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小说网免费为大家推荐灵魂只能独行无弹窗广告推荐 |
|
逆流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灵魂只能独行 作者:周国平 | 书号:44346 时间:2017/11/24 字数:5674 |
上一章 想断岛孤贵高的魂灵 下一章 ( → ) | |
一灵魂只能独行 我是与一个集体一起来到这个岛上的。我被编⼊了这个集体,是这个集体的一员。在我住在岛上的全部⽇子里,我都不能脫离这个集体。可是,我知道,我的灵魂不和这个集体在一起。我还知道,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不可能和任何一个集体在一起。 灵魂永远只能独行。当一个集体按照一个口令齐步走的时候,灵魂不在场。当若⼲人朝着一个具体的目的地结伴而行时,灵魂也不在场。不过,在这些时候,那缺席的灵魂很可能就在不远的某处,你会在众声喧哗之时突然听见它的清晰的⾜音。 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灵魂的行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寻找上帝。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是因为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 二內在的眼睛 我相信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而且有內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內在的眼睛看见意义。被外在的眼睛看见的,成为大脑的贮存,被內在的眼睛看见的,成为心灵的财富。许多时候,我们的內在眼睛是关闭着的。于是,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子是満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満的,心却是空的。 外在的眼睛不使用,就会退化,常练习,就能敏锐。內在的眼睛也是如此。对于我来说,写作便是一种训练內在视力的方法,它促使我经常睁着內在的眼睛,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那些显示了意义的场景和瞬间。只要我保持着写作状态,这样的场景和瞬间就会源源不断。相反,一旦被⽇常生活之流裹挟,长久中断了写作,我便会觉得生活成了一堆无意义的碎片。事实上它的确成了碎片,因为我的內在眼睛是关闭着的,我的灵魂是昏睡着的,而唯有灵魂的君临才能把一个人的生活形成为整体。所以,我之需要写作,是因为唯有保持着写作状态,我才真正在生活。 三灵魂之杯 灵魂是一只杯子。如果你用它来盛天上的净⽔,你就是一个圣徒。如果你用它来盛大地的佳酿,你就是一个诗人。如果你两者都不肯舍弃,一心要用它们在你的杯子里调制出一种更完美的琼,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灵魂之杯,它的容量很可能是确定的。在不同的人之间,容量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非常大。容量极大者必定极为稀少,那便是大圣徒、大诗人、大哲学家,上帝创造他们仿佛是为了展示灵魂所可能达到的伟大。 不过,我们无须去探究自己的灵魂之杯的容量究竟有多大。在一切情形下,它都不会超载,因为每个人所分配到的容量恰好是他必须付出毕生努力才能够装満的。事实上,大多数杯子只装了很少的⽔或酒,还有许多杯子直到最后仍是空着的。 四精神之树的果实 我感到我正在收获我的精神的果实,这使我的內心充満了一种沉静的愉。 有人问我:你的所思所获是否南极给你的? 我承认,住在这个孤岛上,远离亲人和⽇常事务,客观上使我得到了一个独自静思的机会。可是,这样的机会完全可能从别处得到,我不能说它与南极有必然的联系。至于思考的收获,我只能说它们是长在我的完整的精神之树上的果实,我的全部精神历程都给它们提供了养料。如果我硬把它们说成是在南极结出的珍稀之果,这在读者面前是一种夸大,在我自己眼里是一种缩小。 假如我孤⾝一人漂流到了孤岛上,或者去南极中心地带从事真正的探险,也许我会有很不同的感受。但是,即使在那种情形下,我仍然不会成为一个鲁滨逊或一个阿蒙森。在任何时候,我的果实与我的精神之树的关系都远比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精神上的顿悟是存在的,不过,它的种子必定早已埋在那个产生顿悟的人的灵魂深处。生老病死为人所习见,却只使释迦牟尼产生了顿悟。康德一辈子没有走出哥尼斯堡这个小城,但偏是他彻底改变了世界哲学的方向。说到底,是什么树就结出什么果实。南极能够造就伟大的探险家,可是永远造就不了哲学家,一个哲学家如果他本⾝不伟大,那么,无论南极还是别的任何地方便都不能使他伟大。 