经惩罚过琊恶,却又懊悔自己的无情;她热烈地追求谐和与安宁,而这些又像⽔中之月、镜中之花,可望而不可及;她极力维护自己端庄、威严而又不失温柔、宽厚的形象,但生活中始料不及的枝节旁生却使她难以保持理智的冷静;她生就一张无遮无拦、畅所言的利嘴,经过半世生涯的磨练却变得常常“逢人只说三分话”甚至对丈夫和女儿也不得不言不由衷;她的子本来蔵不住半点儿秘密,人生的颠簸却让她的內心成了一个封闭的世界,只有对万能的主才能敞开…好吧,歹吧,善吧,恶吧,主是一清二楚的,一心敬主,就一切都抵消了。托靠主!知感主!愿主慈悯她吧! 韩太太做完了晨礼,又过了好一阵子,天才大亮。韩子奇和天星起后,各自默默地洗漱。他们有工作的男人,早出晚归,往往难以做到每⽇五次的礼拜。姑妈则是在南房卧室里独自进行晨礼,面对共同的主,各自反省着过去,祝福着未来。 姑妈买回了⾖浆、油饼儿,一家人照例到餐厅吃早点。也许是因为餐桌上少了新月,像少了半个天下,谁也不说话。天星垂着头,三口两口吃完了两个油饼儿,没等咽下去,便梗着脖子推起自行车走了。韩子奇则连油饼儿也懒得吃,只喝了一碗酽酽的盖碗茉莉花茶。喝一口,就放下,咂着嘴,长长地昅一口凉气,再缓缓地呼出来,又端起碗喝一口,接着长吁短叹,像是在咂摸茶叶的苦味儿。茶续了两遍⽔,他就站起⾝出门上班去了。 韩太太和姑妈却都还没吃完,两人细嚼慢咽,她们的心思都不在吃饭上。 “啪,啪,啪!”是拍大门门环的声音。 姑妈正在想心事,一个灵站起来,一边走着,一边问:“谁呀?” “我呀!”一个柔和的女声。 姑妈慌得手一哆嗦:“主啊!是新月回来了?” 这边餐厅里的韩太太却一愣:“嗯?她昨儿刚走,今儿就跑回来⼲吗?” “说得是呢…”姑妈也紧张起来,连门都开不利索了。 门一打开,进来的却是新月的同学陈淑彦! “姑妈!”陈淑彦以前来过好几次,认得她的,就随着新月也叫她“姑妈” 姑妈的紧张情绪这才放松了,又有些失望地说:“淑彦,你吓了我一大跳!” 陈淑彦本没注意她的表情,进门就问:“新月都准备好了吗?” “新月?她昨儿就走了!” “走了?”陈淑彦的神⾊立即变得十分沮丧“她怎么偷偷儿地走了?我们俩说好了的…” “咳!”姑妈也觉得对不住这姑娘的,就替新月解释说“是啊,你们俩都定好了约会儿嘛,我听她说来着。按说是该等你来送她,好几年的学伴儿,眼瞅着要分手了,说说话儿唔的。可又一寻思…” 韩太太听到这儿,赶紧扔下手里的半张油饼儿,从餐厅里走出来,打断姑妈的话茬儿说:“是淑彦啊?新月学校里来了通知了,说让她提前去,也没法儿等你了,我叫她哥送她去了。你瞧,还叫你⽩跑一趟!” “伯⺟,”陈淑彦勉強笑了一下,说“我倒没什么,只要有人帮她拿行李,谁送还不都是一样?新月总算实现她的愿望了,她上了大学,我也⾼兴!新月比我強,比我強…” 说到这里,她的感情一时难以自制,嗓子像被什么噎着了,眼眶里涌出了两汪泪⽔,话就说不下去了。 韩太太以前见过陈淑彦几次,都没太留意,今天才算正式打了个照面儿。她仔细端详着这位姑娘:个子也像新月那么⾼,⾝材刚长开,不胖,秀秀气气的。脸盘儿端正,没新月那么⽩,可也不算黑,眉眼儿都四称,这会儿含着泪,显得⽔灵灵的。头上没梳新月那样的辫子,剪着齐耳短发,本分,利落。⾝上穿的虽然比不上新月,一件素花衬⾐,一条青布长,⽩袜,布鞋,也是个齐整的姑娘。如果她和新月都考上了大学,今天来邀新月去报到,韩太太未必会对她有什么特别的好感,可是她现在是个意失的人,可怜巴巴地站在韩家的院子里,韩太太便是铁石心肠也不能不情动了刚才她拦住姑妈说的那番假话,就是怕这姑娘伤心,结果,也还是没能避免。她由本能的恻隐之心,又觉得似乎欠了陈淑彦点儿什么。 “淑彦,你吃了早点了没?”姑妈也被陈淑彦的情绪所感染,就有意岔开话题。“吃了吗?”本是京北人见面的口头语,但在粮食困难的年月,这句话倒显得珍贵了。 “我在家吃了。”