五灵魂的亲缘关系 我偶然地发现了一本泰戈尔的诗集,把它翻开来,一种他乡遇故人的快乐立刻弥漫在我的心间。泰戈尔曾是我的精神密友之一,我已经很久没有去拜访他了,没想到今天在这个孤岛的一间小屋里和他不期而遇。 读书的心情是因时因地而异的。有一些书,最适合于在羁旅中、在无所事事中、在远离亲人的孤寂中翻开。这时候,你会觉得,虽然有形世界的亲人不在你的⾝旁,但你因此而得以和无形世界的亲人相逢了。在灵魂与灵魂之间必定也有一种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超越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超越于生死,当你和同类灵魂相遇时,你的精神本能会立刻把它认出。 灵魂只能独行,但不是在一片空无中行进。毋宁说,你仿佛是置⾝在茂密的森林里,这森林像原始森林一样没有现成的路,你必须自己寻找和开辟出一条路来。可是,你走着走着,便会在这里那里发现一个脚印,一块用过的木柴,刻在树上的一个记号。于是你知道了,曾经有一些相似的灵魂在这森林里行走,你的灵魂的独行并不孤独。 六小爱和大爱 住在岛上,最令我思念不已的是远方的女。每个周末,我都要借助价格昂贵的越洋电话与她们通话,只是为了听一听悉的声音。新年之夜,在周围的一片热闹中,我的寂寞的心徒劳地扑腾着飞的翅膀。 那么,我是一个恋家的男人了。 我听见一个声音责问我:你的尘躯如此执于人世间偶然的暂时的因缘,你的灵魂如何能走上必然的永恒的真理之路呢?二者必居其一:或者你慧太浅,本质上是凡俗之人,或者你迟早要斩断尘缘,皈依纯粹的精神事业。 我知道,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把人间亲情视为觉悟的障碍。乔答摩王子弃家出走,隐居丛林,然后才成佛陀。耶稣当着教众之面,不认前来寻他的⺟亲和兄弟,只认自己的门徒是亲人。然而,我对这种绝情之举始终不能赞赏。 诚然,在许多时候,尘躯的小爱会妨碍灵魂的大爱,俗世的拖累会阻挡精神的步伐。可是,也许这正是检验一个人的心灵力度的场合。难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肩着人世间的重负依然走在朝圣路上。一味沉湎于小爱固然是一种妄,以大爱否定小爱也是一种妄。大爱者理应不弃小爱,而以大爱赋予小爱以精神的光芒,在爱⽗⺟、爱子、爱儿女、爱朋友中也体味到一种万有一体的情怀。一个人只要活着,他的灵魂与⾁⾝就不可能截然分开,在他的尘世经历中处处可以辨认出他的灵魂行走的姿态。唯有到了⾁⾝死亡之时,灵魂摆脫⾁⾝才是自然的,在此之前无论用什么方式強行分开都是不自然的,都是內心紧张和不自信的表现。不错,在一切对尘躯之爱的否定背后都隐蔵着一个动机,就是及早割断和尘世的联系,为死亡预作准备。可是,如果遁⼊空门,噤绝一切生命的念,藉此而达于对死亡无动于衷,这算什么彻悟呢?真正的彻悟是在恋生的同时不畏死,始终怀着对亲人的挚爱,而在最后时刻仍能从容面对生死的诀别。 七偶然的价值 我飞越了大半个地球,降落在这个岛上。在地球那一方的一个城市里,有一个我的家,有我的女人和孩子,这个家对于我至关重要,无论我走得多远都要回到这个家去。我知道,在地球的广大区域里,还有许多家国、城市和村庄,无数男人、女人和孩子在其中生活着。如果我降生在另一个国度和地方,我就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家,对我有至关重要意义的就会是那一个家,而不是我现在的家。既然家是这么偶然的一种东西,对家的依恋到底有什么道理? 我爱我的子,可是我知道,世上并无命定的姻缘,任何一个男人与任何一个女人的结合都是偶然的。如果机遇改变,我就会与另一个女人结合,我的子就会与另一个男人结合,我们各人都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故事。既然婚姻是这么偶然的一种东西,那么,受婚姻的束缚到底有什么道理? 可是,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我就不可避免地遇到最后一个问题:我的生存本⾝便是一个纯粹的偶然,我完全可能没有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那么,我活着到底有什么道理? 我不愿意我活着没有道理,我一定要给我的生存寻找一个充分的理由,我的确这么做了。而一旦我这么做,我就发现,那个为我的生存镀了金的理由同时也为我生命中的一系列偶然镀了金。 我相信了,虽然我的出生纯属偶然,但是,既然我已出生,宇宙间某种精神本质便要以我为例来证明它的存在和伟大。否则,如果一切生存都因其偶然而没有价值,永恒的精神之火用什么来显示它的光明呢? 接着我相信了,虽然我和某一个女人的结合是偶然的,由此结合而产生的那个孩子也是偶然的,但是,这个家一旦存在,上帝便要让我藉之而在人世间扎下来。否则,如果一切结合都因其偶然而没有价值,世上有哪一个女人能够给我一个家园呢? 我知道,我的这番论证是正确的,因为所论证的那种情感在我的心中实真地存在着。 我还知道,我的这番论证是不必要的,因为既然我爱我自己这个偶然,我就不能不爱一切偶然。 八生活的减法 这次旅行,从京北出发是乘的法航,可以托运60公斤行李。谁知到了圣地亚哥,改乘智利国內航班,只准托运20公斤了。于是,只好把带出的两只箱子精简掉一只,所剩的物品就很少了。到住处后,把这些物品摆开,几乎看不见,好像住在一间空屋子里。可是,这么多天下来了,我并没有感到缺少了什么。回想在京北的家里,比这大得多的屋子总是満満的,每一样东西好像都是必需的,但我现在竟想不起那些必需的东西是什么了。于是我想,许多好像必需的东西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在京北的时候,我天天都很忙碌,手头总有做不完的事。直到这次出发的前夕,我仍然分秒必争地做着我认为十分紧迫的事中的一件。可是,一旦踏上旅途,再紧迫的事也只好搁下了。现在,我已经把所有似乎必须限期完成的事搁下好些天了,但并没有发现造成了什么后果。于是我想,许多好像必须做的事其实是可做可不做的。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做,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列⼊了⽇程。如果让我们凭空从其中删除某一些,我们会难做取舍。可是,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来⽇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那么,我们即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为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九心灵的空间 在写了上面这一则随想之后,我读到泰戈尔的一段意思相似的话,不过他表达得更好。我把他的话归纳和改写如下—— 未被占据的空间和未被占据的时间具有最⾼的价值。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満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 接着,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常生活的忧虑和⾝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 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満生存斗争式的焦虑。至于说到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另当别论,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內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強加的,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那种出自內在责任的忙碌,因为我常常认为我的忙碌属于这一种。一个人真正喜一种事业,他的⾝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能不能说他也没有了心灵的自由空间呢?这首先要看在从事这种事业的时候,他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譬如说写作,写作诚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必定伴随着创造的快乐,如果没有,就有理由怀疑它是否蜕变成了一种強迫的事务,乃至一种功利的劳作。当一个人以写作为职业的时候,这样的蜕变是很容易发生的。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地闲适和遐想的快乐,等等。所有这些快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埋头于写作,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享受别的快乐,他的创造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也是大可怀疑的。 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內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2001。1 n6zwW.cOM |
上一章 灵魂只能独行 下一章 ( → ) |
作者周国平 更新于2017/11/24 当前章节5674字。看灵魂只能独行小说,就上逆流小说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快速更新灵魂只能独行最新章节的免费小说网站,用心做最好的小说精校网 |