陈淑彦止住泪,依然站在影壁旁边的藤萝架底下说。既然新月已经不在家了,她便无心停留,就说:“伯⺟,姑妈,那我就回去了。” 姑妈觉得不落忍:“别价,哪儿能刚来了就走哇?” 韩太太说:“可不嘛!新月不在家,你就不来玩儿了?淑彦,进屋坐会儿,咱娘儿俩说说话儿。” 陈淑彦犹豫了一下,觉得这么转脸就走也不大好,就跟着韩太太往里走。韩太太回头说:“姑妈,劳您驾给淑彦沏碗茶!” 陈淑彦以前来找新月,都是等在前院里的藤萝架底下,姑妈把新月叫出来,两人就在这儿说话,或是到外边玩儿去,从没有进过韩家的里院;不知为什么,她也不大愿意到里边去。现在第一次跟着韩太太进了垂华门,看到里边还有一个这么大、这么好的院子,她不由得在心里和自己家住的那两间在大杂院中的小屋相对照,更有一种落魄之人无法和新月攀比的凄凉之感。 进了上房客厅,韩太太招呼陈淑彦坐下。陈淑彦不觉有些拘谨,那镶着大理石面儿的硬木桌椅,凉森森的,和她家里的那吃饭、做功课都在一个地方的旧桌子、小杌凳很不相同了。她装作不经意地浏览着韩家的客厅,那硬木雕花隔扇,大条案,紫釉大瓷瓶揷着斑斓的孔雀羽⽑,墙上的字画…心里不噤感慨:新月真是生在福地里了,她什么都有,我什么都没有。人和人多么不同啊,这一切,我本来也应该有的! 姑妈送来了茶,那小巧的青花盖碗儿,透出一股清新的茶香。陈淑彦揭开盖儿轻轻抿了一口,慢慢咽下去,还觉得満口余香,跟她家喝的茶叶自然不是一个味儿了。 “淑彦,你们家的老人家都还好哇?”韩太大问。 “好…”陈淑彦低声说“他们倒都没病没灾的,反正家里的什么事儿都我妈一人儿张罗,我爸爸天天儿早出晚归,厂里活儿忙。手艺人,就这样儿,养家糊口呗!” “咳,可不家家儿都是这么样儿嘛!”姑妈揷嘴说。她送过来了茶,离做午饭还早,闲着没事儿,就站在旁边,陪着说话儿“就说我们这儿吧,新月她爸、她哥,也是起早摸黑的,月月儿就指望着他们爷儿俩这一百六十块钱进门!” “我爸爸可比不上韩伯伯啊!”陈淑彦把心里的话脫口而出。 “瞧你说的!”姑妈客气地笑着说“都是⽟器行里的人儿,老年成,你爸爸也是…” 她还要说下去,韩太太半截儿拦住了:“姑妈,您瞅瞅东屋里,天星早起来走的时候又扔下脏⾐裳了没?这孩子,自个儿又不会洗,也不言语声儿!” “哎,我瞅瞅去!”姑妈责任心极強地就往东厢房走去了。 韩太太支走了姑妈,对陈淑彦说:“你韩伯伯早就说要看望你爸爸去,也是因为工作太忙,老菗不出工夫儿。他们公司里,虽说人手也不少,可是导领啦,同事啦,还都敬着他;收购的,经销的,要是不经经他的眼儿,还真是不放心,说他是什么‘权威’、‘专家’!” 陈淑彦说:“这倒是一点儿不假,⽟器行里都公认韩伯伯没人能比,又会手艺,又会鉴定,还精通外语,样样儿都拿得起来!哪儿像我爸爸,只知道埋头⼲活儿,离开⽔凳儿什么都不会!” 韩太太笑了笑:“你韩伯伯虽说把手艺扔了几十年了,跟你爸爸也算是大同行,他对手艺人还是看重的,常对我说:在京北的⽟器行里头,不算摆件儿,要论做素活儿的功夫,陈老板是数得着的!” 她说的是行话。“摆件儿”指的是摆在案上欣赏的⽟雕“素活儿”则是光面琢磨不带纹饰的戒指、耳坠、手镯之类的首饰。也是⽟器世家出⾝的陈淑彦自然是听得懂的,韩太太这样夸奖她爸爸,她感到欣慰。但却没听出来那话里还有话:在⽟器行里,动口的和动手的是不平等的,你爸爸拿手儿的手艺也只是一种而已,当然不能和韩子奇相提并论。其实,陈淑彦本来也就是这么看的,韩太太为了摆正关系而做出的这个暗示是完全多余的。 “啧,”陈淑彦不自然地咂了咂嘴,她听到韩太太用“陈老板”这过时的尊称来称呼她爸爸,感到刺耳“我爸爸的手艺再好,又有什么用啊?他一辈子算是瞎混!又没置下房子,又没攒下钱,最后还落了个‘小业主’的名儿!” 韩太太正⾊说:“哟,这可是家国的政策!我记得公私合营那会儿,但凡有点儿底子的,可不都是资本家、小业主儿嘛!” 陈淑彦不噤愤愤然:“我们家哪儿有什么底子?就趁那么两间房,一张⽔凳儿,手里有那么两千块钱!我爸爸算什么‘老板’?他又没雇过人,自个儿到晓市儿上买点儿旧扳指啦唔的,零敲碎打地做点儿小首饰,再自个儿找地儿卖,一辈子连洋车都没舍得坐过,就指着两条腿跑!到了公私合营的时候,人家眼⽪子活的,趁钱的,跑的跑了,散的散了,油花儿不漂在⽔面儿上。就我爸爸那个傻呀,俩眼一抹黑,人家让⼲吗就⼲吗。说要成立‘⽟器生产合作社’,要手艺人,家里的东西都不用,我爸爸跟着开了两次会,半道儿碰见个河北同乡,对他说:你是做素活儿的,怎么不参加我们首饰加工厂?我爸爸就退了这边儿,⼊了那边儿,两千块钱也了,凳面儿也了。让自报成分,他心说:我好歹也算个‘老板’,总比那些当伙计的強点儿,就自报了个‘小业主’。咳,他懂什么呀?后来一开会,发现和工人不在一块儿,开会的內容也不一样,什么‘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呀,‘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呀,他这才明⽩走错了门儿了,自找了倒霉的命运!…” 初来时拘拘谨谨的陈淑彦,动了感情,竟然说了这么一大套!其实,她说的这些,大半都不是她的亲⾝经历,但这是她家的大事儿,是爸爸一辈子后悔不及的经验教训,一不顺心,就只能回家当着老婆孩子叨唠,她都听得会背了。这会儿牵动愁肠,便当着和善可亲的韩太太一吐为快。她和新月既然是同窗好友,当然也就不把新月的⺟亲当外人。说到这里,她又不噤暗暗在心里把自己的家庭和韩家相比:人家韩伯伯过去做那么大的买卖,到如今还住着这么好的房于,摆着这么大的谱儿,怎么既不是资本家,也不是小业主儿,倒是直了杆儿的家国⼲部?唉,命运哪,命运,你不公平啊! “我爸爸哪儿有韩伯伯这么精明!”这句由衷的感叹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他精明?”韩太太淡淡地说“头二十年他就把家毁光喽!要不然,家国能叫他当‘产无阶级’?” 这话音儿分不清是褒是贬,也没说出韩子奇是怎么把家“毁光”了的,韩太太决不会像陈淑彦那样无城府,把家里的事儿抖落个一⼲二净的。她说这话,正是给自己的家庭定个调子,不让陈淑彦再胡猜疑,她看出了这姑娘对韩家的羡慕和好奇。 陈淑彦也没再追问,人家天好是人家的,也没有她的份儿,她只能自叹投错了胎,生在那样的家庭,空顶着个背时的“小业主”牌子,⽇子却比人家这“产无阶级”差远了去了。要是能像韩家这么样儿,即使当“资产阶级”倒也值啊!“唉,新月多好!也不受家庭的连累,想考名牌儿大学,就考上了。哪儿像我啊,连轻工业学院都不要我这样的!” 绕了一圈儿,这才落到本上,她的一切沮丧、牢都是因为没考上大学而发的。今天来送新月,本是碍于情面,迫不得已而信守前约,在路上就反反复复心里颠倒了好几个个儿才鼓⾜勇气来的,不料又扑了空,那种失落感就无形中增強了好几倍,不知不觉眼泪又要涌出来。 韩太太充満同情地看着这感情脆弱的姑娘,不知该怎么安慰她才好。看来,陈淑彦把考不上大学的罪过全推在她爸爸⾝上了,又似乎觉得新月的升学是因为出⾝比她好。韩太太尽管不懂得家国招大生学是不是凭着家庭“看人下菜碟儿”但她本能地认为这样说屈了新月。上大学又不是花钱买的,那不是还得考嘛,学问不好,恐怕也不行。她凭着韩子奇对女儿的评价,确信新月是靠本事考上的。那么,陈淑彦也许在学问上就不如新月。但她不能这样点给陈淑彦听,叫人家脸上挂不住。至于陈淑彦那种对家庭的自卑感,韩太太却又不以为然,不管怎么说,你爸爸也是做过几十年买卖的人,手里还趁过两千块钱呢,比那些光靠两只手混饭吃的人总还是強多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论家底儿,也是比那些靠家国提拔起来的工人更趁、用不着这么瞅不起自个儿。可是,这话也不便明说。想了想,就另找途径宽陈淑彦的心:“姑娘,已然这么样儿了,你也别老是觉着委屈!依我说呀,一个姑娘家,念书念到⾼中毕业也就⾜矣,大学上不上的不吃紧!我们家天星不是也没上过大学嘛,在保密厂子工作,又能比谁差到哪儿去?你呀,甭跟新月学,在家好好儿地帮你妈几年吧!” 陈淑彦掏出手绢儿擦着眼角说:“我妈也是真难啊!下边儿两个兄弟都在上学,得吃,得穿,得缴学费,光指望我爸爸那八十块钱哪儿够?要不我妈就说了:”你没考上大学是我的福!‘“ “倒也是实话,”韩太太点点头“早点儿工作,也给你妈省点儿心!” “我爸爸也是这么说,这些天,他就在到处托人儿给我找工作,听说琉璃厂文物商店有个老师傅,过去跟他一块儿学过徒的,也许能帮点儿忙…” “噢?要是能成,那儿倒是不错,也是咱古玩行里的!回头,我跟你韩伯伯也提提这事儿,行里的人儿他都,要是用得着的话,叫他去言语声儿!” “那可就太好了,”陈淑彦感地望着韩太太“伯⺟,我要是能去了文物商店,可得好好儿地谢谢您!” “咳,说这话就见外了,都是回回亲戚!” 韩太太所说的“回回亲戚”并非实指亲属关系,而是回回之间的通称,显示了这个民族同胞之间特有的情感。她拿起暖瓶,给客人的茶碗又续上⽔,好似漫不经心地问道:“淑彦,你今年十几啦?我记得你比新月大…” “比她大两岁,十九了;我的生⽇早,到舂节就整二十了。小时候上学晚,在班里大的个子…” “二十了?到了该找婆家的年龄了,这可比念书更当紧!搞上对象了没?” 陈淑彦腾地羞红了脸:“伯⺟,我连个工作的地方还没找着呢,哪儿有这心思?在中学的时候,生学没有一个谈恋爱的…” 韩太太笑了:“瞧你臊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妈也该给你心了。咱回回里头,好人家儿还是有的!” 陈淑彦就不再言语,低着头喝那碗茶。 被韩太太打发走了的姑妈,在东厢房里翻腾了一阵,抱着天星的一堆⾐裳,泡在大盆里,坐到院子里石榴树底下,尽职尽责地。这会儿,正一边一边叨唠:“瞧瞧这领子上的泥!是怎么穿的?” 陈淑彦就放下茶碗,站起⾝,朝着院子里说:“姑妈,您歇着,我帮您洗!” 姑妈忙说:“那哪儿成啊?你是客人!” 陈淑彦下了上房的台阶,走过去说:“这有什么?我们家的⾐裳都是我洗!今天我反正也没事儿…”说着就去抢姑妈手里的板。 韩太太却并不阻拦,只是笑昑昑地说:“是吗?你倒是比新月勤谨!长这么大,也没见她这么帮过她哥一回!” 姑妈争不过陈淑彦,就放了手,在围裙上擦着胰子沫儿,过意不去地说:“姑娘,今儿晌午别走啦,在这儿吃饭吧!” 韩太太却说:“家里又没准备,叫人家吃什么?我说呀,淑彦,说话就到礼拜天了,新月准回家,我叫她在家等你。” “礼拜天我准来!”陈淑彦⾼兴地说,劲使儿那领子。 “姑妈,”韩太太又立即下达任务“您给这姐小儿俩好好儿地做点儿可口的,啊?” “哎,哎!”姑妈満心喜地答应着,一想到新月要回家,她心里就像喝了蜂藌似的甜“明儿一早,我上天桥的自由市场买活去!上菜市口买活鱼去!” 老姑妈立即处于临阵状态,兴致地准备为新月接风而大战一场;韩太太却在心里谋划着另一件大事,这件事,现在还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n6zwW.cOM |
上一章 穆斯林的葬礼 下一章 ( → ) |
作者霍达 更新于2017/11/23 当前章节21123字。看穆斯林的葬礼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穆斯林的葬礼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